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核密約

沖繩核密約

“沖繩核密約”是日本民主黨新政府正在調查的日美間4個外交密約之一。1969年進行歸還衝繩談判時,時任首相的佐藤榮作和美國總統尼克森親筆簽署並交換了允許美軍在突發事件時攜帶核武器進入沖繩的密約檔案,日本前首相佐藤榮作家中保存著佐藤1969年訪美時與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森進行會談的議事錄,該報得到了議事錄的影印版。議事錄共兩頁,是用英文書寫的,日期為1969年11月19日,上下方均標有“絕密”字樣,下方有佐藤和尼克森兩人的簽名。2009年12月22日,日本前首相佐藤榮作次子、前運輸相佐藤信二22日曝光,該檔案由佐藤遺屬保管著。日本外務省有識者委員會於2010年3月9日向外務大臣提交調查報告證實,日美間確實存在包括《美核艦艇停靠、經過日本港口密約》等在內的三份密約。這是日本政府首次對“日美核密約”的真實性予以證實。

簡介

沖繩核密約沖繩核密約

“沖繩核密約”是日本民主黨新政府正在調查的日美間4個外交密約之一。其他三個日美間外交密約分別是:日本1960年與美國修改日美安保條約時達成密約,默許載有核武器的美軍艦艇停靠日本港口;1960年修改日美安保條約時日美達成的朝鮮半島發生緊急事態時駐日美軍可自由出兵朝鮮半島的密約;由日本承擔美軍撤退相關費用的密約。從民主黨為首的日本新政權今年9月上台後,外相岡田克也下令成立調查小組對密約進行調查。11月下旬,日本外務省又成立了由有識之士組成的第三方委員會,對調查小組的調查結果進行檢驗,並預定於明年1月公布最終調查報告。
曾有參與日美秘密談判的國際政治專家在著作中透露過存在上述密約,但由於一直沒能發現該檔案原件,外務省一貫對此予以否認。此次佐藤信二的證詞可能會對正在調查一系列密約的外務省專家委員會的調查結果產生重要影響。現任政府怎樣繼承該密約成為今後關注的焦點。

背景

1969年11月,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左)與美國總統尼克森在白宮舉行會談。(1969年11月,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左)與美國總統尼克森在白宮舉行會談。(

佐藤信二此次公布的秘密條約,早在1994年出版的前密使若泉敬回憶錄中便有所披露。作為佐藤榮作的密使,若泉敬在歸還沖繩的談判中起了重要作用。從1967年開始,若泉敬多次前往美國,與基辛格就沖繩問題討價還價。
1969年9月30日,日美首腦會談前夕,基辛格提出要求日方承認“緊急事態下,美國擁有事先通告再次運入核武器或經過日本的權力”。同年11月10日至12日,雙方再次交涉,根據若泉敬的提議,將“事先通告”改為“事先協定”。在此基礎上,佐藤榮作與尼克森總統於11月19日達成三年後歸還衝繩的協定,其中包括近期公布的密約。
若泉敬在回憶錄《可行的最佳途徑》一書中,披露了當年秘密談判的過程。根據該書記載,佐藤與尼克森是在尼克森辦公室旁的小屋中單獨簽署了相關協定。
1994年6月,若泉敬曾交給沖繩縣知事大田昌秀一份遺書,試圖自殺。他在遺書中聲稱:“我應當對歷史承擔嚴重的‘結果責任’,我要在國立戰亡者墓自殺。”遺書送出當天,若泉敬身著喪服前往墓園參拜,但他最終並未自殺。該書出版後,首相羽田孜在國會上仍然否認密約的存在。
雖然密約文本在日本一直保持機密,但在美國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檔案解密。2000年,日本共產黨委員長不破哲三在國會公開了證實密約存在的美國的一份官方檔案。
2008年11月,日本NHK電視台在節目中披露,1953年韓戰時期,美國搭載有核武器的“奧里斯坎尼”號航空母艦曾經停靠日本橫須賀港。
“非核三原則”公開後,有關官員曾向大平正芳、橋本龍太郎及小淵惠三等部分首相或外務大臣,報告了密約的相關內容。但他們在報告密約時,也是有選擇的,曾經擔任首相的社會民主黨黨首村山富市,在任期間一直被蒙在鼓裡。
2009年5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四位外務省前事務次官關於核密約的證詞。根據這些證詞,“核密約由事務次官轉交繼任者,屬於重大機密”……“部分首相或外相併不知道密約的存在,事務次官有選擇地進行報告”。
據有關人士透露,日本已故前首相大平正芳的女婿兼秘書、前眾議員森田一在即將出版的回憶錄中還承認,1960年《日美安保條約》修改時兩國締結了密約,日方默許美載核艦船過境或停靠。
1973年美國“中途島”號航空母艦停靠橫須賀港期間搭載有核武器,兩國締結有相關密約,確認其不在日美安保條約事先協定範圍。2009年12月27日,在日本外務省的內部調查中發現了相關檔案證實這一點。1960年日美安保條約改定時,規定美國裝備變更需與日本事先協定,但密約中規定搭載核武器的艦船停靠、通過港口不在此列。在“中途島”號進入橫須賀基地前的1972年,大平正芳外相與美國國務次官的會談中,再次確認了60年密約的有效性,且除停靠港口外,也適用於長期“停泊”。
中途島”號是美軍主力航母之一,越戰後駐紮在橫須賀基地,1991年被“獨立”號取代。

主要內容

日本前首相佐藤榮作及當時的美國總統詹森日本前首相佐藤榮作及當時的美國總統詹森

1969年進行歸還衝繩談判時,時任首相的佐藤榮作和美國總統尼克森親筆簽署並交換了允許美軍在突發事件時攜帶核武器進入沖繩的密約檔案,該檔案由佐藤遺屬保管著。 佐藤信二透露稱,該檔案是1969年11月日美首腦會談中秘密交換的《合意議事錄》。雖然在歸還衝繩時約定了“去核化、與本土相同”,這意味著沖繩將撤出核武器並適用《日美安保條約》,但在《議事錄》中美方則要求有必要允許美國在日本和遠東地區發生突發事件時,“在與日本進行事前商議的基礎上,有權利再次攜核武器入境和通過沖繩”。 日方贊同稱“進行事前商議時將毫不拖延地滿足要求”,並表示該檔案“將僅在美國白宮日本首相官邸保管,充分予以注意並秘密處理”。

日本前首相佐藤榮作家中保存著佐藤1969年訪美時與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森進行會談的議事錄,該報得到了議事錄的影印版。議事錄共兩頁,是用英文書寫的,日期為1969年11月19日,上下方均標有“絕密”字樣,下方有佐藤和尼克森兩人的簽名。 
議事錄記載,尼克森在會談中說:“為了包括日本在內的遠東各國的防衛,有必要認可美國的以下權利,即在發生重大緊急事態之時,在與日本進行事前協商的基礎上,可再次向沖繩運進核武器及讓核武器通過沖繩。美國政府期待善意的回答。”佐藤則在回答中承諾:“如有這樣的事前協商,日方將毫不遲疑地答應美方要求。” 

議事錄還提到,美國政府為防備重大緊急事態,有必要將當時部署核武器的各個駐沖繩美軍基地維持在“任何時候都可使用的狀態”。 

檔案曝光

日本前首相佐藤榮作日本前首相佐藤榮作

2009年12月22日,日本前首相佐藤榮作次子、前運輸相佐藤信二22日曝光,該檔案由佐藤遺屬保管著。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此前曾有參與日美秘密談判的國際政治專家在著作中透露過存在上述密約,但由於一直沒能發現該檔案,外務省一貫對此予以否認。此次佐藤信二的證詞可能會對正在調查一系列密約的外務省專家委員會的調查結果產生巨大影響。

《議事錄》末尾有佐藤榮作和尼克森的親筆簽名。1987年佐藤榮作之妻寬子去世時,該檔案在東京代澤的家中被發現,此後就由其遺屬保管。佐藤信二表示:“歸還衝繩是父親的夙願。雖然不知道是出於何種意圖制定了該檔案,但上面有父親的簽名,與美國有此約定大概是事實吧。”

官方證實

日本民主黨執政後針對日美核密約的調查有了突破性進展,而本已尷尬的日美關係則面臨進一步的考驗。
日本自民黨執政時期的歷屆政府均否認日美密約的存在,但一些相關人士的證言、回憶錄的出版,特別是美國一批外交文獻的解密均給出了相反的結論。對相關密約進行調查,也是民主黨在2009年眾議院大選中的主要政策目標之一。
民主黨上台後,便開始組織相關調查。2009年12月29日,著手密約調查的外務省第三方委員會確認,“朝鮮半島有事時允許運入核武器”等三項日美密約的相關檔案相繼發現,密約確實存在。佐藤信二手中的檔案只是4份日美外交密約的其中一份。
日本外務省有識者委員會於2010年3月9日向外務大臣提交調查報告證實,日美間確實存在包括《美核艦艇停靠、經過日本港口密約》等在內的三份密約。這是日本政府首次對“日美核密約”的真實性予以證實。
9日下午日本外務省有識者委員會會長北岡伸一面見外務大臣岡田克也,並提交了日美密約調查報告書。調查結果顯示,1960年,在日美修改安全保障條約時,確實簽訂過《美核艦艇停靠、經過日本港口密約》:美國核艦船停靠、經過日本港口時無須事前協商,屬於“默許”範圍內的“廣義密約”;《朝鮮半島有事作戰行動密約》、《歸還衝繩島時日本替美國繳納恢復補償費》也確實存在。
隨後,岡田外相就此召開記者會,並表示:我認為,從1991年美國改變核政策後,美方核艦艇沒有再停靠、經過日本港口。岡田強調,日本將繼續堅持無核三原則,沒有改變該原則的打算。
關於之前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前首相佐藤榮作和美國前總統尼克森簽訂的《沖繩歸還後繼續允許核艦船進入日本密約》問題,報告顯示,現在能夠判定的是,1969年11月,日美首腦確實交換過秘密討論的檔案《合意議事錄》,但沒有證據證明佐藤首相想繼續傳承該檔案的跡象,因此還不能說這是一份具有效力的日美密約。共同社說,日本政府將因此修改前政權長期否認“日美核密約”的論斷。
調查日美密約問題的日本外務省專家委員會9日向外相岡田克也提交了認定三份密約的報告。岡田在記者會上承認了密約的存在,並稱1969年美國決定歸還衝繩時雙方達成的允許美軍攜帶核武器再次進入沖繩的共識“從一般常識來看也屬密約”。

四份密約內容

日美核密約日美核密約

日本外務省9日將相關的331件機密檔案公諸於世。委託學者專家調查美日核密約的報告於9日出爐,從相關會議紀錄中獲得證實的三項密約為:

一、一九六○年美日修訂安保條約時,允許美軍在朝鮮半島發生緊急狀況時,無需事先與日本磋商,即可自由使用駐日美軍基地設施,採取作戰行動。
二、一九六○年美日修訂安保條約時,默許美軍在朝鮮半島發生戰事時,無需事前協定,即可讓裝載核武的美國軍艦靠岸或通過日本領海。美日雖沒有明確針對攜核入境達成協定,但從會議紀錄可看出,彼此都曖昧的默認,因此被認定為是廣義的密約。檔案上還記載,外務省曾向田中角榮中曾根康弘竹下登海部俊樹等歷任首相說明日本此立場。亦即歷任首相均知情,卻始終向國民說謊,堅稱並無密約存在。
三,美國於七二年將沖繩歸還日本時,日本同意代替美國支付將沖繩恢復原狀的補償經費。調查委員會發現了當時外務省美國局長吉野文六與美方交換的協定檔案,因此認定有廣義的密約存在。
至於第四項密約,美國將沖繩歸還日本前,日本曾允許美國在日本周邊發生戰事時,經雙方事先協商後,可攜核武入境日本。這次發現的檔案中,雖有前首相佐藤榮作與美國前總統尼克森簽署的會議紀錄,但雙方並未達成秘密協定,因此不被認定為密約。

日本各方反應

核密約在自民黨執政時代被視為禁忌,在野黨多次要求自民黨追查,自民黨都以並無密約存在來搪塞,若不是政黨輪替,這個黑幕恐怕會一直被隱瞞下去。
長崎原爆受害者協定會會長谷口棱曄憤概地表示:“自民黨政權半世紀以來持續欺瞞國民,這是絕對不能原諒的。密約揭露後,應將非核三原則法制化。”
沖繩縣知事仲井真弘多指出,“美日沒達成共識下,日本政府居然持續默認美軍攜核軍艦靠岸,將給沖繩縣民造成不安,更有損國民對日本外交的信賴。”

事件影響

“非核三原則”受質疑
佐藤榮作在任時期日本國會通過“非核三原則”,並確認為日本國策之一。佐藤榮作也由此獲得1974年諾貝爾和平獎。此次核密約曝光,令非核三原則成為一紙空文。
1969年日美首腦會談中,美國總統尼克森確認與日本延長安保條約時效,並歸還衝繩管轄權。1971年11月,作為沖繩歸還的附帶決議,日本眾議院通過了關於非核武器及沖繩美軍基地縮小決議,決議確認了非核三原則適用於沖繩地區。根據決議,日本政府遵守不持有、不製造和運輸核武器的“非核三原則”,在沖繩歸還日本後,通過適當手段,保證沖繩地區不存在核武器,且歸還後不允許運入核武器。1972年5月,美國正式將沖繩地區管轄權移交日本。
實際上,在歸還衝繩的談判中,佐藤內閣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美國的利益。其中包括“非核三原則”的擴大解釋、關於運入核武器的秘密協定,以及日本政府根據協定負擔總額高達3.2億美元的特別支出費用。由於核密約的存在,“非核三原則”實際上成了“非核2.5原則”。
日美關係雪上加霜

美國總統歐巴馬與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會談美國總統歐巴馬與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會談

對“非核三原則”中的運入核武器一則,日本和美國一直有著不同的解釋。美國政府認為所謂運入核武器應該是指核武器的儲備和配置。而除此之外,靠港、通航、訪問、著陸等均屬運輸,不屬於雙方需要事先協定的範圍。而日本將運輸也包括在運入核武器的範圍之內。
“非核三原則”雖然是國會通過的決議,但並沒有法律約束力。實際上,日本在遵守“非核三原則”上,特別是運入核武器一則,也存在很多疑點。美國方面認為停靠日本港口的美軍艦船不裝備核武器,屬於軍事常識。對此日本政府的原則是“沒有事先協定,肯定沒有核武器”。反之,“是否申請協定是美軍的自由,沒有協定而秘密運入核武器”也是有可能的。
雖然民主黨如願查出了核密約,但如何處理這些密約,也成為鳩山政府的棘手問題。自鳩山內閣起步,民主黨倡導的對美獨立外交已經給日美關係帶來不少麻煩。2009年12月,鳩山內閣剛剛決定繼續拖延美軍普天間機場遷址問題。是否繼續承認密約的效力,鳩山將面臨來自美國、國內、國際社會的多重壓力。日本國內對密約效力尚未給出說法。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廉德瑰教授認為:“密約是前政府簽訂的,從法律的角度看,日本應該信守承諾;但是從政策角度看,民主黨政權不會承認這種秘密協定。當然,最終結果還要看外務省的調查委員會的分析結果,特別是看日美兩國之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民主黨取代自民黨執政,日本政界形成了兩黨競爭的新格局。對此次調查,不同黨派的意見也大相逕庭。
屬於執政聯盟的政治家們在對佐藤榮作等與密約相關的自民黨政治家報以同情的同時,也不忘為此次調查“歌功頌德”。民主黨國際局長藤田幸久表示:“佐藤首相在當時作了必要的決斷。”參議院議長輿石東認為:“這證明民主黨要求公開密約的姿態是正確的。”社民黨副黨首又市征治強調“一定要堅持非核三原則”。
而以自民黨為首的在野黨,對調查結果並不樂觀。
自民黨政務調查會會長石破茂指出:“‘不允許秘密化’的議論對今後的日美關係沒有好的影響。必須冷靜地嚴肅地討論這個問題。”公明黨代表山口提出,日美關係由於普天間機場問題已經有所動搖。不能再增加混亂,兩國有必要針對今後的核問題進一步協調。更有甚者,從側面攻擊現任首相鳩山,稱“佐藤首相生前,都沒有向自己的夫人透露此項密約。而鳩山向記者透露與美國國務卿非正式談話內容的行為則顯得很輕率。作為首相應該具備的‘素質’,在兩者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