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癱瘓

決策癱瘓

微博之類的“碎片化信息”正在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但是,意想不到的結果是,在必須做出決定時,我們超載的大腦在“信息洪流”的衝擊下已經變得麻木, 面臨大腦決策的癱瘓。

簡介

回到銳詞報回到銳詞報

微博在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但是意想不到的結果是,在必須做出決定時,我們超載大腦在“信息洪流”的衝擊下已經變得麻痹,信息超載所致大腦決策崩塌。構想一下你最近所面臨的最頭疼的選擇,那些令你頭疼的事:買車、購房、搞清楚怎么選擇最好的專家門診… 你的著急可能正是因為與這些事相關的信息超載所造成。美國天普大學神經決策中心主任安格里卡·帝摩卡(AngelikaDimoka)估計,決策給人帶來的焦慮可能是一個複雜的生物學現象。為了證實這一點,她與經濟學家計算機科學家通力合作,研究那些“信息負荷”過重者的決策能力問題。

信息洪流的受害者

資訊時代的“決策癱瘓”-資訊時代的“決策癱瘓”-

花錢越多越容易出錯

在研究中,參與者面臨的挑戰是,要選擇以最低的價格購買最合適的機票組合。實際上,這簡直是巨大的難題。比如,洛杉磯國際機場每天有100個起降時段可供選擇。除此之外,參與者需要搞明白的其他信息也非常多:載客量、天氣、轉機情況等。事實上,他們越是試圖吸收更多的信息,則越少得到滿意的結果。而且,花錢越多,還越容易出錯。

決策癱瘓決策癱瘓

背外側前額葉皮層

帝摩卡招募了一些志願者來參與試驗,並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來掃描他們的大腦活動。研究發現,隨著信息量的增加,額頭後面一個負責決策和情緒控制的腦區——“背外側前額葉皮層”的活動也會增加。但是,隨著研究人員給予參與者越來越多的信息,這一腦區的活動會突然下降,那裡的開關好像突然斷路了。

信息超載易犯愚蠢錯誤

帝摩卡說:“參與者獲得的信息一旦超載,他們會犯愚蠢的錯誤,做出錯誤的選擇,因為負責做出明智決定的大腦區域基本上不再起作用。同時,他們的挫折感和焦慮情緒激增。在這兩種效應的互相影響下,信息過多時人們所做的決定越來越沒有意義。”

信息過量改變了思維方式

要做出完美的決定,情況往往就是如此。對於上一代人來說,這僅僅意味著認真地去查看一下參考書中的內容。而今,微博和其他社會網路工具,以及智慧型手機上無數的應用程式,令各種信息源源不斷地湧來。這可能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能很容易地獲得信息,比如,你可以找到一輛舊車的事故歷史、一位醫生的執業記錄、一家飯店的顧客評價,但是研究顯示,信息過量正在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而且這種作用並不總是好的。

信息洪流的受害者

也許你會參照幾個旅遊網站的評分去挑選一個度假景點。但是,到頭來因為信息過多卻選擇了在家休息。也許你正要選學校,突然間老朋友都往你信箱里發郵件告訴你該去這個或那個學校的理由,這令你完全忘記了自己選擇學校的標準。也許你會陷入泛濫的相親信息,並對約會的經歷感到恐怖。如果有過這樣的經歷,你就是“信息洪流”的受害者。

信息疲勞

大部頭的書越來越多

信息泛濫造成的決策問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詹姆斯·葛雷克(JamesGleick)在今年3月新出版的《資訊》一書中說,早在17世紀,萊布尼茲(Leibniz)就曾感嘆“大部頭的書越來越多”。在1729年,亞歷山大·蒲柏(AlexanderPope)也曾警告過“作家滿地泛濫”,但這種後果被認為是情感和心理上的。

決策變得越來越困難

在2009年,《牛津英語字典》就把“信息疲勞”(informationfatigue)加入了詞條。但是,隨著信息從更多路徑更頻繁地湧向我們,另一個後果也令人擔憂:在試圖汲取有用的資訊時,過多的信息反而會影響我們的認知,進而破壞我們做出明智決定的能力。決策科學的發展已經顯示,更多的資訊會導致客觀上的低效率選擇,或者讓人們做出後悔的選擇。當資訊源源不斷地湧來時,決策在某種程度上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信息太多削弱精力

我們接收到的每一個信息都代表著一種選擇:是否關注,是否回復,是否影響我們即將做出的一個決定。但是,決策科學已經表明,當人們面臨過多選擇時,會傾向於做不出任何決定。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當人們在購物網站上的選項不是10個而是50個時,他們就會做出低質量的選擇。雖然說我們喜歡更多的信息,事實上,信息太多會“削弱”我們的精力。2010年出版的《選擇的藝術》(TheArtofChoosing)一書寫道:“當我們做決定時,我們會去比較大量的信息,所以,當你接受的信息更多時,你就更難做出決定。”近年來,企業為了迎合個人口味而提供越來越多的選擇,如果僅僅是“芥末的風味”和“襪子的式樣”,這樣的選擇可能還不成問題。但是,當需要選擇的事物風險更大和信息更複雜時,選擇的增多就會產生“決策癱瘓”。

滿意度下降

找到最好的感覺變得越來越不可能

在“信息洪流”面前我們試圖做出決策時,結果可能反而讓我們難堪。我們越是試圖吸收更多的信息,越是可能對更多漏掉的信息感到遺憾。2006年的一項研究,分析了大學生找工作的情形。研究發現,他們收集的關於公司、城市、薪水、福利和企業文化的信息越多,越不能滿意地作出決定。他們在知道了這么多信息之後,自覺或不自覺地總會想像著那些得不到的工作會“更好”。在一個資訊無限的世界裡,我們很容易對做出的決定感到後悔,這種情況變得日益普遍。事實上,找到“最好”的感覺變得越來越不可能。就算你客觀上做出了較好的選擇,你往往仍然不會滿意。

大腦的工作記憶容量有限

信息回報“縮水”甚至負回報的一個關鍵原因是,我們大腦的“工作記憶”容量有限,大概可以容納7個項目,而更多的內容則必須被加工成“長期記憶”。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心理學教授、《征服網路超載》(ConquerCyberOverload)一書的作者喬安妮·康托(JoanneCantor)認為,當超過7個單位的信息進入我們大腦的“收件箱”時,大腦會努力地計算出保留什麼、忽視什麼。忽視那些重複和無用的信息,需要大腦的認知資源和警覺性,而當信息非常多時,這將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速度也讓人們茫然

不僅是信息的數量會造成大腦混亂,其速度也讓我們茫然。信息不停歇地湧入,令我們立即做出反應,但卻犧牲了準確性。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克里福德·奈斯(CliffordNass)說,我們正在被訓練得喜歡做出即刻的決定,這種“快速壓倒正確”的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要做出很多決定,而快速的決定總被認為更好。

新近效應

另一方面,大腦總是更容易注意變化著的事物。比如,你的手機螢幕上跳出一封新收到的郵件,這就可以被看做是一種變化。在做決定的過程中,我們習慣於對最新的而不是最重要的事情給予更大關注。這就是決策制定中強大的“新近效應”。卡耐基梅隆大學行為經濟學家喬治·洛文斯頓(GeorgeLoewenstein)指出,“我們對最近的信息備加關注,而忽視之前所發生的事情。如果你每小時看30個檔案,而當你做出決定的那一刻,檔案中絕大部分內容所給你的印象都無足輕重,而第29號和第30號檔案就被假定為最重要的。”

打開潛意識

創造性的決策

創造性的決策往往是大腦在運用潛意識思考一個問題時突然冒出來的,而不是理性分析的結果。因此,我們更可能在洗澡的時候產生奇思妙想,而如果處在一堆虛擬的信息洪流中,是很難有創造性思維的。

做出明智的判斷

康托說:“如果你一直讓所有的信息湧向你,你就不能用額外的信息來產生創造性思維或做出明智的判斷。因而,你需要離開不斷湧入的信息,休息一會兒。”這會讓你的大腦下意識地用現有的知識去整合新信息,從而產生新的連線。相反,當持續集中在新信息上,你會很難使之滲透到意識之下,而只有到達這個境地,信息才能以某種方式結合,產生出巧妙的決策。

最好的決策都是通過無意識過程完成

決策科學最大的驚喜之一,就是發現最好的決策都是通過無意識過程完成的。在一項研究中,心理學家雅普·狄克斯特霍伊斯(ApDijksterhuis)讓受試者評估四個假定出租公寓的租金、大小、位置、房東友善度、價格和其他8項特徵。結果,那些無意識決定的人選擇了客觀上更好的租屋。

削弱決策的無意識系統

信息過剩至少可以從兩條途徑來削弱決策的無意識系統。首先,當人們看到很多與決策有關的複雜信息時,他們會默認有意識的系統,這會讓其做出較差的選擇。其二,當忽視某些複雜的信息時,無意識系統運作最佳。但是在信息狂潮中,我們的頭腦會為決定是否忽視這條或那條信息而鬥爭,特別是在上網的時候,查看更多信息會比你坐下來思考要容易得多。

在市場上無疑是賠錢的原因

就算是以經驗為基礎的決策,採用的也是經驗法則,而不是利弊分析。很多信息蜂擁而來,分散大腦的注意力,這會使得它更難接入你所需要的核心信息。在一次試驗中,選擇股票組合投資的MBA學生被分成兩組,一組充斥著分析師和金融新聞信息,另一組則只有股票價格變化。結果後一組收穫的回報是前一組的兩倍。前一組的分析能力被太多的信息“攔截”了,每一個流言或訊息都會讓其清盤——這在市場上無疑是賠錢的原因。他們獲得的資料越多,他們越是掙扎著去挑選“最有價值的”信息。

受試者磁共振掃描

我們再回到帝摩卡實驗的受試者磁共振掃描的結果顯示,前額葉皮質在信息衝擊下搖起了“白旗”,而該腦區對你的情感決策系統起著關鍵作用。如果情感在決策過程中關閉了,那我們可能已經對一個決策考慮過頭了。在一個經典的實驗中,志願者集中注意力比較不同種類果醬的品質,其偏好被完全打亂,他們會給一種原本不喜歡的果醬很高的評價,而給另外一種原本喜歡的果醬打低分。

從信息洪流中抽出身來

那么,你怎樣不受過多信息的影響,而做出自己的決定呢?專家建議,不要總是去處理大量的電郵和文本,這樣就會打開你無意識的決策系統。為了避免思維陷阱,你最好系統地評估大量複雜信息後再做決策;如果你從信息洪流中抽出身來,讓自己的無意識取而代之,你就會做得更好。

關掉你智慧型手機上過多的功能

生活中不難發現,那些被稱為“知足者”的人在換頻道時,發現一個可以接受的節目就會停下來;而那些“貪多者”則從來都會不停地搜尋換台,所以要他們做出一個決定會相當艱難。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個“貪多者”,那么,最好的辦法可能就是——關掉你智慧型手機上過多的功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