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笙管樂研究

《河南笙管樂研究》,作者是 潘國強,由 中央音樂學院 出版社於2008 年出版。描述的是以管、笙、笛為框架,兼有其它吹管樂器、弦樂器和打擊樂器而構成的樂隊演奏形式。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獨自的宮調體系、樂譜曲目、演奏風格和社會功能,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河南笙管樂研究

笙管樂”一詞,既是民間“俗稱”,又是當前學術界的“學名”,是指以管子(古稱篳篥)為主奏樂器,以管、笙、笛為框架,兼有其它吹管樂器、弦樂器和打擊樂器而構成的樂隊演奏形式。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獨自的宮調體系、樂譜曲目、演奏風格和社會功能,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說它是民間“俗稱”,因為佛、道、俗各派藝人都稱其為“笙管樂”、“笙管”、“管樂”、“管子”、“音樂”、“音樂會”等等。意旨很明確:管子為主奏、笙管不分家。

笙管樂成為當前學術界的“學名”,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起初是將它作為鼓吹樂形式的一種,由於主奏樂器的突出,又稱其為“管樂”(如冀中管樂等)。作為“笙管樂”最早見諸於正式出版學術刊物的是《民族音樂概論》第五章第二節,把民間“管樂合奏”分為“嗩吶曲”和“笙管樂”兩類。

本書目錄

序言

一、笙管樂界定

二、傳統笙管樂研究現狀

三、選題意義

四、研究方法

緒論 中國笙管系樂種中的河南笙管樂

一、中國笙管系樂種的流布

二、河南笙管樂現狀考察

(一)豫西地區笙管樂

(二)豫中地區笙管樂

(三)豫東地區笙管樂

(四)豫北地區笙管樂

第一章 河南笙管樂歷史文化特徵

第一節 河南的歷史文化地位

一、先秦時期,河南文化燦爛輝煌

(一)中原新石器時代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源頭

(二)夏商周三代文明,中原文化獨領風騷

二、兩漢魏晉與唐宋時期,河南居於全國中樞地位

(一)王畿京都文化風範

(二)淵源而豐碩的中原文化與鍾靈獨厚之學風

(三)佛學——中外文化交流的結晶

第二節 河南笙管樂的歷史文獻資料

一、絲綢之路與古都洛陽

二、漢、魏晉、南北朝——笙管樂的肇始階段

三、隋、唐——笙管樂的融合時期

四、北宋——笙管樂的定型時期

第三節 河南笙管樂的石窟壁畫遺存

一、石窟中的音樂文化遺存

(一)北魏時期

(二)隋唐時期

二、其它遺存中的樂器及樂隊雕刻

(一)佛教遺蹟中的樂器雕刻

(二)壁畫、樂俑、磚雕遺存中的笙管樂資料

第四節 現存佛、道、俗派笙管樂隊

一、僧派笙管樂隊

(一)大相國寺佛教樂隊

(二)其它佛教樂隊

二、道派笙管樂隊

(一)濬縣浮丘山碧霞宮道教樂隊

(二)其它道教樂隊

三、民間笙管樂社

(一)俗派笙管樂隊的傳統及與佛、道教音樂的關係

(二)樂社名稱及其樂隊特點

第二章 河南笙管樂的物質構成

第三章 河南笙管樂音樂形態特徵

第四章 河南笙管樂與社會音樂文化

結語

附屬檔案一

附屬檔案二

附屬檔案三

附屬檔案四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