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草原

汪草原

馬應龍肛腸醫院業務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國家科技部肛腸疾病類國家技術支撐項目特聘專家,研究員。在瀋陽召開的肛腸學會上當選為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常務理事。畢生主攻肛腸疾病的中醫外科專業,積累了豐富的醫療、教學及科研經驗。其發明的“瘺管銑刀”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並由此而連帶發明出國內獨創的“銑瘺術”專治複雜或高位肛瘺;其在國內獨自研究推出的“五步注射法”對治療痔瘡具有很好的效果;其改進的“混合痔環切術”擅治重症痔瘡;其創造的直腸前突“汪氏二聯療法”,為廣大婦女解除便秘的痛苦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基本信息

個人信息

職務:業務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

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常務理事

國家科技部肛腸疾病類國家技術支撐項目特聘專家,研究員

工作單位:馬應龍肛腸醫院

專長

自1982年大學畢業後工作以來,在肛腸科和中醫外科專業領域裡積累了豐富的醫療和教學及科研經驗,並創新了若干治病方法——1990年創立了“乳暈部瘺管曠掛療法”、1999年創“混合痔環切術改進法”(此法不損傷齒線結構)、2000年創“自製‘玫瑰鋌’治療複雜性肛瘺法”(這兩法均屬於微創療法)、2003年世界首創及國內獨有“銑瘺術”治療肛門癰瘺(此法幾乎不損傷肛周正常組織),以及由此術式而連帶發明的專治肛門癰瘺的“醫用銑刀”已獲2004年國家發明“專利證書(實用新型)”、(獨創的“銑瘺術”曾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03年科研報批課題)、改革了消痔靈“四步注射法”為“汪氏五步注射法”以治療重症痔瘡;1997年參與研究的醫療科研課題《切掛藥線曠置法治療複雜性肛瘺的臨床研究》(我為該課題第二負責人,負責該課題的實施和論文的撰寫工作)2000年獲“湖北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三等獎”;除參與編撰過《臨床醫師診療技巧》、《中醫腫瘤治療大全》、《中醫病證治療常規》等醫學著作外,2002年還主編了《針灸經絡腧穴手冊》;曾在國家級和省級醫學雜誌及圖書出版社刊登發表過醫學論文19篇,它們是——《內外合治治療痔瘡水腫60例》(湖北中醫雜誌,1988年第5期,獨撰)、《曠置括扒術治療乳暈部瘺管1例》(湖北中醫雜誌,1990年第2期,獨撰)、《安必仙、雙黃連合用治療中醫外科疾病舉隅》(湖北中醫雜誌,1995年第123期,獨撰)、《肛裂病灶處部分外括約肌離斷術初探》(中國肛腸病雜誌,15<5> :53,獨撰)、《周圍血管疾病治驗二則》(湖北中醫雜誌,1997年第6期,獨撰)、《略談<中醫外科學>五版教材的病名釋義和疾病定義問題》(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1997年第3期,獨撰)、《<中醫外科學>教學經驗總結》(亞洲醫藥,1998年第3期,獨撰)、《切掛藥線曠置法治療複雜性肛瘺的臨床研究》(中國肛腸病雜誌,1998,18<5> :16,獨撰)、《紅外熱像說與中醫陰陽學說之關係初探》(胡紹剛,中華中醫基礎與臨床<下>:410—411,為第一作者,中醫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洞式切開引流脫管法治療肛癰肛瘺的臨床研究》(黃鶴舉,等,實用綜合醫學:250—251,獨撰,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年3月)、《花圈狀內痔及混合痔環切術改進法初試》(蕭光夏、韓川、王中易,等,中華外科理論與實踐:248—249,獨撰,中醫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開窗去腐脫管治療複雜性肛瘺的臨床研究》(尹中華,等,全國現代醫學科技優秀論文選編:236—238,獨撰,中國環境出版社,1999年6月)、《齒鋌並藥捻法治療肛瘺40例臨床總結》(田振國,吳斌,等,肛腸病的診斷與治療:414—417,獨撰,遼寧民族出版社,2000年8月)、《自製玫瑰鋌並藥捻法治療肛瘺50例》(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01,7<2> :109—110,獨撰)、《絲鋸並藥捻法治療肛瘺40例療效觀察》(中國肛腸病雜誌,2001,21<5> :13—14,獨撰)、《內扎外剝縫加中藥治療環狀混合痔38例臨床觀察》(中國肛腸病雜誌,2002,22<11>:40,獨撰)、《構建中西醫結合外科學理論體系之我見》(中華醫學創新雜誌,2003,4<2>:5—8,為第一作者)、《自創銑瘺術治療肛瘺10例探討》(中國肛腸病雜誌,2003,23<5>:8—9,為第一作者)、《縫合注射加肛門側切術治療直腸前突》(中國肛腸病雜誌,2005,<1>:50,為第一作者)、《中醫只有走巨觀科學的發展之路》(中國中醫藥報,2006,7月6日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