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唇圩

河唇圩

墟集墟集,一般都設在小城鎮上,墟集開放的時間是約定俗成的,它並非每天都有,大多10天中3天有墟集,而相鄰幾個小城鎮,墟集的時間則是錯開的。 農曆,有墟集的那天農民們稱為“對墟”,從上午7時多開市至下午7時左右才散市。 衰落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原來三天一墟的傳統民俗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2002年前後,這種民俗終於被衝破,河唇圩變三天一墟為天天有墟。

概括

河唇圩位於廉城東北部河唇鎮內,粵桂兩省交匯處,是廉江構通大西南的重要門戶,距廉城僅9公里,逐步成為城市結合部,列入廉江市城區發展區域,是廉江的視窗鎮,圩鎮總面積達2.7平方公里(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00多人,流動人口5000多人,圩鎮內有雷州青年運河管理局、紅星陶瓷有限公司、河唇鎮火車站等骨幹企事業單位,其中河唇火車站是粵西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黎湛鐵路河茂鐵路在此交匯,鐵路沿線貫穿境內13個村委會,並附設2條糧油專線,以河唇火車站為中心,人流物流集中,商貿活躍。

墟集

墟集,一般都設在小城鎮上,墟集開放的時間是約定俗成的,它並非每天都有,大多10天中3天有墟集,而相鄰幾個小城鎮,墟集的時間則是錯開的。
河唇鎮墟鎮墟集為二、五、八 農曆,有墟集的那天農民們稱為“對墟”,從上午7時多開市至下午7時左右才散市。從當時農村的實際情況看,這樣的墟集既適應農村生產力的水平,又便於農民們安排農活,做到農活趕集兩不誤。墟集設有市管員,負責對墟集進行統一管理,凡進場擺賣者必須服從管理和繳納稅金。場內劃分為家畜、家禽、果蔬和其他等片區,還附設有“公稱”,專門為成交者稱量貨物。農民們按出售產品的類別分別進入片區擺賣 全是地攤 。片區有的是簡易竹棚,有的則是露天平地,地板大多是泥沙地。
早在20世紀50年代,由於附近靠近河唇火車站,帶來河唇圩墟集一派繁榮景象:每逢“對墟 ,從早晨7時多起,來自四面八方挑著沉甸甸貨物的農民兄弟就開始陸續進場擺賣,交易物資十分豐富,品種繁多,主要有豬仔、豬崽 豬仔養至三、四十斤稱為豬崽)、貓、狗、兔、雞、鵝、鴨、各式水果蔬菜、乾柴、山草等,還有其他生活生產資料,如大米、蕃薯、豆類、農具、化肥等。在趕集的人群中,除小部分是專業生意人之外,很多既是賣家又是買家,有的是為了擴大再生產,有的是買回家中的必需品。

衰落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原來三天一墟的傳統民俗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2002年前後,這種民俗終於被衝破,河唇圩變三天一墟為天天有墟。由於其他地方經濟高速發展,加之河唇火車站重要性降低,河唇圩開始呈衰落趨勢,由於墟市街面日漸擁擠、陳舊,河唇圩在廉江的商業地位有所下降。

新規劃

2009年9月,為全面實施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建設“新屋仔——楊桃溝——鶴地水庫——圩鎮”的生態文明示範區
河唇火車站
的工作思路,河唇鎮結合實際,確定了把創建生態文明鎮作為近2年的奮鬥目標,決定傾全鎮之力,以圩鎮主幹道
改造為切入點,建設一個政府生態小公園,全面推進生態文明鎮創建工作。該主幹道3公里,其中規劃設計40米寬0.7公里,25米寬2.3公里,兩邊建綠化帶,生態小公園位於鎮政府舊露天影院,與政府前院溶為一體,內含廣場、花園、文化體育中心等建設,兩項工程估算需資金300多萬元。兩項工程完成後,鎮容鎮貌將得到根本改變,這一帶將成為居民文化體育休閒中心。截至12月15日,該主幹道已完成單邊鋪設,小公園已完成規劃,即日開始修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