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三小時素描石膏像實戰點評

"切"是整體概念的延伸及具體套用。 "細"則是深入塑造的集中體現。 "硬"不難理解,就是肯定的意思。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湖南美術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12月1日)
叢書名: 百日攻關
平裝: 6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8, 8開
ISBN: 7535625657
條形碼: 9787535625656
尺寸: 41 x 28.6 x 0.5 cm
重量: 699 g

作者簡介

曹興軍,字實三,號野石,生於湖南郴州。1988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版畫系,獲學士學位,畢業後在浙江紡織工業學院任教。1944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獲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現為副教授,造型基礎部素描教研室主任。代表作品有:銅版組畫《延安往事》(1992年)、銅版組畫《陝北》(1992年)、銅牌組畫《一隻蜥蜴和四隻昆蟲》(1992年)、丙烯水彩組畫《家鄉的植物》(1995年—1997年)、木刻組畫《安排坐姿的女人》(1996年。)主要出版物有:《人體素描》、《風景素描》、《風景速寫》、《人物肖像素描》、《頭像素描》、《人物速寫》、《靜物素描》。

內容簡介

素描是造型藝術最基礎的手段,它是以單色的手法來表述客觀物象,並以單色來處理所觀察到的對象的形體、結構、動態和光影空間,被看作是進入美術大門的必經之路,因為這一訓練所涉及的範圍幾乎囊括了藝術的全部基礎領域。
素描石膏像的寫生訓練是各藝術院校的入門必修課,也是藝術院校入學考試的重要內容。因為它所具有的色調單一、靜止不動的特點,便於學生更好地去觀察研究對象,因而石膏像的寫生能使學生以畫人物模特時所不能達到的那種精確性來研究形體。此外,石膏像是經過藝術家的提煉之後的藝術形象,具有典型性和獨特性,而我們通常所能接觸到的幾個石膏頭像更可以稱為經典,在描繪這些石膏頭像的同時也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呼吸到藝術氣息,並對學生的審美意識有潛移默化的提高。
本書收錄了學生習作若干,供學者參考。

媒體評論

本輯《決戰三小時--素描石膏像實戰點評》中,作品主要來自學生的對抗模擬考試試卷,反映著學生通過近百日的訓練後的學習成果。以中國美術學院考試要求作為對抗模擬施展的標準。事實證明,這批學生經過這一輪近乎嚴酷的訓練後,在美術學院的考試中皆取得了90分以上的成績,有些同學甚至全部考試中素描成績均在90分以上。無外乎他們遵循了素描考試的基本程式和規律:從觀察分析到構圖,從基本形到基本體塊,再到深入的局部刻畫,從表現手法到畫面效果,環環相扣。當你構圖前,必須對對象做一個較全面的觀察分析,如基本動態和大比例關係,並設計好合理的作畫程式,這是平時訓練和考試成功的首要條件,十分重要。
採取新的訓練模式,借對抗增加強度,激發潛能,使同學們充分掌握最關鍵的得分點。縱觀這些作業,無不較合理的掌控了構圖、造型,塑造整體的畫面效果。同時,這種類似實戰的演練,某種程度上也樹立了同學們的應考信心,並積累了足夠的臨場經驗。這一方式將套用於其他專業科目的訓練中。
首次對抗訓練以十天為一個周期(含色彩練習),內容涉及到全部必考的石膏頭像。其中包括:小衛、阿克里巴、伏爾泰、海盜、馬賽、荷馬、羅馬王。主要參考書目為本人編著的《素描石膏頭像大觀》。在幾位助教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超出預想的成績。毫無疑問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要較好地完成一幅石膏頭像素描,可以用"整、切、準、細、硬、柔、松、透"八個字來概括作畫過程。
"整"是指觀察對象時要全面,要看大局,從基本比例入手,這是合理構圖的保證。更重要的是整個作畫程式要始終貫徹整體概念,這樣才能避免完成過程中出現重大問題。同時"整"又指畫面效果完整、統一,即要有主次、強弱、虛實等等準確的辨證關係,決非"平均主義"。整體統一、層次分明是畫面的根本。
"準"無論是整體還是體現它的"切"的方式,還是後面的"切、細、硬、柔、松、透"等等,都是以準確作為最終目的。缺失這一點,一切將變得毫無意義。這是有個先後秩序概念的。首先是基本形的準,其次才是局部造型的準,不管是線條、明暗,還是線與明暗的結合,都需要有準確的表現的手法。"準"是一幅優秀素描的根本。
"切"是整體概念的延伸及具體套用。"切"就是大膽地概括對象的形體結構關係,擺脫局部細節對我們表現大的體塊關係和大體明暗關係的束縛。當然"切"並非是一種機械行為,而是對整體理解的體現,是深入刻畫的基礎,是形體關係的保證。因此,我們應果斷地運用"切"來完成基本形與體塊的關係。
"細"則是深入塑造的集中體現。觀察、分析,要心細,深入刻畫同樣要"細"。"細"還有深入程度的含義,藉此提高對形體結構的理解力和物象的表現能力。"細"同時反映出作畫者的心態,即觀察到最終完成都要細緻,心態要平穩,不能急,應心靜、自信。
"硬"不難理解,就是肯定的意思。比如骨點位置,結構轉折出,以及主要部分,用肯定的方式讓它們硬朗,而顯得十分突出,成為整體造型的支撐點。"硬"事實上是一種明確強調的方式,決非是一味的黑,是有層次的肯定。
"柔"是與"硬"相對的一種方式,有強調就有削弱,有突前就有退後。比如需要往裡、往後轉折的體塊,以及暗部和次要的部分,又如外輪廓邊緣線經過主體須強調的部分,需要用"硬"的方式來表現,反之則轉化為"柔"的處理方法。
"松"並非鬆散的意思,而是自然輕鬆的心態,是對松與緊的合理把握,是規避呆板的一種方式。只有這樣才會讓畫面感到真切,散發著審美的情趣,從而使作品充滿藝術性,給人以流暢自如的享受,同時也是解決拘謹、死板的一種方式。 "透",畫面有因強調而緊湊的地方,就必須有透氣的部分,這樣才能確保主次、虛實、強弱等關係的合王單存在,也是解決畫面呆板的一種方式。主要是對暗部的處理或是因空間需要的部分。但"透"決非空洞而無內容,是相對緊的部分而言的一種的表達方式,同樣是需要有具體造型的透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