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聾啞兒童語言康復學校

河南省漯河市聾啞兒童語言康復學校

河南省漯河市聾啞兒童語言康復學校主要針對聾啞孩子和弱智孩子的特殊教育。 學生遍及河南,湖北、湖南、廣東、貴州、江蘇、江西,福建,山西,陝西,山東,安徽、河北、等全國各地。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聾兒語言康復中心學校(漯河市郾城區特殊教育學校),成立於1992年9月,學校擁有三層教學大樓一座,圖書室,電腦室,助聽器驗配設備,獨立洗澡間,大型兒童玩具、餐飲、住宿等完整設施,每學期在校聾兒110名,15年來,已經成功康復聾啞兒童、輕度弱智兒童1000多名,全部學會了說話.在漯河市市委市政府,郾城區區委區政府,省市區殘聯,教育,共青團,關工委及社會各界的幫助支持下,已經發展成為河南省規模最大、學生人數最多,成立時間最早的專業聾兒聽力語言康復機構,在國內同行業中享有較高聲譽。

基本信息

學校起源

學校的創辦人也是一名殘疾人,小時侯,他就有這樣的一個夢想,將來長大了要辦一所專門教育殘疾人的學校,讓所有和自己一樣的殘疾孩子都能夠在這裡得到最為專業的康復教育,十年前,當他大學畢業的時候,他又想起了小時侯的那個夢想,並且,為了這個夢想而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現在,他的這個夢想實現了,十年的時間內,他和他的老師們已經教會了上千名聾啞孩子和弱智孩子開口說話.他就是漯河市聾啞兒童語言康復學校的創辦者、校長邱新會老師。

學校歷程

聾啞兒開口說話了

俗話說:“十聾九啞”,然而,在河南省漯河市聾兒語訓中心,十幾年來,卻有來自全國各地1000多名聾啞兒童實現了開口說話的夢想。現在,已經在正常學校上國中二年級的王琪琪,就是這樣一個不幸而又萬幸的孩子。

想起王琪琪的過去,琪琪的父母就止不住難過起來:正常的孩子一歲多就會喊爸爸媽媽,可是琪琪三歲多還不會說話,父母教他說話,她卻聽不到似的毫無反應。後經醫院檢查,妞妞是神經性耳聾,原因可能是小時候發高燒引起的。

自此,父母帶著琪琪上北京、上海,傾家蕩產到處求醫,卻沒有治好小琪琪的病。經專家建議,戴上助聽器後,小妞妞的聽力才稍稍有了變化。

偶然的一個機會,琪琪的媽媽聽說就在漯河,就有一家專門教聾啞孩子學說話的學校。剛開始聽到聾啞孩子能學會說話的訊息時,他們根本不相信,都認為是騙人的,但看到學校的學費並不高,夫妻倆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把孩子送到這家聾啞兒童學校。

沒想到第二個月孩子回來時,奇蹟發生了,3年多沒有開口說過話的孩子竟會說“爸爸好、媽媽好”、“凳子”、“饅頭”等常用詞語,農村的土話都說“饃”、“墩兒”,小琪琪卻說的是“饅頭”、“凳子”,從來不會說話的孩子離開家兩個月,竟然學會說話了,而且還都是國語。當時,全村人“稀罕”得不得了,紛紛跑到妞妞家看熱鬧。

艱難創業

問及為何要創辦這樣一所殘疾兒童康復學校,邱新會老師說,這是他童年時期就已經存在的夢想。由於自幼身患小兒麻痹,父母背著他到處求醫問藥的經歷至今歷歷在目,更為不幸的是,12歲的時候,父親早逝又使家庭深陷貧病交加的旋渦不能自拔,母親帶著他和哥哥艱難度日,還要想盡辦法為他看病、做手術。

在哪個時候,他就想,有朝一日自己要創辦一所專門對殘疾孩子進行康復教育的學校,讓所有的和自己一樣的殘疾孩子,都能夠走出殘疾痛苦的深淵。然而,夢想只是夢想,真正從事聾兒康復工作,卻實數無奈。

1997年,電大畢業後的邱新會有取得了自學考試的本科學歷,多才多藝的他拿著雙學歷躊躇滿志,但是,現實卻把他的夢想擊的粉碎,一封封求職信石沉大海,有些單位負責招聘和人事的領導甚至直言不諱的說:現在,好胳膊好腿兒的人都找不到工作,更何況殘疾人呢!

那一段時間,真有那種茫茫人海沒有自己立足之地的感覺。無奈之中,邱新會被推薦到許昌市殘聯,在那裡進行聾兒康復知識的學習時,他第一次接觸到了這些聾啞和弱智的孩子。“剛開始接觸到這些孩子的時候,我既害怕又可憐這些孩子。

並且,由於自己也是殘疾人,和朋友們聊天的時候,一說自己是在殘聯上班的,總覺得抬不起頭,說真的,那時候,我一點兒也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只不過,為了生計,不得已才在那裡工作的。

可是,工作幾個月之後,當我看到一個聾啞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真的竟然從不會說話而學會了說話,看到那些聾兒父母們喜極而泣的動人場景時,我真的被自己的行為感動了,以自己微薄的身軀,竟然能夠改變這么多孩子一生的命運,這不正是自己童年時期的美好夢想嗎?後來,受漯河市殘聯的邀請,我正式在漯河創辦了漯河市聾兒聽力語言康復中心”。邱新會回憶說。

辦學之初,郾城縣殘聯為他提供了一些辦學必需的用品:一口鍋、四個碗、一把菜刀、四張小桌子、四把小椅子、七張小床,並幫他們找了三間平房租來做了教室,物資最匱乏的時候,到了寒冬臘月,十幾個孩子擠在七張小床上,而老師們卻買不起床,只好打地鋪睡在一張破舊的地毯上。

由於是在異地他鄉創業,一個人也不認識,痛苦無助是那時候的最深切感覺,處處碰壁、處處遇到別人懷疑的目光,甚至有些領導也不理解聾兒語訓是怎么回事兒,幾次都差點遭受被強行關門的危險。

如何走出困境,邱新會想了很多辦法,如拉贊助,找新聞單位進行呼籲等等,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這些方法都是徒勞的,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別人對你和你從事的工作一無所知甚至持懷疑態度,根本就不會有人理你,想拉到贊助更是異想天開。

無奈,邱新會只好放棄了這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沉入寂寞之中吧,好好教學,只有真正教出成績來,讓事實說話,才最有說服力。

然而,想在教學上取得突破也很不容易,聾兒學說話,所發的每一個音都有其獨特的口型和正音方法,而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正音方法都是根本行不通的,如教聾兒學說“冬天”,兩個字,正常人說“冬”字和“天”字都是張口音,發音結束時嘴巴是張開的,而用這種方法去教聾兒的時候,聾兒竟然都說成了“肚體”,一時間,如何在正音方法上取得突破,又成了我們面臨的一大難題。

後來,邱新會發現,發“an”音時,發音結束時咬住一點舌尖,就會很清楚;而解決發“ang”的音的困難就更為偶然,一次偶然的機,晚上陪母親看電視,電視上正在播出馬金鳳老師演唱的《穆桂英掛帥》,邱新會發現,著名豫劇大師馬金鳳老師唱的那句“穆桂英我家住在山東”中的最後一個“東”字,居然用的是鼻音,也就是口型結束時閉著嘴,用鼻子發出的聲音。老師們立刻就把已經睡著了的小孩兒從床上叫起來,用新的方法叫他們學說這個字,結果十分的成功。

就是這樣,除了書本上已經有的方法和知識外,邱新會和他的老師們還處處觀察、處處學習,很快就總結出了一整套通過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工夫不負有心人,在老師們的努力下,孩子們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過去一個字也不會說的聾啞孩子,幾個月的時間就學會說話了,訊息象長了翅膀一樣飛了出去,過去懷疑過他們的許多聾兒家長又把孩子送到了我們的學校;過去認為他們是騙子,堵著們不讓老師進屋的家長成了他們的好朋友。

現狀

在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學校,說它特殊,是因為這所學校的孩子們都是聾啞孩子和弱智孩子;說它特殊,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內的這樣的一個小小的不起眼兒的學校,它的學生竟然來自河南、湖北、江蘇、廣東、新疆,內蒙等全國各地;說它特殊,還包括創辦這個學校的艱辛和困難,十年的時間內,這個學校六次搬家,老師們從最開始在三間平房內打地鋪,到現在傾其所有購買了屬於自己的教學樓,其中的艱辛鮮為人知。當然,說到他特殊,就不能不說這所學校的老師。

如今,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聾兒語訓中心早已走出了那三間平房,取而代之的是一棟1000多平方的三層大樓;十年來,聾兒語訓中心已經成功訓練了上千名聾啞兒童,全部都學會了說話.同時,為了招生需要和傳播殘疾兒童康復知識,學校還建立了自己網站有了現代化的教學硬體和網路宣傳,聾兒語訓學校的招生也不用再一個一個的親自上門動員了,學生的來源也不再僅限於當地,而是來自於河南、湖北、江蘇、廣東等全國各地,甚至還影響到了義大利等海外地區.

教學

河南省漯河市聾兒語訓學校,非常注重聾兒語言,文化課程,藝術特長,思想品德的全面發展。

第一:學校採用了全新的口語教學方式,經過語言訓練並學習完文化課程畢業的聾兒,其語言能力基本達到正常兒童的水平。

第二:對於年滿7周歲,並且有一定語言基礎的聾兒,河南省漯河市聾兒語訓中心開設有聾兒國小班,聾兒國小班開設一到六年級,採用和正常國小一樣的教材,邊語訓邊學習,聾兒在這裡能夠學習到和健全兒童一樣的文化知識。

第三:河南省漯河市聾兒語訓學校和漯河市蘆芳拉丁舞學校聯合成立了聾兒舞蹈班,全校八歲以上的聾兒,都可以免費學習拉丁舞,其中,聾兒楊川成為2008年河南省拉丁舞大賽少兒組冠軍.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河南電視台,山東衛視等新聞媒體的文藝表演.聾兒李晨燕表演的詩歌朗誦節目,被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採用播出.每學期20多人的聾兒舞蹈隊成員,一個個都成為了轟動一方的小明星。

生活

在共青團漯河市委和郾城區團委的幫助下,聾兒語言康復學校的老師們開展了“人人都是志願者”行動,老師們白天給殘疾兒童上課,晚上要住在寢室里和學生一起休息,24小時和孩子們在一起,使殘疾兒童安全問題和生活護理問題得到了良好的解決。

招生對象

漯河市聾兒語言康復學校,招收;4_13歲聾啞兒童,驗配助聽器,學校開設有:(1)聾兒語訓班,專業訓練聾啞兒童開口說話;(2)還開設有聾兒國小班,採用和正常學校一樣的教材,邊語訓邊學習文化課,講授國小一年級至六年級課程,(3)才華才藝特長班,由專業舞蹈教師教授聾兒學習拉丁舞等才華才藝.8歲以上聾兒可將以上三者綜合學習,全面發展.歡迎全國各地聾兒到我校康復學習。

辦學宗旨

關愛殘障留守兒童

近年來,“留守兒童”是目前青少年教育中出現的一個新的問題和熱點,而面對“留守兒童”中的殘疾兒童,其教育和成長問題就顯得更為困難和特殊.而針對聾兒語訓中心出現的越來越多的殘疾留守兒童問題,邱新會在當地殘聯,組織部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探索出來了一條讓家長放心,讓孩子快樂,讓社會滿意的“殘障留守兒童”康復教育新模式。

9歲的著曾航由於小時候的一次感冒導致了神經性耳聾,為此,父母花光了積蓄,哭幹了眼淚,但是孩子仍然不會說話,偶然的機會,曾航的父母聽說了邱新會他們的聾兒語訓學校,就把孩子寄托在了學校里,然後雙雙去了山西打工。

邱新會和學校的老師們對著曾航進行了聽力語言訓練,使其能夠從新開口說話了,半年以後,想念孩子的母親從電話中得知兒子會說話的訊息後很是懷疑,專程從打工地山西趕回漯河,當親眼看見自小聾啞的兒子開口喊自己爸爸媽媽的時候,曾航的父母抱著兒子哭成了淚人。

殘障留守兒童大部分生活都不能自理,如何讓孩子在學會說話的同時,又能得到細緻的生活護理,是許多在外務工的殘疾兒童家長最放心不下的事情,為了解決殘疾留守兒童的生活護理問題,減少家長們的後顧之憂,在市殘聯和團市委的幫助下,聾兒語訓中心的老師們開展了“人人都是志願者”行動,每個班的老師白天給殘疾兒童上課,晚上要住在寢室里和學生一起休息,24小時和殘障兒童在一起,使殘疾留守兒童安全問題和生活護理問題得到了良好的解決,用老師們的話說,“我們沒有上下班時間,睜開眼就算上班了,孩子們全部都睡著了,我們才算下班了”,而這些繁瑣的生活護理工作,老師們全是義務和志願的。

老師們的無私奉獻,使得孩子們一個個吃胖了,長高了,體質增強了,會說話了,得知孩子們的進步,遠在外地的家長都非常的放心,同時,一傳十,十傳百,江蘇、湖北,湖南,廣東,河北,新疆、內蒙的聾啞兒童、弱智兒童家長也不遠千里把孩子送到了他們學校。而為了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十年來,邱新會一家都沒有在外面買房子,一直吃住都在學校,不僅如此,他還動員在食品廠工作的妻子辭去工作,和自己一起住在學校看護學生,時時刻刻陪護著這些殘障兒童.

殘障留守兒童的數量越來越多,同時,這些孩子又都是遠離父母,很多孩子都是一年才接送一次,這么多殘障孩子,業餘時間乾什麼?星期天放假時間乾什麼?怎樣才能讓這些殘障留守兒童既不感到孤獨,又能學會一些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為此,邱新會和老師們根據每一個殘障兒童的愛好和特點,決定讓一部分愛好跳舞的聾兒學習拉丁舞,“讓殘障兒童舞起來”就是他們實施的方案之一。

12歲的聾兒楊川跳的拉丁舞已經非常有模有樣,並且在河南電視台舉辦的〈〈舞動中原〉〉大賽中,還獲得了“特別獎”。而同樣愛好舞蹈和朗誦的聾兒李晨燕,其表演的詩朗誦還被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採用播出,一下子都成了轟動一方的小明星。

2007年3月份,媒體上出現了很多針對少年兒童的“我到上海看世界”的宣傳口號,而就在這個時候,邱老師的一篇部落格文章獲得了全國銀獎,主辦方請大名星周杰倫在上海為邱老師和獲獎選手頒獎,在這種十分難得的機遇面前,為了讓聾孩子們也有機會去大上海看一看我國社會進步的最新成果,讓殘障兒童走出封閉,走出孤獨,開闊殘障留守兒童的視野,同時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都來關注這些殘疾留守兒童,邱老師帶著聾兒楊川,坐飛機去了上海,見到了周杰倫,並且給周杰倫講了聾兒楊川的故事,全國一百多家新聞媒體對此進行了報導,有力的促進了社會各界對殘障留守兒童的了解和關注。

此外,在教會這些聾啞兒童開口說話的同時,邱新會還更注重的是教會這些殘障兒童一種“回報社會、自強不息”,的精神,教會殘障留守兒童也要學會幫助別人。

殘障兒童由於生理缺陷、語言障礙和理解能力低等原因,在家庭和社會中,一直都處於被別人關愛,被別人呵護,被別人幫助的角色,久而久之,很多孩子養成了自私、任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自立能力差等依賴心理和不良習慣。

對此,學校在殘障留守兒童中間,開展了“我為別人做好事兒,我是自強的小主人。”活動,培養殘障留守兒童的獨立生活自理能力,教育他們去懂得關心別人、幫助別人,並組織孩子到醫院、敬老院等場所,為孤寡老人鋪床、疊被、打掃衛生,剪指甲、梳頭髮,表演節目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增強了殘障留守兒童的獨立生活能力,同時也培養了殘障兒童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思想觀念,

學校風格

不斷的追求新的知識,追求新的成就,是邱新會一貫的工作作風,雖然自己在聾啞兒童康復教學上已經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是,邱新會卻並不滿足,依然又報考了華東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的研究生,然而,就當他準備用新的知識來為聾兒康復教學補充新的內容的時候,病痛卻再次襲擊了他.為了教會這些聾啞的孩子學會說話,邱新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邱新會以前是學聲樂的,從中學開始,就多次參加省市聲樂大賽,並且,也獲得過很好的名次。

但是,自從開辦這個聾兒語言訓練學校之後,由於這些孩子耳朵都聽不見,即使帶上助聽器也只能聽見很微弱的聲音,因此,給他們講課說話的時候,都要用很大的聲音,因為長期的帶嗓過度,邱新會患上很嚴重的咽喉疾病,已經做了兩次小手術,但是仍然不成功,對此,他曾經十分的痛苦,但是,每當面對這些聾啞孩子的時候,自己的病痛和生命的意義相比是那么的渺小,他說:"我也許終生都不會再一次站在舞台上放聲歌唱了,但是,我不後悔,因為,我的孩子,我的聾啞學生們會說話了,他們已經代替我,發出了這個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

當然,邱新會和他的老師們的努力也並沒有被埋沒,不僅受到了聾兒家長和弱智兒童家長的愛戴.並且,也逐步獲得了社會的承認和認可.幾年來,邱新會先後被評為:“漯河市十大優秀青年”、“漯河市十佳市民”,“漯河市自強模範”,2000年4月12號,河南省殘聯曾組織全省18個地市的殘聯正副理事長到漯河市聾兒康復學校調研,2001年7月8日,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郭建模同志親臨漯河市聾兒康復學校,並為聾兒語訓中心題寫了:“發展語訓、造福聾兒”八個大字。

2002年8月,邱新會老師被國務院殘工委、國家教育部、國家衛生部、國家民政部、中國殘聯等國家七部委聯合命名為:“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先進個人”.2004年年底,邱新會和一代藝術大師常香玉,人民的好警察任長霞一起被推薦為"感動中國"任務評選河南選區候選人.2007年9月8日,由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張世平帶隊的中央組織部、全國婦聯、團中央、民政部、教育部、衛生部、公安部七部委調研組來到漯河市聾啞兒童語言康復學校,調研殘障留守兒童的教育生活問題,對邱新會和漯河市聾啞兒童語言康復學校的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9月10日,中央電視台一套晚七點《新聞聯播》、中央電視台四套《中國新聞》、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多次播出了邱新會和漯河市聾啞兒童康復學校的相關新聞,在全國觀眾中引起較大反響。

真實寫照

“一個貧血的人卻幹著為別人輸血的工作”。

校長簡介

邱新會,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研究生,河南省漯河市聾啞兒童語言康復學校教聾啞兒童學說話的老師.2002年8月,被國務院殘工委,國家教育部,國家衛生部,國家民政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聯合評為:"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先進個人".漯河市十大優秀青年,2004年,被評為:“感動中國”河南選區侯選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