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決東郡以平聲為韻叔父令賦

淇園方下竹,瓠子復修宮。 沈牲煩太史,負土困關東。 封禪應知外,誰人秦矩公。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河決東郡以平聲為韻叔父令賦花
【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劉敞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

傳聞大河決,遠與北溟通。
汜濫蛟鼉怒,蕭條郡國空。
淇園方下竹,瓠子復修宮。
世代文成術,民懷伯禹功。
沈牲煩太史,負土困關東。
封禪應知外,誰人秦矩公。

題 解

此詩是作者聞黃河決口東郡後應叔父之請而寫,雖是古體詩,但全用平聲押韻。全詩主要寫聞黃河決口的感受,企盼有大禹、秦矩公那樣的治水英雄再世。

注 釋

大河:黃河。
北溟:亦作“北冥”。北方的海,有時特指渤海。溟,míng ,大海。
汜濫:sìlàn,洪水泛濫。
蛟:傳說中能使洪水泛濫的一種龍。
鼉:tuó爬行動物,吻短,體長二米多,背部、尾部有鱗甲。力大,性貪睡,穴居江河岸邊。皮可以制鼓。也叫鼉龍或揚子鱷,通稱豬婆龍。
淇園二句:詠漢武帝斬淇園之竹以塞瓠子河決的歷史事件。《史記•河渠書第七》:“天子乃使汲仁、郭昌發卒數萬人塞瓠子決。於是天子已用事萬里沙,則還自臨決河,沈白馬玉璧於河,令群臣從官自將軍以下皆負薪窴決河。是時東郡燒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園之竹以為楗。……於是卒塞瓠子,築宮其上,名曰宣房宮。” 瓠子,hùzi,地名,在今濮陽縣西南。
文成術:指漢武帝迷信方士(迷信鬼神,煉製丹藥以求得道成仙的術士)之術,並以之來堵塞黃河決口。《前漢演義》載,方士少翁,知漢武帝思念已去世的寵妃王夫人,在夜裡以方術讓漢武帝自帷中望見王夫人現身,天生麗質,楚楚可人,於是少翁就被封為“文成將軍”。這位“文成將軍”日後暗“為帛書以飯牛”(用寫好的帛書讓牛隨草吃到肚子裡),並稱“此牛腹中有奇書”,結果被漢武帝認出他的手跡而處死。
伯禹:大禹,《天問》中有“伯禹腹鯀”語。
沈牲句:指漢武帝為堵決河而令史官“沈白馬玉璧於河”一事。沈,通沉。太史,史官。
負土句:指為堵決河動用大批人力物力而使關東困窘。負土,背土。關東,函谷關以東。
封禪:封禪:fēngshàn,古代帝王上泰山祭祀天地;此指漢武帝劉徹曾封禪巡祭山川一事。

作者簡介

劉敞(1019~1068)北宋史學家、經學家、散文家。字原父,世稱公是先生。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慶曆六年(1046)進士。與梅堯臣、歐陽修交往較多。為人耿直,立朝敢言,為政有績,出使有功。劉敞學識淵博,歐陽修說他""無所不通""。他的文章見解獨到。例如《題魏太祖紀》說漢高帝哭項羽,魏武帝祭袁紹,都不是""匿怨矯情"",而是""慷慨英雄之風"";策問《孟軻教齊梁之君》說孟軻譏別人""言利"",而自己卻講""好貨不害"",是""譏人甚詳而自任太略""。這都是不同尋常的看法。劉敞的文章比較質樸,自然流暢,近於韓(愈)、歐(陽修)。劉敞的詩簡潔凝練,辭情相稱。著有《公是集》、《春秋權衡》、《七經小傳》、《公是先生弟子記》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