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鎮

沙海鎮位於兩省(遼、蒙)、三縣(建平、凌源、寧城)交匯處,距建平縣城18公里。轄區面積267平方公里,總人口3.1萬。境內交通便利,錦赤鐵路經過沙海,沙海車站年貨物吞吐量80萬噸以上;葉天線、大萬線、沙熱線主幹公路四通八達,與101國道相連線,距錦州港240公里,京四高速將臨沙海通過,並於2008年通車;境內電力充沛,由遼、蒙兩省供電;水資源豐盈;社會基礎服務設施相對完備,投資置業環境比較優勢。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鎮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膨潤土總儲量逾億噸以上,其中鈣基土、鈉基土、活性白土原料土儲量居全國首位。除膨潤土外,已探明有開採價值的高嶺土、陶土、沸石、滑石、黑耀岩、鐵、金、煤等礦藏20餘種

特色產業

沙海鎮沙海鎮
建平縣沙海鎮是一個農業大鎮。沙海鎮傳統農業正加速向以畜牧業、設施農業和優質果蔬產業轉型。2008年,鎮黨委、政府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又獨闢蹊徑,見縫插針,將發展庭院葡萄和名優果品當做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抓手和支撐予以實施推進。沙海鎮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方向,結合農村村屯街實際利用情況,2008年年初以來,就著手1000戶庭院經濟的規劃、設計、動員和準備工作。沙海鎮將在這1000戶庭院內發展以鮮食葡萄和名優果品為主的高效特色農業。此舉不僅可以大大改善庭院環境,綠化美化家園,而且能夠為家庭留守人員提供休閒勞動空間,同時可增加農戶收入,更重要的是通過發揮產業的自我示範,自我典型的作用,為大規模庭院產業結構調整奠定良好基礎。

工業發展

沙海鎮沙海鎮
沙海鎮依託自身資源優勢,通過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形成了以膨潤土開採、加工、銷售為主的具有區域特色的主導產業。沙海鎮已建成各類企業38家,其中膨潤土企業24家,總投資超過3億元。膨潤土產品的銷售輻射國內17個省、市、自治區的百餘家大中型企業,並遠銷美、日、韓、德、泰、澳、台等國家和地區,被廣泛套用於冶金球團、鑄造、石油鑽井、化工、醫藥、食品、造紙、建築、國防、科研等領域。在現有的一些規模企業中,美國唯科東明公司香港亞細亞公司、慶建公司、潤通公司慧營公司鎮膨潤土有限公司等企業在國內外市場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較大的影響力。
沙海鎮沙海鎮
其中:唯科東明公司年加工能力達到10萬噸,產值1億元,創稅超1000萬元,出口創匯150萬美元;遼寧賽特防水科技有限公司的膨潤土防水卷材產品一期500萬平方米生產能力已經投入生產,年內達到100萬平方米,可實現產值2000萬元,創稅160萬元。2005年,全鎮工業產值預期實現2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60%,創稅達到2000萬元。其中膨潤土產業加工能力達到40萬噸,產值1.7億元,占總產值的52%。截止9月末,膨潤土產量已經達到28.5 萬噸,實現產值 1.69億 元,稅金 1505 萬元。膨潤土工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進步,特別是商、飲、服、修、運輸等行業蓬勃興起,農民勞動力當地轉移就業不斷增加。2005年,依託膨潤土產業的拉動,全鎮第三產業可實現產值6000萬元,占總產值的18%,實現社會效益160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550元,占計畫農民人均純收入2820元的19.5%。

園區建設

沙海鎮沙海鎮
建設工業園區,是進一步整合併精深利用資源、合理布局企業、接長產業鏈條、為招大商引大項目提供平台、培育龍頭骨幹企業和財稅增長源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農民收入的必由之路。沙海的礦儲資源量大、質優、品種全;地下水資源豐富;電力、燃料等能源供應充足;全鎮2.9萬農村人口中富餘勞動力資源充足。這些有利因素為建設園區提供了良好的客觀條件。

指導思想:通過園區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優惠的扶持政策和優良的服務環境。形成各種經濟要素競相湧入的成本“窪地”和科技、人才“高地”,構築重點項目建設平台,發展產業集群,實現資源的有效開發和綜合利用,拉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建成集膨潤土精深加工、農產品精深加工、社會服務等產業為一體的多門類、多功能現代化園區。

園區規劃

沙海鎮沙海鎮
1、規劃設計概況
工業園區位於鎮內葉天線公路北側,全長15公里。規劃占地1萬畝,共分三個小區,各區占地比例為3:3:4。其中:I區為農產品精深加工區,占地3000畝,長6.5公里,位於四龍溝村大七家子至沙海村孟窩鋪地段,現有3家膨潤土加工企業,1家鑄造企業,在此基礎上分為鑄造區、膨潤土企業擴展區和農副產品加工區,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將依託廣西欽江意向投資7億元的年處理100萬噸玉米建設項目,可再入駐12家投資規模500萬元以上的農事加工企業;II區為膨潤土研發精深加工區,占地3000畝,長5公里,位於沙海村西至南窪村東地段,現有9家建成企業,1家在建企業,依託已建的唯科東明公司等企業和籌建中總投資1億元的華特北方化工有限公司,可再入駐投資規模1000萬元以上的膨潤土加工企業13家,並建設膨潤土研發中心、信息中心和檢測中心;III區為規模性高科技膨潤土加工區,占地4000畝,長3.5公里,位於南窪村公路東側至杜鎮村東側地段,可入駐投資規模5000萬元以上的膨潤土加工企業10家。"十一五"期間,重點完成I區、II區的建設。2010-2015年,按規劃完成III區建設任務。對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膨潤土重點建設項目,在"十一五"期間安排入駐III區。

2、園區準入標準
按照園區產業劃分和項目類別,確定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產品科技含量和生態環境影響等方面的準入機制。即所有入園企業必須首先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產業項目,符合低能耗、低污染並符合環保要求的產業項目 。在這個前提條件下,Ⅰ、Ⅱ、Ⅲ區的入園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必須達到500萬元、1000萬元、5000萬元以上。

沙海鎮沙海鎮
3、基礎設施投資概算
預計園區基礎設施投資2900萬元 。其中:供排水網路900萬元,鋪設管線80公里;供電網路1200萬元,包括建66KV變電所一處700萬元,配齊園區內所需的主幹供電線路30公里及設施500萬元;園區道路網建設300萬元,修建園區內12米寬、兩側綠化帶各4米的黑色路面20公里(其中:Ⅰ區兩橫一縱各3.5公里、2公里;Ⅱ區一橫二縱各5公里、2公里;Ⅲ區兩橫兩縱各4公里、3.5公里);園區綠化、亮化100萬元;建膨潤土產品檢測中心、信息中心、服務處400萬元。各區公共設施企業共享。

五、園區效益分析
通過工業園區建設,統籌規劃、綜合開發、科學配置資源、規範運行、樹立品牌,打造“航母基地”,實現工業經濟規模和總量的擴張。到2010年,按規劃I區、II區以膨潤土精深加工和廣西欽江玉米加工兩大項目為支撐,引入農產品深加工和膨潤土研發精深加工企業25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億元以上,園區年產值實現6億元,達到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的56%,創稅7200萬元,達到稅收總量的80%,對財政貢獻率達到87%以上。其中,全鎮膨潤土加工能力提高到100萬噸,產值5億元,創稅6000萬元。通過園區的發展壯大及拉動其它相關產業,年實現社會效益7000萬元,全鎮人均增收2300元,占農民人均收入的40%以上。

六、園區建設目標
通過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蓄水養源,架起一座沙海與外界互惠雙贏的橋樑,創品牌,增規模,增效益,增稅收,全面推動工業化,拉動農業產業化,牽動城鎮化、交通信息網路化,助力於沙海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實現全鎮人民富裕安康、社會和諧的宏偉目標。

七、資金來源、運作方式和保障措施
1、資金來源:爭取上級有關部門資金;鎮政府在縣財政返還中拿出一部分資金;招商企業注入資金。2、運作方法:以政府為管理主體,統一協調,完善必要的基礎設施;以域外客商為投資主體,在取得有效合法手續後入園區建廠獨立經營。3、保障措施:成立工業園區工作委員會,負責工業園區建設的各項工作,落實好上級有關工業園區建設的優惠政策。管理好工業園區各項事務,加強服務與指導、協調與溝通,將工業園區建設成為服務優質、政策穩定、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的投資者家園。

新農村建設

沙海鎮沙海鎮
建平縣沙海鎮在新農村建設中,按照“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要求,以實現“五有、五化、五建、五好”為抓手,全面加快該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一是基礎設施達到“五有”:有安全衛生的飲用自來水;有“三位一體”配套的沼氣池;有硬化的村間道路;有村民文化室和活動場所;有無害化的衛生廁所。二是村容村貌實現“五化”:民居建築安全特色化;村莊綠化;道路淨化;庭院美化;牆體裝飾化。三是完成“五建”:創建一個凝聚力和辦事能力強的黨小組;成立一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籌建一個農民專業協會;組建一支村民義務治安聯防隊;建立和完善一套村委民主管理制度。四是文化實現“五個好”:文化基礎設施好;科普推廣好;經常性文體活動好;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好;村風民俗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