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州

江西贛州

贛州市,江西省下轄地級市,位於江西省南部,地處贛江上游,處於東南沿海地區向中部內地延伸的過渡地帶,是內地通向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東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龍巖市,南至廣東省梅州市、河源市、韶關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連江西省吉安市和撫州市,介於北緯24°29′~27°09′、東經113°54′~116°38′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總面積3.94萬平方公里,下轄3區14縣1縣級市,戶籍人口970.78萬(2016年末)。 贛州是全國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和先進制造業基地、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和著名的紅色旅遊目的地;有著千里贛江第一城、世界鎢都、稀土王國、堪輿文化發源地等美譽。 2018年6月26日,江西省環保廳公布5月份全省11設區市的空氣品質與水質量狀況排名,贛州市排第十。

建置沿革

贛南形成行政區的歷史悠久。吳嘉禾五年(236年)設定相當於市一級的行政機構——廬陵南部都尉。宋代分設南安、贛州兩個政區,簡稱“南贛”。又因地處贛江上游、江西南部,並於清康熙年間和民國初先後置分巡贛南道和贛南道,亦俗稱“贛南”。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發大軍分五軍戍五嶺,其中一軍守庾嶺之界,置南壄縣,九江郡,贛南有行政建制縣始於此。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南壄屬楚;四年(前203),改九江郡為淮南國,南壄隸之;五年(前202),漢滅楚,南壄始隸漢;六年(前201),置豫章郡,南壄隸之;同時增設贛縣、雩都二縣,贛縣築城於益漿溪(今章貢區蟠龍鎮一帶)。西漢末年,王莽稱帝,史稱新莽(9—23),改豫章郡為九江郡,贛南三縣隸之。東漢·建武元年(25),九江郡復名豫章郡,南壄縣改為南野縣,贛縣、雩都、南野三縣仍屬豫章郡。

興平元年(194),孫策據江南,分豫章郡置廬陵郡,贛縣、雩都、南野三縣隸之。吳嘉禾五年(236年),分廬陵郡置南部都尉,治雩都,贛南設立市一級行政機構始於此;析贛縣置平陽,析南野置南安,析雩都東北白鹿營地置陽都;後析陽都的陂陽地置陂陽,不久又改名為揭陽。廬陵南部都尉領七縣:贛縣、雩都、南野、南安、平陽、陽都、揭陽。

晉太康元年(280),改南安為南康,改陽都為寧都,改平陽為平固;三年(282),罷廬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治雩都,將南野併入南康,南康郡領六縣;五年(284),揭陽復名為陂陽。元康元年(291),南康郡改屬江州都督府。東晉·永和五年(349),南康郡治由雩都遷至章、貢兩水間(今章貢區河套老城區)。義熙七年(411),南康郡治毀於戰亂,移至貢水東南(今章貢區七里鎮)。

宋永初元年(420),改南康郡為南康國,治所遷回雩都。大明五年(461),析寧都虔化屯置虔化縣。齊永明元年(483),南康國復為南康郡。梁大同十年(550),析雩都東南三鄉地置安遠縣,後廢。大寶元年(550),南康郡地大庾改屬廣東東衡州始興郡。承聖元年(552),復遷南康郡治至章、貢二水間(今章貢區河套老城區)。自此,一直相沿為州、府治及行署、專署所在地。陳(557—589),贛縣與南康互易縣名。陳太建十三年(581),由始興郡分置安遠郡,並於安遠郡置大庾鎮。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為虔州,隸洪州總管府;平固併入贛縣,虔化併入寧都;十年(590),改安遠郡為大庾縣,隸廣州總管府始興郡;十三年(593),陂陽縣設石城場,同年一起併入寧都,虔州領四縣:贛縣、雩都、南康、寧都;十六年(596),大庾縣廢縣為鎮,隸虔州南康縣。大業元年(605),虔州改為南康郡,贛縣與南康互復原名;十三年(617),農民起義軍據虔州稱帝,國號楚;十八年(622),改寧都縣為虔化縣。

唐武德五年(622年),南康郡復稱虔州,仍隸洪州總管府。貞觀元年(627),虔州隸江南道,轄縣如前。永淳元年(682),析南康東南地,置南安縣(大概轄今信豐、龍南、定南、全南等地)。神龍元年(705),升大庾鎮為大庾縣。開元二十一年(733),虔州屬江南西道,領縣如舊。天寶元年(742),虔州復為南康郡,改南安縣為信豐縣;析南安百丈地置百丈鎮,後改虔南鎮。乾元元年(758),南康郡又復改為虔州。貞元四年(788),分雩都東南三鄉及信豐一里,復置安遠縣,虔州領七縣:贛縣、雩都、信豐、南康、大庾、虔化、安遠。鹹通六年(865),並江南西道置鎮南軍,虔州屬之。天祐元年(904),析雩都縣象湖鎮淘金場置瑞金監。

909年(後梁開平三年),虔州屬梁。910年(開平四年),以虔、韶2州置百勝軍。937年(南唐升元元年),改百勝軍為昭信軍,虔州屬之。911年(乾化元年),析南康縣地置上猶場。952年(南唐保大十年),改上猶場為上猶縣,翌年改瑞金監為瑞金縣,虔南場為龍南縣,石城場為石城縣。至此,虔州領11縣:贛縣、於都、信豐、南康、大余、虔化、安遠、上猶、瑞金、龍南、石城。

975年(宋開寶八年),改昭信軍為軍州。976年(大平興國元年),改軍州復為虔州,隸屬於江南西路。982年(大平興國七年),從贛縣分出瀲江鎮7鄉及廬陵泰和部分轄地置興國縣,從於都分出縣東南6鄉於九州鎮置會昌縣,虔州轄13縣。990年(淳化元年),以虔州原轄南康、大余、上猶3縣另置南安軍,治大余。虔州領10縣,隸江南西路,為贛南分設兩個政區之始。1121年(宣和三年),龍南縣改名為虔南。1153年(紹興二十三年),校書郎董德元以“虔”字為虎頭,虔州號“虎頭城”,非佳名,奏請改名,詔改虔州為贛州(取章、貢二水合流之義),贛州名始此。同時,虔化縣改名為寧都,虔南縣復名為龍南。

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改江南西路為江西行中書省,贛州、南安軍隸江西行省。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贛州、南安軍分別改為贛州路總管府、南安路總管府,隸屬與領縣如舊。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贛州、南安兩路改為府。

1385年(洪武十八年),江西分為5道,贛州、南安2府均屬嶺北道。1477年(成化十三年),設分巡嶺北道於贛州,贛州、南安2府屬之。1494年(弘治七年),置南贛巡撫都察院於贛州,稱虔院。1516年(正德十一年),置巡撫南贛汀韶等處地方提督軍務,轄江西的南安、贛州,廣東的韶州、南雄州,湖南的郴州和福建的汀州等州府。1517年(正德十二年),從上猶、南康、大餘3縣劃出部分轄地置崇義縣,屬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領4縣:大余、南康、上猶、崇義。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增設分守嶺北、嶺東、嶺南、漳南4道,統於虔院。嶺北巡、守兩道治贛州,贛州、南安2府隸之。1569年(隆慶三年),從安遠、信豐、龍南3縣劃出部分轄地置定南縣,隸贛州府。1576年(萬曆四年),以安遠縣原轄尋烏等15堡另置長寧縣,隸贛州府。至此,贛州府領12縣,南安府領4縣。

1653年(清順治十年)至1669年(康熙八年),先後撤銷南贛守撫和巡、守兩道。1671年(康熙十年),置分巡贛南道,轄贛州府、南安府。1731年(雍正九年),改分巡贛南道為分巡吉南贛道,增轄吉安府。1754年(乾隆十九年),升寧都縣為寧都直隸州,轄瑞金、石城2縣,為贛南分設贛州府、南安府、寧都直隸州3個政區之始。同年,改分巡吉南贛道為吉南贛寧兵備道,增轄寧都直隸州。

1912年(民國元年)廢府(州)、廳設縣,省直接下轄縣。1914年江西設潯陽、豫章、廬陵、贛南4道。贛州屬贛南道,道治贛縣,轄贛縣、於都、信豐、興國、會昌、安遠、長寧、龍南、全南、定南、寧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猶、崇義17縣。

1926年,廢贛南道,省直接轄縣。1932年江西省省劃為13個行政督察區,贛南各縣分屬第九、十一、十二、十三督察行政區。興國縣歸第九行政督察區。第十一行政督察區轄贛縣、南康、信豐、上猶、崇義、大餘6縣,行政督察專署駐贛縣。第十二行政督察區轄寧都、廣昌、石城、瑞金、於都、會昌6縣,行政督察專署駐寧都。第十三行政督察區轄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尋烏5縣,行政督察專署駐寧都。1933年,第十一、十三2個行政督察區合併,行政督察專署先駐大余,後遷贛縣,轄11縣。

1935年,江西省改劃為8個行政督察區,贛南各縣分屬江西省第四、八督察行政區。第四行政督察區轄贛縣、南康、信豐、大余、上猶、崇義、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尋烏11縣,行政督察專署駐贛縣;第八行政督察區轄寧都、廣昌、石城、瑞金、會昌、於都、興國7縣,行政督察專署駐寧都。

1949年5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南昌,隨後成立江西省人民政府,國民黨的江西省政府南遷贛縣。不久國民黨在贛州的統治隨著人民解放軍攻克整個贛南而宣告結束。

此外,在1929至1934年間,贛南大部分地區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根據地。各地先後成立蘇維埃政府,分別隸屬江西、湘贛、粵贛、贛南省蘇維埃政府,並於1934年8月在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1949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設立贛州專區行政專員公署。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贛南各縣,後成立贛西南行政公署,轄贛州、寧都、吉安3專區。其中贛州專區領18縣(市):贛州市(8月析贛縣贛州鎮設贛州市)、贛縣、南康、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寧都、於都、興國、瑞金、會昌、石城、尋烏。

1949年9月中旬,成立寧都專區,分領8縣:寧都、於都、興國、瑞金、會昌、石城、尋烏、廣昌(由撫州專區劃入);贛州專區領11縣(市):贛州市、贛縣、南康、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贛南分設2個專區。1949年11月,贛州專區併入贛西南行政公署。1951年6月,撤銷贛西南行政公署,贛南各縣仍分屬贛州、寧都2專區。1952年8月,撤銷寧都專區,贛南再次合二為一,領18縣(市),廣昌劃歸撫州專區。1954年5月,成立贛南行政區,同時撤銷贛州專區,廣昌劃入,領19縣(市)。1964年5月撤銷贛南行政區,恢復贛州專區。1971年1月改稱贛州地區。1983年10月廣昌劃歸撫州地區。

1994年南康撤縣設市,1995年瑞金撤縣設市。1998年12月,國務院批准贛州地區撤地改市,原縣級贛州市改為章貢區。1999年7月,地級贛州市正式掛牌成立。

2013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了贛州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同意撤銷縣級南康市,設立贛州市南康區,同意將原南康市的潭東鎮、潭口鎮劃歸贛州市章貢區管轄。

2014年2月25日,贛州市南康區正式掛牌成立。

2016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贛縣撤縣設區為贛縣區,以原贛縣的行政區域為贛縣區的行政區域,2016年底,贛州市轄3個區,14個縣,代管瑞金一個縣級市,有283個鄉鎮、7個街道辦事處,另有5個管理區,10個營林林場;管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3個: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龍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瑞金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6年3月,贛州蓉江新區獲批成立,是贛州市成立的城市新區,是贛州市政府派出機構,為正縣級建制。管理區域範圍:北起上猶江(鳳崗至蟠龍段),南至潭口鎮上元村,西起蓉江(潭口龍嶺交界段),東至章江,包括潭東鎮、潭口鎮全域,以及蟠龍鎮武陵村、壩上村、當塘村、虎形村、籮渡村等5個行政村全域(含黃金村位於壩上村的部分土地),黃金嶺街道辦事處坪路村、新路村等2個行政村全域。

行政區劃

2016年年末,贛州市轄贛縣區、章貢區、南康區3個市轄區,以及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寧都、於都、興國、會昌、石城、尋烏14個縣,代管瑞金1個縣級市,共18個縣級政區。全市有7個街道辦事處,142鎮,141鄉(含民族鄉1個),428個居民委員會,3466個村民委員會。

區劃代碼

區劃名稱

面積(平方公里)

政府駐地

360700

贛州市39379.64章貢區

360702

章貢區478.78解放街道

360782

南康,區1844.96蓉江街道

360721

贛縣,2993.09梅林鎮

360722

信豐縣,2878.40嘉定鎮

360723

大余縣,1367.63南安鎮

360724

上猶縣,1543.87東山鎮

360725

崇義縣,2196.66橫水鎮

360726

安遠縣,2374.79欣山鎮

360727

龍南縣,1640.55龍南鎮

360728

定南縣,1316.49歷市鎮

360729

全南縣,1520.64城廂鎮

360730

寧都縣,4053.16梅江鎮

360731

于都縣,2893.09貢江鎮

360732

興國縣,3214.46瀲江鎮

360733

會昌縣,2722.18文武壩鎮

360734

尋烏縣,2311.38長寧鎮

360735

石城縣,1581.53琴江鎮

360781

瑞金市2447.98象湖鎮
註:表格資料來自全國行政區劃信息查詢平台(2015年)

地理環境

贛州市位於中國華東江西省南部,地處贛江上游,贛州市總面積39379.64平方千米,占江西省總面積的23.6%。經緯度位於北緯24°29′~27°09′、東經113°54′~116°38′之間。贛州距江西省會南昌市423千米,距首都北京市2021千米,距台灣海峽360千米。

地形

群山環繞,斷陷盆地貫穿於贛州市,以山地、丘陵為主,占總面積的80.98%。其中丘陵面積24053平方千米,占贛州市土地總面積61%;贛州市山地總面積8620平方千米,占贛州市土地總面積21.89%;兼有50個大小不等的紅壤盆地,面積6706平方千米,占贛州市土地總面積的17%。海拔高度,贛州市平均在300~500米之間,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50座,崇義、上猶與湖南省桂東3縣交界處的齊雲山鼎鍋寨海拔2061米為最高峰,贛縣湖江鎮張屋村海拔82米為最低處。地勢周高中低,南高北低。

水系

贛州市四周山巒重疊、丘陵起伏,形成溪水密布,河流縱橫。地勢周高中低,南高北低,水系呈輻輳狀向中心——章貢區匯集。贛南山區成為贛江發源地,也成為珠江之東江的源頭之一。千餘條支流匯成上猶江、章水、梅江、琴江、綿江、湘江、濂江、平江、桃江9條較大支流。其中由上猶江、章水匯成章江;由其餘7條支流匯成貢江;章貢兩江在章貢區相會而成贛江,北入鄱陽湖,屬長江流域贛江水系。另有百條支流分別從尋烏、安遠、定南、信豐流入珠江流域東江、北江水系和韓江流域梅江水系。區內各河支流,上游分布在西、南、東邊緣的山區,河道縱坡陡,落差集中,水流湍急;中游進入丘陵地帶,河道縱坡較平坦,河流兩岸分布有寬窄不同的沖積平原。

贛江:贛江以章、貢二水在章貢區匯合而得名,古代傳說以“贛巨人”而名水。主源為貢水,發源於石城縣橫江鎮洋地石寮崬,為江西省最大河流。贛州市境內贛江長度45千米,流向是自南向北。河流落差11米。贛州市全境18縣(市)基本屬於贛江上游區。

章江(章水):章江古稱豫章水,章貢區俗稱境內章水為西河。發源於崇義縣聶都山張柴洞,在章貢區八境台匯入贛江。章水主河長199千米,由西向東流,落差861米。章水流域形狀近似四方形,地勢西南面高,東北面低。

貢江(貢水):貢江古稱湖漢水,又稱雩江、會昌江,章貢區俗稱境內貢水為東河。發源於石城橫江鎮洋地石寮崬(贛源崬),於章貢區八境台匯入贛江。貢水主河長278千米,落差309米,自東向西流。

水文

贛州市位於贛江上游,是以暴雨、洪水為主要自然災害的地區。每年4~9月為汛期,5~6月為洪水多發季節,春汛和秋汛也時有發生。 2012年, 贛州市年平均降水1967毫米,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多25%。年實測徑流量431.33億立方米,贛州市徑流量年內分配不均衡,汛期(4~9月)實測徑流量為275.94億立方米,占全年徑流量的64%,非汛期徑流量為155。39 億立方米,占全年徑流量的36.0%。各河川徑流量補給主要是降水,屬雨水補給型。

據對域內贛江、貢水、章水、上猶江、桃江、梅川、桂壩河、湞水、綿江、平江、濂江、湘水、琴江、崇義水、九曲水、尋烏水等17條重要大中河流及18個縣(市、區) 的53處水質監測斷面,贛州市5個省1個市界河斷面和16個“百大哨口工程”,就江河水中金屬化合物、非金屬化合物和有機物等26個項目進行監測分析,各主要江河重要水域水質狀況為:質地優良的Ⅰ、Ⅱ類別水質全年比例為64.1%,豐水期72.1%,枯水期49.1%;合格的 Ⅲ類水全年為22.2%,豐水期14.2%,枯水期31.4%;輕度污染的Ⅳ類水質全年為7.9%,豐水期10.6%,枯水期5.6%;重度污染的Ⅴ類水質全年為0.8%,豐水期0.1%,枯水期8.1%;嚴重污染的超Ⅴ類水質全年為5.0%,豐水期3.1%,枯水期5.8%。

氣候

贛州市地處中亞熱帶南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冬夏季風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酷暑和嚴寒流時間短、無霜期長等氣候特徵。

春季

陰雨連綿。3-5月,冷暖氣流在贛南頻繁交匯,天氣變化無常,時冷時熱,陰雨常現。一旦冷暖氣流對抗劇烈,雷雨大風、冰雹、強降水等災害性天氣均可發生。

夏季

先澇後旱少酷暑。初夏贛州市正處於副熱帶高壓邊緣西南氣流中,水汽充足,一遇到冷空氣,降雨大且易集中。6月贛州市平均雨量為254.3毫米,最多的1968年6月高達534.2毫米,是全年月雨量之冠。該月平均暴雨17站次,是贛州市最易發生洪澇災害的主汛期。盛夏7—8月,中部盆地白天最高氣溫一般都在36℃以上,但早晚氣溫一般均在30℃以下,雖然白天較炎熱,但少酷暑。

秋季

風和日麗天氣爽。10-11月中旬約一周時間,常受北方南下的高壓控制,大氣層結穩定,天氣晴好。月平均雨日只有6-8天,月平均氣溫14-21℃,月平均相對濕度70-80%,是全年陰雨日數最少、溫和氣爽最宜人的季節。

冬季

冷而不寒少雨雪。贛南緯度較低,北面有高山阻攔冷空氣直驅南下,入冬較遲,凍害較輕;又常受北方乾冷空氣團控制,少有雲雨形成。白天太陽照射,氣溫較高;晚上輻射冷卻,氣溫可降至零下,形成霜冰澆凍。受強寒潮襲擊時,可產生固體降水或冰凌天氣,但機率很小,平均每年降雪日數只有1-2天。

自然資源

贛南地處中亞熱帶,位置優越。因距海洋較近,可受海洋氣候調節,又因環列四周的高山,相對減緩東南颱風和西北寒潮的侵襲,因此氣候溫暖,熱量充沛,濕潤多雨,兼有天時、地利,自然資源比較豐富,具有較大的經濟優勢,堪稱寶地。

土地資源

全市土地由於地質構造關係和受成土諸因素影響,形成土地類型地域性強,土地利用差異明顯;山地多、平原少,耕地面積小、耕地後備資源不足;土地絕對數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的特點。2016年,全市土地總面積3936295.53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37309.21公頃,園地129178.01公頃,林地2917838.28公頃,草地56409.68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79755.55公頃,交通運輸用地45984.67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21809.97公頃,其他土地48226.16公頃。

水資源

贛州市四周山巒重疊、丘陵起伏,形成溪水密布,河流縱橫。地勢周高中低,南高北低,水系呈輻輳狀向中心章貢區匯集。贛南山區為贛江發源地,也為珠江之東江的源頭之一。千餘條支流匯成上猶江、章水、梅江、琴江、綿江、湘江、濂江、平江、桃江9條較大支流。其中由上猶江、章水匯成章江;由其餘7條支流匯成貢江;章貢兩江在章貢區相會而成贛江,北入鄱陽湖,屬長江流域贛江水系。另有百條支流分別從尋烏、安遠、定南、信豐流入珠江流域東江、北江水系和韓江流域梅江水系。境內大小河流1270條,河流面積14.49萬公頃,總長度為16626.6千米,河流密度為每平方千米042千米。多年年均水資源量為335.7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為3900立方米,比全國人均2300立方米高出70%。贛州市基本屬富水區。在水資源中,地表水資源為327.5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動量為79.13億立方米,占河川總流量的24.46%。境內溫泉53處,除章貢區、南康區、贛縣外,其餘15縣(市)均有分布,以尋烏14處為最多。水溫最高79℃的1處,出水量最大的為崇義縣分水坳溫泉50升/秒。部分溫泉水開發用來旅遊、養殖、洗滌等。

森林資源

贛州是中國商品林基地和重點開發的林區之一。植物區系具有種類繁多、成分複雜、起源古老等特點。保留了大量的第三紀植物區系,是古老植物種屬的“避難所”,是東亞植物區系的發源地之一,還是中國特有植物珍貴樹種較多的地區。在動物地理區劃上,贛南屬東洋界華中區東部丘陵平原亞區,有較多森林野生動物(昆蟲)種類分布在境內各地。西南部的九連山,是中國中亞熱帶南緣東端自然生態系統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保存了一些野生動植物的活化石和珍貴樹種。

據歷年多次森林植物調查資料估算,境內森林野生有經濟價值的植物主要有3類220科2298種。其中蕨類植物31科74種,裸子植物9科29種,被子植物180科2195種。在這些植物中,有喬、灌、藤本樹種1600~1800多種,已掌握的有134科1736種,採集有標本的126科384屬1170餘種,其中:喬木樹種500餘種,灌木(含藤本)樹種650餘種,竹類20餘種;有珍稀瀕危樹種124種,屬於國家一、二、三級保護樹種40餘種;引進樹種200多種。贛南樹木園採種育苗上山造林和原有的樹種保存1300多種,其中珍稀樹種131種。

贛南地形複雜,地域差異大,森林樹種垂直分布比較明顯,海拔500米以下丘陵崗地的林木樹種多為馬尾松、杉木、油茶、毛竹、黃竹、茅栗、白栗、樟樹、苦櫧、銀木荷、南嶺栲、紅楠等;海拔500~700米的低山多為殼斗科的麻櫟、錐栗、絲栗栲等,黃檀、擬赤楊、馬尾松、毛竹、杉木、泡桐、漆樹、深山含笑、烏桕、觀光木、茶梨、猴喜歡、天料木、苦梓、杜英屬、小山竹、黃樟、大葉楠、厚皮樹、楓香等樹種;海拔700~1000米的山地多為甜櫧栲、鉤栗、山合歡、椴樹、冬青、光皮樺、化香、竹柏、黃楊、楓香等樹種;海拔1000米以上低中山地多為天然灌木類,如杜鵑、鳥飯、檵木、小葉石楠、馬銀花、猴頭杜鵑、野山茶、吊鐘花、冷劍竹等樹種。儘管贛南林地緯度相差2~3度,但林木樹種水平分布上差異不大,樹種分界線不明顯。境內列入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31種,其中Ⅰ級4種,Ⅱ級27種;列入省級重點保護植物78種。

礦產資源

贛南是全國重點有色金屬基地之一,素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之美譽。已發現礦產62種,其中有色金屬10種(鎢、錫、鉬、鉍、銅、鉛、鋅、銻、鎳、鈷),稀有金屬10種(鈮、鉭、稀土、鋰、鈹、鋯、鉿、鉫、銫、鈧),貴重金屬4種(金、銀、鉑、鈀),黑色金屬4種(鐵、錳、鈦、釩)、放射性金屬2種(鈾、釷),非金屬25種(鹽、螢石、滑石、透閃石、矽石、高嶺土、黏土、瓷土、膨潤土、水品、石墨、石棉、石膏、芒硝、重晶石、雲母、冰洲石、鉀長石、硫、磷、砷、碘、大理岩、石灰岩及白雲岩),燃料5種(煤、石煤、泥炭、油頁岩、石油)。以上礦產中經勘查探明有工業儲量的為鎢、錫、稀土、鈮、鉭、鈹、鉬、鉍等20餘種。全市有大小礦床80餘處,礦點1060餘處,礦化點80餘處。全市保有礦產儲量的潛在經濟價值達3000多億元。境內發現的砷釔礦、黃釔鉭礦為中國首次發現的礦物。1983年國際礦物協會新礦物與礦物命名委員會審查通過並正式確認的贛南礦,為世界首次發現的新礦物。

人口民族

2012年末,贛州市總戶數282.40萬戶,總人口926.70萬人,比年初增加8.44 萬人。農業人口737.60萬人,占總人口數的79.6%;非農業人口189.10萬人,占總人口的20.4%。男性482.16萬人,女性444.54萬人。平均每戶人口數為3.34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33人。贛州市人口出生率13.32‰,贛州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44‰。截至2013年底,贛州中心城區(暫不含南康區)建成區面積94.97平方公里,新增6平方公里;總人口90.2萬人,新增12.2萬人。

2016年末,全市總人口970.7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15萬人。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全市出生130423人,人口出生率13.18‰,人口自然增長率8.03‰。

贛州市漢族人口919.55萬人,占總人口的99.2 %。有畲、回、蒙古、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僳僳、高山、佤、拉祜、水、東鄉、納西、景頗、獨龍、土、達斡爾、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錫伯、塔吉克、怒、烏孜別克、鄂溫克等 41個民族,共7.15萬人,占0.8%,分布在18個縣(市、區)和贛州開發區的204個鄉(鎮)、486 個村。贛州市有1個民族鄉、36個民族村、287個民族村小組。以畲族為主,回族集中在章貢區,瑤族集中在全南,有民族村30個。超過千人的有畲、回、蒙古3個民族。

交通情況

贛州市已制定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強與周邊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的高效連線,把贛州建成中國重要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贛龍鐵路擴能改造,建設昌吉贛鐵路客運專線,規劃研究贛州至深圳鐵路客運專線和贛州至韶關鐵路複線,打通贛州至珠三角、粵東沿海、廈漳泉地區的快速鐵路通道,加快贛井鐵路前期工作,加強贛州至湖南、廣東、福建等周邊省份鐵路運輸通道的規劃研究,提升贛州在全國鐵路網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造擴建贛州黃金機場,研究建設航空口岸。適時將贛州黃金機場列為兩岸空中直航航點。加快贛江航道建設,結合梯級開發實現贛州—吉安—峽江三級通航,加快建設贛州港。

此外,贛州市在2010年初啟動編制了《贛州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經專家評審原則通過。該規劃涵括了贛州中心城區、贛縣縣城和南康區等120平方公里範圍。贛州軌道交通建設仍處在規劃階段。

航空

贛州黃金機場位於贛州市南康區鳳崗鎮峨眉村,距贛州市中心16公里,占地面積2668畝,按4D級民用機場規劃,暫按4C級民用支線機場標準建設,總投資為5.2億元,於2008年3月26日正式通航。2012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0萬人次。贛州黃金機場能滿足波音757、空客A320等機型起降。

機場已開通飛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重慶、武漢、杭州、南昌、成都、昆明、海口、廈門等地的航線,機場每周通航百餘個航班。此外,贛州還被列為全國支線航空發展試點城市,引進了航空公司地級市基地。

鐵路

贛州市境內已建成的鐵路有京九鐵路、贛龍鐵路,正在建設的有贛韶鐵路、贛龍鐵路複線。

還有規劃2014年開工建設的昌吉贛客運專線、列入規劃的贛深客運專線將與原有鐵路構成贛州四通八達的鐵路網路。贛州站(一等站)現已開行至北京、蘇州、泉州、南昌等地的始發列車,通達全國各大中城市。當前,贛州正加緊完善鐵路網路,加快鷹(潭)瑞(金)梅(州)鐵路前期工作,適時開工建設。規劃研究吉安至建寧鐵路,研究瑞金火車站升級改造。

公路

境內公路運輸已基本形成以市區為中心,105、323、319、206國道為骨架通達四面八方的公路網路,已初步建成快速交通骨架網:贛粵高速、G76廈蓉高速、贛韶高速、G45大廣高速、贛大高速、G72泉南高速石吉段、贛州環城高速公路等。

加強公路建設,支持大廣高速贛州繁忙路段實施擴容改造工程,規劃建設興國—贛縣、尋烏—全南、廣昌—建寧等高速公路。加大國省道幹線公路改造力度,力爭縣縣通國道,重點推進通縣二級公路建設,加快推進國家公路運輸樞紐站場建設。

水運

境內位於贛江源頭的贛州港是江西六大港口之一。贛州港碼頭分布於貢江、章江及合流後的贛江河段。港區流域面積50萬平方米,水域面積467萬平方米。2003年生產用碼頭泊位34個,總延長1350米,最大靠泊能力500噸,其中客運泊位1個,貨運泊位33個,有石油泊位2個,雜貨泊位16個,散貨泊位15個。

城市交通

中心城區經營城市公共運輸的企業是贛州市公共運輸總公司,目前有公車623標台,其中大容量、節能環保型公車306輛,公交線路44條,公交場站5個,公交站點742個,從業人員1235人,公交線路總長1134.7公里,日均客運量16.8萬人次。中心城區基本構建了“一縱一橫一環”為主線、四個區域公交線路均衡分布的線格線局,公交班次得到加密,公交線網的覆蓋率得到提高。2012年客運量達5630.70萬人次,全年完成營運收入7431萬元。贛州公交站點遍布市區主要街道及周邊縣/鎮,主要樞紐站點包括火車站站前廣場、南門文化廣場和公交樞紐中心等,市區公交採用自動投幣,票價一元(縣/鎮除外)。贛州是江西首個開通快速公交的城市,開通了快速公交K1、K2、K3“環城快線”、K6“機場快線”共4條快速公交線路,其中K1、K2“快速公交”線路貫穿贛州中心城區東西、南北兩條主線,快速公交票價一元。

此外,贛州中心城區有計程車公司多家,共運營著1092輛計程車,市區計程車一律打表計費,起步價為6元/2公里,2公里後1.6元/公里。

紅旗大道,始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為雙向十車道,全長5054.4米,自東向西橫貫贛州老城區,是贛州市的一條形象大道,被評為“江西省園林路”,並以其頗具特色的綠化而聞名。

贛南大道,全長35.25公里,總投資30.05億元,連線贛縣梅林鎮、贛州老城區、章江新區、贛州開發區、南康區,其中新建跨江大橋3座(章江大橋、貢江大橋、新世紀大橋),新建互通式立交橋4處(贛縣起點立交、贛新路立交、跨紅旗大道立交和復興大道立交),已竣工通車。

經濟產業

2013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73.31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1.79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763.96億元,增長13.0%;第三產業增加值637.57億元,增長9.8%。

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16.7:46.2:37.1調整至2013年的16.2:45.7:38.1。全年財政總收入280.20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其中,公共財政收入184.37億元,增長30.5%。實際利用外資11.28億美元,增長10.08%。實際利用省外5千萬元以上項目資金454.15億元。增長20.37%。進出口總額33.02億美元,增長0.39%,其中出口總額29.16億美元,增長2.69%。

2016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2194.34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0.12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936.87億元,增長8.9%;第三產業增加值937.35億元,增長12.1%。三次產業結構由2015年的15.0:44.1:40.9調整至2016年的14.6:42.7:42.7。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298.86億元,增長9.6%,占GDP比重為59.2%。

2018年,一季度贛州市經濟運行情況延續上年較好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平穩增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7.5億元,增長9.5%,比全國、全省分別高2.7、0.5個百分點。

2018年1至5月,全市建築施工企業達872家,其中一級企業28家,二級企業273家,三級企業571家。建築業完成總產值105.13億元,同比增加14.01%。

2018年6月,江西省郵政管理局發布《2017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贛州快遞業務量排名第二,快遞業務收入排名第二。

第一產業

贛州主要農產品有糧食、烤菸、蔬菜及食用菌、花生、茶、瓜果、水果(如臍橙)、肉、生豬、水產品等。

1958年4月27日中央農業科學院、省農業廳、贛南行署抽調一批農業科學研究人員,在興國埠頭建成中國第一個山區農業綜合研究站。

至2012年,贛州市有大型水庫5座,中型水庫37座,小型水庫977座,引水工程5.16萬處。

第二產業

民國7年(1918)10月光華電燈廠在贛州城東外建成發電,為贛南火力發電之始 。

民國27年(1938)私商在贛州開設光明電池廠,為贛南電池生產之始。

民國28年(1939)私商在贛州興辦民生火柴廠,為贛南生產火柴之始 。

1955年3月8日 中國第一座壩內廠房式水力發電站——上猶江水電站在上猶陡水開工興建。1957年10月建成發電,裝機6萬千瓦。

工業產品:冶金工業、建築材料工業、造紙工業等 。

第三產業

  • 金融業

  • 民國38年(1949)8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贛州支行成立,贛南開始發行人民幣。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國有銀行及招商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等股份制銀行均在贛州設有分行,贛州還建立了江西省首個較為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擔保機構總數達41家。2009年贛州榮膺“中國金融生態城市”稱號。

  • 批發零售業

  • 糧油類、肉禽蛋類、水產品類、乾鮮果品類、飲料類、菸酒類、服裝類、金銀珠寶類、日用品類、中西藥品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家具類、石油及製品類、建築及裝潢材料類、汽車類。

  • 新聞業

  • 清光緒二十八年(1882)十一月,《日新匯報》(五日刊)創刊,鉛印發行。為贛南地區出版報刊之始。地方媒體主要有贛州電視台、贛州人民廣播電台、贛南日報、贛州晚報和中國贛州網等。

    對外經濟

    2011年,貨物進出口總額411239萬美元,比上年下降0.9%。其中,貨物出口339080萬美元,增長0.1%;貨物進口72159萬美元,下降5.4%。主要出口國家(地區)是:APEC成員國249952萬美元,增長1.8%;美國93312萬美元,增長11.0%;香港地區66831萬美元,下降9.1%;東協40256萬美元,下降2.4%;歐盟(28國)36700萬美元,下降2.8%;日本16341萬美元,下降8.0%;馬來西亞13152萬美元,下降17.2%;韓國13617萬美元,增長23.7%;德國8742萬美元,下降9.3%;英國7764萬美元,下降1.6%。主要出口產品有:機電產品出口12.5億美元,增長1.8%;家具產品出口4.1億美元,增長12.1%;高新技術產品出口3.0億美元,下降9.9%;服裝及衣著附屬檔案出口2.9億美元,下降6.2%;積體電路出口2.2億美元,下降14.9%;鞋類出口1.4億美元,下降23.1%。

    文化藝術

    贛州歷史悠久,歷來為江南政治經濟軍事重鎮。文天祥、周敦頤、海瑞、王陽明、辛棄疾、蔣經國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領導人皆在贛南主政過,贛南還是理學和心學的重要形成地。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周敦頤的《愛蓮說》、毛澤東的《菩薩蠻·大柏地》和陳毅元帥的《梅嶺三章》皆創作於贛南。

    贛南是全國三大客家人聚居地之一。客家人有五次大遷移,其中第一次主要到江西九江,吉安;第二次到江西贛州和福建汀州。贛州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贛州的客家人口占贛州市95%以上,有“客家搖籃”之稱。據統計,贛南籍客家人在港台及海外有20多萬,其中華僑分布在東南亞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贛州境內仍有600餘幢客家圍屋,至今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有龍南關西新圍、燕翼圍和安遠的東升圍。贛州有客家文化城,也有許多客家古村落如白鷺村。贛南籍客家人中也有許多名人如:江南第一宰相鍾紹京、盛唐詩人綦毋潛、北宋名醫陳恕、宋代詩人曾幾、散文家魏禧、書畫家徐思莊和羅牧、孫中山先生的先祖孫誗以及近代經濟學家郭大力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贛南客家人也產生出了一大批將軍,如古柏、肖華等。產生了54名將軍的興國縣,有“將軍縣”之稱。

    特產

    贛南臍橙、沙地板鴨、梓山醬油、會昌醬乾、龍南板栗、南康甜柚、尋烏蜜桔、興國灰鵝、贛州密餞、湖江密棗、上猶綠茶、豆巴子、龍南紫皮大蒜、信豐紅瓜子、信豐蘿蔔乾、南安板鴨、寧都肉丸、贛州苦瓜酒、酸棗糕、龍歸茶。另外還有齋婆柚、上猶石魚、包米果、九層皮、玉蘭片、毛尖茶、桂魚絲、竹筍乾、五香麻雞、美味雞、多味花生、野生蕨菜、銀杏精茶、花菇、通心米粉、豆乾、紅薯乾、百禽臘鵝、夢裡香紅瓜子、小布岩茶、龍南恆泰香脆花生、茶樹菇 、蓮子、陽埠腐竹、恆泰花生、黃元米果、汗頭菜等。

    客家名菜

    三杯雞、糯米雞、生煎鴨、米粉魚、鱔魚饊子、陡水湖全魚宴、贛南小炒魚、魚餅、魚粉皮、珍珠粉、客家釀豆腐、蝴蝶魚、荷包胙、蛋菇湯、興國魚絲、竹筒粉蒸腸、民間瓦罐煨湯、豫章酥鴨、三杯狗肉、贛味乳狗肉、四星望月。

    社會教育

    教育事業

    2012年,研究生教育招生830人,在校研究生2257人,畢業生553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43萬人,在校學生8.55萬人,畢業生2.15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包括中等專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5.82萬人,在校學生13.57萬人,畢業生3.89萬人。普通高中招生5.92萬人,在校學生15.10萬人,畢業生4.05萬人。普通國中招生14.54萬人,在校學生41.25萬人,畢業生12.82萬人。普通國小招生16.69萬人,在校學生92.83萬人,畢業生14.55萬人。適齡兒童國小入學率99.9%,適齡少年國中入學率98.8%。

    贛州高等教育較發達,市內擁有眾多高等院校,擁有在校大學生、研究生近十萬人,數量居江西省第二,僅次於省會南昌,贛州大學城已有多所高等院校設立新校區。

    本科院校:江西理工大學、贛南師範大學、贛南醫學院

    獨立院校:江西理工大學套用科學學院、贛南師範學院科技學院

    高職、大專院校:江西套用技術職業學院、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贛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贛南教育學院)

    主要公立中學:贛州中學、贛州一中、章貢中學、贛州三中、贛州四中、贛州七中、贛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贛縣中學、南康中學、興國平川中學、於都中學、會昌中學、安遠一中、信豐中學、寧都中學、瑞金第一中學。

    主要民辦中學:贛州市文清實驗學校、贛州厚德外國語學校。

    文化體育

    1950年3月,贛州同心戲院邀請採茶藝人劉日鳳、朱琳山、謝德勝等人到贛州演出,為贛南採茶戲進城市演出之始。

    2012年,贛州市電視人口覆蓋率99.3%。廣播人口覆蓋率98.3%。贛州市有群藝館、文化館19個,組織文藝活動780次;鄉鎮文化站292個,組織文藝活動1465次;藝術表演團體19個,演出場次3170次;圖書館19個,有藏書210.1萬冊,圖書流通130.3萬人次;博物館18個,文物藏品4.53萬件(套),參觀人數214.48萬人次。

    2012年全年舉辦民眾體育活動1082次,參與人數45.89萬人;體育健身俱樂部56個,市級體育協會21個;二級裁判員發展人數370個,二級運動員發展人數134個;公共體育場地38個,其中田徑場9個,體育館10個,游泳池10個,全民健身廣場9個。少兒體育學校19個,在校學生2914人,專職教練員88人。

    衛生醫療

    2012年末,贛州市共有衛生機構9023個。其中,醫院5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1個,衛生院320個,村衛生室7603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897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7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9個。衛生技術人員2.77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0.94萬人,註冊護士1.08萬人。衛生機構床位2.75萬張。

    人民生活

    2012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301元,比上年增長13.2%;城市(章貢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04元,增長16.5%。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45.4%,城市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40.0%。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2869元,增長18.3%。

    2012年末,贛州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71.8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45萬人,其中參保職工53.60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18.28萬人。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62.39萬人,增加0.71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141.07萬人,減少1.46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34.52萬人。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為16.2萬人。9.77萬城鎮居民和31.45萬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城市規劃

    根據《贛州都市區總體規劃》,贛州城區分成河套老城區、章江新區、開發區、水東、峰山、贛南大道六大片區。其中,章江新區是贛州城市未來發展的核心區,將成為贛州未來的中央商務區。根據規劃,到2030年贛州中心城市將建設成為城市人口超300萬、城市建設用地達330平方公里的特大城市。

    對外交流

    國際友好城市:麥卡倫市(美國)、不倫瑞克市(美國)、弗里敦市(獅子山)。

    國內友好城市:上海市寶山區、上海市靜安區、遼寧省錦州市、廣東省深圳市。

    旅遊景點

    贛州在海內外享有一定聲譽的旅遊品牌有4個:紅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搖籃、生態贛州。逐步形成以瑞金為核心的紅色旅遊產業集群、以贛州中心城區為核心的江南宋城旅遊產業集群、以龍南—贛縣為核心的客家風情旅遊產業集群、以安遠—尋烏—定南和上猶—崇義—大余為核心的生態旅遊產業集群、以興國三僚—章貢區馬祖岩—贛縣楊仙嶺為核心的堪輿文化旅遊產業集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贛州旅遊格局。贛州精品旅遊線路有15條:生態旅遊線、紅色旅遊線、江西紅色文化旅遊金牌線路、贛州市內紅色旅遊精品線路、贛州城區一日游、特種旅遊線路、農業觀光旅遊線、客家旅遊線、工業旅遊線、水上觀光旅遊線、體育保健旅遊線、專項旅遊線、風水玄學旅遊線、宗教文化考察線、客家民居考察游。

    景區

    國家AAAA級旅遊區:贛州通天岩風景名勝區、贛州寶葫蘆農莊、陽嶺國家森林公園、三僚風水文化景區、大余丫山景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瑞金革命遺址、寧都起義指揮部舊址、通天岩石窟、贛州城牆、關西新圍、燕翼圍、大寶光塔、贛州佛塔、梅關和古驛道、興國革命舊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舊址、七里鎮窯址、羊角水堡、太平橋、永鎮橋、玉帶橋、贛州文廟、東生圍、羅田岩、尋烏調查舊址、中共蘇區中央局舊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瑞金中央工農紅軍學校舊址。

    國家森林公園:九連山國家森林公園、三百山國家森林公園、翠微峰國家森林公園、峰山國家森林公園、梅關國家森林公園、陽嶺國家森林公園、五指峰國家森林公園、陡水湖國家森林公園。

    紅色旅遊

    共和國的搖籃 — 瑞金

    瑞金市以及周邊幾個縣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所在地,因此瑞金市被譽為“共和國的搖籃”。全年都有大批的遊客來到瑞金觀光旅遊,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紅軍長征出發地 — 於都

    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就是從於都、瑞金等地出發的。

    全國三大將軍縣 — 興國

    新中國在1955—1965年授銜的人民解放軍將軍,贛州籍的有133名,其中上將3名、中將10名、少將120名。其中在1955年授軍銜時,僅興國籍將軍就有56名,興國縣因此被譽為全國聞名的“將軍縣”。

    著名人物

    鍾紹京(659~746),唐代書法家,興國縣清德鄉人。系三國魏國太傅、著名書法家鍾繇的第17代世孫,又是江南第一個宰相,鍾紹京的書法代表作為名帖《靈飛經》,《靈飛經》為中國書法史上著名小楷法帖之一。

    鄭獬(1022~1072),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狀元。寧都縣梅江鎮西門人。入朝為度支判官,入值集賢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注,起草詔誥,享正三品。

    曾幾(1085~1166),贛縣人,南宋著名詩人。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於政事。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魏禧(1624~1681),寧都縣人,清代散文家。所著傳記如《大鐵椎傳》、《江天一傳》、《劉文炳傳》、《朱參軍家傳》、《邱維屏傳》等,文筆簡練,敘事如繪。

    高行健,1940年出生於贛州,祖籍江蘇泰州,後移民法國。2000年10月12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年60歲。劇作家、畫家、小說家、翻譯家、導演和評論家。

    郭聲琨,1954年生於贛州興國縣。管理學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中央政法委副書記,公安部部長、黨委書記,總警監。

    城市榮譽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第三批)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8)

    世界橙鄉

    世界鎢都

    稀土王國

    世界客家搖籃

    堪輿文化發源地

    2016年3月,人民論壇測評中心發布江西省11地市經濟社會公平度排行榜,贛州位列第11名。

    2017年10月10日,在召開的2017森林城市建設座談會上,贛州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2017年11月,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和複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往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公布,贛州市在內。

    2017年12月24日,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發布,贛州上榜。

    2018年5月8日,贛州市被授予2017年度江西省旅遊產業發展先進市榮譽稱號。

    城市排名

    2018年5月,“2017最具體育活力城市排行榜”發布,贛州以59.26的總分在全國排第90名。

    2018年5月,2018中國城市品牌評價排名試發布(地級市),贛州市以372.85城市品牌影響力指數排名第40。

    2018年6月26日,江西省環保廳公布5月份全省11設區市的空氣品質與水質量狀況排名,贛州市排第十。

    出台政策

    2017年3月14日,贛州市出台規定:在中心城區部分區域實施住房限購措施,抑制投資投機需求。

    2018年4月,贛州市食安辦,江西省食安辦、省食藥監局聯合發布《關於嚴厲打擊無證食品小作坊的通告》,通告明確,自2018年5月1日起,對未取得《食品小作坊登記證》仍從事食品小作坊生產加工活動的,依法實施行政處罰;不具備生產加工條件的食品小作坊一律關停取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