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噪下鎮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噪下鎮

噪下鎮地處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西北部,轄8個行政村、1個林業分場,國土面積155.8平方公里,人口1.35萬,土地面積21865畝,山地面積10234公頃。噪下鎮東北部與靖安縣接壤,西部與會埠鎮毗連,南部與乾洲鎮相鄰,是半山區半丘陵鄉鎮。山地、丘陵、平原面積比為5:3:2,地形狹長,南北寬約12公里,東西長約46公里,西北部高,東南部低,海拔最高點1333.2米,最低點50.3米,年平均氣溫為17.1度,年平均雨量為1624.4毫升,年平均日照1873小時,無霜期260天,噪下屬越山及萊洋山支脈及余脈,橫貫東西,河流為潦河貫穿全境,到龍溪村匯至南潦河。

噪下鎮-歷史沿革

噪下鄉噪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史載,明萬曆年間,噪下就成為建制鄉,名曰新安鄉,距今已近500年歷史,解放前夕,改為噪下鄉,以駐地噪下而得名,解放前後至1958年前,噪下設四個小鄉:分別是山里(今汪家村)、富溪、噪下、觀噪下四個小鄉。1958年成立噪下人民公社,1961年又分噪下、觀噪下兩個公社,1968年合併為噪下公社,1984年改為噪下鄉,2000年經省民政廳批准撤噪下鄉設立噪下鎮。

噪下鎮-城鎮建設

噪下鎮城鎮

噪下鎮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快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50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534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400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100萬元,呈現出一個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態勢。

噪下鎮駐地有500萬元以上投資企業4家,有1000萬元以上一家,工業產品主要有鋼鐵、汽車缸套、木竹地板、木柵欄、工藝竹筷、竹簾席等,其中成品缸套、木柵欄等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木竹地板主銷全國各地。

噪下鎮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省管公路貫穿全境,鎮部駐地距縣城20公里,距320國道40公里,距省會南昌80公里,距江西省北大門九江市250公里。噪下鎮通訊便捷,村村通固定電話,行動電話建有基站。噪下鎮設初級中學1所,完全國小10所,幼稚園1所,噪下中學教學樓、實驗樓、教師宿舍樓、學生宿舍樓都是近年新建。隨著教學質量提高,適齡兒童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率達95%以上,初升高達20%以上。

噪下鎮文化站是是全縣第一批被授予的省一級文化站之一。新建的噪下中心衛生院,無論是醫療設施、技術水平都排全縣前列。2000年來,噪下鎮加快了小城鎮建設步伐,街道布局合理、美化亮化,集市貿易、自來水、閉路電視等設施完善。噪下鎮已經逐漸成為奉新縣明星鄉鎮和衛星城鎮之一。

噪下鎮-自然資源

噪下鎮毛竹

噪下鎮資源物產非常豐富,有自然林和人工林各20餘萬畝,活立木積蓄量47.5萬立方米,毛竹250萬支,還有紅豆杉、楠木等珍貴樹木生長,年產1萬立方米杉木,60萬支毛竹,1000餘方各類雜木。噪下鎮花崗石蘊藏量大。目前探明有灰、紅、綠等礦種,開發潛力巨大。噪下鎮水力資源十分豐富,除目前在潦河建有聞名全國的“老愚公”4個梯四級電站和1個鄉電站外,尚有大量水頭高、流量大的水能可供開發。噪下鎮農業以優質稻、油菜、花卉苗木、獼猴桃為主,有AA級綠色大米種植面積5000畝,優質油菜7000畝,花卉苗木1000畝,獼猴桃1000畝。噪下鎮水面面積大,境內有大小水庫20餘座,水面面積有1200畝,水質優良、無污染,是水產養殖的首選地。噪下鎮木竹加工剩餘物充足,是發展食用菌的原料,前景非常廣闊。噪下鎮山區盛產野葛,年產量在50萬公斤以上,是開發綠色食品——葛粉的原料。除此外,噪下尚有大量坡地、水面有待開發。

噪下鎮自然資源豐富,盛產木材、毛竹、優質天然礦泉水,水能蘊藏量達12萬噸以上,岩鹽蘊藏量達75萬噸。土特名優產品系水稻、大豆、薯類、油料、瓜果、畜禽水產品、中草藥等,工業產品白酒、木製家具、竹膠地板、瓷瓶、機制磚、瓦楞紙等,產品質量上乘,獲農業部優秀產品獎一項,獲省優質新產品獎三項。

距鎮政府東南15公里處,有一座名聞遐爾的洞天福地、藥都藥業先河、旅遊療養勝地、道教名山——閣皂山,2001年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現有保存的宋代古橋(鳴水橋),清代石坊(一天門),是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境內景色之秀、宮觀之麗、古蹟之異、名樹之奇、藥草之眾,真乃“神仙之府”,歷史上引無數文人雅士,借景抒情,爭相題詠,留連忘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