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高公園

江高公園

江高公園位於廣州市白雲區江高鎮河心洲東北端,為紀念1938年10月以伍觀淇(白雲區神山南浦村人)為代表的禺北民眾在流溪河流域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愛國壯舉而興建。

基本信息

結構

禺北民眾抗日紀念亭占地面積1350平方米,南北寬15.7米,東西長86米,亭高10.95米。亭上石額為葉選平題書:“禺北民眾抗日紀念亭”。紀念亭的後面是禺北坑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景觀

江高公園 江高公園

該公園被流溪河所環抱,環境清幽。主要景點有禺北民眾抗日紀念亭、城北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荔枝園、觀景樓等,是觀賞、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由鎮中心跨過舊鐵路橋可直達公園西門。

歷史

該碑原立於江高鎮江夏嶺,是伍觀淇於1946年7月主持興建並親筆題字的。1995年8月遷移至此。禺北民眾抗日紀念亭於1995年4月4日奠基,同年8月15日建成。

禺北民眾抗日紀念亭——位於白雲區西北面的江高鎮。抗日戰爭時期,在江高鎮發生了一次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軍的阻擊戰,史稱“江高戰役”。1995年,白雲區在江高公園修建了禺北民眾抗日紀念亭,亭後是“城北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禺北地區人民堅決回響黨中央的《抗日宣言》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的號召,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救亡民族統一戰線的影響下,實行全民抗戰。

1938年10月27日,日軍第18師團屬部向北進犯,禺北民眾在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統率委員會第二區統率委員伍觀淇的指揮下,立即組織起來,搶救了一批駐軍來不及運走的槍械和糧食,集合了7000民眾,組成各鄉村自衛團隊,以江高地區為中心,沿流溪河北岸從南崗口至李溪石角約30公里的地方,分段設防,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軍,與日軍對峙了12天。史稱“江高之役”。

在這次戰鬥中,擊退了日寇多次進犯,並俘虜日軍軍曹久保田等3人,打死打傷敵人200多人,擊傷敵機一架,擊沉敵人汽艇、橡皮艇20多艘,繳獲敵人小鋼炮一門,輕機槍四挺,步槍五、六十支,鋼盔、軍旗等軍用物資一批。抗日自衛團在戰鬥中陣亡61人,負傷38人。最後,日本侵略軍出動了步騎、飛機和海軍陸戰隊,分東西兩路夾擊抗日自衛團,為了避其鋒芒,抗日自衛團撤退至花縣、三水鹿和等地,並以此為根據地,堅持到抗戰勝利。

江高公園 江高公園

江高一戰,是抗日初期日軍在廣州地區遭到的惟一的一次抵抗。它大大增強了人民民眾保家衛國,抗擊外敵侵略的志氣。同時,也打亂了日軍的侵略計畫,遏止了日軍北進的囂張氣焰,為廣東軍政機關和部隊後撤粵北,重新進行抗戰部署贏得了時間。此後,禺北有很多抗日青年,紛紛到游擊區參加武裝鬥爭,有的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江高戰役,雖然是愛國人士伍觀淇領導的,但是他所領導的抗日部隊,是在黨的抗日救亡號召下建立起來的(後改為第七戰區第四游擊挺進司令部,簡稱“四挺”),並且他的部隊從一開始時就受到黨的重視,中共廣東省委屬下的北江和西江兩地的黨組織,陸續地秘密地派黨員進入“四挺”活動,並積極地對伍觀淇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

1939年3、4月間,中共領導的一支武裝,就開到了伍觀淇的後方威井、田東一帶,成為“四挺”番禺第二大隊,大隊政訓員陳伙生是中共黨員,他在該大隊組建了地下黨支部,有黨員雷錫南、高柱天、陽成章、黃伯雄等,該支部初期屬四會縣臨時工委領導。1941年,西江特委領導的地下黨支部,也在“四挺”成立,黨的地下活動也比較方便。

伍觀淇對地下黨在“四挺”的活動,初期是持較開明的態度。他知道有些人具有共產主義思想或跟共產黨有聯繫,仍願意接納他們。如1939年初,從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歸來的共產黨員陳肅立到“四挺”後,伍觀淇安排他擔任司令部參謀兼服務團副主任等職。伍觀淇曾公開說過:“共產黨要來參加抗日工作,我們不會拒絕他們。”“四挺”的《新生報》和“向華劇團”基本上在

中共領導和控制之下,“向華劇團”團長就是地下黨特支書記高永雄。《新生報》主編陳更,原系政訓室宣傳幹事,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2年國民黨《防止異黨活動辦法》出籠後,迫於壓力,伍觀淇的態度有所改變。1942年冬廣東黨組織被破壞,此後“四挺”地下黨特支的活動也由半公開轉為隱蔽,黨員也陸續撤離。但是,黨一直在團結著伍觀淇這支武裝隊伍。

黨對“四挺”的影響也很深遠,解放戰爭時期,“四挺”的軍官楊遂良、朱驥率領番禺縣一個保全中隊起義,投奔中共粵、贛、湘邊縱隊第三支隊,後入加中國共產黨。朱驥,在解放前夕犧牲。

1995年,白雲區為紀念當年抗擊日寇的愛國壯舉,在江高鎮江高公園,興建了禺北民眾抗日紀念亭,總面積為1350平方米。亭上刻著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的親筆題書“禺北民眾抗日紀念亭”,紀念亭的後面是 “城北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它是白雲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地址:廣州市白雲區江高鎮河心洲東北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