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吉普賽人

沉睡的吉普賽人

沉睡的吉普賽人,為亨利·盧梭所繪,現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出現在法國在19世紀末,一種以闡發人的原始本性為宗旨的繪畫,它在流派紛呈的巴黎畫壇,顯得特別矚目。這種原始主義由於缺少表現主義那種激情,也無浪漫主義的想像力,它既不象在重現人類的童年,又顯得稚拙味十足,令當時不少鑑賞者反感,因而很少有追隨者。

【名稱】沉睡的吉普賽人
【類別】油畫名畫
【年代】作於1897年
【作者】亨利·盧梭
【規格】129.5 ×200. 7厘米
【屬地】現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簡介】
法國在19世紀末,出現了一種以闡發人的原始本性為宗旨的繪畫,它在流派紛呈的巴黎畫壇,顯得特別矚目。這種原始主義由於缺少表現主義那種激情,也無浪漫主義的想像力,它既不象在重現人類的童年,又顯得稚拙味十足,令當時不少鑑賞者反感,因而很少有追隨者。這一風格的代表人物即是出生在巴黎郊區拉瓦樂的法國畫家亨利·盧梭。
亨利·盧梭(1844~1910.9)是一個自學成才的畫家,父親是工人,母親出身農家。亨利·盧梭青年時在軍中服役了四年,結識了去過墨西哥的士兵,他們講起的異國風情,使他十分嚮往。1868年他定居巴黎;1870年又參加了普法戰爭,退伍後在巴黎當了一名稅關雇員,因受騙失職而被解僱,只得在酒館以演奏來餬口。他也參加繪畫活動,但未經訓練,所繪作品技巧拙樸,這種不是做作的"拙味"被當時著名詩人阿波里奈爾所賞識,並為他寫文章推薦。從此,他在畫壇上獲得了一定聲譽。後經表現主義藝術家的鼓勵,他保持這種率真的觀察事物方法,並在題材中雜以某種神秘主義,使他的藝術獨具一格。
1886年盧梭展出的第一幅稚拙主義油畫是《狂歡節之夜》,描寫深夜裡一對情侶踏著黑影,在鄉村的小道上踱步。遠處群山亮得如同白晝,近景樹木則深埋在黑暗裡,令人觀後稱奇。這幅《沉睡的吉普賽人》是繼此之後的又一神秘傑作。據畫家自述,畫上的景象是他當年從軍時的追憶。
他曾被派往北非,經過一片荒無人煙的曠野。在他的印象中,一具吉普賽流浪藝人的女屍,僵直地躺在沙漠中,身旁有藝人所用的樂器和生活用品。一頭獅子走近屍體旁,則是畫家的想像。這幅景象慘澹的畫面,被他處理得象圖案那樣乾淨,有秩序。一輪明月,在荒漠的上空,情景淒寂,神秘而又悲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