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陽監獄

河南省信陽監獄提高刑釋人員再社會化能力,法務部部長吳愛英強調,要積極創新教育改造工作方式方法,從實際出發,大膽創新、積極實踐,不斷出新招、求實效。

河南省信陽監獄提高刑釋人員再社會化能力
法務部部長吳愛英強調,要積極創新教育改造工作方式方法,從實際出發,大膽創新、積極實踐,不斷出新招、求實效。
近年來,河南省信陽監獄適應社會發展和形勢變化,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首要標準”,認真踐行“聽黨的話、無私奉獻、用心謀事”的河南司法行政精神,採取有效措施,強化教育職能,創新教育方法,豐富改造載體,教育改造方式不斷拓展,改造質量不斷提升,監獄實現連續安全穩定,被河南省委政法委、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河南省“人民滿意的政法單位”。
河南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王文海表示,做好監所教育改造工作,是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司法公正、促進公平正義和實現執法為民的具體體現。河南人民民眾之所以對司法行政系統的滿意率連續6次位居全省政法系統首位,2010年底再創新高達95.79%,正是因為河南司法行政系統有很多像信陽監獄這樣的先進集體。
聘書提前進高牆實現刑期變學期
“李洪冰,你被廣東一家企業提前聘用了。廠方已把聘書給你寄來了。”近日,正在監舍研讀法律書籍的服刑人員李洪冰聽到監區警察楊君轉達的好訊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是廠方給你下的聘書”,看到李洪冰一臉詫異,監區長樊朝海把聘書遞給了他。
原來,在李洪冰即將刑滿釋放前,在監區警察與他的一次談話中,他流露出對出獄後生活的擔憂,擔心因自己服過刑,在社會上不容易就業。得知這一情況後,監獄教育改造科根據他良好的改造表現和在監獄學到的多種知識技能,積極與南方一些企業聯繫,介紹他在監獄的改造表現和所學到的技術專長,最終使他找到了滿意的工作。
像李洪冰這樣的例子在河南信陽監獄不在少數。據了解,信陽監獄在服刑人員教育改造工作中,注重提高刑釋人員再社會化能力,在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時,把文化技術教育作為提升服刑人員刑滿釋放後就業謀生能力的重要內容,真正做到了讓“刑期”變“學期”。在強化傳統“三課”教育的基礎上,以正規化教學為抓手,以“育才學校”為依託,實施以課堂化教學為主、其它形式為輔的教學模式。根據在押服刑人員文化素質存在的個體差異,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畫和進度。監獄對每個剛入獄的服刑人員文化程度進行甄別,根據不同類型、不同特點、不同年齡和文化層次等實際情況安排文化課學習。開設了涵蓋國小、國中的教學課程,積極為具備文化基礎的服刑人員提供良好的自學環境,鼓勵符合條件的服刑人員參加自學考試,取得高等教育學歷。
信陽監獄在服刑人員職業技能教育的工作中,一直堅持實用、普及的原則,結合監獄勞動改造項目和服刑人員自己的就業意向,開設有電腦、電工、機械維修、毛織、服裝加工、烹飪等10餘門課程,並與職業技能考試掛鈎,在使絕大部分服刑人員刑釋前至少掌握一門或多門職業技能的同時,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積極培養服刑人員的集體觀念、勞動意識、管理技巧,使他們憑藉在監獄學到的過硬技術,在刑釋後找到理想的工作,由此開始新的生活。
信陽監獄還積極為服刑人員爭取國家的相關優惠政策,為他們刑釋後就業、創業創造有利條件。經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准,該監獄自2008年以來,先後與信陽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舉辦了4期SYB創業培訓班,除對服刑人員進行理論指導和技術培訓外,還對創業實踐進行跟蹤指導服務。先後有93名刑釋人員和即將刑滿釋放的人員獲得了由河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頒發的創業培訓合格證書。這部分服刑人員在刑釋後,有不少人已成功創辦了自己的企業。
據統計,2010年該監獄共開設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班14個,725名服刑人員參加了不同技能的培訓,有534人獲得了技能等級證書。
強化監區文化建設營造健康向上氛圍
“我喜歡‘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讀起來充滿思念。”“我喜歡‘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句詩,讀來有一種大氣和博大的胸懷,使人心胸開闊。”2010年12月12日晚上,信陽監獄十監區服刑人員正在討論選擇哪幾首詩參加月底的“賽詩會”。服刑人員胡某說:“不少唐詩在上學時都學過,但在服刑生活中重溫,卻有另一種理解,許多詩吟誦起來可以淨化心靈。”
“注重監區文化建設,著力打造文明監獄,發揮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的作用,用先進的文化、創新的文化來引導和教育改造服刑人員,陶冶服刑人員思想情操,營造出寬而有度、健康向上的教育改造氛圍,豐富服刑人員的改造生活,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是提升教育改造質量的‘治本’途徑。”信陽監獄監獄長劉衛民的這番話,道出了強化監區文化建設的現實意義。
在此項工作中,該監獄十分注重挖掘監區文化的矯治性功能,發揮監區文化對服刑人員思想教育的潛移默化引導作用,突出監區文化的教育性和啟發性。以環境薰陶為方式,以拓展監區文化載體、豐富監區文化內容、創新監區文化形式為途徑,積極打造監區的特色文化品牌。
建設具有文化特色的景觀也是監區文化建設的一項內容,在該監獄教學樓、監舍、習藝樓等處都張貼有格言警句,抓好教育改造環境的綠化、美化、亮化、淨化,也增強了監區環境教育人、薰陶人的效果。為拓展文化載體育人,該監獄各監區均建立了“三報二室一欄”,即監區小報、黑板報、牆報、閱覽室、活動室,監區宣傳欄。監獄還組織有一定特長的服刑人員成立了監獄文藝隊和音樂、美術、寫作、繪畫等興趣小組,經常開展諸如“讀一本好書”、“賽詩會”等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在提高服刑人員文化素質和體現文化教育薰陶功能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監區文化特色。
開展傳統美德教育重塑高尚道德理念
2010年9月11日晚8時,信陽監獄教學樓內傳來一陣陣誦讀聲:“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這是該監獄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實踐中的一幕,服刑人員們正在誦讀《弟子規》。
服刑人員犯罪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道德缺失、良知泯滅。過去監獄對服刑人員的教育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服刑人員的道德觀重建問題。近年來,該監獄嘗試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引入教育改造工作,對服刑人員進行倫理道德教育,重塑高尚的道德理念。
傳統文化浩如煙海,首先要解決的是選材問題。監獄經反覆探詢和論證,選取了《弟子規》、《論語》、《老子》、《莊子》等一批優秀的傳統文化載體作為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切入點,購置了書籍和相關國學講座碟片分發到各監區。在組織學習的過程中,通過開展書籍研讀、組建學習興趣小組、組織觀看講座碟片、邀請國學教授來獄舉辦講座等多種形式激發服刑人員的學習熱情,促進其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各監區紛紛組建了一個或若干個《弟子規》孝文化小組、《老子》道德小組、《莊子》“心靈之道”小組等學習興趣小組,每個學習小組以有一定文化素質,平時表現比較積極的服刑人員為學習骨幹,並有1名有國學功底的警察進行輔導。同時,不定期舉辦傳統文化研討會,讓服刑人員在討論會上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交流學習心得和真實體會。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猶如獄苑內飄起的一縷春風,使信陽監獄全體服刑人員接受了一場特殊的心靈洗禮,文明禮讓成為風尚,服刑人員違規違紀率大幅降低,有力地推動了教育改造工作整體水平的提升。
開展心理諮詢矯治全力塑造健全心靈
信陽監獄對服刑人員新入監、服刑中期、刑滿釋放前等不同階段實行全程心理諮詢、矯治。新入監服刑人員情緒普遍波動較大,對獄內生活不適應;一些服刑中期的服刑人員在心理方面也存在著許多問題,面臨刑滿釋放的服刑人員,也大多都有一定的心理波動。服刑指導中心警察通過心理諮詢熱線對其改造的全過程進行幫助和指導,監區心理健康輔導站對心理問題較嚴重的服刑人員進行攻關,全力塑造服刑人員健全的人格,為他們重返社會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石。
2010年9月22日是信陽監獄服刑人員陳小鵬釋放的日子。當他走出監獄大門,看到前來接他的兒子時激動不已,父子倆緊緊的抱在了一起。陳小鵬拉起兒子的手,要去找監獄教育科服刑指導中心的心理諮詢師陳建民,要當面向他致謝。
陳小鵬原系老年犯,犯罪被判刑後家裡人和他斷絕了來往,服刑期間也沒有親人來看他。正當他焦慮不安時,監獄服刑指導中心的心理諮詢師陳建民找到了他,將其帶到監區的心理諮詢室對他進行心理疏導。經過陳建民細心的疏導,陳小鵬的心情放鬆了許多。當他聽到服刑指導中心已經和他兒子取得了聯繫,並經過努力做工作,兒子已經初步原諒了他,並表示出獄那天來接他,陳小鵬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信陽監獄突破傳統的教育改造手段和方法,在全體服刑人員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諮詢、心理危機干預,建立健全了服刑人員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監區心理健康輔導站和服刑人員心理健康互助組3級心理矯治網路,開展了以“專業化諮詢、科學化評估、個別化矯治和社會化幫扶”為主要內容的服刑人員教育矯治工作。
目前,信陽監獄擁有心理諮詢師73人,服刑人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測試和心理檔案建檔率均達到100%,每年對服刑人員開展心理諮詢2800餘人次,開展危機干預約200餘人次。
多管齊下安置幫教順利實現再社會化
讓刑滿釋放的服刑人員順利融入社會,是貫徹落實“首要標準”要求、降低刑釋人員重新違法犯罪率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特別是一些家庭生活困難、出獄後缺乏生活來源的刑滿釋放人員更應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特殊群體。信陽監獄監獄長劉衛民說:“要實現服刑人員由‘監獄人’向‘社會人’的轉變,助其順利實現再社會化,要多管齊下、齊抓共管,開展社會化幫教,才能有效解決問題。像‘三無’人員等特別個案,我們要關口前移,通過預先篩查,發現一起解決一起,不拖延、不推諉。”
2011年2月2日,這一天是農曆大年三十,也是信陽監獄服刑人員王忠實刑滿釋放的日子。上午9時,監獄大門口,監獄辦公室、刑罰執行科警察將提前辦好的身份證發給他。七監區前來送行的警察將監獄警察捐助的資金交到王忠實手上並叮囑他走好新生路,感動的王忠實不斷向在場的監獄警察鞠躬致謝。
王忠實原是“三無”(無身份、無真實姓名、無家庭住址)服刑人員,因無身份,釋放後戶口落戶就成了問題,而且在社會上舉目無親,工作、生活等問題都成難題。監區警察將這一情況及時反映到監獄,副監獄長薛廣利指示相關職能部門及時加以解決。為此,監獄辦公室、刑罰執行科多次到監獄駐地所在的羅山縣委政法委、公安局聯繫協調落戶問題,最終羅山縣公安局同意王忠實落戶到監獄所在的羅山縣楠桿鎮,給予辦理身份證。但由於刑釋人員安置幫教相關配套存在現實困難,工作等問題無法就地解決。監獄又經多方聯繫,最終鄭州新生諮詢教育有限公司同意了為其安排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