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棲山鎮

沛縣棲山鎮

1928年,棲山市改為棲山行政局,沛縣警察局在棲山設分局。 1931年,棲山行政局,改為沛縣第三區,下設26個鄉鎮,基層實行鄰閭制。 1939年4月16日,國民黨游擊隊近千人,駐棲山寨內。

棲山一帶歷史上屬於黃泛區,古黃河歷次決口,把這裡沖積成一片平原。依現在縱貫棲山鎮的閆棲公路為界,公路東有部分棕紅色淤性土壤,公路西全是黃色沙質土壤,適宜種植三麥、玉米、雜糧、紅芋、棉花、瓜菜、果木。境內原有西南、東北走向兩條自然漫河:南面是鹿灣河,河道較深,北面是古泡水故道,分支較多,以致境內地貌略有高窪之別。棲山是沛縣境內唯一的一座山,據傳棲山古有七個山峰,故曰棲山,後因歷代洪水淤積,滄桑巨變,僅存的一個山峰,坐落在棲山村中央,西南、東北走向,1948年沛縣解放前夕,尚能見到這座長約40多米,寬8-10米、高3-4米的青色石灰岩小山。歷代里的圩、寨、區、鄉、鎮的行政區劃單位都以棲山命名。解放後,由於連年採石供應公、民建築,今已成為一個深40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的大石坑,仰頭不見山,低頭看碧潭,現在有些人戲稱棲山為“奇山”了。
棲山鎮歷史悠久,自古隸屬沛縣。春秋戰國時期,已形成村落。依據1971-1983年三次在棲山出土的漢墓及隨葬品推斷,秦漢時代,這裡已是人口稠密,農業經濟較發達的地區。沛志載沛西南數十里有青龍桂籍山,山下有蕭何飲馬處,想此處當離棲山不遠。清乾隆46年(1781年),黃河在河南省青龍崗決口,洪水淹沒了沛城,縣令郎賡遷縣治於棲山,建磚城、官衙、書院、文廟,成為當時沛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鹹豐元年(1851年),閏8月19日,黃河於蟠龍集決口,又淹沒了棲山城,縣令景步逵將縣治遷於夏鎮。從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四代算起,棲山作縣治70年之久。民國2年(1913年),沛縣分設2市5鄉,棲山市與沛城市並列為同級行政區劃單位。市議事會、董事會均設在棲山。
1928年棲山市改為棲山行政局,棲山行政局機關設在棲山。1931-1948年,國民黨以棲山一帶為第三區,抗日戰爭前區公所設在棲山。1944-1948年,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權把現在棲山鎮的西部劃歸沛銅縣沙河區(後稱王店區),東部劃歸沛銅縣孟寨區。沛縣解放前屬共產黨創建的冀魯豫行署湖西專署領導。解放後,棲山劃為沛縣第四區,區公所設在前馬村。因為前馬村和棲山近在咫尺,區裡的重大集會活動都在棲山。1949年3月-9月,沛縣歸屬平原省湖西專署領導。1949年10月-1952年底,沛縣劃歸山東省,1953年1月沛縣復歸江蘇省。現在棲山鎮的區劃是1962年調劃公社時確定的。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取消鄉的建制後改名棲山人民公社。1983年取消公社體制恢復鄉的建制,改稱棲山鄉。1991年12月23日棲山撤鄉建鎮,改稱棲山鎮。棲山鎮下轄17個行政村,含60個自然村。1995年總人口為32732人。其中有兄弟少數民族回、布依、壯、苗共10人,其餘均為漢族。各村各族人民和睦相處,親如一家。
棲山人民有著抗擊侵略反抗壓迫的光榮革命傳統。1938年8月,石樓村孔憲傑,(外號孔老六)鐵拳砸死日本兵的英雄事跡,名聞遐邇。1938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席樓、夏老莊、張莊、東王樓、陳炮樓等村先後建立地下黨組織,成立農救會、婦女會、兒童團、姊妹團,開展抗日、除奸、反霸活動。1943-1948年,孫尊山、張開科、陳廣惠、席文章等同志領導發動民眾,建立了沛銅縣沙河區、孟寨區人民政權,同敵偽頑進行公開的激烈鬥爭,通過抗日除奸、減租、減息,大長了人民的志氣,大滅了敵人的威風。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先後有裴盛德、魏彥西、席後遠、程士文、王涵清、席文章等65位同志獻出了寶貴的生命。1948年11月,棲山鎮(鄉)人民剛獲得解放,便踴躍投入到支援淮海戰役的工作中去。肩擔車推,為解放軍送軍衣、運軍糧、抬擔架救護傷病員,同時積極參加清匪反霸鬥爭,維護了社會秩序的穩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棲山鎮人民積極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在勝利完成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等政治運動之後,1955年底實現了農業合作化,1956年春全鄉所有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並升為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秋,棲山人民公社成立。公社化運動中,出現過“一平二調”的共產風,影響了民眾生產積極性。在“十年文革”期間,受林彪反黨集團及江青反革命集團極左思潮煽動影響,民眾組織形成兩派對立,揪斗當權派,衝擊黨政機關,發生過武鬥和死傷事件,在斗、批、清隊過程中錯誤地傷害了一些好人。雖然如此,建國46年來,棲山鎮各項事業在歷史曲折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尤其在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全鄉進入全面發展的新時期。從1978年到1995年,全鄉工農業生產總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推動了基礎設施和各項事業的前進。1963年,縱貫棲山鎮境內的徐沛西線公路(閆棲公路)建成通車,大大改善了棲山鎮地區的交通條件。1987年5月,棲山街鋪設了南北交叉的兩條寬闊的水泥路面,為途經棲山的商旅和趕集運物的民眾提供了方便。1995年投資200萬元建成以棲山為中心通聯各行政村的砂石公路45公里,各行政村之間都有公路相通。同年秋,張寨至棲山的砂石路改建為柏油路,加強了棲山鎮與沛縣南部、東部鄉鎮的物資交流,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1995年底,公路客運量達40萬人次,貨運量為250萬噸。1993年棲山郵電大樓建成投用,安裝程控電話500門,併入國際通訊網,用戶可直撥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為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傳遞信息的保證。教育事業的發展,尤為顯著。絕大部分學校拆除了七十年代建起的房舍,改建為標準的教室。中國小、幼稚園班實現了“三有一無”(有教室、有牆院、有桌凳、無危房)。1983年棲山中學建起了可供12個班師生活動的教學樓,1995年棲山中心國小在新校址建起了可供18個班師生活動的教學樓。1995年全鎮有幼稚園(班)24個,入園兒童850多人,國小17所,在校學生4159人,國中3所,在校學生881人。完全中學一所,高國中在校學生1200人。棲山中學成為沛縣西南部五個鄉鎮教學和教育科研的中心。教學質量、教學管理、校容校貌,都有著顯著的變化、提高。棲山中學、孟寨國小的綠化美化,屢次被評為市縣教育系統的先進單位。棲山文化站(現名文化中心),自1971年成立以來,領導組織民眾開展文娛、體育活動,多次在縣市民眾文體比賽中獲獎。張體勝的嗩吶班、韓大亮的家庭業餘劇團、范洪信教練青少年武術活動,名聞遐邇。棲山鎮的醫藥衛生事業源遠流長,新中國成立後,不斷發展。17個行政村都設有衛生室,姜梨園、王李園村衛生室,治療婦科病、精神病方面效果顯著,已達到甲級衛生室標準。鎮衛生院共占地15畝4分,總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其中門診樓一座,計84間,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衛生院自1958年成立以來,已發展成能防、能治、科室配套、設備齊全的綜合性醫院。並建立了防保站,經常開展傳染病的防治,預防接種,婦幼保健,勞動衛生學校衛生等工作,成績顯著,多次被評為市縣衛生系統的先進單位。計畫生育日益為廣大民眾理解和支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得到有效地控制。
隨著生產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1978年農民人均現金分配收入80元,1995年人均現金收入達到1552.4元,是1978年的19倍。民眾在衣、食、住、用等方面都發生明顯的變化。衣:由低檔、單一、古雅向高檔、多樣、新穎轉化;食:由以糧為主的“主食型”向營養衛生的“副食型”轉化;住:由封閉窄矮的平房向開放高大的樓房轉化;選購用品的標準,由實用、耐用的觀點向美觀、享受的觀點轉化。1995年銀行儲蓄餘額達2545萬元,人均存款量在795元以上。
棲山鎮生產發展,社會穩定,人們的精神面貌也發生著可喜的變化,“命由天定”,“多子多福”的陳腐觀念已為絕大多數人所拋棄。科學種田,勞動致富的新思想已為民眾共識,助人為樂,尊老愛幼,大公無私,見義勇為形成風氣。
棲山鎮的父老鄉親在往昔的艱苦歲月里,用血汗譜寫了創業史詩,在今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將會發揚光榮傳統,再接再厲,再創輝煌,續寫新時代的棲山春秋。
大 事 記
1781年(乾隆46年),黃河在青龍崗決口,沛縣城淤陷,倉、署、壇、寺全部淹沒,縣治始遷於棲山,並築磚城(每塊磚重27斤)。四個城門的名字分別為:東門為朝陽門,西門為望華門,南門為安瀾門,北門為拱極門。後來縣城向南擴建後,西南門為金龍門,東南門為敬襖門。1851年(鹹豐元年)閏8月19日,黃河在蟠龍集決口,又淤沒棲山城,沛縣治又遷到夏鎮。棲山作沛縣治所,歷時70年。
1783年、1784年、1785年,棲山地區連旱三年,1785年尤甚,自1784年9月13日,至1785年4月12日,始有微雨一次。當年6月25日降大雨,由於連年旱災,糧貴如金,貧苦農民餓死無數。
1786年,棲山地區糧價更貴,農曆4月,柳芽、榆葉、榆皮食盡,有的餓死路旁,有的死於坡地,縣主孫某,在城隍廟立下賣米台,南門外設舍飯場。四方饑民,數日聚集萬餘,先每人給飯一勺,後有名無實,饑民餓病交加,多半餓死。
1912年,奉軍過境,拉夫搶糧,小股土匪到處搶掠,鬧的十室九空。
1912年,棲山劃為市。市設議事會和董事會。是年選舉議長和總董。魏江亭當選為第一任議長,孟朗軒當選為第一任總董。
1917年夏(民國6年),張勛復辟失敗,從徐州北來的張部敗兵,竄入豐沛縣,又分股占據華山朱新樓一帶搶掠。後經沛縣代理縣知事劉文堯,率警備營將其擊潰。
1917年,匪首毛思忠弟兄倆,率土匪千餘人,從豐縣竄至華山棲山一帶,到處掠奪,時間雖短,民眾受害極大。這股匪徒後被革命軍第七師師長張敬堯收編。後人曾編一民謠:“大毛二毛王扁擔,一心要打棲華山”。註:大毛二毛即毛思忠弟兄倆的外號,王扁擔是這股匪徒的另一個頭目。
1922年,陰曆四月初三下午,烏雲布滿了北半天,狂風大作,接著小如雞蛋,大似拳頭的冰雹,傾瀉下來,將所有的農作物打光,大小樹幹北半面的樹皮全部剝光,喜鵲烏鴉等鳥類被砸死在樹下,平地的冰雹有半尺多厚,各村人畜都有被砸傷的。這一年,麥被打壞,秋熟作物種植失時,老百姓的生活極苦。
1928年,棲山市改為棲山行政局,沛縣警察局在棲山設分局。
1929年,蝗災遍及全鎮,秋收減半。
1931年,棲山行政局,改為沛縣第三區,下設26個鄉鎮,基層實行鄰閭制。
1932年,沛縣第三區區長孔芝九,因參與沛縣黨教兩派鬥爭,在棲山被刺殺。
1935年,全區26個鄉鎮,改為11個鄉鎮,廢鄰閭制,改為保甲制。
1936年,經郭影秋介紹,裴盛德參加中國共產黨。同年春李克峰(郭子化的化名)來夏老莊組織讀書會,由金合法講課。1937年2月在夏老莊建立棲山地區第一個黨支部。
1938年春,侵華日軍飛機一架,盤旋於棲山上空,後丟炸彈四枚,其中兩枚丟在老百姓住房上,第三枚丟在城隍廟的大殿上(即現在棲山中學教學樓北約30米處),第四枚丟在棲山北寨河外,炸傷唐姓婦女一人。
1938年陰曆4月10日前後,國民黨龐炳勛的40軍,途經棲山,開往山東抗日,至4月19日,即從山東撤回,準備向西南撤退。是日,駐河口、封皇莊一帶,與從豐縣沿徐豐公路侵犯的日軍相遇,展開激戰,雙方傷亡慘重,次日國民黨的軍隊及散兵多由棲山西繞道向西南撤退。至此,棲山地區淪陷。
1938年夏末,一小隊日軍沿徐豐公路,步行從徐州到華山據點換防。路經閆溜子休息,日軍的一小頭目,單人匹馬,竄至石樓村東頭的柏樹林中,見有逃難的婦女,企圖施暴,孔憲傑將這個日本兵從馬上拉下來,先數拳將他打昏,後拳腳相加,一直把鬼子打死,得棗紅馬一匹,六輪槍一枝,交給了當時的抗日游擊隊。
1938年陰曆9月24日,日軍在陳莊東頭,以大炮、機槍對棲山轟擊掃射。結果王效先之妻被炸死,姜裁縫一家三口也同時遇難,數十間房屋中彈後起火燒光。
1938年陰曆臘月初四,金XX、籍XX、何XX等,率偽軍竄至棲山一帶,到處搶掠,百姓均受其害,如口門王樓村,豬羊雞鴨被吃光,牛馬驢騾糧棉衣物被搶光。
1938年12月3日,日軍數十人乘三輛汽車,突襲劉莊村,六十五名農民和紅槍會員,被抓到劉莊劉鳳言的圩牆內,先用機槍掃射,繼捅刺刀,後潑油焚屍,除農民張發常、高志修二人藏身於死人堆中倖免外,其餘63人全部蒙難。
1938年12月中旬,蘇魯豫支隊(原115師,343旅,685團)在豐縣消滅了王獻臣的偽軍後,進駐棲山,宣傳動員民眾抗日,李念堯等十餘人報名參加八路軍。
1939年4月16日,國民黨游擊隊近千人,駐棲山寨內。拂曉,駐華山據點的十餘名日軍,乘夜色從西面偷襲。游擊隊不戰敗退,死傷軍民40餘人,房屋燒毀百餘間(4月15日游擊隊內部鬧矛盾,臨戰沒有統一指揮)。日軍僅負傷三人,用張鳳山家的軟床抬回華山。
1939年7月的一天早晨,漫天飛蝗,紛紛落地,谷穗被咬掉,谷、高粱及野草的葉子被啃光。
1939年陰曆12月26日凌晨,日軍一百多人乘八輛汽車,夥同譚明祥的偽軍八、九十人,從華山經棲山奔襲夏新莊。駐守在夏新莊的游擊隊,奮勇迎戰,激戰至下午,斃日軍指揮官1名,士兵37名,偽營副1名,偽軍20多名,傷偽軍20多名。游擊隊大隊長縱茂格,中隊長張子丹,政訓員蔣顯章等官佐7人,及士兵27人壯烈犧牲。
1939年9月的一天,一小隊日軍,竄至棲山南街,一些基督教徒和民眾,都到耶穌教堂避難,被日軍翻譯官盤問後,逃離教堂,主持教務的馮大先生和馮二先生未跑,被回犯教堂的日軍用刺刀刺死。1940年5月7日,住華山的日軍竄至棲山,棲山寨內所有房屋全部燒光,僅西南門外的10餘戶倖免。
1942年陰曆八月初一(是日中午日偏蝕),駐華山據點的日軍,夥同偽軍進犯棲山,遭到游擊隊的阻擊,倉惶潰退。十餘個日軍,逃至大王樓東北李家林西,被擊斃一人。另一個日軍小隊長,躲在口門王樓東南地路溝中,被游擊隊發現後,團團圍住,他揮舞軍刀頑抗,被游擊隊員梁德勝乘機按倒,眾人齊上把他亂刀刺死。
1943年4月30日夜,頑保長席文堂,勾結張開岳部之反動武裝包圍了席樓村,將農會長、會員40多人,抓到頑軍據點新圩子,席大忠、席文彬、席文亭、時中英4人殘遭殺害。
1944年秋,八路軍解放了沛縣,棲山地區劃為沙河區,原黨的地下工作者張開科任區長。
1945年3月的一天,棲山集,市場在當時的棉花站,(現在的棉花收購站)國民黨沛縣保全團的黑殺隊,突然竄犯棲山集市,鋼槍隊員梁繼真被槍殺,程士文被槍傷。
1945年8月上旬,盤踞在新圩子的國民黨沛縣縣長張開岳,派部隊將在湖西軍分區工作的革命幹部裴盛德和他的父親、繼母三人抓走,其父裴尚彬被槍殺在蓋莊。不久把裴盛德和繼母殺害在新圩子。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棲山地區屬解放區前沿,國民黨軍隊不斷竄擾,在共產黨領導下棲山地區分片舉行了慶祝抗戰勝利大會。
1945年10月25日,沛銅縣辦事處主任孟憲璞、副政委王洪祥及警衛員張西武、孟慶宇等四同志,到孟寨孟傳德家赴會,慘遭陰謀殺害,之後,孟傳德帶槍竄逃投敵。
1946年初,退駐新圩子的國民黨地方武裝,夜襲棲山鄉人民政府,全體幹部和鋼槍隊員,堅守奮戰至拂曉,國民黨地方武裝倉惶撤退。
1946年7月,一天夜裡,駐敬安的國民黨地方武裝吳品山部夥同還鄉團,襲擊前馬村,抓走東王樓的村長張玉柱,張之明被活埋,鋼槍隊員謝洪恩被亂棍打死。
1946年8月中旬,國民黨沛縣縣長張開岳部,占領了棲山地區,未及撤退的幹部和民兵王涵清、劉中喜、王化印等13人,被綁押到孟寨東北高粱地里活埋慘死。
1946年8月,解放軍作戰略北撤,棲山地區又被國民黨軍隊占領。
1946年9月,國民黨推行新憲治,原沛縣第三區改名為棲山區,11個鄉改為5個鄉,基層仍是保甲制。
1947年8月,大雨。徐豐公路多處被積水浸漫,國民黨軍,為運兵魯西南打內戰,沿公路兩側,強征民工,砍伐樹木,鋪路搭橋,棲山鎮南部各村,受害慘重。
1948年11月,棲山地區解放,歸屬山東省沛縣第四區(轄棲山鎮、河口鄉、王店鄉及孟莊鄉的一部分)。區公所設在前馬村,區以下轄南十鄉、北十鄉。鄉下設編村,每個編村轄若干自然村。
銘 恨 碑
1995年7月,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之際,由沛縣棲山人朱浩熙和雕塑家李本華一起設計的高達16米的大型石雕銘恨碑在沛縣棲山國小門前落成,碑名由抗日名將張愛萍將軍題寫,碑文由沛縣籍解放軍上將、國防大學校長朱敦法題寫。四周的雕像有的在忍痛反抗,有的在高聲吶喊,有的在怒目對敵,有的身上到處是彈痕刀傷,它再現了日本侵略者 殘殺棲山人民的暴行和受害死難人民的憤怒慘痛情景,也表 現了中國人民永遠銘記國讎家恨的精神面貌。
這段刻骨銘心的歷史講的是1938年12月28日,北風呼嘯,寒風凜冽,沛縣通往棲山的土路上黃塵滾滾。兩輛汽車滿載全副武裝的日軍,突襲棲山司樓紅桿會。近百名日軍跳下汽車後迅速散開,挨門逐戶搜捕抗日游擊隊員。日軍如臨大敵,槍彈上膛,刺刀出鞘,把每間房屋都搜一遍,連茅廁、柴草堆也不放過,見到男性丁壯統統帶走。
事有湊巧,司樓部分青壯年人一早在棲山交糧,尚未回來,日軍搜遍司樓全村,只抓到40名左右男性。日軍把他們帶到朱淦鼎家,在大門口架上機槍,眼看一場血腥的屠殺就要開始。
正在千鈞一髮之際,村東突然響起短促、連續的哨聲,日軍兵一怔,扛起槍拔腿就跑,直撲與司樓村一路之隔的劉莊。原來,日軍在搜查劉莊時,發現劉莊土寨角樓有人聚集,遂轉而包圍劉家土寨。
角樓的確有人。頭天晚上,燕敦臣率領抗日民團團員52人來到劉莊,與劉昌齡組織的抗日民眾聚會,並約定此日正式成立抗日組織。劉昌齡購買的槍枝彈藥也已運到。
對於日軍的猝然來臨,燕敦臣、劉齡等毫無思想準備。發現日軍後,劉昌齡一面招呼樓上人下來,下面率領部分人衝出寨門。他們剛衝出屋門,一夥日軍已經趕到,一刀將劉昌齡頭顱砍下,鮮血衝出,染紅了門楣。燕敦臣等53人中僅逃走4人,其餘49人未及下樓,就被堵在劉家大院。
日軍包圍劉家大院後,一部分日軍又折回西邊司樓村搜尋青壯年。幸好乘日軍包圍劉莊之機,司樓紅桿會及全村老少大部分逃出,幸免於難,僅 6名男性村民被捕。日軍又在劉莊等村抓到8名男性村民。
日軍將64名壯丁押到劉莊土寨西寨牆前,周圍架起機槍。日軍官一聲令下,機槍對著手無寸鐵的村民狂嚎起來!人們咒罵著、吶喊著、舉起拳頭掙扎著向日軍撲去,但在彈雨和刺刀面前,一個個憤怒地倒地身亡。片刻,槍聲沉寂了。一群日軍士兵端著刺刀,跳上流血的屍堆,大皮鞋在人身上踩來踩去,發現未死的立即補上一刺刀。最後,日軍縱火焚燒了遇難者屍體。這次日軍共殺害了62名村民(全是男性)。
濃濃的黑煙從劉莊土前滾滾升起,方圓十里都能看到,鄉親們望著沖天的煙癉痛哭失聲。悲憤萬分,這起日軍侵略我國犯下的又一滔天罪行。
但當地民眾並沒有被屠殺嚇倒。棲山屠殺後,當地農民主動組織起來,把條條公路挖斷,並逐村挖掘圍村溝,組織游擊隊,設立瞭望哨,使日本侵略軍只能龜縮縣城,出外寸步難行。青年人紛紛外出,參加抗日武裝,投身到轟轟烈烈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去。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