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口區志

成人教育 文化、技術教育 教育行政機構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方誌出版社; 第1版 (2003年11月1日)
精裝: 53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01229731
條形碼: 9787801229731
尺寸: 26.2 x 19.4 x 3.8 cm
重量: 1.4 Kg

內容簡介

《沙河口區志(第1卷)》內容簡介:沙河口區地處遼東半島南端,風景秀麗,歷史悠久。自漢代設定沓氏縣以來,直至三國、隋唐、宋遼、明清,一直是兵家必爭之邊陲重哨。勤勞勇敢的沙河口人民在抵禦侵略、維護穩定的偉大抗爭中,表現了頑強不屈的堅強意志,鑄就了勇於拼搏、敢於進取、樂於爭先的優秀稟賦,為民族和國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鴉片戰爭後,特別是甲午戰爭以來,日俄侵略者紛紛將罪惡的魔爪伸向了沙河口這片美麗的土地,將沙河口變成了其進一步侵略中國、掠奪財富的工業後方,在這裡建立了南滿鐵道株式會社沙河口工場、滿洲油漆股份公司、天之川發電所、大連機械製作所、南滿硝子、中村鐵工所、三菱、馬志尼等上千個企業,並以沙河口火車站為據點,依託南滿鐵路,對沙河口以至於全東北進行了敲骨吸髓般的壓榨。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編 行政建置
第一章 建置沿革
第一節 歸屬演變
第二節 沙俄統治時期
第三節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第二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解放後及建國初沙河口區(1946.2 ~1950.1 1.30)
第二節 旅大市(大連市)沙河口區(1950.12.1 ~1983.4.5 )
第三節 20世紀末沙河口區界(1983.4.6 ~2000.12)
第四節 沙河口區劃
第二編 自然環境
第一章 地質地貌
第一節 地層
第二節 岩石
第三節 地質構造
第四節 區域地質發展史
第五節 地貌特徵
第二章 陸地水文
第一節 地表水
第二節 地下水
第三章 土壤植被
第一節 土壤
第二節 植被
第四章 氣候
第一節 氣候類型
第二節 氣溫
第三節 降水
第四節 風
第五節 輻射、雲量、日照、濕度
第六節 天氣現象
第五章 物候
第一節 植物物候
第二節 動物物候
第三節 海象
第三編 人口
第一章 人口規模
第一節 人口數量
第二節 自然增長
第三節 人口密度
第二章 人口構成
第一節 性別構成
第二節 年齡構成
第三節 文化構成
第四節 行業與職業構成
第五節 民族構成
第六節 姓氏結構
第三章 人口控制
第一節 計畫生育管理
第二節 計畫生育宣傳
第三節 計畫生育
第四編 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在沙河口產生的歷史背景
第一節 沙河口近代工業的興起和產業工人隊伍的壯大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在沙河口的傳播
第二章 中國共產黨在沙河口的早期活動
第一節 中國共產黨對大連地區的關注與開發
第二節 沙河口工場華人工學會的建立及發展壯大
第三節 中國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鄧中夏來沙河口
第四節 沙河口工場工人罷工的首次勝利
第五節 罷工鬥爭率先贏得八小時工作制
第三章 沙河口黨組織的建立及其活動
第一節 中共沙河口黨支部的建立
第二節 沙河口工場共青團支部重新恢復
第三節 沙河口工場黨支部重新組建
第四節 中共大連市委設在沙河口的聯絡機關
第五節 沙河口工場再重新建立黨的組織
第四章 抗日戰爭開始後黨在沙河口的革命活動
第一節 國際反法西斯地下電台的建立
第二節 中共膠東大連支部在沙河口小西果園建立
第三節 大連抗盟會在馬欄屯建立
第二章 區政府與辦事機構
第一節 區政府
第二節 辦事機構
第三節 街道辦事處
第四節 施政紀要
第三章 政協機關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歷屆會議
第三節 大事及主要活動
第六編 民眾團體
第一章 沙河口區總工會
第一節 組織沿革
第二節 基層組織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四節 代表大會
第二章 共青團沙河口區委員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沿革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三章 沙河口區婦女聯合會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四章 沙河口區科學技術協會
第五章 沙河口區殘疾人聯合會
第六章 沙河口區工商業聯合會
第七編 公檢法司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安全保衛
第三節 治安管理
第四節 打擊刑事犯罪
第五節 戶口管理
第六節 英雄模範人物
第二章 檢察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檢察工作
第三章 審判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審判工作
第四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法制宣傳
第三節 民事調解
第四節 法律服務
第五節 安置幫教兩勞釋解人員
第六節 “148”法律服務專線
第五章 綜合治理
第八編 教育
第一章 幼兒教育
第一節 綜述
第二節 衛生保健
第三節 教育教學
第四節 教研與教改實驗
第五節 幼教管理
第二章 國小教育
第一節 綜述
第二節 培養目標學制課程設定
第三節 德育工作
第四節 教學工作
第五節 體育衛生工作
第六節 勞動教育
第三章 普通中學教育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培養目標學制課程設定
第三節 思想政治教育
第四節 教學管理
第四章 特殊教育
第一節 盲聾啞教育
第二節 工讀學校教育
第三節 弱智兒童教育
第五章 職業教育
第一節 中等專業教育
第二節 中等技工學校教育
第三節 職業中學教育
第六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掃盲識字教育
第二節 文化、技術教育
第三節 職工中高等教育
第七章 勤工儉學
第八章 教師隊伍建設
第一節 教師隊伍概
第二節 師資培訓
第三節 教師待遇
第四節 教師地位
第九章 教育行政機構和管理體制
第一節 教育行政機構
第二節 管理體制
第三節 教育督學
第四節 教學設施與儀器設備
第五節 教育經費
第十章 駐區大專院校簡介
第九編 科學與技術
第一章 機構
第二章 科技隊伍和經費
第一節 科技隊伍
第二節 科技經費
第三節 科技團體
第三章 科技活動
第一節 科普宣傳
第二節 青少年科技教育
第三節 業餘科技教育
第四節 金橋工程
第四章 科技成果
第五章 駐區科研單位
第十編 文化
第一章 機構設定
第一節 文化管理機構
第二節 文化事業機構
第二章 民眾文化
第一節 文化團體
第二節 文化活動
第三節 文化設施
第三章 文學藝術
第一節 戲劇
第二節 文學
第三節 音樂舞蹈
第四節 美術攝影剪紙
第四章 圖書報紙
第一節 書店
第二節 圖書館圖書室
第三節 報紙
第四節 檔案
第五章 廣播影視
第一節 廣播
第二節 電影
第三節 電視
第六章 文物勝跡
第十一編 衛生
第一章 衛生行政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公費醫療與管理
第三節 衛生團體
第四節 精神文明建設
第二章 區屬衛生機構
第一節 機構沿革
……
第三章 衛生防疫
第四章 醫政
第五章 藥政
第六章 中醫、中西醫
第七章 婦幼保健
第十二編 體育
第一章 學前體育
第二章 民眾體育
第三章 競技體育
第四章 體育運動大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