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山土庫[江西省新建縣古建築]

汪山土庫[江西省新建縣古建築]

汪山土庫始建於清道光初年,於清同治[年號]年間建成。地處江西省新建區大塘坪鄉汪山崗,距省城南昌45公里,是清道光初年興建起來的官僚豪門府第。整座建築東西長337米,南北深180米,占地108畝,共建有25棟抬粱穿斗式結構的青磚大瓦房。土庫以江南園林建築、贛派建築與清朝宮庭建築相結合,在民間素有“江南小朝廷”之稱。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汪山土庫汪山土庫
江西省南昌市的汪山土庫是三個大紅頂子,程矞采程煥采程楙采為其家族所建的民宅

汪山是此處地名,原名大汪山,(也叫汪山岡)上庫是上屋諧音,(這裡錯了,應為“土庫”和“土屋”)為土木建築物。

汪山土庫始建於清道光初年,歷時半個世紀,於清同治年間建成。

民族英雄林則徐曾在此書下一聯饋贈:湖山意氣歸詞苑,兄弟文章人選樓。

2004年4月,經南昌市人民政府批准,汪山土庫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結構

汪山土庫汪山土庫

整座建築東西長337米,南北深18O米,占地108畝,共建有25棟抬粱穿斗式結構的青磚大瓦房。這些房子的外牆連成一體,具有贛南客家圍屋的特點。青磚黛瓦、封火山牆,天井四水歸堂,牆頭黛瓦壘迭,檐口有句頭滴水,整個牆體一斗一眠,內用土胚灌斗,腰牆是眠磚,勒是為紅石,又呈現徽派建築特徵。

外牆無粉刷,牆頭下粉門色線角,這是有別於徽派建築而採用的當地建築工藝。其中稻花香館,望廬樓等則按蘇州園林風格建造。

土庫建築座北朝南,以祖堂為中軸,兩側各建四縱深宅,每縱深宅四至七進,共有房間1446間、天井572個,置身其中,冬暖夏涼。建築內巷道縱橫,晴無日曬,雨不濕鞋。其中八尺巷是土庫建築群里—條橫貫東西的交通要道,土庫里每縱深宅之間正房與廚房之間均有隔巷,且門不相對,以防出現火災相互蔓延。隔巷下面埋有很多瓦缸,有回聲的效果,顯示出土庫的威嚴。

名人輩出

據有關記載,大塘汪山土庫程氏家族人才輩出,特別是在清朝,僅嘉慶五年至宣統二年100多年間,那裡出了舉人21名、進士7名,遍布清朝各部各省官員100餘名,受封為“總督”、“尚書”、“一品夫人”有十幾位,成就了當時大塘“一門三督撫,五里六翰林”的程氏家族輝煌,清中期湖廣總督程裔采、江蘇巡撫程煥采、安徽浙江巡撫程懋采三兄弟即謂之“一門三督撫”,原國民黨要員程天放、著名音樂教育家程懋筠,原安徽省機械工業廳廳長、蕪湖市委副書記程介一和原廣東財經大學黨委書記程飈等均屬汪山土庫程氏家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