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土壤生物修復理論基礎與技術

污染土壤生物修復理論基礎與技術

《污染土壤生物修復理論基礎與技術》是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圖書,由李法雲 曲向榮 吳龍華編著。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污染土壤生物修復理論基礎與技術污染土壤生物修復理論基礎與技術
本書共分三篇10章,論述了土壤的性質和環境容量、土壤環境質量和可持續利用、土壤植物系統污染物的化學行為及其生態效應、有機污染物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理論基礎、動物修復理論基礎、生物修復工程技術、生物修復工程設計以及生物修復技術的套用。本書強調理論聯繫實際,從土壤環境功能與典型污染物的化學行為和生物修復原理(理論基礎)、技術(工程技術與設計)以及套用(工程實例)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在介紹基本原理和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適當地反映了污染土壤生物修復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進展。

本書可供從事環境科學研究和環境保護工作的專業人員閱讀,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書。

目錄:

目錄1緒論1

11土壤污染的現狀和修復的緊迫性1

12生物修復的概念2

13生物修復工程技術體系3

131微生物修復技術3

132植物修復技術4

14生物修復研究進展5

第一篇土壤環境的性質、質量與典型污染物

2土壤的性質和環境容量8

21土壤環境的物質組成與結構8

211土壤環境的物質組成8

212土壤結構與土壤環境結構10

22土壤的性質11

221土壤的吸附性11

222土壤的酸鹼性12

223絡合螯合性14

224土壤環境中的氧化還原性15

225土壤微生物功能及其環境效應16

226土壤動物種類及其環境效應17

23土壤環境背景值18

231土壤環境背景值概述18

232土壤環境背景值的套用20

24土壤環境容量23

241土壤環境容量的概念23

242土壤環境容量的套用26

25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29

251急性危害29

252慢性危害30

253遠期危害31

3土壤環境質量和可持續利用33

31土壤污染的產生33

311土壤污染的途徑33

312土壤污染物的種類34

313土壤污染的發生因素35

314土壤污染的影響和危害37

32土壤環境質量標準38

321土壤質量的定義與關鍵科學問題38

322土壤環境質量分類和標準分級39

33瑞典、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相關法規40

331瑞典污染土壤修復綜合體系40

332紐西蘭污染土壤修復基準與標準43

333日本的土壤保護及其標準45

34土壤資源的可持續利用46

341土壤污染現狀及引發的社會問題47

342土壤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內涵48

343土壤資源可持續利用存在的障礙50

344實現土壤可持續利用的途徑52

345加強土壤資源質量管理53

4土壤植物系統污染物的化學行為及其生態效應55

41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化學行為及其生態效應55

411土壤理化性質與重金屬的關係55

412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化學行為57

413土壤環境重金屬污染的特徵58

414土壤中重金屬的生態效應59

42土壤植物系統重金屬複合污染61

421土壤植物系統中重金屬的種類和形態61

422重金屬複合污染的生態效應61

423重金屬之間的聯合作用63

424互動作用的影響因素65

43重金屬複合污染的表征66

431複合污染概念66

432複合污染的表征方法66

44重金屬對土壤微生物的生態效應及其評價指標69

441重金屬對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結構的影響69

442重金屬對土壤微生物毒性的評價指標72

45根際環境重金屬化學行為研究74

46土壤中有機污染物的化學行為及其生態效應75

461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中遷移轉化實質76

462土壤中有機污染物的化學行為77

47農藥的土壤化學行為及其生態效應79

471農藥的土壤化學行為79

472農藥對土壤產生的生態效應82

48除草劑的土壤化學行為及其生態效應85

481除草劑的土壤化學行為85

482除草劑對土壤產生的生態效應90

483部分除草劑種類及其污染實例90

49土壤中有機污染物重金屬的互動作用92

491有機污染物重金屬複合污染研究的重要性92

492有機污染物重金屬在土壤中互動作用的形式及其特點92

第二篇生物修復的理論基礎

5有機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復96

51有機污染物微生物降解概述96

511微生物攝取有機污染物的方式96

512微生物降解有機污染物的途徑97

513共代謝98

514有機污染物的化學結構對微生物降解的影響99

515有機污染物微生物降解的條件103

52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107

521石油污染物107

522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107

523石油類物質在土壤中微生物降解的影響因素109

524微生物降解在修復石油污染土壤上的套用110

53農藥的微生物降解111

531農藥對土壤的污染及其在土壤中的行為111

532農藥的微生物降解112

533農藥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113

54多氯聯苯的微生物降解114

541概述114

542多氯聯苯的環境行為115

543多氯聯苯的處理方法117

544多氯聯苯的微生物降解119

55三氯乙烯的微生物降解120

551氯代烴污染與微生物降解120

552三氯乙烯的微生物降解作用121

56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123

561多環芳烴的性質及其在環境中的分布123

562多環芳烴在環境中的微生物降解124

563多環芳烴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126

57五氯酚的微生物降解128

571五氯酚污染與降解128

572五氯酚微生物降解128

6植物修復理論基礎131

61有機污染土壤植物修復理論基礎132

611植物對有機物的吸收積累和代謝132

612根際對有機污染物降解的影響132

62重金屬污染土壤植物修復理論基礎133

621土壤重金屬來源133

622土壤中重金屬形態分類133

623重金屬污染土壤植物修復133

624植物積累重金屬的分子生物學機理135

63重金屬超積累植物136

631超積累植物特徵136

632超積累植物的來源和分布現狀136

633超積累植物的局限性139

634超積累植物研究展望139

64環境條件對植物修復的影響139

641氣候因子139

642土壤因子140

7動物修復理論基礎142

71土壤動物的生物指示作用142

711土壤動物的類型及作用142

712土壤動物的生物指示作用142

72污染物對土壤動物的生態毒理作用144

73蚯蚓對污染土壤修復的理論基礎145

731蚯蚓對土壤物理性質及過程的調節145

732蚯蚓對土壤化學性質及過程的調節146

733蚯蚓對土壤生物學性質及過程的調節146

第三篇生物修復工程技術、設計與套用

8生物修復工程技術150

81原位生物修復152

811概述152

812原位生物修復的類型153

813原位生物修復的影響因子153

82異位生物修復154

821異位生物修復的主要類型154

822影響生物修復的因素155

83堆積法生物修復156

831堆積法的分類157

832針對有機污染的土壤堆積法套用158

833堆肥處理技術套用於有機污染土壤時的影響因素160

834堆肥法處理有機污染土壤展望161

84生物反應器162

841生物反應器概述162

842生物反應器工藝技術162

85根際修復168

851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根際修復168

852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根際研究方法171

9生物修復工程設計173

91場地特點173

911土壤中的污染物173

912土壤中的微生物174

913土壤特性174

914土壤的地理、水文、氣象、空間等特徵和條件174

915有關法律法規174

92選擇修復技術路線174

93修復可行性研究175

931可行性研究的總體目標175

932試驗設計176

933試驗方法179

94設計的修改180

95工程設計181

951原位生物修復的工程設計181

952異位生物修復設計185

96生物修復項目的評價和綜合管理188

10生物修復技術的套用190

101石油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生物修復190

1011石油污染物降解的影響因素190

1012石油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生物修複方法及其套用191

102含氯有機溶劑的自然生物修復193

1021含氯有機溶劑的危害193

1022含氯有機溶劑自然生物修復套用實例194

103土壤中有機污染物的植物修復195

1031有機污染物植物修復的定義及其類型195

1032有機污染物植物修復套用實例195

104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196

1041重金屬污染土壤植物修復的定義及其類型196

1042重金屬污染土壤植物修復套用實例196

參考文獻199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