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壹

沙壹
拼音:sha yi
1、古代傳說中的雲南少數民族哀牢夷的祖先
2、雕塑名,1998年葉毓山先生設計。

沙壹之名,見於《後漢書•西南夷列傳》有云:“其母鳥語,謂‘背’為‘九’,謂‘坐’為‘隆’,因名子曰‘九隆’。”一直不解“鳥語”為何意,有人甚至說沙壹姆通“鳥語”。有了“沙壹”應為“沙壺”,是一種鳥的名稱的解釋,“鳥語”者,以“沙壺鳥”為圖騰的哀牢蠻之語也。
口頭傳說為“沙壺”,《華陽國志》亦作“沙壺”。白族學者楊憲典認為,這可能是《後漢書》在傳抄中有誤。但近來有學者認為:這位哀牢夷的始祖,其實就叫“沙壺”,有一種鳥的名稱叫“沙壺鳥”,在相關書籍中也有叫“山呼鳥”或“珊瑚鳥”,學名黑喉噪鶥。
沙壹在故事中是哀牢夷始祖母的身份,反映了當時正處於母系氏族社會。“觸沉木”,表示兩個氏族之間存在的婚姻關係,即沙壺氏族的男子或女子,只能與沉木氏族的女子或男子通婚。
無論這位哀牢夷的始祖叫“沙壹”還是“沙壺”,但它真實反映了古代白族先民的生存環境和歷史信息,這應是不爭的事實。撲朔的歷史瞬間被定格,奇幻的人物形象被定形,讓我不無驚疑地想:這或許就是優秀藝術作品的定力所在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原四川美術學院院長葉毓山先生設計的沙壹姆雕塑,沙壹的形象於是在心中變得清晰起來,具體起來。“沙壺”是動物,“沉木”為植物,分別是古時哀牢夷兩個氏族的名稱和圖騰。
沙壹(壺)雕塑,體態豐滿、健碩,身體坦露,僅以少量的水草遮掩,一看就是一個棲水而居、生命力極強的女子,很符合古代蠻荒之地以捕魚為生女子的人物身份,具有感人的藝術真實和歷史真實,毫無疑義地成為白族始祖的藝術象徵。

附:哀牢國考:

哀牢,夷者。其先有婦人名沙壹,居於牢山,嘗捕魚水中,觸沈木若有感,因懷孕十月,產子男十人。後沈木化為龍出水上,沙壹忽聞龍語曰:若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見龍驚走,獨小子不能去,背龍而坐。龍因舐之其母,鳥語謂背為九,謂坐為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後長大諸兄,以九隆能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為王后,牢山下有一夫一婦,復生十女子,九隆兄弟皆娶以為妻。後漸相滋長,種人皆刻畫其身象龍文衣著尾,九隆死,世世相繼,乃分置小王,土地沃美,宐五榖蠶桑,知染采文,繡毲帛,疉蘭乾,細布織成文章,如綾錦,有梧桐木華,績以為布,幅廣五尺,潔白不受垢,污先以覆亡,人然後服之,其竹節相去一丈名曰濮。竹出銅鐵鉛錫,金銀光珠,虎魄、水精、瑠璃、軻蟲、蚌珠、孔雀、翡翠、犀象、猩猩、貘獸。聖楷按:貘音陌白,豹也,狀頗似熊蒼,白色白樂,天有貘屏,贊序雲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南方山谷中,寢其皮,辟瘟,圖其形辟邪,予舊病頭風,每寢息常以小屏衛其首,適遇畫工,偶令寫之山海經雲,此獸食鐵與銅,不食他物。又按,哀牢卽今雲南永昌府姚州卽今姚安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