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孝傑

10、“四在農家”新思考,獲2009年度貴州新聞獎三等獎; 3、每日短語,《遵義日報》一版,獲1992年度貴州新聞獎編輯二等獎; 21、《黨報改革創新要抓住關鍵》,《新聞窗》2006年第期;

汪孝傑(農曆1964年10月29日— ),人名。貴州省遵義市人,現任遵義日報高級編輯、總編室主任;貴州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遵義市市管專家;貴州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
中文名:汪孝傑 外文名:Smile Wang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出生地:貴州省餘慶縣 出生日期:1964年10月29日(農曆) 職業:遵義日報高級編輯 畢業院校:貴州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 學士學位 主要成就:新聞研究 評論寫作 曲藝創作 祖籍:貴州省餘慶縣 學歷:本科
人物簡介

姓名:
汪孝傑 英文姓名:Smile Wang
性別:男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出生年月:1964年10月29日(農曆)
出生地:貴州省餘慶縣
祖籍:貴州省餘慶縣
學歷:本科
畢業院校:貴州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供職機構:遵義日報社
職務:遵義日報高級編輯、總編室主任;貴州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
筆名:笑 吉
網名:空 明

個人履歷

1973年9月至1981年7月在貴州省餘慶縣平場國小讀國小、國中;
1981年9月至1982年7月在貴州省餘慶中學讀高中;
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貴州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讀本科;
1986年8月分配到遵義報社(現更名為遵義日報社)工作至今;先後在總編室、群工部、政文部、副刊部、周末星期刊部、出版部、總編室等部門從事校對、文秘、群工、記者、編輯、管理工作;
1988年獲助理編輯職稱;
1994年獲編輯職稱;
2001年獲主任編輯職稱;
2006年獲高級編輯職稱;
2001年至2008年擔任遵義日報總編室副主任;
2009年起擔任遵義日報總編室主任;
2010年起擔任遵義日報編輯部黨支部書記;
2004年起擔任貴州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
(此外還擔任遵義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遵義市文藝理論家協會理事、紅花崗區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匯川區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遵義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等;2010年註冊淨宗學會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學習佛法)
個人榮譽
1、1993年度遵義日報社先進工作者;
2、1994年度遵義日報社優秀編輯;
3、1995年遵義日報社先進工作者;
4、1998年遵義日報社先進工作者;
5、1998年遵義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新聞宣傳先進個人;
6、1997——1998年度遵義市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
7、1997——1998年度遵義市優秀共產黨員;
8、2001年遵義市紅花崗區文藝創作先進個人;
9、2002年遵義日報社先進工作者;
10、2004年遵義市紅花崗區有突出貢獻文藝工作者;
11、2007年度遵義日報社優秀黨務工作者;
12、2008年度遵義日報社先進中層幹部;
13、2009年7月被中國曲藝家協會授予全國優秀中青年曲藝家;
14、2009年9月入選貴州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
15、2010年1月入選遵義市“市管專家”;
16、2010年3月獲遵義市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宣傳工作先進個人;
17、2010年5月受聘為遵義市紀委、監察局效能監督員;
18、2011年1月被評為遵義日報社2010年度先進工作者;
19、2011年7月被評為遵義日報社優秀黨務工作者。
個人成就
1986年從事新聞工作,1990年開始曲藝創作以來,發表新聞、文藝、論文作品2000餘篇,獲省級以上獎40餘件(次);尤其在新聞通訊、新聞評論和新聞業務研究以及曲藝創作方面做出了努力。在通訊作品中,報導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張有順、全國勞動模範季克良、錢民章、李光碧等一大批先進典型,以及“四在農家”先進經驗等;在已經發表的800餘篇新聞評論作品中,既有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而撰寫的社論、評論員文章、系列評論等大型評論,也有針對現實工作、生活中的熱點問題而撰寫的短小精悍的小言論,其中10多篇新聞時評被新華網、中國文明網等權威網站轉載;在新聞業務研究方面,先後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30篇,其中5篇論文發表於國家新聞專業核心期刊《新聞戰線》和《中國記者》,1篇發表於國家新聞出版署機關報《中國新聞出版報》,1篇論文收入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代新聞論文集》,3篇論文分別收入人民日報出版社和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優秀新聞論文精編》2004年卷、2005年卷、2008年卷,新聞論文中的一些觀點被國內部分同行引用,《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等多家網站轉載了部分論文;發表曲藝作品50餘篇,其中3篇發表於國家級曲藝刊物《曲藝》雜誌;在遵義日報社慶二十周年新聞作品集《筆墨春秋》的編輯工作中,作為此書責任編輯;參與編輯《遵義曲藝》多期。著有隨筆雜文集《男兒行世》、論文評論集《編輯論評》、曲藝作品集《快樂無價》。2009年起轉向傳統文化修學,在個人空間和一些佛學網站撰寫相關學習體會若干。
獲獎作品
一、新聞論文獎
1、發揮優勢 展示風采——淺談地市黨報如何面對媒體競爭,獲“面向新世紀的地市縣報”徵文三等獎;
2、淺談地市黨報的客群需要及適應策略,獲第三屆中國地市報新聞論文(論著)獎一等獎;遵義市第二屆社科成果二等獎;
3、轉變觀念 尊重規律 講究方法——淺談如何改進會議報導,獲2004年度中國報業協會黨報分會論文評獎二等獎;
4、報紙定位與信息對位,獲第三屆中國地市報新聞論文(論著)獎優秀獎;
5、“三個代表”與黨報新聞的價值取向,獲第三屆中國地市報新聞論文(論著)獎優秀獎;
6、西部地市報競爭策略淺探,獲中國地市報人“鞍山杯”自強發展論壇徵文三等獎;
7、革新黨報面孔 積極參與競爭,獲首屆中國地市報新聞論文(論著)獎優秀獎;
8、特色意識 全局眼光,月獲“安利杯”《新聞窗》優秀論文獎;
9、《抓住關鍵 改革創新》,獲中國報業協會城市黨報分會2005年度新聞論文二等獎;
10、《用好共享信息編好特色周刊》(與王曉蘭馮躍合作),獲中國報業協會城市黨報分會2005年度新聞論文二等獎;
11、《明確黨報定位 拓展黨報功能》,獲第四屆中國地市報新聞論文(論著)獎二等獎;
12、《權威性與公信力:黨報促進社會和諧的關鍵》,獲2005年度中國報業協會黨報分會新聞論文三等獎;
13、《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與龔新生合作),獲第五屆中國地市報論文獎二等獎;
14、《黨報:媒體促進社會和諧的主角》,獲第五屆中國地市報論文獎二等獎;
15、《揚長避短 強化輿論互動》,獲2010年度中國城市黨報論文評選二等獎。
二、新聞作品獎
1、向農民道歉,你敢嗎?獲第17屆中國地市報新聞獎一等獎;
2、孺子牛 赤子心,獲“中華世紀大採風”通訊作品銀獎;
3、為了孩子的尊嚴,《發表於遵義日報》1999年12月25日,獲中國大中城市黨報新聞獎三等獎;
4、正安村“誤”公開架設心靈通道,發表於《遵義日報》2003年12月26日,獲第18屆中國地市報新聞獎三等獎;
5、與山海共存,發表於《遵義日報》1998年3月31日,獲1998年度貴州省精神文明建設好新聞獎三等獎;
6、領導幹部不是演員,發表於《遵義日報》1992年1月28日,獲1992年度貴州省副刊作品優秀獎;
7、從淚水中站起,獲1999年度中國中等城市黨報人物通訊大賽二等獎;
8、自家事情自家管,獲1998年度貴州省精神文明建設好新聞獎一等獎;
9、“四在農家”系列故事,獲2003年度貴州省精神文明建設好新聞獎一等獎;
10、“四在農家”新思考,獲2009年度貴州新聞獎三等獎;
11、來一次“年省”如何?,獲第24屆(2009年度)中國地市報新聞獎三等獎;
12、來一次“年省”如何?,獲第2009年度中國城市黨報新聞獎二等獎。
三、新聞編輯獎
1、王氏三代與萬隻白鶴的奇緣,獲2007年度(第23屆)貴州新聞獎編輯一等獎;
2、一位癌症病人與一條高速公路,獲2004年度貴州新聞獎編輯二等獎;
3、每日短語,《遵義日報》一版,獲1992年度貴州新聞獎編輯二等獎;
4、道真三萬畝荒山改姓,獲1996年度貴州新聞獎編輯二等獎;
5、茅台的眼睛,《遵義日報》1996年,獲1995年度中國地市報新聞獎編輯二等獎。
(三等獎以外獎項從略)
四、曲藝作品獎
1、超級神童(相聲),發表於《少年文藝》1992年第8期,獲全國少兒相聲喜劇小品大賽入闈獎;
2、春暖山鄉(快板劇),發表於《遵義曲藝》,獲“鴻佳杯”首屆中國曲藝獎優秀作品獎;
3、世上只有老師好(相聲),發表於《遵義曲藝》,獲貴州省第三屆杜鵑曲藝節三等獎;
4、寫作“秘訣”(相聲),發表於《曲藝》2000年第8期,獲貴州省第四屆杜鵑曲藝節三等獎 ;第二屆名城文藝獎二等獎;
5、買菜(方言朗誦),發表於《遵義曲藝》,獲貴州省第六屆杜鵑曲藝節優秀作品獎;
6、富學樂美四朵花(群口快板),發表於《遵義曲藝》,獲貴州省第七屆杜鵑曲藝節優秀作品獎;
7、幫巧忙(方言朗誦),發表於《遵義曲藝》,獲貴州省第七屆杜鵑曲藝節優秀作品獎;
8、愛滋驚魂(快板書),發表於《曲藝》2005年第3期,獲貴州省第八屆杜鵑曲藝節創作獎。
9、姐弟情(快板書),發表於《曲藝》2007年第7期,獲“和邦杯”全國廉政曲藝有獎徵文優秀作品獎,收入《中國廉政文化叢書·曲藝卷》;2009年獲遵義市政府文藝獎二等獎。
五、電影評論作品獎
1、戰場詩意,獲“慶祝建黨70周年獻禮影片民眾影評徵文”全國三等獎、貴州省二等獎;
2、這一個毛澤東,獲“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華美獎全國影評徵文三等獎;
3、試評《最後一個皇妃》的色彩運用,獲貴州省民眾影評徵文比賽三等獎。
論文統計
1、《從抗災報導看正面宣傳》,《中國地市報信息》1991年第4期;
2、《如何利用電腦照排條件美化版面》,《新聞窗》1992年第2期;
3、《靈活把握形式 充分利用資源》,《新聞窗》1998年第2期;
4、《人物通訊要深入心靈》,《新聞窗》2001年第1期;
5、《地方特色 全局眼光——論地市報的地方特色與地方新聞、域外新聞及全局報導的關係》,《新聞窗》2002年第3期;
6、《“三個代表”與黨報新聞的價值取向》,《新聞窗》2002年第6期;
7、《淺談地市黨報的客群需要及適應策略》,《城市黨報研究》2003年第3期;
8、《報紙定位與信息對位》,《城市黨報研究》2003年第6期;
9、《西部地市黨報發展策略淺探》,《中國地市報人》2003年第8期;
10、《新聞倫理道德與先進性》,《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12月16日3版;
11、《用事實說話 以形象感人》,《新聞戰線》2004年第3期;
12、《明確黨報定位 拓展黨報功能》,《新聞戰線》2004年第10期;
13、《“三貼近”,報紙價值實現的必由之路》,《中國現代新聞論文集》,人民日報出版社2004年出版;
14、《“三個代表”與新聞三業》,《2004年度中華新聞論文(2004年卷)》,人民日報出版社2004年出版;
15、《淺談地市黨報如何改進會議報導》,《采寫編》雜誌2004年第4期發表;
16、《“三項學習教育”:新聞戰線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與李貴生合作),《遵義師院學報》2004年第1期;
17、《論地市報內部新聞研究機構在報業競爭中的作用》(與李貴生合作),《新聞窗》2004年第1期;
18、《“走進”才能貼近》(與李貴生合作),《理論與當代》2004年第3期;
19、《實事求是 堅持真理 服務民眾——淺談社會主義新聞事業黨性原則的實質內涵》,《中華優秀新聞論文精編(2005年卷)》,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年出版;
20、《網路資源在地市報中的運用》(與王曉蘭、馮躍合作),《新聞窗》2006年第2期;
21、《黨報改革創新要抓住關鍵》,《新聞窗》2006年第期;
22、《地市報的黨報功能有傳媒特徵》,《中國地市報人》總第239期2006優秀論文專輯;
23、《新聞誠信與新聞競爭》(與王曉蘭、牟伶俐合作),《中國地市報人》總第239期2006優秀論文專輯;
24、《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遵義晚報積極應對報業競爭的實踐與體會》(與龔新生合作),《新聞窗》2007年第1期;
25、《黨報,媒體促進社會和諧的主角》,《城市黨報研究》2007年第1期;2007年第五屆中國地市報論文獎二等獎;收入《中華優秀新聞論文精編》(2008年卷);
26、新聞論文《黨報要聞版選稿用稿新標準》(與張少康合作),發表於《中國地市報人》2008年第四期,
27、《遵義:讓紅色文化浸潤人心》(與戴林合作),《中國記者》2007年第12期;
28、新時期地市黨報如何增強影響力——對《遵義日報》讀者調查分析及未來發展的思考(與戴林、賀黎明合作)發表於《新聞窗》2009年第3期;
29、城市黨報影響力探索(與戴林、賀黎明合作)發表於《城市黨報研究》2009年第3期;
30、融合時代地方報業的發展之路(與戴林、賀黎明合作)發表於《中國記者》2010年第7期;
31、揚長避短 強化輿論互動——改善報紙傳受關係的實踐與思考(與李貴生合作)發表於《新聞窗》2010年第4期。
32、積蓄“心的能量 營造新聞美景 《城市黨報研究》2010年第4期;
33、“小”記者也能寫出“大”新聞(與陳代斌合作) 發表於《新聞窗》2010年第5期;
34、踏著時代節拍 發展地方報業(與戴林 賀黎明合作),發表於《新世紀黨務工作全書》2011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