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技術工作室

示範學生組織

  江門職業技術學院鼓勵校園文化的多樣性,在豐富校園文化的過程中,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教育技術工作室承擔了學院內外各類文化活動的設備支持。 教育技術工作室是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倡導並建立的學生組織。 自2002年於江門教育學院成立 以來,管理工作正式步入規範化。教育技術工作室與其他組織,社團有著與眾不同的地方。它既不屬於學院三會管轄,亦不屬於系的組織,是學院一個獨立,且與學院學生三會並立的組織,其指導單位是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教育技術工作室是學院唯一一個掌握精品課程製作、網頁製作及維護、圖片圖像美工、電腦系統維護、攝影攝像舞台音響技術、電教(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和管理等知識為一體,是以技術為主導、服務為宗旨、也是一個以人為服務第一的組織。在成立之初到現在的這7年裡,工作室在制度管理、文化建設和資源整合上做了很多與時俱進的學習和整改,取得了相應的成績,也促進了校園文化的發展。宗旨:團結互助、和諧發展、技術為本、服務第一

學校簡介

學院辦學條件優良,教學設施完善。建有校內實訓室101個,實訓設備先進;擁有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08家,校企深度融合;擁有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1個,省級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1個,可開展38個工種的技能鑑定或培訓;擁有紙質圖書53萬冊,電子圖書60萬冊,館藏資源豐富;建立種類齊全、技術先進的教育信息化套用體系,數位化校園日臻完善。學院發展得到了上級和海外華僑、港澳同胞及社會各界的熱情關懷與鼎力支持。社會各界捐贈資金及物品價值逾7400萬元;不少企業在學院設立多種獎(助)學金激勵學生完成學業;20家企業與學院簽訂實訓就業基地協定大力支持學院辦學。學院將繼續踐行科學發展觀,以迎評促建為契機,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內涵建設,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院又好又快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作貢獻。

辦學理念

學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教育方針,秉承“技術立校、文化育人、開放辦學、服務僑鄉”的辦學理念,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立足江門,面向珠三角,輻射港澳和華南地區,培養適應僑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學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加強內涵建設,積極創新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方式,已初步形成以高職教育為主、成人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為輔的多元化辦學格局。
學院領導伍啟明,學院黨委書記,男,漢族,1949年3月出生,籍貫廣東台山,政治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劉智勇,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男,漢族,1961年1月出生,祖籍河南夏邑,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盧坤建,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男,漢族,1964年5月出生,籍貫江蘇如皋,曾先後獲工學學士、法學學士和管理學碩士、博士學位,副教授,中山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司徒紀漢,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男,漢族,1953年8月出生,籍貫廣東陽江,經濟學專業,研究生學歷,講師。 黃錦棠,學院副院長,男,漢族,1964年12月出生,籍貫廣東台山,數學專業,副教授。 黃堅,學院副院長,女,漢族,1958年6月出生,籍貫廣東新會,政治經濟學專業,研究生學歷,講師、高級政工師、高級職業指導師。

校徽校訓 校徽

校徽

整個圖案是採用變形的漢字“業”,構成一艘風帆勁張的船,顯示豐富的寓意。“業”,代表學業、專業、職業、事業,突出了學院著力培養職業技術人才、事業興旺發達的特點。“業”變形為船,化用了李白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意境,大氣磅礴,風帆勁張的造型,寓意揚帆遠航、一帆風順,既巧妙地揭示出學院處西江之濱、通五湖四海的地緣優勢,又酣暢地顯示了學院師生乘風破浪、開拓前進的滿腔豪情,整個圖案簡潔明快,主題突出,表現了僑鄉職院的特點。從另一個角度賞析,中間兩根立柱頂天立地,象徵棟樑之材,兩翼造型像大鵬展翅,寓意前程萬里,恰切地體現出學院“技術立校,文化育人,開放辦學,服務僑鄉”的辦學理念。

校訓

:厚德 尚能 篤學 致用
厚德:厚德載物 與人為善 和而不流 愛國奉獻 尚能:崇尚技能 精益求精 工學結合 與時俱進
篤學:誠篤不懈 專心致志 博觀約取 轉益多師
致用:學以致用 得心應手 成器成物 傳承創新
辦學成果學院辦學成果顯著。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不斷深入,工學交替、“訂單培養”、項目化教學、“2+1”頂崗實訓廣泛開展,形成以校政企合作為基礎、遍及校(商)會合作、校團合作等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格局;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加強,“雙師工程”、“名師工程”和“師德工程”逐漸成為品牌,初步構建了一個素質高、能力強、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課程建設成效顯著,已有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2門,公開出版教材43部,編寫特色校本教材45本;實踐教學體系不斷完善,學生“雙證書”獲取率連續兩屆達98%,取得4項省級教改項目,確立14個院級教改項目;產學研一體化不斷成熟,發表各類論文414篇(其中國家核心期刊論文76篇),省級以上課題立項20項,獲得專利4項,與企業合作開發的“棉正反雙面塗層牛仔布”等4種新產品分別榮獲2007年度中國印染、棉紡織、色織產品優秀創新獎和優秀設計獎等4個獎項;學生職業素質訓練成績突出,學生獲得國際級獎勵5人次、國家級獎勵198人次、省級獎勵151人次、市級獎勵59人次;省級集體獎11次,市級集體獎8次。在廣東省第六屆“挑戰杯”創業大賽總決賽上獲一銀一銅,在廣東省大學生科技學術節中獲二金七銀,在中國師範院校學生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中獲一、二、三等獎;材料技術系鄭天壽同學在第四屆廣東省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中被評為“廣東省十佳職業規劃之星”,何志華同學在首屆中國高職高專院校染整專業學生技能大賽中榮獲二等獎;藝術設計系06產品設計專業學生余毅明同學作品《時尚空間》入圍“2008世界華人創新設計大賽”;在廣東省教育廳舉辦的廣東省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學院榮獲舞蹈類等4個一等獎;在2008年中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學院首次參賽,就有7位學生榮獲一等獎、20位學生榮獲二等獎、33位學生榮獲三等獎;學院因在第二屆廣東大學生科技學術節成績優秀而獲得“優秀組織獎”。學院團委被評為“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學院先後被評為“江門市先進集體”、“江門市平安校園”稱號。

示範學生組織

江門職業技術學院鼓勵校園文化的多樣性,在豐富校園文化的過程中,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教育技術工作室承擔了學院內外各類文化活動的設備支持。 教育技術工作室是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倡導並建立的學生組織。 自2002年於江門教育學院成立 以來,管理工作正式步入規範化。教育技術工作室與其他組織,社團有著與眾不同的地方。它既不屬於學院三會管轄,亦不屬於系的組織,是學院一個獨立,且與學院學生三會並立的組織,其指導單位是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教育技術工作室是學院唯一一個掌握精品課程製作、網頁製作及維護、圖片圖像美工、電腦系統維護、攝影攝像舞台音響技術、電教(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和管理等知識為一體,是以技術為主導、服務為宗旨、也是一個以人為服務第一的組織。在成立之初到現在的這7年裡,工作室在制度管理、文化建設和資源整合上做了很多與時俱進的學習和整改,取得了相應的成績,也促進了校園文化的發展。宗旨:團結互助、和諧發展、技術為本、服務第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