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1.全力推動項目建設。 3.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 2.加強安全生產工作。

——2010年1月21日在河池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
市長 謝志剛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09年工作回顧

據統計,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3.70億元,增長8.16%;財政收入40.32億元,增長0.2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7.80億元,增長31.6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07億元,增長17.96%;外貿進出口總額4.37億美元,增長23.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9元,增長11.02%;農民人均純收入3268元,增長11.00%;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下降12.87%,增加值下降1.20%;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94.12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21.2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39.30億元。(有刪節)
一年來,我們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強力推進項目投資,促進經濟平穩增長。全市共實施主要項目建設897個,完成投資277.80億元,增長31.60%,是近年來我市實施項目數最多、投資額最大的一年,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255億元的投資目標,投資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70%。一是掀起交通建設新高潮。完成交通建設投資達67.24億元,其中高速公路投資42.52億元,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六寨至河池、宜州至河池兩條高速公路和河池機場加快建設,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實現開工,天峨至樂業、忻城至大化二級公路等縣際路網工程和通鄉油路、通達工程等農村公路項目加速推進。二是開工建設一批重大項目。虎鷹年產400萬噸新型乾法水泥、廣西泰星電子焊接材料有限公司錫綜合回收及電子焊接工程、河池城區電網改造工程、河池市體育館、河池市公安110指揮中心暨應急聯動中心綜合大樓、河池市人民醫院門診綜合大樓以及市、縣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等一批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河池學院東校區,江緣公司繅絲廠、織綢廠擴建,南方鋅銦技改項目,市城區城西大道工程等紮實推進。三是竣工投產一批重大項目。龍灘電站一期、大化電站擴建、南方年產12萬噸電解鋅、河化合成氨尿素裝置節能降耗擴能改造、都安永鑫日壓榨能力4000噸糖料蔗、東蘭烈士陵園保護和擴建工程、市污水處理一期工程等重大項目竣工投產。其中,自治區層面重大項目竣工投產11個,市級層面重大項目竣工投產22個。四是謀劃一批重大項目。全市財政安排前期工作經費7500萬元,是河池歷史上投入最多的一年。金城江至南寧鐵路、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城區北環公路、中緬油氣管道(河池段)、龍灘電站二期、岩灘電站擴建、河池中心城區龍江河段綜合治理及水電站工程等一批事關河池發展的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五是健全項目建設保障機制。成立項目辦和金融辦,出台33條工作措施,強化“六個一”推進機制,建立動態督查考評機制,定期召開推進會,統籌解決用地、資金、審批、規劃、環評等重大問題。六是積極爭取資金用地支持。全市共爭取到中央和自治區項目預算內資金15.2億元,排在全區前列;爭取到自治區財政廳政府投資項目資本金專項融資10億元;爭取到地方政府債券2億元;爭取新增建設用地指標2092.4公頃,是自治區年初下達我市指標的12倍。
(二)加快結構調整,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調整產業結構,全力以赴幫扶企業走出困境,三次產業不斷最佳化,新興產業加快成長,技改投資快速增長。一是產業結構逐步最佳化。三次產業比例由2008年的21.85∶45.32∶32.83調整為21.94∶43.28∶34.78。旅遊產業作為新興產業發展迅速,生態、長壽、民族、紅色四大特色旅遊品牌初步形成,收入增長32.45%。全年接待入境旅遊和國內旅遊人數、國內旅遊收入三項指標增幅均居全區前三位。全市個體工商戶、從業人員、註冊資金分別比上年增長3.7%、8.2%、17.9%。二是工業技改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工業技改投資完成59.70億元,增長192.36%,是我市技改力度最大、資金投入最多的一年,增速排全區前列。金河、津泰、南方、吉朗等8家企業完成技改投入1億元以上,宜州、都安等8個縣市技改投資增幅在200%以上。三是多措並舉解決企業困難。第一,加強煤電油運協調和服務,為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創造條件,年初停產1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逐步恢復生產。第二,爭取到上級扶持企業發展各種專項資金7431萬元,比上年增長72%;市本級向金河、五吉等11家企業撥付技改貸款貼息430萬元,向南方、廣維等14家企業撥付流動資金貸款貼息500萬元。第三,安排5000萬元為中小企業、私營企業作融資擔保,搭建融資平台,促進各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新增發放貸款26億元。第四,為20多家重點企業辦理土地抵押貸款手續,抵押金額8.78億元。第五,促成廣維集團與皖維集團實現強強聯合,成源公司引進中國五礦公司作為合作夥伴,綜合實力逐步提升。
(三)落實強農惠農政策,“三農”工作全面發展。認真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支農各項政策,農業在大災之年仍保持增長,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137.76億元,增長5.06%;農民人均純收入3268元,增長11.00%。
一是穩定糧食生產。嚴格落實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紮實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和防災抗災工作,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總產穩中有升,預計糧食總產量107.16萬噸,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目標任務。二是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糖料蔗種植總面積113.74萬畝,增加7.22萬畝,原料蔗總產量430萬噸。秋冬種面積169.19萬畝,超額完成全年任務。新種桑園1.07萬畝,面積恢復到59.05萬畝,總體規模保持穩定。菜牛、山羊、香豬和瑤雞、烏雞、六畫山雞及水產養殖等五大特色養殖基地建設加快,漁牧業產值占大農業總產值達44.29%。三是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實施廣西宜州桑蠶產業循環經濟示範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自治區在宜州召開現場會,向全區推廣我市先進經驗,並確定宜州市作為廣西桑蠶產業循環經濟基地。蔗糖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預計本榨季可產白糖50萬噸、產值18億元左右,創歷史新高。林產品銷量回暖,全市完成木材生產115.67萬立方米,加工人造板28.43萬立方米。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迅速,全年新增固定資產或年銷售收入1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0家,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2個。
四是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水利固定資產投資4.98億元,開工18座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工15座,新建防洪堤8處3公里,完成水土保持治理6660公頃,新建人飲工程479處,新增5個重點小流域治理工程,解決23.3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以上項目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天峨縣被列為全國首批400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中央擴大內需水利投資項目和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建設進度排全區前列。五是抓好惠農政策落實。落實農業補貼資金達8230.42萬元,重點用於水稻和玉米良種推廣、漁業用油、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農機購置等,進一步調動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六是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力度。完成返鄉農民工培訓22805人,庫區移民培訓16839人。農村勞力轉移培訓12萬人以上,幫助8.5萬人轉移就業。農民科技培訓27萬人次以上,均超額完成年度計畫。
(四)加快城鄉建設步伐,統籌推進城鎮化建設
全市完成城建投資43.96億元,增長32.61%,其中中心城區8.29億元,增長136.50%,城區建設實現“一年初見成效”目標,縣域城鎮建設全面展開。一是優先發展中心城區。創新項目融資平台,爭取到契約貸款、地方債券、意向貸款等建設資金20.34億元用於城區項目建設,創歷年城建投資新高。“五大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城區控制性詳規、重點地段景觀規劃通過專家評審,城西大道、城區綠化配套工程和人行道改造等一批項目竣工,城東新區南面路網一期工程、龍江七橋、“一江兩岸”景觀改造和生態恢復工程金城江公園改造等一批項目加快實施,為“兩年重點突破,三年較大改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統籌推進縣域城鎮建設。宜州、羅城、天峨、東蘭、都安、大化等一批城建基礎設施項目投入使用。巴馬縣榮膺“中國最美的小城”、“最適宜人居和最佳休閒養生十個小城”之一及“廣西優秀旅遊縣”稱號。宜州市在人民網主辦的“中國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遊目的地”評選活動中榮獲第二名。三是啟動城鄉風貌改造前期工作。堅持以規劃為引導,將城鄉風貌改造工程與整村推進土地治理工程、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村寨防火改造工程有機結合,早動員、早部署、早實施,為今年城鄉風貌改造的全面實施打下良好基礎。
(五)深化開放合作創新,發展活力增強
一是實施招大引強戰略。成功引進浙江虎鷹、廣東華昱等9家投資項目超10億元以上的大企業,新簽約項目340個,意向總投資209億元,實施項目514個(含歷年簽約),到位資金145億元,超額完成年度目標。實施外資項目11個,實際利用外資6351萬美元,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增幅排全區前列。二是全方位加強對外合作。華錫集團總部回遷河池順利推進。分別與廣西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對外合作進一步加強。在泛珠貿洽會上與國內外客商共簽約重大項目18個,意向投資總額超過40億元。在第六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上與國內外客商簽約重大項目20個,意向投資總額66.69億元。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4.37億美元,增長23.98%。三是加大城鄉消費。全市批發業、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銷售額分別增長13.45%、19.28%和15.57%。銷售各類“家電下鄉”產品10.6萬台(件),銷售額達1.84億元,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的任務;銷售“汽車機車下鄉”產品3.8萬輛(台),銷售額達3.49億元。房地產業完成投資13.47億元,增長128.80%,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的任務。新增500個農家店改造建設,項目覆蓋90%的鄉鎮、50%的行政村。四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政府機構、國有企業、財稅、投資、資源環保收費、醫藥衛生、社會保障、文化和社會事業等各項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現良好開局,超額完成年度林改任務,勘界、發證進度排全區前列。五是提高創新能力。實施第四輪創新計畫,加強科技攻關,推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站)建設,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產值達18億元,總利稅1.3億元,出口創匯1923萬美元。六是最佳化發展環境。全面開展整治投資環境專項行動,全市清理各類行政審批事項619項。投入70多萬元啟用新的市政務服務中心辦證大廳,加快推進集中辦理行政審批事項,行政審批辦結率排名全區前列,成為全區2個無逾時辦件的地級市之一。民眾滿意率達99.9%。
(六)加強財稅金融工作,多措並舉遏制財政收入下滑
受金融危機、自然災害和國家減稅減費、龍灘電站稅收繳庫形式改變影響,全市各項財稅減收達5.5億元以上。嚴峻形勢面前,我們及時分析形勢,強化收入監測,嚴格實行政府非稅收入掛點聯繫制度和獎懲機制,加強督促檢查,全力扭轉財政收入持續下降態勢。全市財政收入從第一季度下降35.74%,到年末實現了正增長。厲行節約,反對奢侈浪費,共壓減市本級機關事業單位預算經費202萬元。同時,緊緊圍繞“三個年”活動,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助推企業發展,支持項目建設,不斷加大財源培植工作力度,努力做大財政“蛋糕”。上級一次性追加各類專項補助收入31.34億元,比2008年增長33.20%,再創歷史新高。危機之年,金融部門從河池經濟發展大局出發,和河池人民風雨同舟、和衷共濟、共渡難關。中國人民銀行河池市中心支行發揮了指導協調作用;河池銀監分局發揮了監管引導作用;各金融機構應對危機出手快、力度大、效果好。全市信貸增量110億元,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的80億元目標任務,新增貸款增量創歷史新高,為河池經濟平穩增長作出突出貢獻。
(七)開展節能減排攻堅戰,努力建設生態文明先進市
針對我市未完成“十一五”減排中期目標的嚴峻形勢,以鐵的手腕嚴格落實責任措施,紮實開展節能減排攻堅戰。重點啟動南方、廣維等重點耗能企業一批工程減排項目。城區污水處理二期工程及各縣(市)城鎮污水處理項目加快建設,5家製糖企業減排項目通過驗收,6家高耗能、高污染企業被淘汰,國家環保部解除了我市“區域限批”。預計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單位能耗下降4.5%左右,31家重點耗能企業萬元工業總產值能耗同比下降17%,完成全年任務的116%。城區山頭綠化、礦區生態恢復、石漠化治理深入實施,完成人工造林31.82萬畝,占總任務的105%,完成沼氣池建設2.38萬座。污染源普查通過自治區驗收,重點流域水質保持在國家三類水質標準,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中心城區空氣品質近年來第一次達到國家規定的二級標準。
(八)加大各項社會事業投入,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初步統計,全年醫療衛生支出比上年增長39.4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比上年增長41.04%,教育支出比上年增長15.27%,文化體育支出比上年增長16.59%,農林水事務支出比上年增長14.37%,環境保護支出比上年增長182.86%。為民辦好十件實事基本完成。
文化教育體育方面。“兩基”成果得到鞏固提高,優質普通高中教育資源進一步擴大,落實職業教育攻堅中期目標,4909名考上大學的貧困學生全部獲得資助。出台《河池市2009-2011年文化產業發展行動計畫》,建成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巴馬縣榮獲“中國書法之鄉”稱號。成功舉辦迎國慶60周年、紀念韋拔群誕辰115周年、第十一屆銅鼓山歌藝術節、首屆旅遊商品設計與製作暨旅遊商品展示大賽等大型活動。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運動全面發展,成功承辦廣西第五屆老年人運動會、河池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展示活動等大型體育活動,河池籍運動員覃和在第十一屆全運會獲得自由式男子摔跤60公斤級第二名,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一等功一次。
就業再就業和創業方面。幫助9639名返鄉農民工、1359名大中專畢業生和689名企業下崗職工實現就業創業。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5795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6750人、大齡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293人,各項指標均超額完成年度計畫目標。城鎮登記失業率3.38%,控制在4.5%目標以內。
扶貧開發和扶持庫區發展方面。扶貧投入進一步加大,全年共投入3.1億元。都安大化大石山區大會戰勝利告捷,紮實推進實施國家扶持人口較少民族(毛南族)發展工作,第二批“整村推進”貧困村扶貧開發順利通過自治區驗收,廣東對口幫扶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產業不斷擴大,貧困狀況有效緩解。貧困人口比上年減少8.5萬人,貧困人口占農村人口的比例比上年降低2.47個百分點。《岩灘水電站水庫移民遺留問題處理規劃設計報告》獲國家批准實施,涉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6.62億元;龍灘、樂灘水庫移民補償規劃有效推進;完成新建電站水庫移民前期補償和安置投資2.7億元;完成大中小型水庫後期扶持投資1.61億元。
社會保障方面。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實現應保盡保,城市低保標準比上年提高35元/月。“五險”參保人數超過93萬人,超額完成年度計畫任務,新(改)建廉租房2519套,建成352套。新建經濟適用房4547套,竣工2035套。農村危房改造一期工程開工20844戶,竣工16053戶。
醫療衛生和人口計生方面。“新農合”農民參合率達90.81%,監管機制不斷完善。全市實現了婦幼保健機構創等級建設上新台階,醫改工作有條不紊,成立了市級中醫院。城鄉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得到科學有效處置。人口計生工作全面完成全年各項指標任務,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
(九)全力抓好維護穩定和安全生產,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不斷完善信訪維穩機制,全市信訪維穩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規範化軌道。深入開展“領導幹部大接訪”和“信訪積案化解年”活動,全年民眾信訪總件(案)數、(人)次同比下降30%以上,排查矛盾糾紛調處率達97.84%,信訪積案化解率達95%。圓滿完成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紀念韋拔群誕辰115周年和第六屆中國-東協博覽會等各項重大活動期間的維護穩定工作。及時妥善處置岩灘電站庫區移民“10·12”聚集靜坐事件。紮實開展“安全生產年”、安全生產“三項行動”和“百日專項行動”,堅決遏制各類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全市沒有發生重大傷亡事故,各類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等四項主要考核指標全面下降。
(十)全面奪取抗災救災重大勝利
2009年,我市旱澇等自然災害交替發生。災情發生後,我市第一時間組織力量科學抗災救災,確保受災民眾有飯吃、有衣穿、有住所、有病能醫治,災區秩序穩定。特別是羅城縣卡馬水庫發生重大險情後,在黨中央、國務院、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在專家的正確指導下,在武警水電一總隊的大力幫助下,我市幹部民眾齊心協力,軍民團結拼搏,科學搶險,果斷處置。經過6000多軍民24天的日夜奮戰,緊急轉移避險民眾36000多人(次),安置10多天,做到無一傷亡、無一重病、無一意外事故、無一治安刑事案件,確保了水庫大壩下游民眾、搶險人員生命安全和大壩安全,搶險工作取得了全面勝利,得到了國家防總、國務院新聞辦的表揚,自治區黨委、政府的肯定和人民民眾的讚譽。在40年一遇的旱災面前,全市投入抗旱人數達91.98萬人,抗旱資金達4675萬元,抗旱澆灌面積50萬畝,解決29.01萬人和19.32萬頭大牲畜臨時飲水困難,達到了“保生活、保生產、保增收”的目標。
(有刪節)

二、2010年目標任務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實現科學發展三年計畫目標的最後一年,是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鞏固經濟回升基礎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項工作,對進一步有效應對金融危機衝擊,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為“十二五”規劃啟動實施創造良好條件至關重要。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自治區、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建成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自治區加快構建“兩區一帶”區域發展新格局的機遇,結合河池實際,繼續堅持“四個非常”,深化“三個年”活動,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把擴大內需、加大投資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作為保增長的強大動力,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實現科學發展三年計畫和“十一五”規劃目標,開創河池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新局面。
今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財政收入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30%、增加值增長20%;實現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1.2噸標準煤;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自治區下達的指標內;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3%以上,主要江河Ⅲ類水質達標率達96%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城鎮新增就業1.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
主要工作目標是:力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財政收入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35%、增加值增長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
(有刪節)

三、2010年主要工作措施

今年,我們要重點做好以下十一個方面工作,繼續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保持和擴大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
(一)加大投資和消費力度,千方百計擴內需促增長
1.全力推動項目建設。繼續實施“項目建設年”活動,全市安排1000萬元以上的主要建設項目510個,總投資1701億元,年度投資301億元。一是繼續掀起交通建設新高潮。全年要完成投資96.8億元。公路方面:建成河池至宜州高速公路;加快六寨至河池、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建設;爭取開工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城區北環公路;加快續建天峨至樂業、忻城至大化二級公路等路網工程;全面推進城西一級客運站、環江縣大安至英豪四級油路、都安加脈至永樂公路等一批農村公路和場站建設,抓好縣鄉斷頭路建設。鐵路方面:開工建設金城江至南寧鐵路;做好黔桂鐵路增建複線、河池至百色鐵路的前期工作。機場方面:加快河池機場和機場市區綜合服務區項目建設。水運方面:抓住國家將紅水河納入“西江黃金水道”建設規劃機遇,爭取龍灘水電站通航設施儘快建設,爭取上級支持加快實施紅水河復航工程。二是加大對產業項目的投入和建設。全年安排279個產業項目,年度投資130.72億元。力爭開工建設龍灘二期、廣維生物質制5萬噸/年聚乙烯醇等項目;加快推進中國五礦公司與成源合作技改、南丹金山100萬噸氧化礦綜合回收、大化艾格菲公司美國瘦肉型生豬養殖基地等項目建設。三是加大對民生和社會事業的投入。加快岩灘電站庫區移民遺留問題處理規劃項目、市人民醫院門診綜合大樓、河池學院東校區擴建、市職教中心新校區、龍江河綜合整治、城鎮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等項目建設。四是全力抓好征地拆遷。統籌安排用地計畫,切實解決好被征地農民的生產生活和安置,做到文明徵地、和諧拆遷,確保項目用地需求。五是推進項目前期工作。進一步加大前期工作經費的投入,市本級安排2000萬元,各縣(市、區)不低於500萬元;進一步完善部門集中聯合審批制度和工作機制,減少環節,提高效率。六是明確任務,落實責任。繼續保持和發揮各級“項目建設辦”的作用,加大力度爭取更多的中央、自治區投資項目。堅持從早、從快將年度計畫下達,把任務和責任層層落實到位,落實到具體人。嚴格執行重大項目稽查辦法,把項目建設成效作為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七是做好項目儲備。要積極做好天峨(下老)至百色,賀州至巴馬,桂林至河池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項目早日開工建設,繼續全力推進環江火電廠項目申報工作。同時,重點在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做好項目儲備。
2.積極擴大消費需求。一是加快房地產開發。抓緊編制今後三年城鄉住房建設規劃。適當提高中小戶型、中低價格普通商品房供給,盤活住房租賃市場。加快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建設,鼓勵房地產開發向鄉鎮發展,引導房地產企業參與城鄉風貌改造建設,抓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鼓勵農民拆舊建新。二是健全農村市場。認真貫徹落實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深入實施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工程(簡稱“新網工程”)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紮實推進“家電下鄉”工作,推動連鎖經營向農村延伸。三是積極發展服務業。放寬市場準入,拓展服務領域,大力發展餐飲、休閒娛樂業,重點培育家政服務、信息服務、社區服務等需求潛力大的消費熱點。
(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千方百計做大做強做優工業
充分發揮我市資源富集區優勢,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關於做大做強做優我區工業的決定》,重技改、重服務、促調整、強企業、興產業,下大力氣提高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全年要確保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30%、增加值增長20%。
1.加大技改力度。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的技術改造,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點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項目,尤其是要突出具有產業化前景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項目,能突破傳統產業技術瓶頸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項目等。2010年,要完成技改投資30億元,力促南方、成源、廣維、博慶、博冠、泰星、南丹錫冶煉廠等10家企業億元以上技改項目按計畫開工,促成一批重大技改項目竣工投產。
2.加快實施“三百工程”。緊緊圍繞全市產業振興計畫,加快實施“三百工程”,實現工業經濟跨越發展。一是百億產業工程:加快有色金屬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大力發展精深加工,不斷延伸產業鏈,努力在高新技術材料的研究和開發方面有新突破,推進初級產品向“高、精、深”的高端產品延伸,推進有色金屬尾礦綜合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要深度開展礦產資源勘查,摸清礦產資源家底,新增礦產資源儲量,擴大礦產資源基地,為有色金屬產業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年內有色金屬產業工業總產值達150億元以上。努力爭取龍灘二期工程早日開工建設,加快推進岩灘電站的擴容工程,做大電力產業。力爭今年實現電力產業工業總產值達100億元。二是百億企業工程:通過市場運作機制,最佳化資源配置,推動生產要素向強優企業集聚,重點支持南方公司、華錫集團、成源公司、廣維公司等重點企業聯合重組、做大做強,打造河池工業產值超百億元企業。今年,南方公司、華錫集團要實現年銷售收入50億元以上;龍灘電站要實現年銷售收入40億元以上;成源要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元以上;河池供電局、金河公司、博慶公司要實現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三是百里工業長廊工程:以市級四個工業園區和五圩工業園區為主要平台,最佳化園區發展環境,吸引一批外延關聯度高、集聚效應高、產業帶動強的項目向園區集中,力爭在引資擴容、發展產業集群上實現新突破,加快把“丹宜百里工業長廊”建設成為有色金屬、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繭絲綢、機械等特色鮮明的優勢產業集聚長廊,實現企業集群化、項目配套化、產品精細化。今年,四個市級工業園區要完成工業總產值60億元,同比增長40%,完成工業增加值15億元,同比增長50%。
3.積極發展新型工業。立足現有基礎,最佳化產業結構和布局,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競爭能力強、帶動效應強的新型工業企業,走出一條工業實力強、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工業創新為主要動力,推動創新型河池建設。一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託人才小高地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冶煉、印染、加工等方面的自主創新,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二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為中心,降低資源型工業的資源成本。積極引進專利技術,加快推進尾礦、廢渣規模化綜合利用。以採用先進資源綜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技術為重點,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加速有色金屬、化工、桑蠶和蔗糖等產業鏈條延伸。支持華錫集團、南方公司、金河公司等強優企業,重點研發生產錫合金材料、銦錫化合物材料、納米氧化鋅等高附加值產品,發展有色金屬高新技術材料製造業,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層次。三是加快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積極培育新興產業。以做強主導產業為目標,努力推動有色金屬、電力、化工建材、桑蠶絲綢、綠色長壽食品等五大產業發展。整合優質飲用水資源,引導企業上規模、上檔次、出品牌,做大做強優質飲用水產業,力爭年內形成100萬噸優質飲用水產能。
4.全力做好企業服務。繼續深化“服務企業年”活動,下大力氣解決企業運輸難、用地難、融資難、項目審批難等問題,促進工業企業持續健康運行。一是充分發揮領導聯繫企業“六個一”機制的作用,主動幫助企業和項目業主解決生產經營和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並制定重大項目進度表和企業服務事項落實情況,抓好跟蹤落實。二是實行聯合審批、現場辦公等多種形式,堅持“特事特辦”,開闢“綠色通道”,為項目、企業實行“一站式”服務,凡重大項目、重點工業企業在我市申辦事項的手續,做到優先辦理,急事急辦,特事特辦。三是加強政銀企合作交流,採取技改貸款貼息、流動資金貸款貼息等辦法,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四是加強與鐵路運輸部門溝通、協調,努力解決企業原料、產品運輸難題。通過以上有效的措施,推動18家停產企業儘快恢復生產,50多家半停產企業正常生產,確保全市工業企業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加快工業健康發展。
(三)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要認真貫徹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自治區主席馬飈視察河池時的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大“三農”工作力度,做好山水文章,加快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培育農民增收新的增長點。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以上。
1.全力穩定糧食生產。推行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加強糧食流通設施建設和維修改造,完善糧食儲備體系。嚴格耕地保護,堅守32.87萬公頃耕地紅線。落實種糧優惠政策,調動種糧農民積極性。加快良種良法配套和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推廣優質稻130萬畝、單交玉米130萬畝,糧食播種穩定在421萬畝左右、總產量穩定在106萬噸左右。
2.做大做強農業“三特產業”。第一,做大做強特色種植業。糖料蔗穩定在110萬畝左右,原料蔗總產量500萬噸左右;擴種桑園3萬畝,桑園總面積達60萬畝以上,桑蠶鮮繭產量6.5萬噸左右;擴種特色水果3萬畝以上,水果總面積發展到158萬畝以上;蔬菜種植髮展到130萬畝以上,毛葡萄種植穩定在10萬畝左右,中藥材種植髮展到10萬畝左右。第二,做大做強特色養殖業。著力擴大優勢養殖業規模,全市庫區大水面漁業開發33萬畝,產量2.3萬噸;其中網箱養魚200萬平方米,產量1.1萬噸;出欄牛20萬頭,出欄山羊70萬隻,出欄香豬110萬頭,出籠瑤雞400萬羽、烏雞80萬羽、六畫山雞150萬羽,力爭帶動水產畜牧業實現產值增長3%以上。要大力推廣天峨縣結合移民搬遷實施庭院生態循環農業開發模式。第三,做大做強特色農產品加工業。重點圍繞糖料蔗、桑蠶、果蔬、毛葡萄、油茶、八角、中草藥、畜牧等特色產業培育發展加工企業,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對主營產品銷售收入達到5000萬元以上的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銷售收入比上年增加20%以上、新獲得自治區級以上名牌農產品稱號的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給予獎勵扶持。支持龍頭企業做強做大,打造生態、綠色、長壽農產品品牌,加快形成“大產業、大基地、大市場”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新格局。
3.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推進宜州桑蠶繭絲綢產業循環經濟示範區建設,積極引進印染技術和企業,延長產業鏈,打造中國西部最大的桑蠶產業大市,帶動桑蠶產業率先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格局。全市桑枝食用菌生產規模要比去年翻一番,達4000萬棒以上,實現產值1億元以上;商品材產量達到190萬立方米,人造板產量達到38萬立方米。力爭增加固定資產或銷售收入達500萬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0家以上,新增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20個以上。
4.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興修水利長效機制,加快水利建設,完成12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新建防洪排澇工程10處5公里,解決18萬人飲水安全和困難問題。擴大土地整治和中低產田改造,建設一批高標準農田和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000公頃,新增恢復灌溉面積3.5萬畝,改善灌溉面積4萬畝。要加大農村道路建設、農村電網改造等惠民工程,開展水、電、路、房、醫、教、能、保等農村公共事業綜合建設。全市要完成1000個屯屯內道路硬化任務。
5.大力促進農民就業。廣開農民工就業門路和穩定現有就業崗位,扶持農民就業創業,堅持外輸內轉創業並舉,大力培訓新型農民,鼓勵農民工就近就業,促進“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轉變,培訓骨幹農民2萬人以上、返鄉農民工1萬人以上。
(四)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推動特色城鎮化進程
以規劃為龍頭,強調快節奏,按照“三高”要求,強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全年完成91個城鎮建設項目,投資37.17億元,力爭全市城鎮化率達34%以上。
1.高起點做好城鄉規劃。以黔桂走廊城鎮帶和紅水河流域城鎮帶為主軸,以融入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經濟帶為發展方向,重點抓好市域城鎮體系規劃、河池市總體規劃、綜合交通專項規劃、綠地系統專項規劃的編制;加快實施縣域村鎮體系規劃,進一步完善以小城鎮為依託、中心村為節點的縣域村鎮規劃布局。
2.高標準推進城鎮建設。中心城區方面:切實按照“一年初見成效,兩年重點突破,三年較大改觀”的工作目標,重點圍繞“兩區一江一改”(即城東城西新區、一江兩岸、舊城改造),倒排工期,快節奏、強動力、高效率,加速推進道路橋樑、城區防洪、給排水、供氣供電、公共場所等基礎設施建設。能快就不要慢,具備條件開工就馬上開工。加快盤活土地存量,儲備一批建設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實現中心城區建設大推進、大突破、大改觀。特色城鎮帶方面:以中心城區為軸心,推動宜州、羅城、環江、南丹等丹宜工業走廊城鎮帶優先發展。以紅水河流域納入西江經濟帶建設為契機,加快天峨、鳳山、巴馬、東蘭、大化、都安等紅水河流域城鎮帶建設。要充分挖掘城鎮歷史文化內涵,加強城鎮特色塑造,在城鎮化建設上做出自己的特色,彰顯自己的風格。城鄉風貌改造方面:按照全區城鄉風貌改造工作部署,年內要完成南寧至都安高速公路、柳州至宜州高速公路沿線中的都安縣安陽鎮蘇利社區百才屯和登金移民點、地蘇鄉南江村南新移民點,宜州市慶遠鎮宜畔村圳嶺屯、洛東鄉尋田村社村屯、洛西鎮楓木村洛壽屯等6個試點村屯的風貌綜合整治。其餘縣(區)要同時啟動2個以上村屯作為綜合整治示範點,利用示範點經驗,統籌推進面上新農村建設。
3.高水平加強城市管理。要完善城區管理長效機制,加大城區管理綜合執法力度,突出重點區域、重點時段、交通秩序、經營秩序、環境保潔、違章搭建專項治理,實施小區巷道、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綜合整治,全面清理“五亂”現象,免費開放城區公廁。要加速推進生態城區建設,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都要立體綠化、見縫插綠、垂直掛綠、拆牆透綠,特別要抓好城區公園綠地、街頭綠地、廣場綠地、山頭綠化和沿江、沿路、小區等綠色景觀工程建設。要不斷提高城市亮化水平,完成城區12條路和10個小區巷等道路路燈安裝及改造,打造一個五彩繽紛的城市。要提高市民文明程度,創建文明、優美、清潔的城市環境。
(五)加快生態旅遊基地建設,促進旅遊產業大發展
要把旅遊業作為我市新興戰略產業加快培育,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著力提升文化內涵,認真實施“1346”工作規劃,促進旅遊業跨越發展。全年力爭接待國內外旅遊者同比增長25%以上;接待入境旅遊者同比增長43%;旅遊總收入同比增長21%以上。
1.抓好一個規劃。即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和自治區關於建設紅水河流域國際旅遊目的地的要求,上半年制定完成我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統攬全市旅遊發展。
2.實施三大提升:一是提升旅遊產品開發。儘快啟動河池市紅水河流域旅遊集散中心的建設,積極推動“一江兩岸”景觀工程和城區周邊的生態、人文景觀(區)的建設,把市區作為全市旅遊的集散中心和重要的旅遊目的地來打造;加快旅遊景區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全力做好鳳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工作,著力推進景區升級提檔;加快開發旅遊紀念品、工藝品、民族手工藝品等衍生消費品,推進成行成市,刺激旅遊“二次消費”。二是提升旅遊服務質量。以開展“旅遊服務質量提升年”為抓手,加強旅遊服務質量的規範與監督管理,著力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大力提升旅遊服務質量。三是提升旅遊行銷水平。要加強旅遊整體宣傳促銷力度,高品位策劃旅遊大篷車、推介會,高立意策劃“一縣一節”、“一月一節”活動,做到以節促游、以游促銷。
3.打造四大特色品牌。突出“生態、長壽、民族、紅色”四大特色,著力打造河池特色旅遊品牌,努力構建“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新格局。一是挖掘紅水河特有文化內涵,整合開發天峨龍灘天湖,東蘭大同垂釣天堂、紅水河第一灣,大化八十里畫廊、奇石博物館、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都安紅水河英雄大峽谷等景區(點),著力打造“紅水河生態”品牌;二是以長壽養生文化為依託,整合開發巴馬長壽水晶宮、盤陽河,鳳山國家地質公園、鳳山三門海等景區(點),著力打造“長壽養生”品牌;三是整合少數民族風情旅遊資源,加快開發宜州下梘河、南丹甘河白褲瑤民俗文化村、羅城仫佬族博物館、環江毛南族博物館等景區(點),著力打造“劉三姐故鄉”品牌;四是以東巴鳳是百色起義的策源地和指揮所為依託,整合魁星樓、列寧岩、東蘭烈士陵園、紅七軍二十一師師部舊址、紅七軍標語樓等革命遺址,著力打造“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品牌。
4.構建六條精品線路。要在《河池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的框架下,構建六條旅遊精品線路。一是紅水河流域生態觀光旅遊線;二是世界地質公園探險旅遊線;三是世界長壽之鄉休閒養生旅遊線;四是劉三姐民族民俗風情旅遊線;五是白褲瑤原生態民族文化體驗旅遊線;六是東巴鳳紅色旅遊線。
(六)加大財源培植力度,增強金融支撐,增加財政收入
——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深入挖掘稅源潛力,培植重點財源、新興財源、後備財源,培育增長新亮點,加強財稅徵收監管,勤儉辦一切事業,促進財稅增收增效,努力完成財政收入45.56億元,增長13%,力爭達到46.38億元,增長15%。
——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三農”、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進經濟成長、結構調整和區域協調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市本級財政安排社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專項支出8566萬元,比上年增長42.27%。
——加強做好金融工作,努力破解融資難題。進一步加強政銀企合作,積極引導銀行金融機構靈活運用貨幣信貸政策,繼續加大支持我市支柱產業、優勢行業、重點企業發展的力度。一是認真規劃組織各類基礎設施項目和產業項目,積極爭取上級財政專項扶持資金和貸款貼息補助。二是通過增加地方配套經費、項目前期經費以及技改補助資金等方式,全力支持優勢產業、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建設。三是加快投融資體制建設。進一步規範政府投資行為,發揮財政資金的“孵化”作用,吸引和盤活銀行資金和民間資本;積極創造條件,爭取金融信貸加大對我市項目和企業的支持,力爭全市信貸增量再創新高,為財政增收打牢基礎;建立信用擔保機構,搭建社會融資平台;最大限度開放投資領域,鼓勵外資、民間資金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公路交通、旅遊業建設和開發,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新機制。
(七)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提高開放合作水平
1.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醫藥衛生體制、資源性產品價格、污水處理收費等改革,深化國有企業、財稅體制等改革,加快釋放發展活力。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確保完成林改任務60%以上。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農民進城落戶條件,加快第三產業發展。
2.著力提高開放合作水平。要緊緊抓住北部灣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建成等機遇,積極參與和推動多區域合作,認真研究珠三角、長三角、西南地區等區域產業發展和轉移趨勢,組織開展利用外資系列招商推介活動、國內合作系列招商推介活動、招商引資項目大兌現系列活動,瞄準國內外知名企業,實施交通、能源、旅遊、農業等領域的重點合作項目,引進一批有利於促進產業發展和最佳化升級的戰略投資者,招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
3.著力擴大對外貿易規模。用好用足國家鼓勵進出口支持政策,以稀缺的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為重點,支持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加強境外資源合作開發,建立境外穩定的進口渠道,帶動其他產品出口,千方百計擴大進出口業務。重點組織企業參加境外知名展覽會和其他重要的展覽會。加快企業“走出去”,培育壯大和扶持一批具有比較優勢的對外投資龍頭企業。今年要確保實現進出口總額增長15%。
(八)狠抓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先進市建設
在保增長、保發展的同時,要嚴格對照建設生態文明先進市的各項指標要求,全面鋪開生態文明先進市的建設。今年全市務必完成淨減排化學需氧量1萬噸、二氧化硫1萬噸的任務,全面實現“十一五”期間污染減排目標。
1.突出抓好節能降耗工作。嚴格“一票否決制”,突出抓好重點耗能行業企業的節能降耗。全面推行企業清潔生產,組織實施清潔生產重點工藝技術示範工程。繼續抓好南方、廣維、金河、南丹工業園區等循環經濟示範單位建設。加強重點耗能企業工業節能降耗專項督查活動。全市推廣使用6萬隻高效節能照明燈。在提前兩年完成“十一五”自治區下達的節能降耗目標的基礎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5.8%,努力構建綠色河池、人文河池。
2.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全力開展污染減排攻堅戰,各縣(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必須按攻堅責任狀要求在2010年4月30日前按質完成建設任務並投入試運行,確保2010年6月份起形成減排量。河化、河池南方、全江等三家企業的二氧化硫減排項目以及河化集團廢水末端治理工程必須於2010年6月30日前投入運行;河池鑫華冶煉有限公司要完善治理設施確保達標排放。市委、市政府計畫用5年時間,分兩期實施,對中心城區影響居民生活環境的冶煉企業進行搬遷。通過全面整治,還市民一個優美的生產生活環境。抓住自治區將刁江南丹段重金屬污染治理工程納入今年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前期工作重大項目和列入“十二五”規劃大綱的機遇,加速推進刁江污染治理,加強水、空氣、土壤和重金屬等污染防治,確保轄區環境安全。採取恢復自然植被、封山育林育草、小流域水土保持等綜合措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穩步推進石漠化治理。全面推進城鄉綠化、城區生態恢復和農村沼氣池建設,全年植樹造林30萬畝,全民義務植樹600萬株,新建沼氣池2萬座,力爭創建“森林城市”。
(九)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優先發展教育。積極爭取國家教育扶貧試點,推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繼續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成果;加快市職教中心新校區建設,完成全市職業教育攻堅目標;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支持河池學院高標準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堅持資助貧困家庭學生,統籌各類教育均衡發展,努力推進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
2.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堅持把支持就業再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7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000人,大齡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73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3.做好新時期扶貧開發。把產業扶貧放在首位,結合定點幫扶、社會幫扶,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繼續深化廣東對口幫扶工作,繼續組織實施國家扶持人口較少民族(毛南族)發展工作。爭取將河池列入國家特殊貧困地區綜合治理示範市。加大對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大石山區、高寒山區等貧困區域綜合開發的投入,力爭每個縣(市、區)新增1-2個帶動力強的扶貧產業企業。完成第三批“整村推進”貧困村扶貧任務和東莞市援建的15所學校建設項目,解決3萬人以上貧困人口飲水困難問題,減少貧困人口8萬人以上。
4.抓好庫區移民扶持。積極穩妥實岩灘水庫移民遺留問題處理規劃,在全面完成應急啟動的岩灘庫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35個,投資5026萬元的基礎上,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今年投資2.2億元的岩灘庫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全面完成庫區移民口糧補助款兌現和教育、就業扶持工作。抓好新建電站移民搬遷安置、庫區移民基礎設施建設、移民新村建設、移民教育培訓等七大工程,加大移民後期扶持力度,發展庫區特色優勢產業,繼續執行庫區移民包村幫扶責任制,建立庫區移民逐步走向富裕的長效機制,維護庫區和諧穩定。
5.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新農合”醫療和網路建設,確保參合率達95%以上,實現參合農民在市內就診“一卡通”。完成在校生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0萬人、覆蓋率95%,實現“五險”參保人數88萬人以上。加強城鄉低保動態管理,大力幫扶新失地農民、五保、殘疾人員等弱勢群體,關注老年人生活。
6.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加快河池民族劇院、河池民族博物館和縣、鄉、村三級文化項目建設,加強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加快“紅水河流域少數民族體育工程”和“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努力推進全民健身運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
7.著力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最佳化城鄉衛生資源配置,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實施中醫藥特色優勢示範視窗建設,推進中醫藥事業科學發展。提高聯防聯控重大傳染性疾病能力,加強愛國衛生運動,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
8.抓好人口普查和計生工作。今年是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關鍵年,各級政府要加強領導、廣泛發動、紮實推進,確保普查工作順利開展。嚴格執行生育政策和目標管理責任制,推進人口計生體制機制創新,抓好“誠信計生”工作,加強縣鄉服務站所建設,加強流動人口管理,綜合治理人口性別比升高問題,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
9.堅持為民辦實事。今年要做好下面十項惠民便民工程:
(1)實施教育惠民工程。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改善中小校舍安全狀況;對就讀普通高中的庫區移民子女和在國家級貧困縣就讀的普通高中學生免除學費;對進入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學習的庫區移民家庭、扶貧異地安置家庭、城鎮低保戶、農村特困戶等特定人員給予學費資助。
(2)實施醫療衛生保障惠民工程。實施基本公共衛生保障工程,使城鄉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母嬰健康“一免二補”幸福工程,對符合條件準備辦理結婚登記的人員及新婚夫婦實行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對孕婦產前篩查及新生兒疾病篩查給予補助,以控制出生缺陷高髮狀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3)實施社會保障惠民工程。繼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達95%以上;繼續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參保率達95%以上;實施五保村建設一期工程。
(4)繼續實施文化惠農工程。實施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示範項目工程,將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成農民廣場、村屯文化活動中心和農村民眾的精神家園;農村電影公益性放映,每月每個行政村放映一場電影;繼續實施20戶以上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抓好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項目。
(5)實施安居工程。實施農村危房、茅草房改造工程,解決和改善少數民族聚居區及革命老區農村部分貧困民眾的住房安全問題;繼續實施少數民族聚居村寨防火工程和廉租住房工程。
(6)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解困工程、村屯通路、沼氣池建設工程。
(7)實施水庫移民新村建設工程。解決庫區移民交通、飲水、危舊房改造等困難問題,建設一批水庫移民新村。
(8)實施超級稻種子補貼項目工程。全市推廣超級稻面積55萬畝。
(9)實施完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工程。加快農資流通網路建設,建設農資配送中心,完善農業生產資料流通體系;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支持萬村千鄉農家店和農村商品配送中心建設。
(10)實施“放心肉”工程。加強鄉鎮屠宰場硬體設施、設備建設改造,改善鄉鎮生豬定點屠宰工作條件和環境,確保廣大農村地區肉品質量安全;開展定點屠宰場病害豬無害化處理,保證上市生豬產品質量安全。
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繼續做好民族、外事、僑務、宗教、統計、氣象、地震、人防、水文、廣播電視、檔案、老齡等工作。紮實做好國防教育、國防動員、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力爭今年獲得自治區“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組織力量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
(十)切實維護社會穩定,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1.加強信訪維穩工作。按照“化解社會矛盾、創新社會管理、公正廉潔執法”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落實“一崗雙責”責任制,強化抓源治本,深入開展大排查、大調處、大接訪、大防控和“矛盾糾紛化解年”活動,充分發揮鄉鎮綜治信訪維穩中心的作用,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
2.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堅定“安全發展”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全面落實兩個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完善市、縣、鄉、村四級隱患整治管理制度,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監管,健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體系,遏制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確保事故總量總體下降,事故傷亡人數下降,不發生特大安全生產事故,保持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
3.加強平安河池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市進程。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基層應急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應對和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積極開展和諧單位、和諧鄉鎮、和諧村屯、和諧街道、和諧社區、和諧家庭、和諧學校、和諧企業、和諧鄰里等“和諧建設在基層活動”,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和諧安定的良好環境。
(十一)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為做好各項工作提供保障
1.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堅持依法行政、規範行政行為,紮實開展政務公開、政務服務和政府信息公開,全面履行職能,把該管的切實管好、管到位,把不該管的真正放開,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高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激發社會創造活力
2.進一步提高執行能力。嚴格實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轉變工作作風,整頓文山會海,強化工作措施,把抓落實作為工作的起點,集中精力抓落實,一門心思抓落實,一以貫之抓落實,在落實上下工夫,在落實上求實效,切實做到戒空、戒虛、戒假、戒驕、戒懶、戒奢。
3.進一步加強學習研究。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結合形勢和任務,加強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完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領域,提升知識層次,提高理論思維、戰略思維和創新思維的水平。善於研究和分析,及時抓住發展機遇,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
4.進一步加強督促檢查。建立健全聯合督查、專項督查等行之有效的督查機制,對已部署的重點工作要重點督查、跟蹤到底;對一些關鍵的、重要的環節,各級領導要親自拿在手上,緊抓不放,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檢查指導,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積極主動維護髮展大局。
5.進一步加強廉政建設。築牢廉潔自律的防線,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遵守黨的紀律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自尊、自省、自警、自勵、慎微、慎獨,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做廉潔從政的模範。(有刪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