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縣博物館

河津縣博物館

河津縣博物館,位於山西省運城地區,河津縣秦置皮氏縣,北魏改為龍門縣。宋改河津縣,沿稱至今。

基本信息

場館簡介

河津縣博物館,位於山西省運城地區河津縣新耿街,又稱“河津市博物館”。

歷史背景

河津縣博物館河津縣博物館位置

戰國時為魏國皮氏邑,秦置皮氏縣,北魏改為龍門縣。宋改河津縣,沿稱至今。禹門口在河津西北12公里的黃河峽谷中,兩岸峭壁對峙,形如闕門,故名龍門。傳說龍門為禹所鑿,為懷念禹之功德,改龍門為禹門。實為黃河侵蝕所致。河中有石島橫亘,形勢險要。1949年以來,建有鐵索橋、公路橋和鐵路橋。新建的山西鋁廠位於禹門鄉放馬灘,一期氧化鋁生產能力20萬噸。此外、煤炭、冶鐵、水泥化肥等工業均具一定規模。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棉花為主,果品以柿、蘋果較多。位於黃河之濱、呂梁山下的鎮風塔始建於盛唐年間,是具有回音效應的奇特建築。

館藏文物

2013年6月9日,河津市熱心市民張志榮向河津市博物館捐獻新舊石器時代石器、動物化石共8件。經過初步鑑定,其中1件為舊石器時代石球,1件為舊石器時代尖狀物,2件為新石器時代石斧,4件為動物化石。張先生捐贈的4件文物對於研究河津新舊石器時代文化遺產分布情況及當時古人類的生產生活情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捐贈的4件動物化石為研究河津第四紀動物物種提供了珍貴的實物標本。

工作制度

一、博物館是文物、標本、資料的主要收藏機構,是國家依法嚴加保衛防範的要害部門之一,為確保本館文物的絕對安全,特定安全保衛工作制度。

二、文物安全保衛工作必須認真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確保重點、打擊犯罪、保障安全”的方針,嚴格實行安全責任制,增強內部的治安管理。

三、必須堅持文物安全責任重於泰山,嚴守秘密死看硬守的保全全原則,要把安全保衛工作做為全館的首要工作來抓,務必做到計畫周密、安排具體、崗位到人、責任明確,有制度、有檢查、有總結、有評比。

四、堅持晝夜輪流值班,發現隱患及時消除,如遇緊急情況要立即報警。

五、單位院內嚴禁明火,重點部們要配置好消防器材,嚴防火災事故的發生。

六、晚十一點機關大門必須關閉上鎖,全天所有來館人員要認真進行登記,絕對不準任何人隨意在機關留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