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革命老區會昌珠蘭示範學校

江西革命老區會昌珠蘭示範學校

江西革命老區會昌珠蘭示範學校是一所農村辦學新理念的示範性學校,是農村教育改革的試點學校。該校由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全總書記處原書記、中國老促會副會長李永海同志牽頭,全總基層部原部長田裕琨,贛州市政協原副主席雷漢生同志協助,與縣、鄉政府一起合力創辦。 學校始終堅持“農科教相結合”,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統籌”的辦學理念;緊緊圍繞“德育為先、能力為重、鞏固率為要”的基本要求;著力構建“一校五部”、“小村莊、大教育”的社會辦學格局。

學校簡介

江西革命老區會昌珠蘭示範學校 江西革命老區會昌珠蘭示範學校

江西革命老區會昌珠蘭示範學校是一所農村辦學新理念的示範性學校,是農村教育改革的試點學校。該校由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全總書記處原書記、中國老促會副會長李永海同志牽頭,全總基層部原部長田裕琨,贛州市政協原副主席雷漢生同志協助,與縣、鄉政府一起合力創辦。  學校始終堅持“農科教相結合”,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統籌”的辦學理念;緊緊圍繞“德育為先、能力為重、鞏固率為要”的基本要求;著力構建“一校五部”、“小村莊、大教育”的社會辦學格局。國小部於2005年5月奠基,2007年5月正式啟用,二期工程於2008年12月奠基,2010年12月正式啟用,三期工程正在規劃建設中。二期工程的正式啟用,標誌著“一校五部”基本形成。學校的教學設備主要有微機室、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圖書室、閱覽室、遠程教育中心、400米標準運動場及其它音體美教學設施等;生活設施主要有占地386㎡的太陽能浴室、日產沼氣300m3的秸稈沼氣池、深井地下水變頻穩壓供水系統、食堂、宿舍等;實踐基地有百畝“紅土娃”綠色臍橙園,存欄40頭母豬、500頭商品豬的養豬場,300畝中藥材枳殼基地,50畝校內科普園。  該校占地面積111300㎡,建築面積30000㎡,現有43個教學班,2510名學生,130名教職工,是一所規模較大、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農村學校。辦學特色 發展歷程 今後規劃

學校圖片

捐贈儀式 捐贈儀式
主幹道 主幹道
2012.12.1學校啟用儀式 2012.12.1學校啟用儀式



學校標誌 學校標誌
學校太陽能浴室 學校太陽能浴室
學生教室 學生教室



學校現代化大棚種植科普園 學校現代化大棚種植科普園
學校創始人——李永海 學校創始人——李永海
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



辦學特色

發展歷程 (一)問題的提出 自2002年以來,李永海書記先後深入到貧困革命老區的50多個縣、50多個鄉、100多個村和上百所中國小校調查研究。革命老區的現狀在李書記的心靈深處受到極大震撼。  在調研中了解到,至今仍有眾多革命老區的人民,其生活依然困難,有的還是極度貧困,他們與全國的平均發展水平相比,其差距越來越大,而且這種差距還在不斷地擴大。以原中央蘇區江西瑞金等11個縣為例,1949年的人均經濟實力為全國均值的9O.1%,到1978年降為46.2%,而現在竟降為33.8%。  為什麼會出現差距越拉越大的局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調研中看到革命老區農村不少家庭因貧窮不讓孩子上學,有的孩子輟學在家或早早跟隨父母外出打工,多數貧困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國中三年的鞏固率實際只有70%至80%;當看到孩子們嚴冬坐在四面透風的危房教室,租用老鄉黑暗的住房,60多個孩子擠在一問42平方米的沒有一扇窗戶破房子裡,課桌都被擠得東倒西歪,甚至有的孩子站著上課時;當看到寄宿生三九天兩個孩子蓋一條薄被,睡在草蓆上,手腳都凍得青紫,住校的諸多孩子僅有一小瓶鹹菜作為一周的下飯菜,喝的是從稻田裡流出的水,六、七歲的孩子寒冬早上要跑十幾里山路,趕到學校已是滿頭髮大汗時;當看到學生用的是破舊的黑白課本,像花生粒大小的粉筆頭還在繼續使用,一塊四面破碎的水泥板是學生唯一的運動器材時;當了解到無人願意到山區任教,教師即將後繼無人的狀況時候;當看到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使基礎教育、素質教育、職業教育被極大的忽視,嚴重脫離子農村的實際,一個縣在教育方面的人、財、物等資源嚴重地向為高考服務的重點高中傾斜,棄90%以上的孩子應該上的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而不顧,致使眾多難以升高中的孩子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小小年紀就隨父母打工(童工)掙錢時......李書記的心被強烈地撞擊著,貧困革命老區為什麼會長期落後?大量調查的事實說明,教育落後是制約其經濟社會發展的帶根本性的原因。  由此,李書記萌發了更加集中力量研究農村特別是貧困老區、山區的教育問題,並決心長期蹲下去,狠抓和培育一個依靠興教來脫貧致富的典型,以期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服務,推動貧困革命老區走向脫貧致富的發展道路。於是他和全國總工會基層工作部原部長田裕玉昆、贛州市政協副主席雷漢生,三位年齡總和200歲的老人,開始了艱辛漫長而富有深刻意義的探索與實踐。 (二)認真的起步 為什麼會有今天的珠蘭示範學校,還要從2004年11月24日說起。那一年李永海書記對全國革命老區50多個縣(市)調研之後,目光集中到對原中央蘇區的22個縣。24日那天恰逢李書記在福建長汀調研,雷漢生主席就把他接來會昌(雷主席掛點會昌珠蘭),也就從那天起,李書記就與贛南老區結下不了解之緣。自此,他對贛南50多個鄉,近百個村進行調研,幾乎走遍了贛南的18個縣(市)。2004年11月,在李書記完成贛南第一次調研準備離贛返京時,雷主席提出能否在他的掛點扶貧鄉(珠蘭鄉)建一所科教脫貧的試點學校,李書記當即答應。為此,李書記先後20餘次約計100多天的時間,來到會昌縣調查研究。在珠蘭鄉調研時,他深入到珠蘭鄉的每一個村和每一所中國小校,先後召開幾百次不同類型的座談會,與縣鄉幹部、村民、中國小校領導、教師、學生、家長、市縣有關專家和村民致富帶頭人共同探討,就創辦"江西革命老區會昌珠蘭示範國小"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 為什麼要創辦這所示範學校?這是起步中首先要著力研究和解決的第一個重大問題,並努力將其貫穿於創辦的全過程與各個環節。對為什麼要創辦這樣一所示範學校?從李書記的調研中反映出來的突出現實問題和家寶總理重要批示精神,已經完全說清了。李書記提出,辦學和改造社會是一件事,不是兩件事。當前我國應試教育存在的問題,其要害就在這裡。從我國農村特別是貧困革命老區的實際出發,教育,首先是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孩子和全體農民,因為他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和主力,他們將來要乾什麼就應該主要學什麼,而決不能棄90%以上的受教育者 於不顧,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去拚命地追求高考的升學率,並以此作為考核學校優劣的主要指標。在一定意義上講,要創辦的這所示範學校,就是對著應試教育指揮棒,努力朝向強化基礎教育、素質教育、職業教育、終身教育的方向推進,認真而有效地為鄉村培養實用人才,以期實現"小村莊、大教育"的社會辦學格局,用面向全體孩子和全體農民的教育,為整個珠蘭鄉的脫貧致富提供強有力的教育與智力支持。  為此,李書記與大家一起反覆研究的第二個要害問題,就是要把這所示範學校辦成一所什麼樣的學校?也就是要示範什麼的問題。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家寶總理的批示精神,經過反覆研究和論證,提出了這所學校的五個主要示範點,概括起來說是示範一種方向、一種格局、一種責任、一種精神、一種特色;展開來說,是要著力示範五個堅持,即堅持農科教相結合的農村教育辦學方向,堅持構建基礎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三教統籌的社會大教育格局,堅持履行真正意義上的九年義務教育的社會責任,堅持革命老區鍥而不捨的艱苦創業精神,堅持創新科教扶貧道路的特色。在這樣一種示範目標的要求下,又研究提出了示範國小的十字校訓,即"勵志、厚德、勤學、重思、善行"。  要達到五個示範的要求,難度很大,怎么辦? 這是需要集中研究並紮實實踐的第三個重大問題。為此,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對這所學校的創辦給予各個方面的支持。在這個過程中,先後得到了深圳寶安區總工會、深圳寶安區觀瀾鎮總工會、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職工對外交流中心、中國機冶建材工會、中國教育工會、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大連先導區總工會、中華全國總工會機關工會、中國航天六院、中國工人出版社、北京萬國經典書城、一拖集團、徐工集團、柳工集團、廈工集團、上汽集團、時風集團、桂林弘富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藥材集團、中藥材種植養殖專業委員會、福建海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國中鐵隧道集團福建省中隧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中國台灣海峽兩岸促進和平統一聯誼會、中泰華威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等諸多單位和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黨政領導及人大、政協、工會與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迄今共捐資捐物折合人民幣近兩千萬元。因為有李書記的博愛和執著,有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才使國小部能於2005年5月3日順利奠基開工, 2007年5月13日竣工並正式啟用。在啟用儀式的那天,上述各支持單位的領導同志和省、市、縣領導及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以及全校師生共1000多人出席啟用儀式。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倪志福同志為學校題字 "育才",我國著名書法教育家歐陽中石先生為學校題寫校名和校訓。也還有更多的書法家和領導都為學校題字,以鼓勵我們沿著這個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現在,正在面向全鄉1.6萬多名村民,並根據脫貧致富對教育的需要,已經從國小部向一校五部的方向規劃與發展。示範學校二期工程於2008年12月20日奠基, 2010年12月1日啟用。建成後的示範學校,將是一校五部,即幼教部、國小部、國中部、職高部、成人教育部,規模在3000人左右。汲取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的教訓,整個設計按照抗8級地震的要求進行。屆時,面向全鄉農民和孩子的學校,將成為教育和引導珠蘭鄉人民科教脫貧致富的搖籃,為把珠蘭打造成“贛南第一鄉”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今後的規劃

要把這個理念在一個鄉具體化,概括起來說,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始終注意和重視,並鍥而不捨地切實抓好,抓出成效:  一是關於普及教育 。這也是講的基礎教育問題。基礎教育的要害在於普及,而普及教育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是讓全鄉的孩子有同等的入學和受教育的機會與相對公平的條件。從當前和今後的發展需要來看,其主要內容是紮實辦好面向全鄉所有孩子的基礎教育,也就是辦好包括全鄉國小和國中在內的九年義務教育,並加快推進職業高中教育,要創造條件首先在珠蘭鄉率先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努力使這些學生不僅要學好教學大綱要求的文化課知識,而且要更多地了解農村和農業的相關知識,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此,務必要轉變觀念,要把國小特別是國中和職業高中的學生鞏固率作為最重要的一個考核指標,並把它當作一個主要辦學目標去努力實現。 二是關於職業教育 。這是一個技能教育問題,也是示範學校應該研究、實踐和突破的一個難點與重點問題。縱觀我國職業教育現狀,職業教育在教育系統和社會上被極大地忽視,出現了找一個高級技工比找一個博士生還要難的問題。應該說,這是我們教育面臨和必須解決的一個十分重大而緊迫的問題。這也是我們的示範學校為什麼要成立職高部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這個職高部,也就是事實上職業高中,是要把珠蘭鄉全體應屆國中畢業生中,那些不想升高中或高中未被錄取的學生,統統收到職業高中部中來,使他們享受與完成十二年的教育。通過職業高中的教育,讓他們掌握一些必備的基本技能,為其今後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智力與技能支持。任何事情,凡沒有需要都不會有發展。職業高中的課程設定,主要也必須是從當地農業、工業及第三產業發展的要求來考慮,比如中藥材種植與加工、臍橙等果業的種植與加工、各種類型沼氣的建造與使用、科學養豬與品種改良、生物酶的提取與套用等等專業,都是當地所需要的。目前,這項工作已請贛州市有關高等和職業教育院校與部門,與會昌縣領導與有關方面一起在共同研究、設計,努力和務必使這種職業教育與農業攜手,使學校成為改造鄉村的中心。這是這所示範學校很具特色的一個部分。從新校的規劃設計到施工建設,直到教師配備和專業與課程設定,都要充分論證和認真實施。目前,從服務當地經濟、促進當地發展的現實需要來考慮,擬在2010年秋學期開辦園藝和農產品加工兩個專業班。  三是關於成人教育 這是一個終身教育的問題。如何教育和幫助珠蘭鄉的農民不斷提高文化知識水平與技能,是珠蘭整鄉脫貧致富的關鍵。成人教育的對象,主要應是現在珠蘭鄉的勞動力,特別是年輕的勞動力。知識與技能,是他們改造社會與脫貧致富的強大武器。這種成人教育,更多地應是短平快和實用的內容。農民需要什麼就教什麼,農民缺什麼就補什麼,應採取走出去、請進來和業餘、夜校等各種靈活多樣並能長期堅持與發揮長效作用的方式進行。應培育和選擇各種類型的致富帶頭人,用他們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和帶動廣大農民,逐步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是一個相當艱難、需要我們堅定不移、從點點滴滴和一人一事做起的工作。示範學校的職業高中,將來會有比較好的條件,應更多地參與和承擔這方面的工作。成人教育部應主動與社會有關方面和能人聯繫,編織相對比較實用的有社會各方面能人參與的成人教育教師隊伍,形成社會辦學的大格局。  四是關於幼兒教育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教育必須從兒童抓起。但是,要真正這樣做並切實做好它,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廣大農村,幼兒教育還遠未能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我們可以從愛迪生幼年的故事中得到啟迪,他就是堅持科學從國小起,對這種科學的幼苗也要像愛迪生的母親一樣,去精心地愛護才能保全。陶行知先生早就說過,科學的中國,誰來負起造就的責任?就是一班國小教師。要想創造科學的中國,必須培養科學人才的幼苗,才能達到目的。任何教師必須擅長一門自然科學,沒有自然科學訓練的,不配做現代的教師。陶行知先生的話給我們多么深刻的啟迪,這是我們這所示範學校的學前教育部乃至包括國小部,都要深入研究和大膽實踐有關這方面的一些問題,去不懈地培育孩子從小就熱愛科學、幻想未來、張揚個性、激勵創造。當然,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必須從珠蘭鄉的實際出發,處理好與現在已有的民辦幼稚園的關係等各種問題,使其相互補充,共同發展。這個部的建設,從目前珠蘭鄉的實際情況來看,可考慮同步規劃設計、同步進行研究,但具體施工建設可以緩行,待到其他各部建成並基本走上有序後再去具體實施。 五是關於改造社會。教育不是目的,而是興邦富民的手段。李書記始終主張和堅持,這所示範學校一定要放在珠蘭鄉,並反覆強調辦的是一所窮人學校,是一所面向珠蘭全鄉孩子和農民的學校,不是什麼重點校,更反對辦成什麼縣屬的重點校,其最樸素的道理就是要儘可能的在全鄉實現入學條件和教育資源的公平,儘量滿足全鄉所有孩子和農民學習的需要。為此,一方面,這所學校不僅要重視向高中輸送合格的國中畢業生,更重要的是它肩負著向職業 高中輸送合格的國中畢業生,再經過職業高中的教育,培養適應新農村建設要求的新型農民,也就是向社會輸送更多的適用而合格的勞動者。另一方面,這所學校又必須忠實地為提升全鄉農民的文化水平和技能服務,最終要切實推動珠蘭鄉的新農村建設,努力將其打造成“贛南第一鄉”,使全鄉農民真正過上幸福的生活。如果這個鄉實現了上述目標,我們就有理由說,中央特別是溫家寶總理提出的農村教育必須改革的理念和思路,不僅是正確的,而且在珠蘭鄉已經有了很好的實踐。屆時,我們堅持進一步推動“破土珠蘭、普及會昌、成林贛南、燎原天下”的主張,就有了典型示範與引路的強大說服力。到那時,我們再向中央和總理匯報,也就做到心中有數和有根有據了。事實上,這所學校的影響力已經開始顯現。正是由於這所學校的存在,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注,為珠蘭鄉乃至會昌縣的發展帶來了不少的機遇和條件。2007年開始,中國藥材集團和福建海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學校一起,在會昌創建的 GAP藥材基地和萬畝藥材種植區;2008年7月25日中泰華威國際投資有限公司"雨露計畫、中泰華威行動"健康扶貧辦公室,在會昌縣舉行資助醫療設備捐贈儀式,共捐贈價值4138萬元的醫療設備200台(件),相當於現在會昌全縣醫療設備總價值的兩倍,而且這些醫療設備要以儘量優惠的體格提供給農民看病使用,這就極大地改善了全縣人民的醫療條件。另外,投資上百個億的漢仙岩景區開發也已2010年12月1日下午正式簽約,投資40個億的台商生物科技創業園也將落戶麻州九州。這些都對會昌人才的培養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帶動作用。事實上,這已是教育對改造社會產生的良好影響與推動力。而且,這種影響和推動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會越來越明顯。 要實現這樣艱巨而又較長期的目標,我們要做的工作很多,既要有長遠規劃,又要有近期安排。李書記說,我們必須站在歷史高度來認識、對待和重視這個問題,更必須站在這樣的歷史高度,來紮實而富有成效地實行農村教育改革,鍥而不捨地推進這場關係中華民族未來的偉大教育革命。這是中國農村、直至中國未來希望之所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