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克非

沈克非

沈克非,外科學家和醫學教育家。中國外科學的先驅者之一,畢生致力於外科學的研究,對普通外科的發展和提高以及神經外科、血管外科的開拓和創建作出了重大貢獻;他長期從事臨床外科教學,強調基礎理論和技術訓練,培養了中國幾代外科技術人才。他為人正直,大公無私,工作勤奮,以身作則,對己對人嚴格要求,在外科教學方面形成獨特的謹慎細緻的學風。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1898年3月2日 生於浙江省今嵊州市。

沈克非教授 沈克非教授

1915年 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附中。1916年 考取北京清華大學庚子賠款預備生班。

1924年 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西余大學醫學院,獲得博士學位。

1925年 擔任北京協和醫院住院醫師和住院總醫師。

1929年 擔任安徽蕪湖弋磯山醫院外科主任。

1936年 任南京中央醫院院長。

1937年 隨中央醫院西撤至長沙、貴陽、重慶。兼任貴陽醫學院、重慶上海醫學院名譽教授。

1941年 任重慶國民政府中央衛生署副署長,兼任陸海空軍總司令部醫監。

1943年5月 當選為中華醫學會理事長。

1946年 任國立上海醫學院教授,兼任附屬中山醫院院長。

1950年 任第二批志願軍醫療隊技術顧問團主任顧問。

1951—1958年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科學院副院長。

1959年 任上海第一醫學院副院長、中山醫院院長。

1972年 因胰腺癌病逝世於上海。

人物簡介

沈克非教授(右)受到毛主席接見 沈克非教授(右)受到毛主席接見

沈克非,原名賢亞,英文名JamesK.Shen,1898年3月2日出生於浙江省嵊縣。祖父是牧師,父親是國小教師,收入微薄。6歲時進教會國小讀書,1910年考入上海華童公學,在距畢業僅半年時,因勇敢批評英籍校長的高壓政策而受到打擊。1916年考取北京大學庚子賠款預備生班,於1919年去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西余大學醫學院,於1924年獲醫學博士學位。學成回國,先擔任北京協和醫院外科住院醫師。1937年他與小兒科醫師陳翠貞結婚,生育二子一女,陳翠貞1958年故世後,1960年他續娶程韻(又名海倫)女士。

1927年他擔任安徽蕪湖弋磯山醫院外科主任。鑒於當時國內著名的大醫院和醫學院都直接或間接地控制在外國教會手中,他決定去南京協助劉瑞恆醫師籌建第一所中國人辦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南京中央醫院。該院落成後他先後被任命為外科主任、副院長和院長。從1931~1937年,該院共培養出高級醫師200多名。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他將中央醫院床位擴大至1200張,大量收治抗日受傷將士。直到戰爭逼近南京,他奉命將醫院西撤至長沙,不久又撤至貴陽,最後至重慶。此時,他兼任長沙湘雅醫學院、貴陽醫學院和重慶上海醫學院名譽教授。

1941年,他被重慶國民政府任命為中央衛生署副署長和陸海空軍總司令部醫監。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隨中國遠征軍奔赴緬甸、印度戰場救治傷病員。1946年,他辭去衛生署副署長之職,擔任國立上海醫學院外科教授,兼附屬中山醫院院長和外科主任。1950年,他參加第二批志願軍醫療隊,擔任醫療隊技術顧問團主任顧問,在瀋陽籌建中心血庫。1951~1958年,他去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科學院擔任副院長,負責科研工作,開創了實驗外科。1959年,他重新擔任上海第一醫學院副院長和中山醫院院長。

人物傳略

沈克非(1898~1972)

原名賢亞,浙江嵊縣人。民國5年(1916年),考入清華大學為庚子賠款預備生,3年後赴美國留學,入俄亥俄州克利文市西徐大學醫學院。民國13年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留校任教學醫院外科實習醫師。民國15年回國,任北京協和醫院外科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設計腸道無菌吻合術、用茶葉浸出液代替鞣酸治療燒傷,均獲成功。民國19年,參與籌建中國自辦大型綜合醫院南京中央醫院,先後任外科主任、副院長、院長,兼任南京軍醫學校教務長。抗日戰爭爆發後,隨院內遷,曾兼任湘雅醫學院、貴陽醫學院及重慶國立上海醫學院名譽教授。民國30年,任中央衛生署副署長,兼陸海空軍總司令部醫監,授少將軍銜,並為中華醫學會六屆理事。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隨中國遠征軍赴緬甸、印度從事戰地醫務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任上海醫學院教授,兼中山醫院院長、外科主任。1950年,任醫療隊技術顧問,率領第二批志願醫療隊抗美援朝。同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科學院副院長,與盛志勇教授合作開創實驗外科。首創脾臟切除,治療晚期血吸蟲病,大網膜腹膜後固定術,治療門靜脈高壓症,直腸摺疊術,治療直腸脫垂,並成功地為一名病人摘除了右額葉巨大腫瘤,為國內施行腦外科腫瘤手術的第一人。1959年,任上海第一醫學院(今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中山醫院院長兼外科主任。引進世界先進醫術,在上海醫學院建立了腦外科。他編著的中國第一部大型外科專業參考書《外科學》(又名《沈氏外科學》),再版6次仍供不應求。還著有《外科手術學》、《腹部外科手術圖解學》、《神經外科手術學》等。

沈克非是國際外科學會中國分會負責人之一。是英國皇家外科學會會員。曾多次出席國際醫學學術會議,並作為中國醫學界首席代表參加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創建工作。他還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人物評價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

沈克非是中國外科學的先驅者之一,外科技術精湛,曾多次出席國際性學術會議:1944年出席伊朗德黑蘭中東醫學會議;1946年參加秘魯第五屆國際外科學術會議,同時又作為中國醫學界首席代表參加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籌建工作;1956年去波蘭參加國際醫學會議;1957年出席墨西哥國際外科年會。他是國際外科學會中國分會的負責人之一,也是英國皇家外科學會會員。沈克非一生辦事認真,一絲不苟,大公無私,對人對己都嚴格要求,處處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他雖事務繁忙,但每天一早上班,從不遲到早退。堅持每周門診一次,手術數次,每日必到外科病房巡查一次。手術按時進行,從不延遲。開會遲到者必須說明理由,否則必將遭到訓斥。他堅決反對醫師掛牌開業,因為他認為學醫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解除病人痛苦。他工作時嚴肅認真,令人畏懼,但工作之餘卻平易近人,談吐詼諧幽默。他講課時重點突出,深入淺出,簡明扼要,使人絲毫也感覺不到枯燥乏味,只覺得妙語連篇,因此,講課效率極高。他空閒時偶爾也打打橋牌,下下象棋,但主要是閱讀書報雜誌。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他被戴上資產階級學術權威和美帝走狗和奴才的帽子,受到批判和鬥爭,下放農村勞動,以致情緒抑鬱,於1972年患胰腺癌逝世,終年74歲。1978年3月,中共中央批文為他平反昭雪,骨灰被安放在上海龍華革命公墓。

外科貢獻

《外科學》 《外科學》

沈克非不僅擅長普通外科,對腫瘤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和血管外科也有一定的造詣。他設計的腸道無菌吻合術、直腸摺疊術治療直腸脫垂以及大網膜腹膜後固定術治療門靜脈高壓症等方法簡單易行,在基層醫院內便於推廣。他對澱粉海綿的止血作用曾作了進一步的研究。1950年冬,他首次成功地切除了右額葉腦瘤。在他的推動和支持下,上海第一醫學院在國內首先創建了神經外科。在他擔任中山醫院院長期間,他聘請各科專家教授,逐步建立和發展了泌尿外科和胸外科。

為了推動中國外科學的迅速發展,繁榮學術空氣和提高中國外科醫師的學術水平,他主編國內第一部大型外科參考書《外科學》 ,邀請國內一百多位外科專家教授,撰寫和總結中國外科界各方面的工作成果,介紹外科的基礎理論和實踐經驗。該書在1956年出版後,獲得廣大外科醫師的普遍歡迎,重印6次,發行數10萬冊。為了及時反映50年代後中國外科學的新發展和新成就,他又傾注全部心血重編《外科學》第二版,上醫黨委對此十分重視,特選派2位高年資外科醫師協助他的編審工作。他不僅擴大了編寫隊伍,還將原來的內容徹底更新和擴大。《外科學》第二版於1963年出版後,立即獲得國內外的普遍好評,被譽為中國的“克氏外科學”。在第九次全國外科學術會議上,該書獲得衛生部的嘉獎。

醫學教學

他畢生致力於醫學教學。在臨床教學上,他嚴格教誨學生重視基礎理論和技術訓練,特別重視實習醫師的病史繕寫,他認為病史繕寫能培養醫師的寫作和分析能力,只有詳盡的病史,才能提供正確診斷的依據,因此,診斷應從病史入手,結合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數據,必要時才考慮採用特殊檢測手段。他這種客觀全面的診斷方法對下級醫師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

他的手術操作非常細緻輕柔,止血徹底完善。為了儘量減少組織損傷,他從來不過多鉗夾和結札組織,他重視一割、一剪、一針、一縫。能用細線時絕不用粗線。他手術時從容不迫,耐心細緻,解剖清楚,術野整潔。協助他手術的醫師和護士,必須聚精會神,小心翼翼,絕不允許隨便談笑。他對下級醫師的培養和訓練嚴格認真,助理住院醫師到住院總醫師都有明確分工。他對下級醫師按部就班地進行訓練,絕對不允許任何人擅自決定手術,手術時不能草率馬虎。他經常說:外科醫師絕不是開刀匠,他必須具有豐富的基礎知識和熟練的技術,他應是內科醫師再加一把手術刀。因此,凡經過他訓練的外科醫師,手術時都小心謹慎,操作細緻,這就是獨特的沈氏學風。他識才愛才,在選拔人才時他的標準是:工作埋頭苦幹,學習勤奮刻苦,實習醫師為了獲得留在中山醫院裡繼續深造的機會,必須努力工作,互相競爭。只有依靠勤奮的工作和刻苦的學習,才能被他賞識和留聘。

主要論著

《中華醫學雜誌》 《中華醫學雜誌》

1 沈克非,李光亭.切開與引流.外科學報:戰場專號(一),1951,1(3)∶177.

2 沈克非.損傷性休克.外科學報,1952,2(1)∶1.

3 沈克非,錢中希.甲狀腺手術後的併發症.外科學報1952,2(2)∶79.

4 沈克非,盛志勇,王文正.澱粉海綿止血劑製造與消毒進一步的研究.中華外科雜誌,1953,(2)∶81.

5 沈克非主編.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

6 沈克非.近十年來中國外科學的進展.中華醫學雜誌,1959,36.

7 沈克非主編.外科學.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4.

8 沈克非主編.外科手術學(腹部外科手術學、神經外科手術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5.196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