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

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

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物聯網工程學院即江西財經大學用友軟體學院,成立於2002年6月。2009年,與江西財經大學電子學院合併,更名為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根據工作需要,經2017年第25次學校黨委會常委會研究上,正式通過並同意將“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更名為“軟體與物聯網工程學院”,統一簡稱“軟體學院”。這是自2002年“用友軟體學院”創立以來的第二次更名。學院具有學歷教育和學位教育辦學資格,是江西財經大學直接領導和管理的本科專業性學院。

基本信息

學院介紹

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物聯網工程學院現有軟體工程、電子工程、通信工程和物聯網工程等四個本科專業,軟體工程、教育技術學2個學術型碩士點,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型碩士點 。其中軟體工程專業入選江西省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設有軟體工程+會計學、軟體工程+金融學、企業信息化,嵌入式系統和卓越工程師班5個方向。學院現有教職工65人,其中教師55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有35人,占比達64%,25%的教師有出國進修經歷。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人數1650餘人 。

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 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
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 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

自成立以來,學院大膽創新,走“院企聯合”的辦學新思路,與多個國內外著名公司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開闢產學研基地。學院充分利用江西財經大學的辦學資源和學科優勢,結合各合作公司研發優勢和豐富的市場資源,採用與國際接軌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系統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力爭在短時期內把學院建設成為“在江西有優勢、在華東有特色、在全國有影響”的一流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打造新型軟、硬體人才教育基地。

學院充分利用江西財經大學的辦學資源和學科優勢,結合IT公司先進的軟體研發優勢和豐富的市場資源,採用與國際接軌的軟體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系統學習軟體工程專業知識和提高大型套用軟體開發、測試、實施、行銷等方面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實踐環境。培養具有“信、敏、廉、毅”素質和財經管理知識背景的,具有紮實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規範的軟體設計與開發能力,良好的組織與交流能力,能夠適應國內環境又具備國際化綜合素質的創業型軟體人才。學院通過高位嫁接、內請外聘、名師授課,推行博士掛帥的本科生導師制,加快學科建設,不斷提升科研檔次,走教研結合之路,創江財軟體品牌。力爭在短時期內把學院建設成為“在江西有優勢、在華東有特色、在全國有影響”的一流軟體學院,打造新型軟體人才教育基地。

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組織結構 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組織結構

學院現有教育技術學碩士點一個,網路工程與軟體工程兩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招生。學院堅持走人才強院,特色興院之路,積極開展師資引進工作。現已形成了一支基礎理論紮實專業知識面廣、實踐經驗豐富、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學院現有兩個系(軟體工程系和網路工程系),五個研究所(ERP研究所、資料庫研究所、教育技術研究所、軟體測試研究所和嵌入式研究所)。自有核心師資主要承擔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作為實施導師制的主體,指導學生進行課程設計、項目研發和畢業設計。在核心師資中,有江西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人;教授、副教授8人;博導1人,碩導5人,博士後1人,博士13人,在讀博士5人;留學歸國人員1人。所有教師都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其中博士比率達到56%。基礎師資主要承擔專業基礎課的教學,承擔部分畢業設計的指導任務。外延師資主要來源於一些國內知名學和IT公司,以及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的知名教授和專家。學院採取柔性人才引進政策,與他們簽訂工作契約,請他們定期為我們的學生授課並與教師交流。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形成了一支穩定、精幹的外延師資隊伍。

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 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

近兩年,學院的科研成果突出,多次受到學校的表揚和獎勵。全院教師在《計算機學報》、《軟體學報》、《計算機研究和發展》、《管理世界》和《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等國內著名權威刊物上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被EI、ISTP等國際著名檢索系統收錄28篇,在核心刊物上發表了論文100餘篇,承擔國家級、省部級課題30餘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

學院不斷探求發展的新路子,在聯合辦學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1)與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建立協作關係,找差距、學經驗、定目標,與他們實行資源共享,開拓辦學思路,提高辦學水平;

(2)與省內各軟體學院保持聯繫,經常拜訪取經,學習他們的成功經驗;

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 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

(3)學院大膽創新,走“校企聯合”的辦學新思路,與國內外著名大公司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開闢產學研基地:用友軟體集團公司為該院資助最新軟體產品,提供實習基地,設立“獎教獎學金”,IBM公司為該院學生進行大型軟體開發、實施、認證培訓提供平台和技術支持;

(4)長期外聘國內外著名軟體企業的專家來院講學,傳授學科前沿信息.

學院將不斷完善辦學機制和人才培養機制,加強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建設,將人才培養與軟體、電子通信產業需求緊密結合,培養優秀的軟體、通信人才,為江西軟體、通信產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學院地址:江西財經大學麥廬園校區薈廬(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經濟技術開發區玉屏西大街)

郵編:330032

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 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

學院管理層

職務姓名職稱畢業 院校學歷
院長白耀輝副教授西北工業大學博士
黨總支書記姜紅仁教授
學院副書記彭敏碩士
行政副院長易潤水 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 中共黨校 江西財經大學 碩士
教學副院長 黃茂軍副教授博士
學科建設副院長鄧慶山副教授博士
院長助理: 劉細發 上饒師範學院 江西師範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博士

現任領導

院長:白耀輝

現任職務:軟體與物聯網工程學院院長。

現任職稱:博士,副教授。

2005年西北工業大學博士畢業後進入江西財經大學工作。近年來參與完成國家級課題2項,主持完成教育部課題一項,參與及完成省部級課題近10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或者重要會議上發表研究論文近20篇,曾獲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獎一等獎,江西省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等。

白耀輝 白耀輝

黨總支書記:姜紅仁

姜紅仁,男,江西南昌人,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教授,碩士生導師,高級職業指導師,高校創業指導師,現為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用友軟體學院)黨委書記。

姜紅仁 姜紅仁

學院副書記:彭敏

彭敏:江西財大軟體與物聯網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經濟學碩士,主要負責學生日常教育與管理工作。

彭敏 彭敏

行政副院長:易潤水

易潤水:男,1963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江西南昌人,碩士,現任軟體與物聯網工程學院副院長。

教學副院長:黃茂軍

黃茂軍,男,1977年11月出生,湖北黃梅人,中共黨員,博士,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西財大中青年骨幹教師,研究方向:教育技術、GIS。

黃茂軍 黃茂軍

學科建設副院長:鄧慶山

鄧慶山,男,中共黨員,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西財大中青年骨幹教師。

鄧慶山 鄧慶山

院長助理:劉細發

劉細發,生於1964.11,江西玉山人,中共黨員,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經濟、高等教育管理、項目管理,巨觀經濟分析,軟體與物聯網工程學院院長助理,培訓中心主任。

歷任領導

關愛浩

曾任職務:軟體與物聯網工程學院院長 。

夏家莉

任職務:軟體與物聯網工程學院院長。

現任職稱:教授,江西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

夏家莉院長 夏家莉院長

研究方向:

現代資料庫技術、智慧型商務。

學習經歷:

2000年3月——2003年7月,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博士,博士 導師:劉雲生教授,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博士學位論文名稱:基於替代/補償的嵌入式實時事務模型及其處理技術。

1990年9月——1993年7月,華中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軟體,碩士,碩士導師:劉雲生教授,華中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 碩士學位論文名稱:面向對象的語義資料庫管理系統及其數據操縱語言。

1983年9月——1987年7月,華中工學院,計算機系,計算機軟體,學士。

學術成就:

近五年主要科研成果:

一、論文:

1《嵌入式實時資料庫系統的事務模型及其處理技術》04年12月 經濟管理出版社 獨著

2 “適用於嵌入式實時資料庫系統的接納控制機制IACM”Vol.27,No.3,2004.Pages:295-301 《計算機學報》( EI索引 )

3 “ 基於功能替代的實時事務調度”Vol.26,No.2,2003. Pages:250-256 《計算機學報》

4 “嵌入式資料庫系統中無衝突並發控制協定CCCP”Vol.41,No.11,2004. Pages:1936-1941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5 “嵌入式資料庫系統的事務調度”Vol.13,No.8,2002. Pages:1962-1967 《軟體學報》

6 “Cpahr:An Concurrency Control Protocol Against Hard Real-Time Transactions” August 18-21,2005,Guangzhoou,CHINA. Pages:1214-1219 Proceedings of 2005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7 “支持替代/補償的實時事務調度策略”Vol.26,No.2,2005. Pages:248-251《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

8 “滿足嵌入式實時資料庫系統的可預見能力”Vol.24,No.2,2003, Pages:234-237 《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

9 “實時事務功能替代集的特性”Vol.23,No.1,2002. Pages:106-108 《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

10 “Estimating Dynamic Executive Time of Real Time Transactions in Computer via Grey Model” Vol.14No.4 2002 Pages:335-340 《Journal of Grey System》

11 “Grey Asseseement of Alternativ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Real Time Database Systems” Vol.15,No.3,2003, Pages:249-253 《Journal of Grey System》

12 “H-T:一種適用於嵌入式資料庫系統的索引結構” Vol.20,No.6,2003, Pages:61-63 《計算機套用與軟體》

13 “實時事務的二次調度” Vol.29,No.3,2002.Pages:129-130 《計算機科學》

14 “實時資料庫基於功能替代的事務模型” Vol.19,No.6,2002.Pages:13-15 《 計算機套用與軟體 》

15 “實時資料庫系統中並發控制協定與分析”Vol.38,No.7,2002.Pages:200-202 《計算機工程與套用》

二、基金項目:

1. “具備自適應能力的實時事務處理技術研究” 江西省科技廳自然基金項目 第一負責人

2. “基於替代/補償的並發控制機制研究” 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第一負責人

3.“基於替代/補償的並發控制策略研究”江西省自然基金項目 第一負責人

梅國平

曾任職務:2003年4月起任江西財大校長助理兼軟體學院院長 。

李新海

曾任職務:軟體與物聯網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

李新海書記 李新海書記

學習經歷:

2005~2008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碩士班學習。

1999~2001江西省委黨校經濟學研究生班學習。

1987~1990江西師範大學政治教育專業學習。

工作經歷:

2008~ 至今 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

2005~2007中共瑞金市委副書記。

2003~2005江西財經大學電子學黨總支書記。

1997~2003南昌無線電工業學校副校長、黨委副書記、書記。

學術成就:

2007出版專著《管理創新的哲學研究》。

白耀輝

曾任職務:軟體與物聯網工程學院行政副院長。

現任職稱:博士,副教授。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張弛

曾任職務:軟體與物聯網工程學院學教學副院長。

現任職稱: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軟體工程、軟體體系結構等

2006年6月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獲博士學位。

主持完成校級課題1項。發表論文15篇,專著一部,其中被EI、ISTP收錄論文3篇。

尹愛華

曾任職務:軟體與物聯網工程學院學科建設副院長,ERP研究所所長。

現任職稱: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NP-難問題高效求解算法研究、ERP與企業信息化。

學習經歷:

1999年9月——2003年7月,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博士;

1993年9月——1996年7月,湖北大學數學系,碩士;

1989年9月——1993年7月,湖北大學數學系,學士。

學術成就:

近五年主要科研成果:

一、主持課題(縱向):

1. 江西省教育廳科技重點項目:求解柔性工件車間調度問題的擬物擬人算法研究,(在研,項目批准號:GJJ09298,第一主持)。

2. 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作業車間調度問題的擬物擬人算法研究(在研,項目批准號:2007GZS0045,第一主持)。

3. 國家高新技術“九七三”項目子項目:NP難問題的高效求解算法研究(編號:G1998030600,第三主持)。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子流形幾何與Kahler幾何的若干問題研究(編號:10271041,第三主持)。

5.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極小子流形的幾何(編號:2002ABA068,第四主持)。

二、主持課題(橫向):

1. “Gragle搜尋引擎主題搜尋算法改進”,北京天宇通成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1月—2008年12月(經費 30萬,第一主持)。

2.“自游時代”網路多媒體廣告系統測試項目,聯合永道(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2007年1月—2007年12月(經費 30萬,第二主持)。

3. “江西財經大學數字迎評系統開發與研究”,江西財經大學“評建創優”專項課題重點項目:(編號:PJZD06079,第一主持)。

4. “面向考試的網上實時身份認證系統”,江西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贛教計字[2004]316號,第四主持)。

三、主要論文:

1. Aihua Yin, Shousheng Zhang, A Result on the Quasi-Physics and Quasi-Human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 Job Shop Scheduling Problem, In: X. Z. Wang and D. S. Yeang eds.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ic, Kunming. 2008. IEEE Press, 2008: 883~888(EI 收錄)

2. Aihua Yin, Shousheng Zhang, A New Heuristic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 Job Shop Scheduling Problem, In: Theodore E. Simos and George Maroulis ed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7(ICCMSE 2007), VOL.2, PARTS B, pp1412-1416(ISTP 收錄)

3. Yin Aihua, Le Zhongjian, Mei Guoping. Quasi-Physics and Quasi-Human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 Job Shop Scheduling Problem, In: N. Callaos and W. Lesso, etc eds.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World Multi-Conference on Systemics,Cybernetics and Informatics, Orlando, Florida, 2007. IFSR Press 2007: 114~117(ISTP 收錄)

4. Huang Wenqi,Yin Aihua. An Improved Shifting Bottleneck Procedure for the Job Shop Scheduling Problem. Journal of Computers and Operations Research, Vol(31),No.12, 2004: 2093-2110 (SCI、EI 收錄)

5. Aihua Yin, A Heuristic Algorithm for the Job Shop Scheduling Problem,In:. H. Jin ed. Proceedings of the IFI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 and Parallel Computing, Wuhan 2004. Press by Springer Verlog in the LNCS series: 118~128 (SCI 收錄)

6. Aihua Yin, A New Neighborhood Structure for the Job Shop Scheduling Problem, In: D. S. Yeang and X. Z. Wang eds.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ic, Shanghai, 2004. IEEE Press 2004: 2098~2101(EI 收錄)

7. Huang Wenqi, Yin Aihua. A New Local Search Algorithm for the Job Shop Scheduling Problem.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Vol.(8), No. 3A, 2003: 797-802

8. Yin Aihua, Huang Wenqi. A Stochastic Strategy for Solving Job Shop Scheduling Problem. In: D. S. Yeang and X. Z. Wang eds.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ic, Beijing. 2002. IEEE Press, 2002: 434~439(EI 收錄)

9. 尹愛華,殷正坤,黃文奇. 關於計算機、網路的哲學思考. 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1,18(2): 34~37

10. 尹愛華,基於J2EE三層架構的數位化迎評系統的研究和實現. 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版)(CSSCI),2008,8:60~62

11. 尹愛華,基於SOA數字校園的設計與實現. 現代遠距離教育(CSSCI),2007,6:26~28

12. 尹愛華,《ERP理論與實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2007年08月(第四編寫人)

四、參加的研究交流活動:

1. 參加國際會議WMSCI2007程式組,從事論文評審工作

2. 參加國際會議Grc2008、Grc2009程式組,從事論文評審工作

五、科研、教學獲獎:

1. 海爾電腦杯“第二屆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課件評比大賽”一等獎:《ERP理論與實踐》課件(2006年,第五參加人)

2. 指導學生參加2008年第四屆“用友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設計暨沙盤模擬經營大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

3. 指導學生參加2008年第四屆“用友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設計暨沙盤模擬經營大賽江西賽區半決賽特等獎。

4. 指導學生參加2007年第二屆“安利杯”泛珠三角大學生計算機作品大賽江西賽區半決賽特等獎。

六、工作經歷:

1. 1996.07——2004.09 湖北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學院

2. 2004.04——至今 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

系所介紹

網路與信息工程系

網路與信息工程系是以網路通信理論與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為主導,培養計算機技術與套用人才及科學研究的基地。網路與信息工程系承擔著計算機學院各專業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路與數字邏輯、彙編語言程式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微型計算機接口技術、單片機原理與嵌入式系統、計算機控制與辨識系統、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網路、區域網路技術與組網工程、Internet技術及套用、網頁設計與網站開發、CBuilder程式設計等課程的教學任務,同時還承擔了全校工科院系各專業微機原理課程的教學任務,培養碩士研究生多名。

承擔了省科技廳、省教育廳、西安市科技局、西工院校長基金等縱向研究項目多項,完成了教研教改項目多項,橫向研究開發項目多項。撰寫並出版教材及學術專著多部,在各種學術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其中多篇被SCI、EI收錄,先後有多項科技成果獲省部級、校級獎勵。

軟體工程系

軟體與物聯網工程學院軟體工程系經過學校各部門大力配合和學院籌備工作組的精心準備,於2003年正式成立。軟體工程系秉承“信、敏、廉、毅”的校訓,依託財經類學科的綜合優勢,以面向工程套用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為目標,使其成為高層次實用型軟體人才的教育培養基地、軟體理論技術的研發基地。

軟體工程系面向軟體產業人才需求,採用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方式。學生在掌握計算機軟體理論技術的基礎上,能夠熟悉工程化軟體開發工具與方法,並套用其完成必要的技術方案設計、軟體開發等工作。同時注重工作過程中學生的管理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

軟體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有軟體工程、移動電子商務、教育技術等。主要承擔軟體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課程教學、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教學任務。主要開設的課程有:算法分析、面向對象系統分析與設計、編譯原理、JAVA語言程式設計、J2EE技術、中間件技術、Web程式設計、分散式對象技術、軟體自動化測試技術、軟體項目組織與管理、軟體工程等。

軟體工程系現有教師20幾名,其中教授1人、博士生導師1人、副教授3名,多名教師具有豐富的軟體開發經驗。軟體全體教師在先進的國際辦學理念指導下,專心治學,積極探索軟體開發實踐指導教學的新模式,為培養高層次實用型軟體人才不懈努力。

通信工程系

通信工程系的前身是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學院通信工程系,是培養信息採集、傳輸、處理等方面高級專門技術人才的搖籃。2003年6月學院併入江西財經大學以後,成立江西財經大學電子學院通信工程系。全系有教工20餘人,擁有一支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年富力強的專業教師隊伍。其中具高級專業職稱人員有6人;有碩士學位或在攻讀碩士學位者10餘人。擁有設備先進、台套數齊備的高頻電路、通信原理實驗室、通信網路實驗室、交換技術實驗室、大規模積體電路套用實驗室、多媒體通信實驗室和計算機硬體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供學生實驗實習和研究,學生通過這些學習,不但掌握了一般電路的設計和調試,還具有一定研製和開發產品的能力。

全系教師以“創名牌學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己任,努力探索本科、高職教育的新路子,在科研、教學改革、教材建設方面取得了驕人成績。其中《信息技術與創新能力培養》,江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項目重點課題;《高校信息技術教育改革研究》,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研究課題;證券投資學多媒體教學設計》,財政部九五科研規劃項目;《高等職業學校數學建模教學改革的研究》課題,省教育廳立項為省級教改資助項目等。適合本科、高職教育的教材已出版的有10餘冊,其中有許多是國家規劃教材。

本系培養的學生多次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電子設計競賽等比賽中獲獎。畢業生得到了國家安全部門、中國移動、聯通、華為、大唐電信、信息產業部29所等用人單位的歡迎。

培訓中心

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物聯網工程學院培訓中心是江財軟體與物聯網工程學院的培訓機構,是學院發揮自身優勢為江西省經濟建設服務的重要視窗,是江西省的信息專業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

培訓中心依託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在教學管理、師資力量、科研力量、教學設施等方面的優勢,擁有一批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的專業師資隊伍;課程設定結合了國內IT信息產業的實際需要,教學內容和方式不斷改革和創新,管理科學、規範,辦學效果突出。

中心以其全面的培訓內容,獨特的課程設定,雄厚的師資及完善的服務深得學員的認同。該中心擁有良好的師資力量和充足的硬體設備,保證學員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本科生招生

網路工程專業

一、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掌握計算機網路工程技術的基本理論、方法與套用,從事計算機網路工程及相關領域中的系統研究、設計、運行、維護和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二、專業培養要求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理論及網路工程的套用技術,了解網路協定體系、網路互聯技術、組網工程、網路性能評估、網路管理等相關知識,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了解與計算機網路有關的法規,了解信息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動態。能夠從事計算機網路規劃設計、研究,網路運行管理和性能分析、網路工程設計及維護等工作。

三、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四、主要課程

專業學習的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外語、電路分析、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計算機原理、作業系統、資料庫原理與設計、微機與接口技術、現代通信原理、計算機網路 、軟體工程、網路工程與設計、TCP/IP和網路編程、計算機網路安全等。

五、畢業去向

除考取國內外名牌大學研究生外,主要畢業去向是計算機網路公司、系統集成公司、軟體專業公司、信息諮詢公司、以及金融等其它獨資、合資企業。

軟體工程專業

一、培養目標

以軟體企業人才需求為導向,面向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培養掌握紮實的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寬的工程專業知識、具有創新能力、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國際競爭力的高層次、套用型、複合型軟體工程技術人才。

二、專業培養要求

掌握計算機系統的軟、硬體基礎理論和基本設計方法,掌握計算機網路、數據通信的原理和方法。以計算機的單機系統、網路系統套用軟體開發為專業方向,重點掌握信息系統(IS)開發技術、基於Web的程式設計方法、網路資料庫系統的套用技術。

三、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四、主要課程

本專業學習的主要課程有:C/C++程式設計、Java程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方法、編譯原理、軟體工程、作業系統原理、資料庫系統原理、網路資料庫、計算機網路技術、微機原理及彙編語言程式設計、基於Web的程式設計、軟體開發技術、軟體測試技術、多媒體技術、網路安全技術等。

五、畢業去向

除考取國內外名牌大學研究生外,主要畢業去向是計算機軟體專業公司、信息諮詢公司、以及金融等其它獨資、合資企業。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紮實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基礎知識,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能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製造、套用和開發的,適應21世紀電子信息技術發展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二、專業培養要求

本專業是電子和信息工程領域中一個較寬口徑的專業。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信號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受到較好的電子與信息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備設計、開發、套用和集成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

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綜合能力; 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適應電子和信息工程領域廣泛的工作範圍; 掌握信息獲取、處理的基本理論和套用的一般方法,具有運用計算機進行工程設計 、模擬仿真和自動測試的初步能力; 掌握電子電路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具有分析 、研究、設計和製造電子設備的基本能力; 了解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理論前沿,具有研究、開發新系統、新技術的初步能力; 了解信息產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企業管理的基本知識; 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

三、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四、主要課程

本專業學習的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線性代數、複變函數與積分變換、機率與統計、普通物理與實驗、電路分析、模擬電子線路、數字邏輯電路設計、信號與系統分析、電子測量、微波與天線技術、微機原理及實驗、自動控制原理、感測器原理與技術、單片機接口技術、電視技術、現代通信原理、C語言程式設計、計算機網路技術、數位訊號處理(DSP)技術、數據結構、光纖通信、衛星通信、智慧型化儀表、移動通信、電子數據交換、程控交換、電子線路計算機輔助設計、電子系統計算機輔助測試等。

五、主幹學科

電子工程、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電子科學與技術是整個電子信息科學的基礎和支柱,也是國家重點發展的學科之一,本學科的發展狀況是衡量一個國家高技術水平的重要標誌,國家急需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高級人才。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系統的理論基礎和較寬廣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動手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質和創新精神,具備先進電子材料與元器件、光電子材料與元器件、微電子技術與器件、光電子器件理論與技術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和測試技術等方面的知識,能在信息技術產業、科研部門、高等院校及其相關領域從事先進電子材料與元器件、微電子器件、光電子材料與元器件、積體電路與系統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方面的科學研究、設計製造、運行與管理以及教學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

電路理論、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信號與系統、量子力學、固體電子學導論、電磁場與電磁波、電子材料物理、計算材料學與材料設計基礎、積體電路設計基礎、電子元件、微電子工藝學、電子與光電子材料工藝原理、感測器原理與設計基礎、電子材料與元器件測試技術、電子封裝與組裝技術、電子顯示技術、資料庫、多媒體技術基礎等。

畢業去向:

畢業生主要在信息技術產業的大中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外資企業中從事電子、光電子材料與元器件方面的開發、技術創新和管理方面的工作,也可在科研部門從事電子、光電子材料與元器件方面的設計、開發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以及高校及高職高專等教學單位從事電子、光電子材料與元器件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通信工程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等方面知識,能在通信領域中從事研究、設計、製造、運營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工業中從事開發、套用通信技術與設備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通信系統和通信網方面的基礎理論、組成原理和設計方法,受到教學實踐環節的各種訓練,畢業後應具備如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通信領域內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光波、無線、多媒體等通信技術;

3.掌握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的分析與設計方法;

4.具有設計、開發、調測、套用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的基本能力;

5.了解通信系統和通信網建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

6.了解通信技術的最新進展與發展動態;

7.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主幹學科及專業特色

主幹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專業特色:以電路、信號處理為基礎,通信系統設計及套用為方向,不僅具有紮實的、寬廣的理論基礎,而且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

四、主要課程

本專業學習的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大學英語、電路分析、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磁場與電磁波、C語言程式設計、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數位訊號處理、通信電子線路、通信原理、通信網路基礎、數字圖像處理、光纖通信、程控交換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綜合電子設計等。

五、就業方向

就業方向:通過本專業的系統學習,畢業生適合在通信等部門從事通信設備、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的研究、設計、開發、運營和技術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院所、高校從事教育及科學研究工作。

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 江西財經大學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

研究生招生

教育技術學(學術型)

1、移動學習與手機軟體開發

研究移動網際網路條件下的學習理論及相關技術,探索移動網際網路條件下的教學系統設計以及研發技術,以提高移動學習質量與效率,為實現隨時隨地學習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持。本研究方向重點探索基於移動寬頻網的移動學習問題,如基於移動寬頻網的遠程指導、移動協作學習、移動情景學習等。重點培養熟練掌握移動通信技術以及智慧型手機終端軟體設計技術,具有移動系統商業管理理念,能夠設計移動學習系統並將之進行商業套用的高級專門人才。

2、財經與管理教育技術

針對財經、金融、管理領域專業教學與培訓中普遍存在的概念抽象、業務邏輯複雜等突出問題,運用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將概念形象直觀化、業務流程簡單化,探求將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套用於財經、金融、管理專業教學的新手段和新方法。重點研究業務流程重組與建模、以及企業管理、金融管理領域的模擬教學與培訓軟體系統。培養既掌握企業管理、金融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又能夠熟練運用軟體工程技術,設計企業管理、金融管理領域的模擬教學軟體系統,並進行商業推廣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3、ICT教育技術

面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電子商務等ICT(信息通訊技術)領域的人才培養實踐,探索現代教育理論在ICT領域人才培養中的套用,系統研究提高ICT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方法和技術,培養具有現代教育管理理念、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能夠從事ICT領域教育研究和實踐的高級專門人才。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碩士點研究方向簡介 1、商務智慧型

提供企業迅速分析數據的技術和方法,包括收集、管理和分析數據,並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用的知識,幫助企業做出明智的業務經營決策。著重培養知識發現與數據挖掘、數據分析與建模及科學管理與決策等三大能力。

2、可信軟體技術

主要以運行於Internet之上的財經軟體實體為研究對象,針對金融信息泄露、網路滲透和攻擊等實際問題,研究金融、經濟分析等類型軟體的可信性分析與評估框架,並提供可信軟體分析、設計、驗證和評估等方面的工具,從而為金融信息安全、信息資源共享和經濟活動電子化等重要領域提供技術支撐。

3、移動計算

面向移動金融業務處理、移動公共管理、移動電子商務、工業控制、交通管理、智慧型家庭、環境監控等不同領域,致力於移動通信協定、嵌入式移動智慧型設備軟體技術的研究及套用,依託於移動通信技術、電子技術、分散式並行處理技術等技術,並且隨著生產生活背景變化吸收電子、通信、遙感、測控等技術,為物聯網研發提供堅實的基礎。

4、財經信息處理

面向金融風險預測、公司績效評價、會計信息失真識別、信用管理、精準行銷、客戶關係管理等領域,依託統計數學、數據挖掘及智慧型計算與仿真技術,結合財經數據特點及行業特徵對數據進行分析以求發掘特徵模式,並在此基礎上做出科學的決策。

軟體工程(專業型)

研究方向::可信軟體理論與技術、商務智慧型與大數據分析技術、軟體體系結構與網構軟體技術、智慧型計算與現代最佳化技術。

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型)

研究方向::金融信息安全、物聯網技術、嵌入式系統設計、電子/光電子材料與元器件。

國際交流合作

軟體工程(中外合作辦學)

專業名稱:軟體工程(中外合作辦學)
最大特點:3年國內+1年國外、低成本完成留學教育、獲取雙學位(江西財經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學士學位+ 瑞典達拉那大學信息系統專業學士學位)
合作院校:瑞典達拉那大學,該校在歐洲享有盛譽,地理位置優越,教學水平高

校企合作

1、與鷹潭市眼鏡商會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2017年4月23日上午10:00,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副院長白耀輝與鷹潭市眼鏡商會會長周有才在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會議室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
本次戰略合作以“政府引導、商會搭台、企業運作、共同發展”為基本原則,旨在服務地方產業發展,深化雙方合作關係並促進鷹潭眼鏡產業園區的倉儲物流和加工產業的長足發展。
雙方就平台開發、人才培訓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細緻的交流。

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與鷹潭市眼鏡商會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軟體與通信工程學院與鷹潭市眼鏡商會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