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蹯之獸

[1] [2] [4]

基本信息

名稱:決蹯之獸
拼音:jué fán zhī shòu
解釋:決:斷;蹯:指獸的腳掌。腳掌斷裂的野獸。比喻被擊敗過的敵人。
出處:《戰國策·趙策三》:“魏魀謂建信君曰:‘人有置系蹄者而得虎。虎怒,決蹯而去。’”
事例:~,可以驚奔。 ★明·無名氏《投筆膚談
原文
決蹯之獸
人有置[2]系蹄[3]者而得虎。虎怒,決蹯而去[4]。虎之情[5]非不愛[6]其蹯也。然而不以環寸[7]之蹯,害七軾[8]之軀者,權[9]也。今有國,非直[10]七尺軀也。而君之身於王,非環寸之蹯也。願公之熟[11]圖[12]之也。” 《趙策三》
【注釋】
[1] 決蹯(fán)之獸:決:斷;蹯:指獸的腳掌。腳掌斷裂的野獸。比喻被擊敗過的敵人。
[2] 置:設定,放置。
[3] 系蹄:栓蹄繩圈(專門綁野獸腳的陷進)。
[4] 去:離開。
[5] 情:情況。
[6] 愛:愛惜。
[7] 環寸:很小的爪子。
[8] 七軾:
[9] 權:變通。
[10] 直:同“只”,不僅僅。
[11] 熟:程度深。
[12] 圖:謀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