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博物館

江蘇省博物館

江蘇省博物館在經歷了二十餘年快速發展以後,數量和設施條件發生了顯著變化,博物館工作重心向優質服務的轉換,喻示博物館事業已開始進入了“服務時代”。

簡介

江蘇省博物館江蘇省博物館

江蘇省博物館在經歷了二十餘年快速發展以後,數量和設施條件發生了顯著變化,博物館已開始關注自身的運營效益、關注高質量的服務對吸引觀眾和提高觀眾滿意度的作用,將建立規範的社會服務和觀眾服務體系作為博物館發展的發力點。博物館工作重心向優質服務的轉換,喻示博物館事業已開始進入了“服務時代”。其表現如下: 加強組織籌劃,注重博物館的社會效益。

近年來,全省各地在博物館的建設中認真研究、積極籌劃,把博物館建設與城市文化建設結合起來,不斷推出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的陳列展覽。其中的優秀代表———揚州雙博館的《中國雕版印刷陳列》、南京市博物館的《龍蟠虎踞———南京歷史文化陳列》雙雙在今年揭曉的“第七屆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中”獲獎。此外,鎮江、南通、淮安、連雲港、蘇州、常州等館,根據當地文化特色和實際情況,對基本陳列進行了更新或改造,南京博物院的二期工程也把陳列展覽的設計製作作為重要內容。

特點

江蘇地區文化遺產豐富,蘇、錫、常地區的吳文化遺存,寧、鎮地區的六朝文化遺存,徐州地區的漢文化遺存,揚州地區的唐宋文化遺存等,分別代表了江蘇文化不同時期的主體形象。為整合全省館藏文物資源,提高博物館展覽陳列水平,經過周密的準備和細緻的安排,由江蘇省文物局主辦、各地文物局、博物館承辦的《歷史的回顧———江蘇省館藏精品系列巡迴展》項目已正式啟動,其中包括《江蘇史前文明展》、《吳國青銅器展》、《兩漢文明展》、《六朝青瓷展》、《歷代書畫名家作品展》、《江蘇考古成果展》,其中,《六朝青瓷展》已於4月29日在常州博物館揭幕,《歷代書畫名家作品展》在文化遺產日開幕式當天在南京博物館開展。文化遺產日期間兩個展覽對社會免費開放,受到觀眾的歡迎。據不完全統計,僅6月9日到13日期間,《歷代書畫名家作品展》就接待觀眾近25000人。巡迴展覽將帶動省內各級各類博物館加強交流,向社會公眾宣傳優秀的博物館文化,進一步提高為全社會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水平。

服務意識

堅持以人為本,強化博物館的服務意識

為適應免費開放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各博物館進一步完善服務設施,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根據觀眾提出的合理建議進行調整和改進,同時普遍加強了本單位的制度建設,基本建立了博物館各部門為開放服務、開放部門為觀眾服務的制度體系,注意與人們日益增長的旅遊休閒需求相結合,以優美環境、優質展覽和優良服務奉獻觀眾。常熟博物館、儀征博物館作為國家文物局“縣級博物館服務提升項目”中的試點單位,展示、服務、接待、後勤的硬體和軟體水平均有很大的提升。

在提高服務水平的同時,各博物館、紀念館充分發揮德育教育基地和學校的實驗基地作用,主動與所在地區的教育主管部門及廣大中國小、幼稚園等教育機構建立共建教育基地,制定共建計畫,簽訂共建協定,確定聯絡員和輔導員,採取諸如出版圖書、音像製品,開展互動項目,舉辦學術講座,配合中國小以及大學的學校教育開辦課外活動或課外輔導、協助學校組織各種形式的文化團體,以及開展雙向可視遠程教育項目等多種方法,充分利用博物館的宣傳職能和社會教育職能,發揮文物藏品的實物性、生動性的教育功能,結合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特點和需求,研究設計觀眾參與的活動項目,激勵和培養未成年人的參與意識和探索精神。很多學校、機關、部隊都把入隊、入團、18歲成人宣誓儀式、入黨等活動放到紀念館舉辦,使這些活動的開展更加生動活潑,更有說服力和教育性,初步實現了博物館、紀念館等與觀眾的良性互動關係。

影響

把握時代脈搏,擴大博物館的影響力

為適應發展的形勢,江蘇省緊緊把握時代脈搏,積極拓展服務思路和服務手段,加快文博信息化建設。在國內率先按省級統一平台的要求,建設、整合市級博物館網站,利用信息資源引領觀眾接受文化教育,積極進行展館介紹和展覽的教育推廣。目前,江蘇省文博信息網改造及基層網點建設工作已通過驗收,改版後的江蘇省文博信息網和已建成的基層網點,內容豐富生動,版式新穎美觀,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同時具有一定的網路安全信息措施、後台管理系統和較為完備的更新計畫,整體水平和發展速度在全國的文博信息化進程中居於領先地位。此外,各博物館均十分重視利用信息技術、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省、市級博物館在新展廳配置了電腦觸控螢幕、幻影成像、天幕電影等多媒體設備,有的博物館運用現代多媒體手段,設計製作考古發掘和陳列展示的三維軟體,運用虛擬電視的手段,復原各種生活場景和墓葬出土模型,讓觀眾了解感受考古發掘中的樂趣,使觀眾親自參與,達到了互動效應。

目前,江蘇數字博物館也在醞釀建設中,信息化建設力爭把博物館的活動、展覽、藏品與城市發展、文化建設、人民需求結合起來。從形式到內容,從可看性到可參與性,從寓教於樂到科普活動,拉近了博物館與觀眾的距離,健康文明的信息網路生活給博物館文化拓寬了空間,增添了亮點。

建設調研情況報告

隨著江蘇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文化江蘇建設的紮實推進,江蘇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其中博物館建設尤為引人注目。目前,江蘇博物館事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博物館數量迅速增加,博物館展示水平與社會服務能力得到提高,博物館在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全面發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博物館與現代城市生活、與社會發展、與廣大人民民眾的需求之間還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為更好地發揮博物館在文化江蘇和文化強省建設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全省博物館管理,有效推進博物館健康有序發展,省文物局在貫徹實施《博物館管理辦法》的過程中,對全省博物館建設的整體情況進行了調研,並從巨觀上對我省博物館基本狀況、存在問題、發展方向作了分析研究與思考,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江蘇省博物館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一、全省博物館建設的基本情況

100多年前,張謇在南通創立了中國第一座博物館——南通博物苑,開創了中國博物館事業的先河。70多年前,第一個國立中央博物院在南京籌建,奠定了江蘇在中國博物館發展歷程中獨特的歷史地位。目前,江蘇省的博物館和館藏文物在全國各省中不僅數量較多,且類別特色比較突出,已初步形成了以歷史類博物館為基礎、專題性博物館為特色;以國有博物館為主導,非國有博物館為補充;以文化文物系統管理的博物館為主幹,行業博物館、私人博物館為輔助的博物館體系。現經登記註冊的各級各類博物館、紀念館共161家,其中文化、文物系統管理的111家,占總數的69%(省級館2家,市級館43家,占總數的27%,縣級館66家,占總數的41%。)系統外的行業博物館共35家,占總數的22%,民間博物館15家,占總數的9%。

(一)博物館場館建設步伐加快,博物館基礎工作取得實效

近幾年來,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蘇州、常州、鎮江、揚州、南通、徐州、淮安、連雲港、宿遷、常熟、儀征、邳州、金壇、洪澤、江陰等市縣,都重新建設了現代化的博物館,或對原博物館進行改擴建,無錫、鹽城、泰州的新館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這些市級中心館新館的相繼落成開放,既是當地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了當地的標誌性文化設施,構成了我省博物館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受到了國內博物館界的廣泛關注。同時,南通中國珠算博物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南京地質博物館、徐州炎黃聖旨博物館等行業和私人博物館等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非文物系統管理的博物館、紀念館在全省博物館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之勢。南京、南通、蘇州、揚州等地還著力打造“博物館城”,加快“博物館群”建設。全省已逐步形成了包括各級各類歷史博物館、專題博物館、民間博物館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館、紀念館群體。

經統計,省內博物館在蘇北地區(徐淮鹽連宿)有42家;蘇中地區(揚通泰)有36家;蘇南地區(寧鎮蘇錫常)有83家。博物館主要集中在蘇南地區,占全省數量的一半以上,這與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以及當地政府對博物館事業的重視與扶持是分不開的。同時,在這一地區的行業博物館、民間博物館數量較多,在當地博物館總體結構中占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比例。在蘇北和蘇中地區,仍以文化、文物部門管理的歷史文化博物館為主。  

近年來,省內博物館的基礎工作得到了加強,藏品管理和保護的工作力度也得到增強,館藏文物管理規範化、制度化、合理化的建設逐步強化。完成了全省一、二級文物的建檔備案工作,南京博物院等14家省、市、縣級博物館對庫房進行了改造,有效地改善了庫房保管條件和藏品保存環境,全省博物館的安全防範達標工作得到了加強,各市、縣博物館按照安防達標的要求,高度重視本館的安防達標建設,認真制定方案,從嚴把握,積極實施。省文物局每年都安排專項經費,扶持各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保護和安防工程建設。

(二)人才培養得到重視,隊伍建設初見成效。  

省文物局十分重視博物館專業人才的培養,加快人才隊伍的建設,各市也開展了業務人員的專業培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省文物局先後舉辦了文博信息網路管理員、藏品保管員、講解員培訓班,從藏品的管理、藏品檔案的建立、藏品保管中常見的問題和處理方法、藏品信息化管理以及網路軟硬體平台的套用技能、講解的技巧和方式、服務觀眾的要求等方面,著力提高業務人員的專業技能。還組織了江蘇省博物館管理人員赴港培訓學習,就博物館管理、展陳設計、社會服務等方面內容與當地工作人員進行了交流,開闊了視野;舉辦了兩次博物館館長高層論壇,探討博物館的發展和城市建設的關係。通過這些富有針對性的培訓和學術交流研討,我省逐步培養了一支業務精、能力強的博物館專業人才隊伍,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人才梯次,為博物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人才保證。

經統計,全省博物館、紀念館工作人員2268人,其中,陳列設計人員216人,占總數的9.5%;保管人員282人,占總數的12%;宣傳講解人員429人,占總數的19%;文物科技研究人員175人,占總數的8%;安全保衛人員465人,占總數的20.5%;考古研究人員163人,占總數的7%。行政工作人員538人,占總數的24%;從人員結構的比例看,博物館從業人員的結構明顯不合理,行政管理和安全保衛人員的比例較高,專業技術人員所占比例較低。

(三)政府財政加大投入,博物館自身“造血”功能進一步增強

“十五”以來,各級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十分重視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把相關項目列入當地重點工程、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和財政預算,對博物館事業的建設、發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與此同時,各博物館、紀念館也積極爭取社會力量的關注、支持和參與,並特別注重強化自身的“造血”功能。2005-2006年間,除了各級財政撥款和專項補助的12701萬元外,全省博物館的事業和經營收入5105萬元,其中門票收入2513萬元,服務性收入2230萬元,經營性收入362萬元,分別占49.2﹪、43.7﹪、7.1﹪。

但是,博物館發展的經費主要依靠政府的財政撥款,而門票收入和服務性收入僅是博物館發展的補充。目前,我省各博物館的門票價格從2元—30元不等,省、市級博物館的門票價格一般在20—30元之間,部分市級博物館和經濟發達地區縣級博物館的門票價格在10元—20元之間,經濟欠發達地區市、縣博物館門票一般在10元以下。除南通市所有博物館和其他地區的部分專題博物館對全社會免費開放以外,其他博物館均未取消門票。隨著免費開放範圍和規模的擴大,全省博物館、紀念館的門票收入的比例逐步減少。近年來各個博物館已開始注重博物館產業的發展,開發和利用自身資源,提高服務性和經營性收入,以彌補門票的不足。

(四)陳列展覽形式豐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近年來,全省各博物館、紀念館根據自身的特點,把“貼近實際、貼近民眾、貼近生活”的精品陳列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在創意、設計、製作和宣傳推廣等各個環節上,引進新理念,嘗試新模式,運用新技術,做到導向正確、主題突出,手段先進、方法新穎,努力實現思想性與藝術性、科學性與觀賞性、教育性與趣味性的結合,推出反映地方歷史和特色的基本陳列,引進國內外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臨時展覽,為廣大觀眾提供了精美的文化大餐。南京市博物館的《六朝風采》、南京博物院藝術館陳列等7個陳列展覽在歷次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中獲得獎項。
2005-2006年度,文化、文物系統管理的博物館共為社會公眾提供基本陳列180個,臨時展覽546個。南京、鎮江、南通、淮安、連雲港、蘇州、常州等市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均進行了更新改造。2005年,全省文化、文物系統共接待觀眾558萬人次,其中免費參觀人數302萬人次,占54.1﹪,優惠參觀122萬人次;2006年,全省文化、文物系統共接待觀眾641萬人次,其中免費參觀人數364萬人次,占56.8﹪,優惠參觀人數137萬人次。兩年中,免費觀眾數量上有了較大的增加,從2005年到2006年,免費觀眾上升了20.5%。博物館在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現出來。

自2005年開始,國家文物局啟動了“全國縣級博物館陳列展示服務水平提升項目”的試點工作,我省常熟博物館、儀征博物館被列為第一批、第二批試點單位。試點工作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指導,通過這次試點工作,地方政府對博物館工作的重視程度、博物館的陳列水平、社會服務功能等都有了顯著提高。試點成果不僅表現在博物館展示服務水平的提升上,更為重要的是對博物館各項業務建設也有了較大的促進。在基本陳列改進、提升工作的帶動下,館藏文物的徵集、保護和研究,博物館的自身宣傳與社會效益,從業人員的素質培養和崗位鍛鍊等博物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工作,均取得了明顯進展,為縣級博物館的生存和發展開闢了廣闊空間。省文物局圍繞試點工作的成效,及時召開了全省博物館工作會議,積極推廣常熟博物館提升工作所取得的經驗,帶動全省博物館陳列展示水平和服務能力的提高。

二、博物館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我省博物館事業發展較快,博物館的社會影響不斷地擴大,社會地位進一步提升,博物館在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現代文明的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和公眾文化的服務中,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但是,由於受諸多方面因素和條件的限制,博物館管理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

(一)中小型博物館建設缺少規劃論證

由於各地經濟發展狀況和主管部門重視程度的差異,各地博物館建設中往往缺少合理的規劃和科學的論證,沒有完全按照功能優先的原則凸現特色、合理定位,普遍存在結構布局欠合理、功能配套不健全、發展狀況不平衡、定位欠明確、體系欠完善的問題,也影響了博物館建成後使用功能和社會作用的發揮。在現有國有中小型博物館中,綜合、歷史館偏多,專題、特色館偏少,辦館形式相對單一。部分小型博物館種類趨同、缺乏特色,與構建富有地域特色的博物館網路體系要求還有差距。

(二)中小型博物館基礎工作和管理需要加強

從調查的情況看,由於受到人力、財力、場館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中小博物館存在基礎工作不到位、內部管理不完善的現象,現狀堪憂。一是藏品資源狀況不清。個別博物館藏品數量不清、等級不分、藏品檔案管理混亂,缺乏科學管理。二是保存環境不佳。有些博物館藏品保護條件差、保護技術手段落後、沒有庫房的保存條件和安防設施,藏品存在不同程度的損毀。三是資源缺乏或利用率不高。很多小型博物館沒有基本陳列或陳列展覽多年不變,部分藏品由於博物館展示場所有限或沒有相應的安防措施無法展出,更多的是博物館對藏品研究不足而不敢輕易展出。四是缺少館際交流,缺少為農村、基層、社區、學校服務的手段。五是專業人才缺乏,人才的總量、結構和素質都無法滿足需求。很多博物館的館長身兼多職、精力不夠集中,博物館管理工作薄弱。

(三)免費開放的經費補助得不到有效保障

2004年以來,我省文化、文物系統管理的博物館、紀念館對未成年人等特殊社會群體參觀實行免費開放,部分地區的部分博物館已對全社會實行免費開放,免費開放的規模和範圍都在擴大,也深受社會各界的歡迎。但各級財政對免費開放的補貼基本沒有明確的政策支持,或支持的經費不能及時到位,大部分博物館因免費開放,資金缺口更為嚴重,同時,免費開放增加了博物館硬體設施的壓力,增加了服務觀眾和內部管理的難度,觀眾的參觀質量也受到一定影響。

(四)行業博物館社會化程度不高

我省的行業博物館主要由地方政府及宣傳、財政、民政、旅遊、衛生、貿易等部門以及大型國有企業、行業協會等負責管理。由於行業博物館創辦單位各自為政,行業博物館的籌建存在著總體布局無序、盲目開工上馬的情況,沒有根據地方經濟、歷史、文化特色,建設區域、行業特點的博物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普遍存在。已建成的博物館中,工作人員多數是從行業內部抽調,只掌握本行業的業務,沒有系統學習博物館學等基本知識,對博物館的管理知之甚少,缺乏陳列展覽、安全防範、藏品保護等博物館基本常識;主管部門對這類博物館的展覽、觀眾、社會服務、宣傳教育、學術研究等方面沒有明確要求,導致部分博物館陳列展覽不到位,管理不規範,沒有找到社會化的切入點,社會化進程緩慢。個別博物館甚至名存實亡,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社會作用。

(五)民間博物館發展水平參差不齊

目前,省內民間博物館主要形式有:民營企業出資創辦的民間博物館,從事個人收藏、利用現有場所創辦的博物館,民間籌集資金創辦的博物館,多方面、多層次合作或合資創辦的博物館等。這些博物館大多設在臨時租賃房或居民家裡,只有少數幾家走向社會或進入旅遊景點。由於定位和發展缺少長遠規劃和政策支持,受到規劃建設、土地徵用的制約,運行資金的短缺,民間博物館的發展後勁不足。民間博物館普遍管理不善、性質不明,個別場館甚至存在以博物館名義從事藏品經營的現象。

三、博物館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江蘇是文化大省、也是文物大省。近年來,江蘇憑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優越的地理環境,豐厚的館藏文物,堅實的科研實力,通過調整、充實、完善、提高,已逐步形成了初具規模、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館、紀念館群體,在全國文博界具有較高的聲譽。雖然數量眾多,門類較全,但存在的問題不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博物館社會功能的發揮。綜合全省博物館調研情況,今後應在以下方面加強博物館的建設和管理。

(一)加強政府的巨觀指導作用,規範博物館建設的統籌管理

各級政府及主管部門要加強規劃和管理,為博物館順利開展工作提供保證。要結合當地的經濟、歷史、文化、民俗的特點,從自身資源優勢和社會發展需求出發,因地制宜,對本地區的博物館發展進行合理規劃。以加強巨觀調控和依法管理為手段,著力完善現有博物館的社會功能,重點發展各具特色的專題博物館,改善博物館的品類布局。新建、改建博物館要把增加數量與提高質量結合起來,避免千館一面和重複建設,切實扭轉博物館發展中重建築輕功能、重硬體輕軟體、重設施輕管理的不良傾向。

(二)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推進免費開放的進程

博物館向全社會免費開放,是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舉措,是博物館服務社會和社會發展職能的具體體現。不僅可充分體現博物館的公益性,也可體現政府的服務導向和公共財政的投入目標,有利於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服務和教育功能。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站在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高度,認識博物館免費開放的重要意義,加大對博物館的免費開放的政策支持和財政扶持,在確保博物館對未成年人和特殊社會群體免費開放的前提下,加大對博物館持續發展的支持力度,為免費開放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以便擴大免費開放的規模和範圍,加快推進博物館向全社會免費開放的進程。就全省而言,採取何種形式和手段進行免費開放,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宜採取“一刀切”的方式。根據目前省內各地、各類博物館的實際情況,博物館可以分階段、分類別、分地區、分步驟地對社會公眾實行免費開放。一是可以由經濟發達的蘇南地區逐步向蘇中、蘇北地區擴大;二是可以從縣級博物館逐步向市級、省級館推進。三是可以從紀念館、行業博物館逐步向歷史綜合博物館擴展。

與此同時,博物館要抓住免費開放所帶來的機遇,借勢深化體制改革,加強研究和實踐,明確免費開放的基本原則,不斷完善免費開放制度,注重發揮社會教育功能,切實落實“三貼近”要求,提升服務公眾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提高中小型博物館的管理水平

中小型博物館面廣量大,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各級文化、文物部門要從如何加強對博物館的管理,博物館如何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入手,認真貫徹落實博物館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研究制定當地博物館的發展規劃和任務目標,探討博物館服務社會發展的有效措施,加強巨觀管理和業務指導。各博物館要進行內部機制改革,建立明確的目標責任制,制定考核評估機制,激發博物館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得博物館的管理和服務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1、切實加強基礎工作

加強文物藏品的管理和庫房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館藏文物建檔備案、日常管理和有關人員離職清點交接等制度,健全和強化監督機制,防患於未然。推進對館藏瀕危文物的“搶救性”保護工作,著力加強館藏文物的“預防性”保護。

2、有效利用人力資源

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合理配置人員。要善於培養人才、發現人才、選拔人才,可以借鑑現代企業的管理經驗,科學定崗定編,以效率為前提,以工作量為基礎,因事設崗,由崗定人。按照知識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3、確保事業經費投入

經費短缺是國有博物館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方面各級政府需加大投入與扶持,另一方面博物館也可以爭取社會力量的支持和參與,通過多方爭取,緩解資金壓力。同時要積極利用自身的優勢,大力發展博物館產業。

(四)加強行業管理,促進行業博物館和民間博物館的健康發展  

文物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對行業博物館的管理和業務指導,將其納入到整個博物館的管理體系中,鼓勵發展填補行業空白、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館。行業博物館要與各級文物管理部門、博物館協會建立交流渠道,加快行業博物館的社會化進程,提高行業博物館服務水平,使其逐步滿足社會參觀和教育的需要。
同時,文化、文物部門要根據民間博物館的特點,因勢利導,制定扶持民營博物館建設的相關政策,明確政府的管理職責和審批程式,設立其準入條件,嚴格實行審核登記制度,將民間博物館納入正常的管理體系中,對其藏品登記造冊,規範藏品退出館藏系列的條件和批准程式,強調其服務社會的功能,促進行業博物館、民間博物館走上持續、健康的良性發展軌道。

(五)貫徹落實“三貼近”工作方針,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博物館是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機構,是服務公眾的社會大學。隨著免費開放的逐步深入,社會對博物館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博物館要樹立服務社會、服務公眾的理念和科學管理的意識,堅持以人為本,強化服務意識,把社會和觀眾的需求作為博物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1、強化精品意識,不斷提高陳列展覽的水平。
博物館服務社會和公眾的最主要的方式是陳列展覽,而展覽是博物館通過收藏、保護、研究之後形成的重要的精神文化產品。舉辦陳列展覽要加強預見性和計畫性,從社會發展和民眾實際需要出發,研究制訂陳列展覽中長期規劃和年度實施計畫,對已經舉辦和擬推出的陳列展覽進行效益評估,提出改進意見和措施,使陳列展覽在品位、檔次和水平上取得顯著提高。

2、整合館藏文物資源,加大博物館的社會宣傳。
面對觀眾文化需求的不斷變化和文化市場的日益豐富,博物館要突出自身優勢,加強館際交流,提倡資源共享,有目的地引進國內外有影響的展覽。積極推出社會普及活動,通過新聞媒體和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實現博物館與觀眾的相互認知,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要善於借鑑國內外博物館依靠社會力量,特別是藉助博物館之友、會員和志願者促進博物館發展的成功做法。激勵和培養公眾參與意識,積極探索博物館聯繫公眾、服務社會的新思路和新舉措。

3、改進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水平
高質量和多樣化的服務是當代博物館實現其社會任務的主要手段。要進一步轉變博物館的服務觀念,研究當代服務管理的理論,抓住博物館服務的核心問題,把滿足服務對象的核心需求作為博物館服務的中心任務,並以此為導向,明確博物館服務的特色和任務,建設博物館服務文化,構建服務管理體制,培養高素質的服務隊伍,規劃博物館服務內容和標準。要讓更多的民眾走進博物館,讓博物館成為公眾參觀、增知、休閒的場所。博物館不能僅靠“新奇特”來吸引人們的眼球,更要通過優質服務加強與觀眾的聯繫,增強觀眾對博物館的理解和忠誠度,使觀眾從被動的服務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服務參與者,成為博物館忠實的朋友和夥伴。

黨的十七大對加快公益文化事業發展、保障人民公共文化權益作出了明確部署。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提升博物館服務水平,落實“三貼近”要求,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對博物館建設的本質要求。要從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出發,通過政府的主導和公共財政的支撐,運用行政手段整合公共資源,積極發展博物館這一公益性文化事業,將博物館有效地融入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力求把博物館建設成為環境優美、設施完備、展覽豐富、活動多樣、服務一流的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向公眾提供優質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以保障人民的文化權益,從而實現江蘇博物館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