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澱成本經濟學與國有經濟動態演化分析

沉澱成本經濟學與國有經濟動態演化分析

《沉澱成本經濟學與國有經濟動態演化分析》是一本探討經濟學的書。本書首次提出國有經濟的一些新的內容,並提出沉澱成本概念。為研究經濟學提供了新的方法。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針對國有經濟動態演化過程,本書首次提出沉澱成本概念。通過反思新古典完全競爭市場假設前提,綜合現有經濟學理論,確立一個簡單的產業結構調整與企業資產重組經濟模型。在此基礎上,通過打破新古典經濟學零沉澱成本假設前提,認識國有經濟動態演化過程內生於沉澱成本。

沉澱成本經濟學不僅可以套用到國有經濟動態演化過程中,還可以套用到現有主流經濟非歷史經濟研究領域,可以進一步挖掘沉澱成本分析方法對經濟學的革命意義,為經濟學研完提供一種分析工具或研究方法,增強經濟學的解釋力,預測力和政策操作能力。

作者簡介

湯吉軍,1971年11月出生,遼寧風城人,滿族。1995年、1998年和2002年在遼寧大學先後獲經濟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西方經濟學專業)。2002-2005年在吉林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2005年作為高級訪問學者赴美。現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自從事經濟學理論教學與研完工作以來。注重反思新古典經濟學的假設前提,長期致力於沉澱成本經濟理論與套用研究。在《中國工業經濟》、《經濟學動態》、《經濟學家》、《經濟科學》、《財經研究》和《當代經濟科學》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參與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多項。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基於沉澱成本視角下的產業結構調整與資產重組

第一節 研究視角轉換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研究視角轉換的現實選擇

第三節 沉澱成本的分類

第四節 狹義的沉澱成本與國有資產退出

第五節 狹義的沉澱成本與資產重組

第六節 沉澱成本理論分析框架

第七節 沉澱成本效應與事後理性

第八節 小結

第二章 無沉澱成本經濟模型:產業結構調整與資產重組

第一節 無沉澱成本的市場模型分析

第二節 無沉澱成本時自由退出市場模型

第三節 無沉澱成本時產業結構調整與資產重組博弈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正沉澱成本經濟模型:產業結構調整與資產重組

第一節 正沉澱成本的市場模型分析

第二節 正沉澱成本時市場退出模型

第三節 正沉澱成本時產業結構調整與資產重組博弈

第四節 沉澱成本與企業重組的戰略行為分析

第五節 有無沉澱成本產業調整的案例分析

第六節 沉澱成本效應再解釋

第七節 小結

第四章 東北老工業基地“鐵三角”架構及其影響

第一節 東北老工業基地“鐵三角”架構的形成

第二節 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的特殊性

第三節 有形/無形資產沉澱成本的形成

第四節 正式制度沉澱成本的形成

第五節 非正式制度沉澱成本的形成

第六節 遼寧產業結構調整與國有資產重組的案例研究

第七節 小結

第五章 加速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調整與國有資產重組的對策

第一節 克服決策者沉澱成本心理偏差

第二節 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調整的措施

第三節 東北老工業基地國有資產重組的模式

第四節 補償或降低沉澱成本的創新政策

第五節 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書摘

第一章 基於沉澱成本視角下的產業結構調整與資產重組

第一節 研究視角轉換的理論基礎

在計畫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時期,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更顯得十分複雜。由於東北老工業基地“鐵三角”架構的存在,導致產業結構調整與國有資產重組十分困難。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失衡,主要表現在各個產業之間的比例和結構不合理,因此,產業結構調整必須與資源配置以及微觀的企業改革結合起來。產業結構調整問題主要是整個社會經濟資源在各個產業之間的配置比例問題,一般不涉及企業的微觀經營機制。但是,在轉型這個背景下,產業結構調整是為了實現國有資產戰略性重組、盤活整個國有資產存量、提高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此時主要通過市場的力量來實現,很難依靠政府自身力量來完成,必須通過市場來激活:一是相當大比重的國有資本沉澱在低效益的國有企業中;二是國有資本進入了一些本來沒有必要進入的行業;三是相當多的國有企業擁擠在市場嚴重飽和的長線行業中。這些存量形式的資本,不能執行資本職能,因此,通過存量結構的調整,一方面,要使現有的國有資本變活;另一方面,要使資本向效益高的地方流動,其途徑是優勝劣汰和資本集中。

資產重組是指運用兼併、收購等手段,使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按照市場經濟基本規律結合起來,從而使企業經營資源的支配或產權隨之發生轉移的一種經濟行為,往往構成產業結構調整的微觀基礎。企業併購,使各個產業部門結構發生變化,使企業內部結構最佳化,巨觀上最佳化產業結構,即重組使產業結構內部最佳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