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汰

沙汰,拼音shā tài,是指淘汰;揀選。

基本信息

典源

《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許靖傳》

靈帝崩,董卓秉政,以漢陽周毖為吏部尚書,與靖共謀議,進退天下之士,沙汰穢濁,顯拔幽滯。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夫 遷 之洽聞,旁綜幽隱,沙汰事物之臧否,覈實古人之邪正。”

釋義

亦作“ 沙汏 ”。意思為淘汰;揀選。

示例

(晉)葛洪《抱朴子·明本》:“夫遷之洽聞,旁綜幽隱,沙汰事物之臧否,覈實古人之邪正。”

(唐)杜甫《上韋左相二十韻》:“沙汰江河濁,調和鼎鼐新。”

《三國演義》第二回:“到縣未及四月,朝廷降詔,凡有軍功為長吏者當沙汰。”

章炳麟 《答鐵錚書》:“ 孔氏之教本以歷史為宗,宗孔氏者當沙汏其乾祿致用之術,惟取前王成跡可以感懷者流連弗替。”

魯迅《書信集·致許壽裳》:“越中學事,惟從橫家乃大得法,不才如仆,例當沙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