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萊馬來奕福州公會

汶萊華人遷人歷史約有百年,設有許多同鄉會組織,單在馬來奕便有14個社團,福州公會便是其中之一。為了加強同鄉間的鄉誼與聯繫,有識同鄉於1949年發起成立建館籌備委員會。不料1950年,詩里亞市鎮慘遭火災,化為廢墟。1953年,由公所現任永久名譽主席陳春生向政府申請建會土地,終獲政府批准。1955年12月18日,會所終於宣告落成。

基本信息

概述

汶萊華人遷人歷史約有百年,設有許多同鄉會組織,單在馬來奕便有14個社團,福州公會便是其中之一。為了加強同鄉間的鄉誼與聯繫,有識同鄉於1949年發起成立建館籌備委員會。不料1950年,詩里亞市鎮慘遭火災,化為廢墟。1953年,由公所現任永久名譽主席陳春生向政府申請建會土地,終獲政府批准。1955年12月18日,會所終於宣告落成。公會成立之初,只有會員50餘人,隨著社會的發達,人口的增加,如今會員已增加至300餘人,若計會員家眷及尚未加入為會員的同鄉,總數當在3000餘人左右。

歷程

汶萊華人同鄉社團。1949年,陳春生、黃保燦、黃仁琚等人發起成立籌委會。1950年初因火災,全市夷為廢墟,建館計畫暫告停頓。1953年陳春生等大部分前發起人,又聯絡黃瑞興、陳立產等人,再次推動建館計畫,由陳春生向政府申請建館地皮,並獲準。隨即成立由黃振明任主席、黃仁琚任副主席的建館籌委會。籌募建館基金工作獲鄉親們的支持,1955年12月18日兩層館宇落成,馬來奕福州公會正式成立。旨在聯繫團結鄉親,互相守望鄉梓情操,共謀同鄉福利。1964年3月和1978年1月兩次擴建會所。會所樓上為禮堂、會議室、辦公室和客房,樓下則全部出租,租金成為會所的主要經濟來源。1985年成立青年團(福青團),首任團長陳禮軒。1990年改福青團為榕青團,協助推動會務,開展各項文娛體育活動及敬老聯歡晚會。每年除捐助全國8間華校辦學經費外,還要頒發會員子女學業獎勵金、老年鄉親敬老清寒學生助學金、困難會員援助會、助喪金等。至90年代初,會員已增至330多名。歷屆主席有:黃振明、黃保燦、劉人師、黃仁園、鄭炳炎等。第33屆(1991─1992年度)理事會主席鄭炳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