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園村

油園村

油園村,系泉州市惠安縣紫山鎮屬行政村,位於惠安西部。鎮區中心所在地,東鄰美仁村,西鄰赤土村,南鄰後埯村,北鄰光山村,東鄰縣城9公里,西鄰洛江區12公里,南至本縣黃塘鎮4公里,北鄰筆架山14公里,2家礦泉水廠(皇氏、紫星)。

基本信息

南安市油園村

村情概況
油園村在獅山虎頭山的丘陵地之間,距鎮政府2公里,是省新鎮的南大門,東與美林街道邱洋村相鄰,西與美林街道白沙村、溪洲村相鄰,南與美林街道李西、李東村為鄰,北與省新鎮檀林、西埔兩村交界。到市區僅2公里,公車每10分鐘一個班次,南金公路、漳泉肖鐵路縱橫穿越油園村。
油園村面積3平方公里,轄7個自然村(梅溪、宮邊、內王、楓腳、油園、邱厝、扶茂)、13個村民小組,現有村民935戶、3165人。有蔡、王、楊、邱、林、周六個姓氏。全村有耕地1217畝,山地1723畝,主要種植水稻,花生等。企業有石材廠、陶瓷廠、密胺餐具廠、消防水帶廠、鑄造廠等。山上生態林鬱鬱蔥蔥,四季如春,村中油園國小書聲朗朗,生機勃勃。歷史沿革

油園村因境內有七個自然村,油園村落最大,地處中心,村部就設在這裡,故命名“油園村”。歷史上這裡曾通用“泉南廿四五都肘內鄉”,民國年間屬崇仁鄉碧沙保,解放後為碧沙鄉,1958年屬李西大隊,1961年自立油園大隊,1965年又合併為李西大隊(將李西大隊第15—23生產隊劃為油園片區),1989年底,李西大隊再撤分為李西、油園、白沙三個大隊。1984年為美林鄉油園村委會,1988年改稱為美林鎮油園村委會,1999年1月從美林鎮撤改為省新鎮油園村委會。

惠安縣油園村

【地名含義】
根據傳說:本地是花生基地,祖先充分利用當地特產,進行加工製作花生油,所以稱為“油園”。
【歷史沿革】
在1953年,這7個自然村,組織有分散董厝自然歸“光榮大隊”管轄(現後安村),其他6個自然歸“群星大隊”管轄(現赤土村),在1960年1月,原“公社”同意拆“大隊”由原來7個自然村,組成一個“大隊”叫“油園大隊”。
1983年(改革開放,分田到戶)原大隊名稱改為油園村民委員會,1999年析出黃塘鎮建紫山鎮,油園村屬之至今。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油園村系泉州市惠安縣紫山鎮屬行政村,位於惠安西部。鎮區中心所在地,東鄰美仁村,西鄰赤土村,南鄰後垵村,北鄰光山村,東鄰縣城9公里,西鄰洛江區12公里,南至本縣黃塘鎮4公里,北鄰筆架山14公里,2家礦泉水廠(皇氏、紫星)。
【人口、土地面積】
村落面積3.5平方公里,現全村人口達2278多人,575戶,轄7個自然村,
【村容村貌】
惠安縣“文明村”稱號,惠安縣“敬老模範村”稱號,惠安縣“基本實現寬裕型小康村”稱號。
【歷史人文】
油園村由7個自然村組成,(董厝、翁後、沙白、油園、安柄、前美、岩上)在舊社會,國民時代,“大鄉里吃小鄉里”的現象非常嚴重,這7個自然村的“鄉里”屬比較小的自然村,臨近和其他“大鄉里”不管與這7個自然村任何一個自然村發生矛盾,都以“大鄉里”的勢頭來欺負“小鄉里”。
在那個時代,為了防抗外來的侵食,這7個自然村,組織共同敬仰的佛“七鄉公”以這仙佛為核心,這仙佛每年三月十五日生日,這7個自然村輪流來為它做生日,每年做生日的基本情況,為佛“粉面”換新佛衣服,由4個人成為“佛腳”扛這仙佛帶轎起來觀,而且輪到做生日的自然村要負擔請客,請客的對象:全7個自然村所有的男性的人,只要會走路,會端碗筷都可以做客,各自然村都有一個頭目,根據來做客的人數安排到各戶,如“小鄉里”當到紹“七鄉公”做生日,每戶要請四五塊桌的人客,有的戶經濟比較困難,當到“七鄉公”生日,為了“的人樣”要“變蠅變鱉”賣田賣園來請客。
從此以後,這7個自然村有一個核心,如遇到某自然村與外界自然村發生矛盾時,以打打鑼為據號,各個自然村聽到打鑼的聲音,都迅速集合到發生地對抗。
【物產經濟】
鎮區中心,幾十家廠家,數百間店面,經濟繁華,是紫山鎮經濟、文化、政治的中心。
【域內設施】
域內有一條丁字形小街,幾十座高樓大廈。店面200多畝,信用社,中心國小,鎮級衛生院,郵電所。紫山中心國小1所,農村信用社。
【下級組織】
下轄:翁後、沙白、油園、董厝、前吳、岩上、安柄7個自然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
【郵政編碼】362101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