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妧

於是觸怒景帝,廢汪皇后,改立杭妃為皇后。 “英宗復位的時候,降景帝為郕王,汪氏復稱郕王妃。 “而憲宗時為太子,雅知後不欲廢,已感後意。

貞惠安和景皇后,汪氏(1427-1506)。乳名妧。
明景帝朱祁鈺廢后,順天人。生於宣德二年,逝於正德元年,活了八十歲。(《萬曆野獲編》)正統十年,冊汪氏為郕王妃。正統十四年冬,明英宗朱祁鎮被俘,郕王朱祁鈺登基為帝,冊汪妃為皇后。汪皇后甚有賢德,看到京師諸死事及老弱遇害者暴骨原野之時,心懷不忍,令官校掩埋安葬。汪皇后只生了兩個女兒,無子。景泰三年,杭妃生子朱見濟,景帝欲立為太子,而廢原太子朱見深(英宗長子),汪皇后執意不可。於是觸怒景帝,廢汪皇后,改立杭妃為皇后。
“景泰三年五月,將廢英宗子憲宗為沂王,而立見濟為皇太子。議定,後執不可,謂:“若此,恐礙監國名。夫猶是祖宗之天下,已代之為帝而反其子,讓也。讓則公,公則賢名皆歸之。”上怒曰:“謂見濟非而子耶。”竟廢英宗子立見濟,並冊見濟母杭氏為後,而後竟廢。禮部郎中章綸上弭災疏,首請復中宮位號以正母儀。忤旨,榜掠幾死。“
英宗復位的時候,降景帝為郕王,汪氏復稱郕王妃。景帝崩後,英宗讓其後宮唐氏等人殉葬,論及汪氏該不該殉葬之時,李賢不贊同,說汪氏已經被廢而且幽禁深宮,何況兩個女兒年幼,應該給予同情心。(李賢曰:“妃已幽廢,況兩女幼,尤可憫。”)於是英宗許可,不讓汪氏殉葬。
朱見深復立為太子後,知道汪氏不欲廢他的事,事之甚恭。因為英宗的旨意,汪氏從宮中遷至郕王府,得盡攜宮中所有而出。 “而憲宗時為太子,雅知後不欲廢,已感後意。因言上,令他妃殉,遷後外王府,而留養二女於宮中。當是時,錢皇后在宮,憂勞哭泣,日藉後,慰恤有如妯娌。而孝肅孫太后以母后烜赫頓失勢,危疑見門闥。賴後事恭謹多保護,願有以報後。至是後淪落,一興一衰。因於後歸國時流涕飲餞,凡在宮所有服御貲器及其故宮人,答應皆令隨後遷外王府而。於是外王府所蓄與宮禁等。(原評曰:興廢情形,寫得綿邈。)後既歸,齋素事佛。每歲時令節,太后與後,猶必召入飲宴,敘家人禮。 汪氏與英宗妃周貴妃相得甚歡,歲時入宮,敘家人禮。“
汪氏性格十分剛烈,從一件事情可以看出來,一天,英宗問太監劉桓說:我記得我曾經有一個玉玲瓏的腰帶,怎么找不到了?劉桓說,被汪王妃拿走了。英宗就說你去給我要回來。汪廢后得知英宗皇帝要這個玉玲瓏的腰帶,就把腰帶扔到井裡,對來索要的使臣說,腰帶沒有了,找不到了。然後對旁邊的人說,我夫君當了七年天子,難道不能擁有這區區幾片玉么?後來有人舉報說汪廢后搬出宮的時候攜帶了大量巨款,明英宗派人去確認,如果有這么多錢,就予以罰沒。汪廢后就把錢分發給眾人,一點也不剩。(這不是跟皇帝對著幹么?)
正德元年十二月,汪氏薨,帝臣議祭葬禮。大學士王鏊建議道:“用妃御的葬禮,皇后的祭禮。”(大學士王鏊曰:“葬以妃,祭以後。”)被採納。遂合葬汪氏於金山(景泰陵)。正德二年,明武宗上尊謚曰貞惠安和景皇后。南明弘光帝即位,上謚孝淵肅懿貞惠安和輔天恭聖景皇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