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詞語概念]

沃野[詞語概念]
沃野[詞語概念]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沃野,漢語辭彙。 拼音:wò yě 是指肥沃的田野。也指古縣名,在今內蒙古伊克昭盟杭錦旗南。東漢末被廢。

拼音

沃野:wò yě

基本解釋

指肥沃的田野。《漢書·張良傳》:“夫關中,左餚(音:小)函,右隴蜀,沃野千里。”顏師古註:“沃者,溉灌也,言其土地皆有溉灌之利,故云沃野。”

古縣名。在今內蒙古伊克昭盟杭錦旗南。東漢末被廢。

軍鎮名。北魏六鎮之一。故址在內蒙古五原東北。

1.

指肥沃的田野。《漢書·張良傳》:“夫關中,左餚(音:小)函,右隴蜀,沃野千里。”顏師古註:“沃者,溉灌也,言其土地皆有溉灌之利,故云沃野。”

2.

古縣名。在今內蒙古伊克昭盟杭錦旗南。東漢末被廢。

3.

軍鎮名。北魏六鎮之一。故址在內蒙古五原東北。

出處與詳解

亦作“ 沃壄 ”、“ 沃埜 ”。

1、肥沃的田野。
①《戰國策·秦策一》:“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
②《漢書·張良傳》:“夫 關中 ,左 餚 函 ,右 隴 蜀 ,沃野千里。”顏師古註:“沃者,溉灌也。言其土地皆有灌溉之利,故云沃野。”
③晉 陳壽《隆中對》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④宋范成大《吳船錄》卷上:“美田彌望,所謂岷山之下沃埜者正在此。”
⑤宋 陳師道《代謝西川提點刑獄表》:“家有刑書,知而不犯,地為沃野,富以無求。囹圄屢空,枹鼓幾困。”
⑥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⑦《明熹宗實錄·卷四十二》:“登萊巡撫袁可立陳發兵出海之期:且三岔沃野百里,井泉茂林,即充國之金城不是過之。”
⑧徐遲《入峽記》:“﹝長江﹞出南津關以後,就流到下游萬千頃的沃野上來了。”
⑨桓寬《鹽鐵論.本論第一》:國有沃野之饒而民不足於食者,器械不備也。

2. 古代對西方的稱呼。
《淮南子·墬形訓》:“西方曰金邱,曰沃野。”高誘註:“沃,猶白也。西方白,故曰沃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