茶子心[茶子心]

茶子心[茶子心]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茶子心,又名油茶籽。山茶科山茶屬植物油茶的種子。油茶(《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又名:楂(《農政全書》),梣樹(《綱目拾遺》),茶子樹,茶油樹,建茶,白花茶,茶子木。灌木或中喬木;高3~4米,有時可達8米。花期9~11月。果熟期次年秋季。分布四川、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油茶花(茶子木花)、根皮(油茶根皮)、種子的脂肪油(茶油)及榨去脂肪油後的渣滓(茶子餅)亦供藥用,

植物形態

不同生長階段的茶子心(油茶籽) 不同生長階段的茶子心(油茶籽)

灌木或中喬木;嫩枝有粗毛。葉革質,橢圓形,長圓形或倒卵形,先端尖而有鈍頭,有時漸尖或鈍,基部楔形,長5-7厘米,寬2-4厘米,有時較長,上面深綠色,發亮,中脈有粗毛或柔毛,下面淺綠色,無毛或中脈有長毛,側脈在上面能見,在下面不很明顯,邊緣有細鋸齒,有時具鈍齒,葉柄長4-8毫米,有粗毛。花頂生,近於無柄,苞片與萼片約10片,由外向內逐漸增大,闊卵形,長3-12毫米,背面有貼緊柔毛或絹毛,花後脫落,花瓣白色,5-7片,倒卵形,長2.5-3厘米,寬1-2厘米,有時較短或更長,先端凹入或2裂,基部狹窄,近於離生,背面有絲毛,至少在最外側的有絲毛;雄蕊長1-1.5厘米,外側雄蕊僅基部略連生,偶有花絲管長達7毫米的,無毛,花葯黃色,背部著生;子房有黃長毛,3-5室,花柱長約1厘米,無毛,先端不同程度3裂。蒴果球形或卵圓形,直徑2-4厘米,3室或1室,3爿或2爿裂開,每室有種子1粒或2粒,果爿厚3-5毫米,木質,中軸粗厚;苞片及萼片脫落後留下的果柄長3-5毫米,粗大,有環狀短節。花期冬春間。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4米,有時可達8米。樹皮黃褐色,嫩枝稍被毛。單葉互生,革質,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0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尖,邊緣有細鋸齒,側脈不明顯;葉柄長6毫米。花白色,徑3~5厘米,1~3朵腋生或頂生,無柄;萼片圓形,外被絲毛;花瓣5~7,倒卵形,先端凹入,外面被疏毛;雄蕊多數,無毛,排成2輪,花絲基部成束;子房被毛,花柱分離。蒴果球形,直徑約3厘米,被細毛,室背開裂。種子1~3枚。花期9~11月。果熟期次年秋季。

生長環境

從長江流域到華南各地廣泛栽培,是主要木本油料作物。長期栽培,變化較多,花大小不一,蒴果3室或5室,花絲亦出現連生的現象。海南省800米以上的原生森林有野生種,呈中等喬木狀。

分布範圍

分布四川、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主要價值

經加工後具有藥用價值 經加工後具有藥用價值

種子含山茶甙、脂肪油(為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與皂甙。

已確知其結構的皂甙元有:22α-羥基桉脂醇,玉蕊醇A1,皂甙元ST-1,山茶皂甙元A,山茶皂甙元B,茶皂醇A,茶皂醇B,茶皂醇E。

葉含茶氨酸、L-谷氨酸-γ-甲醯胺。

藥理作用

本植物的花(茶子木花)、根皮(油茶根皮)、種子的脂肪油(茶油)及榨去脂肪油後的渣滓(茶子餅)亦供藥用,秋季採收。

山茶甙有抗癌作用,隔日給小鼠口服,同時局部使用致癌劑數月後,可使皮膚的乳頭瘤及皮膚癌的數目減少。

山茶甙局部使用無效,血中含山茶甙時有抗癌作用,如其作用停止,則皮膚癌的數目很快增加至與對照組相似的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