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辰

沈辰

沈辰,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後留學美國加拿大,1997年獲多倫多大學人類考古學博士,同年入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任職至今。著作有《石器微痕分析的考古學實驗研究》

基本信息

簡介

沈辰,華裔考古學家,大學畢業後留學美國,1992年美國研究生畢業。1996年沈辰在博士畢業之前就得到了皇家安省博物館考古研究員的職位。目前沈辰不但在ROM負責中國館方面的事務,還在多倫多大學擔任兼職教授。

生平

沈辰自幼對歷史極感興趣。受地質地理學教授的父親影響,他從小就幻想有朝一日能夠從事野外實地考察工作,而考古學正好把歷史和野外考察結合起來。於是沈辰報考了中國武漢大學考古系,立志終身從事這項“浪漫的工作”。

大學畢業後沈辰留學美國,他師從發明“微痕研究”的名師,專攻舊石器方面的研究。運用在顯微鏡下辨別石器光澤、磨損,分析受力特點的領先技術,研究十幾萬年前至幾千年前人類使用石器的方法。

中國和西方考古專業的最大區別在於,中國由於悠久的文明,使得考古專業人員並不缺乏重大發現,有很多類似“挖寶”的轟動效應,研究著重於出土文物本身。而西方學者的研究著重探索古代社會的演變及出土的器物對演變的影響,重點在科學論證古代社會的發展和古人的生存狀態。在國外的研究和學習擴大了沈辰的視野。

選擇

1992年美國研究生畢業後,沈辰面臨著人生的一次重大選擇。那時正值美國《學生保護法》生效,他可以繼續留在美國直到獲得美國永久居留權,像很多同學一樣改行進入計算機業。但那時沈辰也得到了多倫多大學考古專業的全額獎學金。是留在美國投進計算機熱潮,還是來加拿大繼續清貧枯燥的研究,沈辰選擇了後者。他在受訪時微笑著說,“這是一個我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選擇。”儘管那時選擇留在美國攻讀計算機的朋友大多在90年代的計算機熱潮中大賺了一筆,但沈辰仍然不後悔自己的選擇。他說,只有真正熱愛考古學這份事業,才會選擇堅守,而只有對事業熱愛,不患得患失,才能成功。

沈辰在多倫多大學研究安省南部農業起源時期的石器技術以及當時人類製造使用石器的方法。他僅用4年半的時間就攻讀完考古學博士學位,而別的同學通常要8年以上才能完成。

1996年沈辰在博士畢業之前就得到了皇家安省博物館考古研究員的職位,在當時的北美考古界中引起了轟動。因為那時學術界奇缺教學和研究的職位。沈辰在近40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中國考古領域泰斗、哈佛大學教授張光直的兩位得意門生。沈辰分析說,這可能是因為他在出國之後沒有“吃老本”,繼續鑽研中國考古並學習了先進的技術,踏踏實實地做北美考古的研究。掌握了這些技術,又有實踐經驗,再轉過頭來從事中國考古,則如虎添翼。

講座

(圖)沈辰沈辰

沈辰教授揭開“石頭的秘密”

加拿大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館的遠東考古部主任,多倫多大學人類學系和山東大學東方考古研究中心兼職教授沈辰在東區新校理綜樓303教室以“石器研究與微痕分析”為題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生動的講座。講座開始,沈教授展示了一系列的石器圖片並詢問現場同學“從這些石頭中你能看出哪些考古息?”。沈教授說,不同形狀的、不同遺址出土的石塊都有著不同的考古信息,揭開石頭之迷又有許多不同的研究方法,而本次的講座的宗旨在於揭開這些區別並分析其原因。在引起了現場同學極大的好奇心後沈教授認真、系統地介紹了與石器研究與微痕分析相關的五個問題,分別是石器與考古信息、石器研究方法、石器微痕分析的基本概念、石器微痕分析的考古學試驗和石器微痕分析的運用。從一小塊石頭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哪些考古信息?沈教授說從岩性、獲取、製作一直到對比、闡述這一系列環節共同組成了一個石器的生命。對石器的不同時期、不同方位的分析研究會得出各個方面的結論。例如,顯微鏡下的石片分析可以展示給我們170萬年前的猿人不追求完美而重實用性的信息;對石塊進行結構分析可以了解它的受力點在肩部還是在底部等。諸如此類的分析還可以發現石器可以揭示不同年代的文化特點、文化歸屬、社會結構等有益的考古信息。講座中沈教授還以眾多圖片、表格、實物等形式向在場同學介紹了石器研究方法,包括石製品考古組合、石器觀察的主要方面、石器類型與石器工藝技術、石器類型與石器功能等問題。

出書

(圖)沈辰主編《石器微痕分析的考古學實驗研究》沈辰主編《石器微痕分析的考古學實驗研究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高星研究員和沈辰研究員主編的《石器微痕分析的考古學實驗研究》一書近期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的出版得到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2006CB806400)、中國科學院海外傑出學者基金(項目編號2005—1—17)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502006)的資助。

微痕分析是舊石器時代考古學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該書介紹了2004年“2004IVPP微痕分析培訓研討班”進行石器打制與使用實驗以及微痕分析的成果。在對石器微痕分析的理論與方法進行系統介紹和對以往研究進行回顧和總結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加工對象和使用方式,運用實驗的方法,對石器的使用痕跡特徵進行了觀察、記錄、統計和分析,進而對石器功能做出推斷。該書可供考古學、博物館學、古人類學的研究人員以及高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閱讀。

成就

沈辰是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近東與亞洲文明部東方考古學研究員,同時也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人類學系的兼職教授。他所在的博物館是加拿大最大的博物館,也是西方博物館中收藏中國展品數量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沈辰在接受採訪的同時,恰巧中國國家博物館宣布了工程建築設計方案招標工作啟動。沈辰委婉地表示,他不願意直接評點國博,而更願意介紹安大略博物館的改革情況,希望對中國的博物館能有所借鑑。“安大略博物館的改革從1996年開始,它改革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將博物館的窗戶全部打開,改變了展品的布局,讓觀眾感覺就像在自己家中欣賞一樣。”沈辰介紹說,博物館除了增強了人性化的管理之外,還加強了和普通觀眾的互動。針對觀眾的興趣,刻意地組織展覽,並開辦知識講座、夜校課,還組織加拿大遊客到中國旅遊等。

沈辰表示,安大略博物館的改革得到了公眾的認可和支持。博物館要進行改建需要2.5億加元,聯邦政府和省政府總共撥款6000萬加元,而公眾的捐款達到了1.5億。這就是博物館打開大門的直接收益。“為什麼西方博物館必須選擇打開大門的道路?”“錢。不打開大門就無法生存。”沈辰說,“我們以往認為博物館存在的意義主要有兩個:對社會藝術價值的共享,開展學術研究的基地。但是一直忽視了它的第三個功能,就是給予普通公眾審美上的薰陶。滿足公眾的需要是博物館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榮譽

沈辰不但在ROM負責中國館方面的事務,還在多倫多大學擔任兼職教授。他去年受聘於中國科學院,成為海外評選專家,負責40萬元人民幣的海外傑出青年學者基金,在考古領域中僅他一人獲此殊榮。他還獲得了加拿大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基金,以及美國的Wenner-Gren基金,這項重要的人類考古學基金鮮有授予非美國科學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