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環境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

Chem.、An Chem.、An Chem.、An

實驗室簡介

實驗室學術委員會

王曉昌教授(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副校長、國務院學位辦、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專家)
劉國光教授(實驗室主任)
戴樹桂(南開大學教授)
王連生(南京大學教授)
江桂斌(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余 剛(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
邵 敏(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金毓荃(北京工業大學教授)
孫德智(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畢相榮(河南省環保局總工程師)
王鍵吉(河南師範大學教授)
楊 林(河南師範大學教授)
盧 雁(河南師範大學教授)
董玉瑛(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

實驗室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河南省環境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
英文名稱:Henan Key Laboratory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學科領域:環境科學與工程
依託單位:河南師範大學
通訊地址:河南省新鄉市建設東路46號河南師範大學郵政編碼:453007
聯 系 人:樊靜、石起增、蘇現伐
"河南省環境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是2003年12月由河南省科技廳正式批文確認的省級重點實驗室,所屬學科領域為環境科學與工程,依託學科為河南師範大學環境科學學科,涵蓋環境科學博士點、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環境科學省級重點學科,設有環境科學省級特聘教授崗以及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兩個校級特聘教授崗,是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是河南省唯一的環境類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依託的河南師範大學環境科學學科籌建於1978年,198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是國內最早設立的環境類專業之一,1985年該專業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93年獲得環境科學碩士授予權,2002年起,該專業開始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1996年以來該學科已連續三屆被評為省級重點學科。根據《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的研究結果,本學科點的評價等級為B級,在全國59個環境科學碩士點中排名第24位;在23所省屬大學中排名第3;在14所師範大學中次於北師大、華東師大和東北師大排在第4位,在省屬師範大學中排名第1,在本研究領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較強的整體科研實力。
"河南省環境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是在1999年河南省教育廳立項建設的"河南省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的基礎上建設和發展而成的。多年來,實驗室以"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為宗旨,以省級重點實驗室運行模式為標準,以人才為先導,以突出的成果為媒介,緊密圍繞河南省社會經濟發展中面臨的環境污染防治問題開展研究工作,突出學科優勢,發展和形成了"化學品污染行為及修復、環境污染控制、綠色化學、環境分析技術"四個符合河南經濟與科技發展戰略目標,具有突出特色的、穩定的研究方向,並在各方向上取得了較好的研究進展。
2007年,以本實驗室為依託,國家教育部批准立項建設"黃淮水環境與污染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實驗室主任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傑教授擔任。張傑院士是我國著名的水處理與水環境修復專家、我國污水回用事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中,高級職稱占90.3%,具有博士學位者占64.5%。40歲以下的人員基本上都具有博士學位或正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形成了一支以院士領軍,以具有博士和高職稱人才為主體,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合理,團結協作、工作認真負責、科研能力強的學術隊伍。
實驗室擁有包括HP6890氣相色譜儀、LC-1500高效液相色譜儀、HP毛細管電泳儀、DX500離子色譜儀、Z-5000原子吸收光譜儀、HP6890-5973N氣質聯用儀、X射線衍射儀、核磁共振儀、雷射拉曼光譜儀等在內的一批大型儀器,以及TOC測定儀、多功能水質分析儀、土壤呼吸測定儀、毒性測定儀、超濃縮工作站等一批中小型儀器,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到1300萬元,具有先進的科研條件和平台。
近年來,實驗室成員先後承擔和完成科研項目89項,其中,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23項;中標首次設立的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項目1項,獲科研經費200萬元;在SCI源期刊、核心期刊以上刊物發表論文492篇,其中被SCI、EI收錄243篇。在Environ. Sci. & Tech.、Green Chem.、J. Chromatogr. A、Chemosphere、J. Agric. Food Chem.、Anal. Chim. Acta、J. Hazard. Mat.等刊物上連續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論文;出版著作8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河南省科技進步獎5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1項,授權7項,獲中國專利獎優秀獎1項。部分研究工作居於國內領先或先進水平,實驗室在國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為區域經濟建設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實驗室十分重視環境宣傳和信息資源建設工作,組織開展了一系列主題突出、社會效果顯著的環境宣傳教育活動。由實驗室主持開發建設的"環境科學信息資源天地"學術特色網站已成為網際網路上目前唯一的一個集環境科學網路信息、資源站點、投稿信息、期刊信息於一體,覆蓋面廣,實用性、專業性強,具有一定規模效應的環境科學專業學術特色網站,該站點訪問量超過10萬人次,被中國教育科研網、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中國環保網和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南交大、中科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等近30家信息機構連結。該成果2004年獲得第五屆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優秀信息技術成果一等獎。

實驗室科研方向

農業面源污染研究方向

該方向是實驗室的強勢研究方向,研究內容包括:(1)化學品對農業的污染及其修復技術。圍繞農藥、化肥、污水灌溉中的重金屬、以及其它可能進入環境的各種化學品的環境行為、生態毒理效應開展研究,研究這些污染物在土壤及植物中的遷移轉化規律、對農業的污染、以及對農業生態系統的影響和對人健康的危害,開發相應的環境污染修復技術。在此基礎上,為有關單位和部門提供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相應技術規範。(2)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環境行為及風險性評價。利用多介質評價模型,通過分析有機污染物的來源、在環境中的遷移和轉化及其生態毒理效應與健康影響等過程,開展黃河水域等自然流域圈中典型污染源解析研究及風險性評價研究。 近五年來,該方向主持承擔包括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子課題、河南省高校創新人才基金等在內的科研項目9項,已先後在J. Agric. Food. Chem.、Chemosphere、Environmental Pollution、Bull. Environ. Chem. Toxicity、J. Environ Sci.、環境科學、中國環境科學 等重要刊物發表論文70餘篇,獲得成果和論文獎勵10餘項。

環境污染控制研究方向


環境污染控制是實驗室傳統的優勢方向。
該方向緊密結合河南省環境污染防治現狀,針對河南省高濃度難降解工業有機廢水,燃煤煙氣中的SO2、氮氧化物,固體廢棄物(廢塑膠、廢電池、城市生活垃圾)等環境污染物的控制和資源化技術開展工作,同時,將環境科學技術與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相結合,開展微生物及酶在環境治理中的套用、環境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及機理、水處理優勢菌種的選育等方面的研究。
近5年來,該方向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河南省重大和重點科技攻關項目6項;省科技攻關和廳局級研究課題10餘項;在Environment Technology、Biotechnology Letters、J.Environ Sci 、環境科學 等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60餘篇;"玉米桿纖維漿粕廢水綜合處理技術研?quot;、"SBR法在工業有機廢水處理中的套用研究"、"UBF在難降解醫藥廢水處理中的套用研究"等多項成果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鑑定;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省教育廳、省環保局科技成果獎4項;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

綠色化學與清潔生產研究方向

 綠色化學是國內新興的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該方向瞄準國內外最活躍的前沿研究課題,以綠色清潔反應溶劑--離子液體為切入點,研究開發用於代替傳統有機溶劑的新型清潔反應溶劑;開發綠色有機合成反應和綠色分離技術;研究合成工藝中的新技術和方法,探索新的反應條件,為開發區域性專一綠色反應體系,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近年來,該方向上先後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河南省高校創新人才基金1項,在Green Chem.、Can. J. Chem.、Synth. Commun.、Org. Prep. Proc. Int.、高等學校化學學報、化學學報 等重要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該方向在綠色化學領域的研究工作受到了同行重視,部分研究工作在國內居於前沿位置。

環境監測技術研究方向

  環境監測技術是環境污染行為與控制研究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技術手段。在該方向上,實驗室具有先進的分析儀器和設備,具有較強的科研隊伍和較好的研究基礎。主要致力於超痕量環境污染物分析測試新方法研究、環境樣品線上處理技術以及痕量污染物分離富集技術研究。
目前,該方向已主持和承擔省級以上科研項目5項,省廳基金項目4項,在SCI源期刊Intern. J. Environ Anal. Chem.、Anal. Chim. Acta.、Electroanalysis、Talanta、Anal. Lett.、The Analyst以及分析化學、光譜學與光譜分析等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80餘篇,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好的影響。

科研成果

近年來,實驗室成員先後承擔和完成科研項目89項,其中,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23項;中標首次設立的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項目1項,獲科研經費200萬元;在SCI源期刊、核心期刊以上刊物發表論文492篇,其中被SCI、EI收錄243篇。在Environ. Sci. & Tech.、Green Chem.、J. Chromatogr. A、Chemosphere、J. Agric. Food Chem.、Anal. Chim. Acta、J. Hazard. Mat.等刊物上連續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論文;出版著作8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河南省科技進步獎5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1項,授權7項,獲中國專利獎優秀獎1項。部分研究工作居於國內領先或先進水平。
在套用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方面,實驗室密切圍繞我國和我省社會經濟發展中面臨的環境污染防治問題開展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項具有創新性的科研成果。其中,主持完成的"SBR法在工業有機廢水處理中的套用研究"、"ASBR法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的研究"、"玉米桿纖維漿粕廢水綜合處理技術研?quot;、"厭氧折流板反應器處理高濃度難降解工業有機廢水的研究"、"UBF在難降解醫藥廢水處理中的套用研究"、"造紙專用助劑亞胺生產新工藝"、"改性填料塔綜合法處理製革廠混合廢水"等10餘項技術成果通過河南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鑑定,多數成果在環境污染控制工程中得到了推廣套用,為促進我省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此外,實驗室所依託的環境科學學科點早在1986年就獲得了環境影響評價資質,近年來,完成40餘項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為政府和企業的環境污染防治決策提供了依據。目前,重點實驗室已初步具備了作為河南省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新技術開發與推廣套用基地的功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