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縣實驗國小

河曲縣實驗國小,是一所縣直六年制示範國小,坐落於縣政府東側。其前身是“河曲縣城關國小”。

基本信息

簡介

河曲縣實驗國小河曲縣實驗國小
河曲縣實驗國小是一所縣直六年制示範國小,座落於縣政府東側。其前身是“河曲縣城關國小”,1981年改稱為“河曲縣實驗國小”。2004年9月,新建教學大樓落成。1989年,學校被山西省教委命名為首批“山西省示範國小” ,“山西省特色國小”,是山西省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的實驗基地。學校現占地面積6825m2,建築面積5888 m2。有36個教學班,設有會議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圖書室、儀器室、微機室、語音室、農遠工程播放室12個。有學生2300餘名,教職工96名。教師隊伍中有中學高級教師1名,國小高級教師65名,省特級教師3名,省級學科帶頭人5名,省級教學能手6名。有本科、專科學歷75人。學校先後有2名管理人員參加了教育部舉辦的跨世紀園丁工程國家級培訓。

教育成果

河曲縣實驗國小河曲縣實驗國小
長期以來,學校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藝術教育為突破口,促進五育的和諧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學校多次受到表彰。1989年被省教委命名為“山西省示範國小”。1991年被省教委命名為“具有特色的優秀國小”。1994年被省教委命名為“藝術教育先進學校”。1998年被省教委授予“山西省文明學校”的稱號。1999年被山省國防教育委員會授予“國防教育先進集體”的稱號。2000年12月,被教育部表彰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2003年5月,被團省委、省少工委授予“山西省少先隊紅旗大隊”稱號。2004年10月,被山西省教育廳再次授予“義務教育示範學校”。2005年4月被山西省教育廳命名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學校”和“山西省基礎教育改革實驗基地”。2006年,被省教育廳評為“山西省依法治校示範校”, 2007年2月,在全國第二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中舞蹈《果園妞妞》分獲全省、全國調演一等獎。同年,再次評為忻州市文明單位。2007年6月,在第十二屆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作品比賽中獲先進集體獎。2007年8月,2008年7月連續兩年在第七屆、第八屆PHE國際中小學生幼兒美術書法大賽中榮獲教育成果特等獎。2008年12月,獲山西省教育廳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稱號,學校連年被縣委、政府評為“教育先進集體”。

教育改革

河曲縣實驗國小河曲縣實驗國小
進入八十年代,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在德育工作、課堂教學改革、藝術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績,學校教育由辦學傳統型、管理規範型逐步向辦學現代型、管理科學型的轉變。其主要做法是:
以德育為導向,保證素質教育健康運行。
學校堅持一個基礎,抓實兩個重點,強化三項建設,堅持做到內容序列化、隊伍網路化、環境規範化、活動多樣化,使全校的德育工作邁上了一個新水平。一個基礎即以學生的養成教育為基礎;兩個重點即以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為重點,以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為重點;三項建設為: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設富有活力的德育工作機制。二是依據本地實際,聘請校外輔導員,實現了學校、家庭、社會共同育人的格局。三是注重實效,建設豐富多彩的德育系列活動。1999年5月23日,山西省國防教育現場會在河曲召開,總政治部領導、省委副書記劉澤民、副省長王昕、省軍區副政委白玉明少將以及全省各市區分管教育的領導親臨學校參觀國防教育活動,受到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以科研為先導,保證素質教育科學運行。
學校明確提出了“科研興校”的辦學方針,以科研求發展,向科研要質量,以科研為龍頭統領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其做法是:強化科研意識;構建科研機制;以“情境教學設定”為課題開展實踐,以課帶研,平等交流。廣大教師通過學習——實踐——總結——反思——再實踐——提高等研究過程,教學觀念逐步轉變,教學方式逐步發生變化。學生的學習能力明顯增強,動手操作能力明顯提高,信息交流與提前預習、收集資料、讀書習慣的培養等意識也明顯增強,自學能力和求知慾望大大提高。省教科院副院長李利利、教研員崔雲宏、市縣教研室領導等多人來校指導,給予充分肯定。
加強藝術教育,保障素質教育高效運行。
實驗國小的藝術教育從1984年起到現在已走過了20個春秋。這些年來,在上級的熱情關懷和支持下,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動,使之由初始階段逐步走向成熟。由於起步早,講實效,恆堅持,重參與,藝術教育以其獨特的實踐成為實小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使藝術教育再創新高,首先抓學習,形成共識。學校發揮每個教師的專長,對學生進行專項訓練,從而使藝術教育形成齊抓共管的氛圍。其次,抓組織,形成規模。在藝術教育活動中,教給學生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然後通過課外活動來實踐孩子們的愛好特長。如校園舞蹈班、紅領巾藝術團、少兒書畫展及作品大賽、班級的跳繩活動、校運會、二課堂活動等,都為孩子們的人人參與搭建平台。還有就是抓課改,形成保障。藝術教育活動有組織、有計畫地開展,已成為學校校園文化的一大特色。近幾年,結合新課程的實施,改革藝術課課堂教學,一方面按《教學計畫》規定的周課時排課開課;另一方面,改變“唱唱、畫畫”的單調模式,堅持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相結合,藝術形象與審美教育相結合,臨摹教學與創造教育相結合,把藝術教育實驗的主根扎在課堂教學中,紮實、有效、創新的藝術教育活動,收到良好的成效。1998年11月,實小3名學生中央電視台舉辦的《天地喜洋洋》晚會演出的《羊倌歌》受到好評,和彭麗媛合影留念。
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保障素質教育到位。
實驗國小在轉變教師教育思想提高教師素質這個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堅持組織教師學理論、學業務;2、堅持每天組織教師看教學錄像;3、堅持對教師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從最基本的要求開始,包括國語、三筆字、簡筆畫、教學基本功等;4、堅持每年組織教師外出培訓、學習;5、教育疏導,量材使用;6、精心培養青年教師。經過多年的實踐磨鍊,實驗國小帶出了一支團結、奉獻、勤奮、進取、創新的教師隊伍,也培養出了一批批全面發展,富有個性特長的學生。近年來,學校在原有基礎上堅持“科研強校,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以“情境教學設定”為課題,開展了關注教師——追求“個性突出,善於競爭、勇於創新、不斷超越”的專業境界,人人擁有發展階梯;關注學生——樹立“自信、自理、自強”的培養目標,個個享受成功喜悅;關注課堂——講人文關懷,創新實踐,促進師生提升素質,發展個性,享受多彩的生命歷程。學校先後開展了“全面發展、五育並舉”的整體改革實驗,開展了“注提”和“三算”的教改實驗,開展了“情境教學設定”的實驗研究,提高了師生素養,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教師在全國、省、市教學能手、模範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輔導員中獲獎336人次,發表論文251篇, 學生在全國、省、市各種比賽中獲獎632人次。學校的教學成績連年位居全縣前列,辦學成績受到上級的表彰、社會的讚揚和老百姓的肯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