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康年文集(全兩冊)

內容介紹

汪康年(1860—1911),初名灝年,字梁卿;後改名康年,字穰卿。晚年號毅伯、恢伯、醒醉生。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中國近代著名報人、出版家、政論家和社會活動家。
汪康年勤於筆耕,撰述甚夥,其著作身後由其弟汪詒年編爲《汪穰卿遺著》(1920年鉛印本)、《汪穰卿先生遺文》(民國間鉛印本,附汪詒年編《汪穰卿先生傳記》)、《汪穰卿筆記》(商務印書館1926年版)等。《汪康年文集》主體即以《遺著》《遺文》爲底本進行整理,並選録《筆記》裏的紀事部分。
本書搜羅完備,校讎精細。編者蒐集了散見於晚清其他報刊、書籍上的汪康年文章、書信,多有輯補。又將《遺著》《遺文》所收文章與報刊原文作了校訂,並加注釋説明;將汪氏文章中的引文與原著作了校對,或標明出處,或訂正錯漏。
《文集》收録汪氏各體文章近五百篇,分七輯。各輯文章按發表(撰寫)時間先後順序編排,集中而完整地展現了汪康年的生平經歷、辦報論政活動和思想變遷,可謂近代中國探索者的一份珍貴記録,爲研究汪康年其人及中國近代政治思想史和報刊史,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資料。

作者介紹

汪林茂,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

作品目錄


整理說明
一、時務報時期論說匯錄
1、中國公會章程
2、中國自強策上
3、中國自強策中
4、中國自強策下
5、論中國參用民權之利益
6、論今日中國當以知懼知恥為本
7、為人為己不分為二事說
8、以愛力轉國運說
9、懲訛言說
10、論中國求富強宜籌易行之法
11、與復友人論變法書
12、商戰論
13、論華民宜速籌自相保護之法
14、論膠州被占事
15、論設立《時務日報》宗旨
16、《亞東時報》敘
17、論將來必至之勢
18、論西人處置東亞之意
19、論宜令全國講求武事
20、本館告白
21、《創辦時務報原委記》書後
22、上黃欽使呈稿
23汪康年啟事
二、《京報》時期論說擷粹
1、整理政法綱要
2、汪君康年演說
3、《京報》發刊獻言
4、論日本要求在奉吉內地雜居之誤
5、說機關報
6、論吾國為無政府之國
7、論偷安為貧弱之原因
8、慶親王七十生辰特別賜壽記
9、論粵督限制報館
10、論吾國今日人心之大病
11、讀連日罷斥朱寶奎段芝貴諭旨謹書
12、論報館掛洋牌之不可
12、書越南人巢南子海外血書後
14、論札派黃開文為東三省森林總辦事
15、讀初五日諭旨謹注
16、讀初六日上諭謹注
17、日本公使復外務部言撫順煤礦事駁議
18、書崇實振華等學堂募捐啟後
19、論駐使固請仍用舊制之非
20、任用私人說
21、論報章記事關係個人及社會之分別
22、艱貞無咎說
23、論政界趨勢之所定
24、論報章之監督
25、論朝廷宜激勵國民多設報館於京師
26、讀諭旨定十五年立憲喜而書此
27、論暗殺之誤國
28、公私辯
29、讀五月二十八日上諭演繹詞義敬告國民
30、日法協約之深意警告政府
31、讀開復趙啟霖革職處分上諭謹注
32、論上海租界阻撓禁菸之可怪
33、論漢陽槍炮廠不應停廢
34、論海軍正副使宜慎選其人
35、論清內亂宜先講內治
36、論西報之言警告政府與國民
37、論日本僧人至中國傳教之非
38、《通報》停閉感言
39、論改良監獄宜加意之事
40、論徵兵宜先行之各州縣
41、論高麗告中國
42、再論高麗告中國
43、三論高麗告中國
44、責己說
45、敬問東三省借外債四千萬之理由
46、論政府近日政策
47、論澳門勘界事
三、芻言報論說擷粹
1、《芻言報》小引
2、論葡萄牙革命事
3、駁剪髮易服之反對論
4、論楊君度之於粵漢鐵路
5、雜說(一)
6、痛論頒行新刑律之宜慎
7、駁招商局為純粹商辦論
敬問(一)
警聞(一)
雜辯(一)
獻議(一)
雜說(二)
論清理財政之被反對
宜知(一)
質疑(一)
駁論(一)
瑣辯
時事說新(一)
雜說(三)
論今日言論家須顧及國民經濟
敬問(二)
鍼報(一)
質疑(二)
發微(一)
雜說(四)
敬告(一)
論中國振作遲緩之原因
問題(一)
質疑(三)
敬告(二)
記怪(一)
時事說新(二)
雜辯(二)
論報館與戲子
敬問(三)
說明(一)
質疑(四)
讀楊度家族主義國家主義演說系之以論
敬告(三)
警聞(二)
記怪(二)
時事說新(三)
問題(二)
讀楊度家族主義國家主義
鍼報(二)
雜說(五)
問題(三)
記怪(三)
記怪(四)
讀議員論剪髮易服事簽注
警告(一)
雜說(六)
敬告(四)
悲論-因見近報之對於髮辮感而作此
敬告倫議長
醒囈(一)
評時事(一)
警聞(三)
時事說新(四)
論租界與領事裁判權
雜辯(三)
外交感言
獻議(二)
雜說(七)
止誤
說明(二)
警告(二)
醒囈(二)
雜辯(四)
雜說(八)
敬問(四)
糾謬
駁論(二)
雜辯(五)
鍼報(三)
記怪(五)
獻疑(一)
忠告(一)
慎聽
說外交(一)
雜說(九)
雜說(十)
忠告(二)
審疑
儆告(一)
宜知(二)
鍼報(四)
悲言(一)
雜辯(六)
敬告(五)
忠告法律館(一)
雜說(十一)
鍼報(五)
論吾國人心習
論吾國人不通知外情
詰問(一)
鍼報(六)
醒囈(三)
砭論(一)
評時事(二)
敬告(六)
評外交(一)
忠告(四)
宜知(三)
敬告(七)
醒囈(四)
記怪(六)
雜說(十二)
時事說新(五)
忠告法律館(二)
宜知(四)
記怪(七)
獻疑(二)
箴時(一)
鍼報(六)
敬告(八)
箴時(二)
雜說(十三)
質疑(五)
解釋劉廷琛奏摺之意義
評外交(二)
雜說(十四)
評外交(三)
敬告(九)
鍼報(七)
記怪(八)
雜說(十五)
說官
敬告(十)
砭論(三)
辨正(一)
敬告(十一)
敬告(十二)
質疑(六)
發微(二)
敬告(十三)
鍼報(八)
辨正(二)
雜辯(七)
醒囈(五)
宜知(五)
質疑(七)
小辯
時事說新(六)
敬問(五)
說明(三)
質疑(八)
雜說(十六)
敬告(十四)
辯馬相伯與信義銀行有無不關涉事
記怪(九)
痛言(一)
痛言(二)
說明(四)
宜知(六)
醒時
憤言
醒囈(六)
宜知(七)
權說
記怪(十)
敬告(十五)
悲言(二)
宜知(八)
鍼報(九)
評政治
雜說(十七)
發姦
雜說(十八)
雜說(十九)
敬告(十六)
敬言
箴時(二)
鍼俗
忠告(五)
悲言(三)
警告(三)
說外交(二)
宜知(九)
質疑(八)
敬告(十七)
宜知(十)
敬問(六)
記怪(十一)
鍼報(十)
雜說(二十)
鍼報(十一)
敬告(十八)
詰問(二)
忠告(六)
敬告(十九)
儆告(二)
質疑(九)
敬告川粵鐵路督辦大臣
敬告(二十)
儆告(三)
宜知(十一)
糾正(一)
說報
儆告(四)
敬問(七)
質疑(十)
記怪(十二)
警告(四)
雜說(二二)
記怪(十三)
獻疑(三)
儆告(五)
規報
論試辦義務教育
雜說(二三)
敬問(八)
質疑(十一)
敬問(九)
質疑(十二)
中央教育會關於軍國民教育之修正案
中央教育會關於軍國民教育之發言稿
儆告(六)
敬告(二二)
質疑(十三)
獻疑(四)
醒囈(七)
發微(三)
敬告(二三)
宜知(十三)
糾誤
獻疑(五)
敬告(二四)
雜說(二四)
宜知(十四)
鍼報(十二)
辨正(三)
雜說(二五)
儆聞(一)
獻疑(六)
評時事(三)
宜知(十五)
雜說(二六)
儆聞(二)
評近事
敬告(二五)
評政事
時事說新(七)
儆告政府今日外交之危險
辨政
雜說(二七)
敬告(二六)
詰問(三)
敬告(二七)
記怪(十四)
宜知(十六)
忠告(七)
砭論(三)
詰問(四)
雜說(二八)
雜說(二九)
忠告(八)
悲言(四)
鍼報(十三)
敬告(二八)
忠告(九)
為新疆擬借洋款辦實業以為行政經費事
痛言(三)
質疑(十四)
砭論(四)
糾正(二)
儆告(七)
痛言(四)
詰問(四)
記怪(十四)
質疑(十五)
糾謬(一)
詰問(五)
敬告(二九)
悲言(五)
敬告政府
雜說(三十)
五、未刻稿
1、論土豪及訟師
2、論農工商部不許商人借外款
3、論天津商人定貨不出事
4、論某公之被劾
5、論吾國人之心理(其一)
6、論吾國人之心理(其二)
7、論吾國人之不重操守
8、論不信史書之貽害
9、論正名之宜急
10、論新書之滯銷
11、論演戲
12、論離婚之不易
13、論路股之不合法理
14、論西人之對待吾國
15、論改易服式
16、論宜注重民生
17、論吾國之不重廉恥
18、論合肥相國
19、雜說六四
六、書牘輯存
1、汪康年致陶濬宣書
2、致瞿鴻禨書
3、上浙巡廖榖似中丞書
4、上廖中丞書
5、上廖中丞書
6、上廖中丞書
7、致吳佩蔥先生書
8、上直督王夔石制軍、鄂督張孝達制軍書
9、致王苑生、孫慕韓、夏穗卿君書
10、致瞿鴻禨書
11、致劉幼丹觀察書
12、致朱亮生先生書
13、致歐陽雲衢先生書
14、致宗方書(一)
15、致宗方書(二)
16、復宗方書(三)
17、復宗方書(四)
18、致蘇松太道蔡和甫觀察書
19、上晉撫胡聘之中丞書
20、致吳授卿先生書
21、上江蘇學政瞿侍郎書
附 同信異文:致瞿鴻禨書
22、致藤田劍鋒先生書
23、致唐口口口口兩君書
24、再致藤田劍鋒先生書
25、上江督劉峴莊制軍書
26、致蘇松太道余晉珊觀察書
27、致志仲魯先生書
28、上江督劉峴莊制軍、鄂督張孝達制軍、粵督陶子方制軍書
29、上江督劉峴莊制軍、鄂督張孝達制軍、粵督陶子方制軍書
30、致陳雨蒼京兆書
31、再致陳雨蒼京兆書
32、上某疆臣說帖
33、上瞿中堂書
34、上政府說帖(附:要事雜陳)
35、致張劭熙、朱桂辛二君書
36、致朱桂辛先生書
37、致張劭熙、朱桂辛二君書
38、致高口口先生書
39、致唐傑臣先生書
40、上呂鏡宇尚書書
41、致瞿鴻禨書
42、致蘇松太道袁海觀觀察書
43、致瞿鴻禨書
44、上鐵寶臣尚書書
45、致各省督撫之公函
46、致靜山函
47致口口口君書
七、紀事
1、蘇杭甬路始末略記
2、記賠款鎊虧之爭執
3、記美國退款興學始末
4、記道勝銀行之存款
5、記股票投機之害
6、記銀號倒帳事
7、記上海信昌珠號被騙巨款事
8、記總兵謝寶勝治盜事(附錄來稿)
八、跋
1、振綺堂叢書初集?聖祖五幸江南全錄跋
2、振綺堂叢書初集?澳門公牘偶存跋
3、振綺堂叢書初集?漢官答問跋
4、振綺堂叢書初集?經典釋文補續略例跋
5、振綺堂叢書初集?蒙古西域諸國錢譜跋
6、振綺堂叢書初集?客舍偶聞跋
7、振綺堂叢書初集?克復諒山大略跋
8、振綺堂叢書初集?拳匪聞見錄跋
附汪穰卿先生年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