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武術

沛縣武術

《沛縣誌》載:“沛人尚武力,挾意氣”,“民喜佩劍以自衛。”上自皇帝,下至庶民,無不佩劍。

武術之鄉沛縣

沛縣武術沛縣武術
“千古龍飛地,帝王將相鄉”就是讚譽徐州沛縣的,沛縣位於江蘇省北部,古稱“沛澤”又稱沛國、沛邑、小沛。沛縣自古武林豪傑奮興,人才蔚起,向以“漢湯沐邑,明光世家,漢高故里,武術之鄉”而聞名於世。沛縣有“武術之鄉”之譽這與漢高祖劉邦的故里漢文化的發祥地有直接的關係。項羽、劉邦能在秦王朝的暴政之下率領農民起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劉邦自身武藝高強,又依靠他軍隊中有大批的豪勇之士為骨幹,包括以後的楚漢相爭,也就是靠武士的強悍滅楚而後建立了漢室江山。《沛縣誌》載:“沛人尚武力,挾意氣”,“民喜佩劍以自衛。”上自皇帝,下至庶民,無不佩劍。
沛縣誌上還記載了這樣一段歷史,在宋代有位叫高進之的拳師,一天和朋友一起為友送喪,回到家後看到友妻備人所強暴,一怒之下,殺了七人,在清朝乾隆沛縣誌上也記載,元代,自戰亂以來,民喜佩劍以自衛,一旦與賊相遇,奮不顧身.沛縣尚武之風自漢至明清兩代在歷史上都有記載,始終不衰。其中八大門派有:大洪、二洪、三晃膀、梅花、少林、西陽掌等自傳入沛境以來,已成為蘇、魯、豫、皖地區最有影響的拳種,也是沛縣成為全國武術之鄉的歷史因素。 今天在沛縣無論是清晨還是日落時分,無論在城區還是在鄉村,你都可以看眾多的習武場面。如今在沛縣還可以看到這種古老而傳統的拜師收徒儀式……。在中國傳統武術這一行里有著嚴格規矩和禁律。很講師徒輩分。師傅收徒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對所要入門的徒弟進行行為舉止、身體條件、思想品德等觀察和了解。拜師場面莊嚴而肅穆,首先師傅和眾徒都要向師祖行尊師大禮,徒弟向師傅行拜師禮,師傅和徒弟互換帖子. 亭中石碑是為紀念大洪拳第八十九代傳人鄧洪先而出,今天眾師徒所跪拜的就是這位一代武林宗師。

沛縣武術大師

鄧洪先出身於武林世家,沛縣閆集鄉馬元村人。自幼隨父習武,酷愛拳術,16歲拜師大洪拳第八十八代大師李興美,得以真傳,1923年受聘於豐縣武術館第一任教練。1937年受聘於南京國術館執教。 大洪拳迄今已有數千年歷史,唐朝名為“天罡拳”,宋朝更名“黑虎拳”明初武年間更名“大洪拳”延名至今,歷經滄桑,變革,大洪拳真傳得以倖存,大洪拳術外家拳法,內外兼修,注重精氣神的主導作用。動作樸實無華,剛勁有力。發拳有穿山洞石之情,落步有入地生根之意。虛實不定變化多端,多晃膀和連環掌,因而又稱“三晃膀”大洪拳。
鄧守超出身於武術世家,自幼隨父親鄧憲文習武,到他這已是第四代了,他的祖父就是大洪拳第八十九傳人武術大師鄧洪先。
他的父親鄧憲文老先生是大洪拳第九十代傳人,在濟縣也是名聲顯赫的武術大師,如今大洪拳已經有了第九十代傳人那就是鄧守超的兒子,為了能使這已傳統而古老的拳種後繼有人,發揚光大,他們創辦了大洪拳武校,鄧守超任大洪拳武校兼總教練。梅花拳屬少林拳派,套路結構對稱緊湊,一招一式層層疊疊,動靜分明,快慢相間,剛柔相濟,縱跳翻騰,連打帶拿,招式樸實,變化多端。攻防意識強,使用價值高。據沛縣武術志上記載,是清末年由李振亭先生傳入沛縣,李振亭,字朝臣,享年102歲其父李義鵬,為清末梅花拳一代宗師,李振亭自幼隨父習武,功夫深厚,人稱“神拳鐵腿”,祖籍河南濮陽縣,清光緒二十年(1894)因為家鄉水患遷至沛縣胡寨鄉前吳堰村定居。李振亭隨著張學良將軍轉戰南北四載有餘,戰功卓著,少帥為酬謝他,贈戰刀、寶劍各個一把和明代香爐一隻,一九三六年西安事變,李振亭重返沛城開設武館廣收門徒。此後,李家梅花拳在沛縣生根開花,成為沛縣武術八大門派之一。沛縣人一直把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如以繼承和發展。沛縣武風名聲遠揚,除本地孩子紛紛進入武校外,每年外府慕名而來的學生多達數千人。 目前,沛縣面向全國招生,頗具規模的武術館,武術學校20餘所。 遠道而來的學武者大多是青、少、兒童,他們進入學校後除每天習武以外還要學習好文化課。古沛人最講究“文武雙全”,故有俗語,有武無文則蠻,有文無武則弱。所以,沛縣武術館、武校非常重視文化課的學習。他們都有訓練有素的專職教練和嚴格的技術訓練,一兩千平方米的訓練場,較齊全的設備和器械,沛縣武術館、校,教武場除教傳統武術的內容以外,增加了競技項目,散打、柔道、跆拳道技巧等也列入到他們的教學計畫中。商品經濟的競爭意識和競爭機制,滲入了沛縣武術。因此,當代沛縣武術處在大變革,大發展的黃金時期,各門派拳師打破了門派之分,摒棄了不合理的內容和成形,他們吸收各派之長,溶進別門精華,逐漸使自己的技藝精進,更具有生命力。也大力發掘本門派的傳統技藝,重視珍惜傳統武術,並發揚光大。杜彪曾獲第八屆世界技巧錦標賽冠軍,是國際級運動健將,出身尚武之家。自幼隨父親練武,是武術為他贏得世界級技巧冠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杜彪的父親,曾拜李振亭為師,專攻梅花樁功夫平時在家也常和兒子切磋切磋技藝,在這個不大的院子中武術已成為他們全家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老杜很早就把經歷投入到他的三個兒子和女兒身上了,為了能讓他們練出一身好武藝,出好成績,心苦了幾十年。 老杜的孩子們都已出色的成績回報了他這幾十年的心苦,二兒子杜偉,曾獲得江蘇技巧冠軍,三兒子杜寧曾經多次獲江蘇省技巧冠軍,省摔跤冠軍,散打冠軍,2000年曾以單指,單臂伏地挺身,打破了世界吉尼斯記錄。濟縣之所以能成為武術之鄉,已這一代代有著頑強執著尚武精神的沛人,有著血肉關係。如今在濟縣不論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你都可以看到練武之人,不敢說人人習武,但習武已經成為他們一生當中必須修之課。從學齡前的兒童至年近古昔的老者。
這位老人以近九十了,從小練就了一身功夫,每次民間武界組織活動他都一馬當先沖在前頭,大有一幅當仁不讓,永不服老的精神,一套單鞭加刀練的虎虎生風,氣勢不減當年。孫敦亞在沛縣武術界可算是一個傳奇人物,二十多年前老孫為學武離開了沛縣一走就是八年。終於尋到了一位佛門中人,但人家怎么也不肯收他為徒。 就這樣孫敦亞堅持了一年每天把要來的飯給師傅送去。
這一學就是三年老孫不但學到了他師傅的絕技,更學到了怎樣做人。按說憑老孫的一身武藝和絕技,在沛縣武術逐步走向商業化的今天,更應該開館收徒,但他把精力投入到發掘整理沛縣武術的工作上,這部近五十萬字的沛縣武術志,就是由他撰寫的。如今的沛縣武術以走向產業化道路,武館、武校,多大幾十所武術場子四百多個,全縣人口110多萬,習武人數達30萬之多,從城鎮到鄉村,男女老幼利用節假日習拳的極為普遍,每年一次的武術散打比賽,成為他們的一個特殊節日。沛縣人為能使中華武術發揚光大,致力於中華武術的傳播,還把武館開到了國外,在西歐並以米蘭為中心,開設了60多家中國功夫館,洋弟子多達上萬人。 沛縣人每年都有在國內,或世界武術和散打比賽中獲得優秀成績,他們為沛縣武林和中華民族爭得了榮譽,也為漢皇故里武術之鄉,中華武術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