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州三弦書

沁州三弦書是典型的說唱音樂

內容提要 

沁州三弦書主要流行於山西晉東南地區的沁縣、武鄉、襄垣的說唱音樂,曲調優美。曲目繁多,唱詞通俗,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有著近400多年的歷史,在建國前後得到很大的傳承,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出現了嚴重衰落的跡象,挖掘、整理三弦書和支持、培養傳承人迫在眉睫。
關鍵字 沁州三弦書 盲藝人 唱詞 唱腔 保護
沁州三弦書是典型的說唱音樂。主要流行於山西晉東南的沁縣、武鄉、襄垣,晉中的榆社、左權以及晉南的安澤、浮山一帶。2006年被列為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又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沁州三弦書的淵源。
沁州三弦書又名“老州調”。形成於明末清初,至今有400多年的歷史,據已故老藝人張國珍回憶,沁州盲藝人於順治十年就成立了“三皇會”
(相當於現在的曲協。三皇指天皇、地皇、國皇)成員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舉行集會,敬奉“三皇爺”以藝會友、切磋藝術、比賽對書。三皇會人們又稱“老州會”“老州調”因而得名。
沁州三弦書是由佛教變文,道教道情演化而來的。隋唐時期,佛道二教為宣揚其教就以民間喜聞樂見的說唱形式廣泛傳唱,隨著時間的推移,唱書也更加區域化、民俗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