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州大捷

結果護國黔軍占領芷江縣城,北洋軍全線潰敗。

戰役意圖

芷江地處湘西,是通往西南諸省的孔道,素有“滇黔門戶,西楚咽喉”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若丟失芷江,北洋軍第1路軍不僅進兵貴州、直撲雲南的計畫將會落空,而且也將喪失整個湘西戰區的主動權。鑒於此,馬繼增遂派汪學謙部搶先進入芷江,除在由芷江至晃縣的各關隘要口派重兵把守外,並於芷江城內、城郊遍修工事,在江西橋頭堆放沙包,設定鹿砦,將沅水兩岸大批船隻集中於西門外河中控制,並在城牆關鍵部位配置多挺機槍封鎖。
東路護國黔軍在進攻湘西之前,已覺察到北洋軍的企圖,也認識到,如不拿下芷江,揮師東征、直取辰溪的第一部作戰計畫就難以實現。故王文華決定以3個團分3路進軍湘西,東路吳傳聲團由天柱出發攻打黔陽洪江,以消除來自南面北洋軍對芷江的威脅,並切斷北洋軍由黔城至芷江的水路交通線;北路彭文治團(後由盧燾任團長)由銅仁出發,佯攻麻陽,牽制辰溪和麻陽的北洋軍兵力,阻其向芷江方向增援;中路則由王文華親率主力第1團,從貴陽出發,進到晃縣的龍溪口,直取芷江城,以殲滅汪學謙旅,爾後三路合兵進取辰溪。

戰役經過

1916年2月13日,王文華率東路護國黔軍主力團由新店坪、大小關一路追擊北洋軍至芷江城西郊五里牌一帶。是日,從洪江趕來參戰的吳傳聲團也進至岩橋的小河口一帶,拂曉前強渡沅水,在大壠坪及唐家橋一線集結待命,準備從東北部配合王文華主力部隊側擊北洋軍。13日午夜時分,黔軍第1團前衛營在營長袁祖銘帶領下,按原定方案,由沅水西岸桃花溪乘船偷渡過河成功。14日凌晨3時,王天培前衛連率先繞道至水東門,架設雲梯,攀登上樓,迅速從正面沿鬼沖巷搜尋前進。第1營全部進城後,袁祖銘又命1個連沿東城城牆腳向南搜尋前進,1個連向北搜尋前進。王天培連剛至協操坪南端,發現協操坪北端北洋軍正整裝待發,舉槍便向北洋軍射擊,激戰隨即開始。
第1團第2營聽到城中號聲後,從五里牌處向橋西北北洋軍第10團陣地實施突擊。北洋軍第10團團長張學顏、副團長劉莘園聽到橋西槍聲,從城南門快步跑向橋西前沿指揮所,但槍彈橫飛,張、劉嚇得魂飛魄散,下令全線撤退。黔軍第2營跟蹤追擊通過江西橋,摧毀橋東頭的鹿砦、沙包等工事,進入芷江城。
第3營於頭天晚上由五里牌繞道從小河口偷渡沅水,趕至大壠坪與吳傳聲之第3團會合,並在城東郊教場坪、望城坡一線設防,準備從城東北向北洋軍發起攻擊,並切斷其東逃退路。當前衛營在城中發起總攻信號後,吳即指揮部隊沖向北洋軍陣地。吳傳聲不幸射中流彈犧牲。
經過數小時激戰,中午時分護國黔軍終於占領芷江縣城。北洋軍旅長汪學謙隻身化裝逃走。北洋軍第10團潰兵逃出東門後,又遭到護國黔軍第3團和第1團第3營設伏部隊的阻擊。後得到從麻陽方向來援的北洋軍第9團陳靜海部接應,才逃往巴洲、羅舊,後又分兩路向牛牯坪、懷化等地逃去。
護國黔軍對芷江城的攻堅戰,只用了一晝夜時間便結束了戰鬥,斃傷、擊潰北洋軍上千人,繳獲大批武器裝備。

戰役意義

沅州大捷粉碎了北洋軍將領“一舉蕩平黔軍”的狂言,打掉了北洋軍的囂張氣焰,同時也極大地鼓舞了護國黔軍反袁的鬥志。繼之,東路護國黔軍一鼓作氣,奪取了麻陽、靖縣、通道、綏寧等數個縣城。這既提高了黔軍的聲威,也推動了湖南各地人民的反袁鬥爭。
沅州大捷還加深了袁世凱集團的內部矛盾。負責統轄四川、湖南兩戰區的北洋軍行軍總司令曹錕暗中向袁世凱密報湘西戰況,並把芷江兵敗的全部責任推給素來與他不和的馬繼增,致使馬失寵於袁。2月26日馬繼增於絕望中在辰溪自殺身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