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坐落在被譽為“中國近代第一城”的江蘇省南通市,是一所省屬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全國100所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之一。 學校的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由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創辦的中國第一所紡織專門學校;1999年,獨立升格為“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正式更名為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被確定為江蘇省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單位。 據學校官網2018年4月信息顯示,學校占地面積700多畝,建築面積283632平方米。學校設有各類實驗、實訓室193個;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萬多名;紡織服裝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商學院(社會管理工程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建築工程學院、航空與交通工程學院等6個二級學院和素質教學部;設定42個專業(方向);擁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國家教學名師1人、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教學團隊2個、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學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12年,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創辦了南通紡織染傳習所,次年定名為南通私立紡織專門學校。這所中國最早獨立設定的紡織高校,曾先後經歷了南通大學紡織科、南通學院紡織科等歷史時期,至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遷往上海組建華東紡織工學院,即以後的中國紡織大學、現今的東華大學。

南通學院紡織科遷往上海以後,為了延續南通的紡織教育事業,1957年,由張謇先生創辦的原大生一廠、大生二廠、大生三廠等紡織企業聯合在南通學院紡織科舊址創建“南通紡織企業紡織專科學校”。

1959年,該校更名為“南通紡織工業學校”,並隸屬於江蘇省紡織工業廳,這就是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

經過40多年的變遷與發展,1999年8月,經教育部批准,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在南通紡織工業學校的堅實基礎上宣告誕生。

學校於1999年經教育部批准,獨立升格為“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

2006年取得了全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的成績。

2007年被確定為江蘇省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

2008年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畫”立項建設院校。

2011年6月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成為國家示範性高職學院。

2014年,更名為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2015年,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與南通大學合作的“產品設計”專業高職與本科聯合培養項目成功獲批。

2018年被確定為江蘇省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單位。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現設有紡織服裝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商學院(社會管理工程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建築工程學院、航空與交通工程學院等6個二級學院和素質教學部,設定42個專業(方向)。

•專業設定

序號二級學院專業名稱
1紡染工程學院現代紡織技術(紡織工藝、面料設計、家紡工藝、針織工藝)
2紡織品檢驗與貿易
3染整技術(染整工藝、染料助劑套用與行銷、染整產品跟單與貿易)
4生物製藥技術
5機電工程學院新能源套用技術
6電氣自動化技術
7機電一體化技術
8機械設計與製造(數控加工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
9模具設計與製造
10商學院國際貿易實務(跟單、報關與商檢、國際結算、單證與貨代)
11工商企業管理(行銷策劃、連鎖店長、行政管理)
12物流管理
13電子商務
14會計
15藝術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平面廣告設計、會展設計、數字媒體藝術設計)
16環境藝術設計*(建築環境設計、室內設計、空間設計表現、裝飾工程管理)
17家用紡織品設計(產品設計、督導與陳列)
18服裝設計學院服裝製版與工藝(服裝製版、針織服裝技術)
19服裝設計*
20建築工程學院建築裝飾工程技術
21建築工程技術(建造技術、質量與安全)
22工程造價
23道路橋樑工程技術
24樓宇智慧型化工程技術
25航空工程學院民航商務(航空物流、航材貿易與管理)
26飛機維修(航空機械設備維修、航空電子設備維修、通用航空器維修、飛機結構維修與內裝設計)

師資力量

據學校官網2018年4月信息顯示,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03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約占35%,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約占74%;“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67.94%。擁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國家教學名師1人、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教學團隊2個、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人、南通市教學名師5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7人,南通市“226工程”培養對象11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培養對象7人。此外,學院聘請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工程師、技術員、能工巧匠近430人作為兼職教師。

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染整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陸錦軍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陸錦軍、沈志平

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教學團隊(2個):服裝設計專業教學團隊、現代紡織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人):沈志平、仲岑然

江蘇省“333”人才(7個):陸錦軍、孫兵、姜生、蔡永東、徐琳、楊化奎、汪智強

教學建設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擁有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4個、中央財政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專業2個、江蘇省高等學校品牌專業建設計畫一期建設項目2個、江蘇省高等學校品牌特色專業10個(含建設點)、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雙證書試點”專業1個。學校現建有國家精品課程5門、江蘇省高校精品課程5門、教育部高職高專教學指導委員會精品課程3門;入選江蘇省高校精品教材10部。

國家示範建設專業(4個):現代紡織技術專業、服裝設計專業、紡織品設計(家用)專業、染整技術

中央財政支持高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項目(2個):新能源套用技術、工程造價

省級品牌特色專業一覽表

序號 專業名稱 類別 級別 專業負責人
1 新型紡織機電技術 建成 省級 孫鳳鳴
2 電子商務 建成 省級 倪紅耀
3 染整技術 建成 省級 沈志平
4 服裝設計 建成 省級 朱建軍
5 藝術設計(家紡) 建成 省級 姜淑媛
6 軟體技術 建成 省級 宋楚平
7 國際商務 建成 省級 黃璐
8 現代紡織技術 建設點 省級 仲岑然
9 工程造價 建設點 省級 徐琳
10 電氣自動化 建設點 省級 李智明

精品課程

序號課程名稱負責人級別
1家紡藝術設計姜淑媛國家級
2染色工藝實施與管理潘雲芳
3服裝設計郝秀芳
4現代織造技術蔡永東
5印花工藝實施與管理沈志平
6紡織纖維與產品耿琴玉省級
7染整前處理工藝實施與管理楊曉紅
8染整套用化學李淑華
9紡紗工藝設計與實施張冶
10.NETWeb應用程式設計胡為民
11染整設備操作與維護賀良震
12服裝工業樣板設計與製作彭立雲
13緯編針織產品開發與生產丁鍾復

省高校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紡織材料實驗中心

學院擁有中央財政支持的現代紡織技術實訓基地、國家級家紡設計師職業資格培訓中心、中國紡織服裝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並與海門市人民政府共建海門濱海生產性實訓基地。

•教學成果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職業教育類二等獎、2011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知行並進,學做合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學院榮譽

學校先後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紡織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等一系列榮譽稱號。已成為江蘇紡織服裝職教集團理事長單位、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副會長單位、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單位。多年來,學校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省內領先地位,連續多年被評為“江蘇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09年被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15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典型經驗高校。

對外交流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校積極回響教育部對口支援行動計畫和江蘇省對口支援蘇北教育的號召,與新疆、甘肅等省內外高職院校和職教中心開展廣泛合作。學校秉持開放辦學的理念,較早地成立了中澳合作的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堪培門學院,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結成友好學校,常年邀請國外專家學者來校任教和講學,定期選派教師出國培訓,在開展國際合作交流中不斷增強辦學水平和影響力。

學校與澳大利亞中央技術學院達成了開展工程造價專業的“3+0” 合作辦學模式;與澳大利亞科廷科技大學達成了開展現代紡織技術專業和服裝設計專業的 “3+1.5”辦學模式;與荷蘭薩克遜大學達成了開展電子商務、市場行銷、計算機信息科學、紡織管理等專業的“3+1” 合作辦學模式;與澳大利亞埃迪斯科文大學達成了會計專業“3+2”專升碩合作辦學模式;與英國伯明罕大學學院達成了酒店管理和國際商務專業的“3+1”合作辦學模式;與澳大利亞堪培門學院合作建立了“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堪培門學院職教師資培訓中心”和“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堪培門學院職場健康與安全培訓與研究中心”。此外,學院還積極探索引進國際化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培訓及認證的合作項目,開展“雅思考試”和“海外生存”培訓項目,為學生的出國學習與交流提供服務。

2011年,學院獲批江蘇省高等學校聘請外國文教專家特色項目《借鑑澳洲質量培訓框架體系(AQTF),創新高職質量監控評價體系》,榮獲“江蘇省教育國際合作交流先進學校”榮譽稱號。

2018年7月成為首批20家“中國—東協雙百職校強強合作旗艦項目”之一。

學術資源

科研機構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院擁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個,市級科研平台3個,校地合作科研機構1個。

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個)江蘇省風光互補工程中心、江蘇省家用紡織品與服裝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市級科研平台(3個):南通市家紡藝術設計技術服務中心 、南通風力與太陽能發電技術重點實驗室、南通中小企業IT外包公共技術服務平台

校地合作科研機構(1個):敦煌國際家紡布藝研究所

科研成果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近三年,學院獲南通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2013年獲得專利(設計)74個。

科研獲獎

獎項名稱獲獎時間授獎級別獎勵種類成果等級
抗震棒材環縫鏇流多級超快速控制冷卻器的研製與套用2010/12/10廳市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基於BBT直流伺服控制系統軟體技術的高速電腦平縫機控制系統2011/12/10廳市級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舒適型高檔色織面料的研發與產業化2013-12-10廳市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節能低污染紗線柔軟技術的開發2012-12-10廳市級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2013年智慧財產權一覽

序號專利名稱專利號專利類型發明人
1一種吸聲複合結構材料及其製備方法ZL201110125642.0發明專利姜生
2環保型乳液狀改性丙烯酸酯塗料染色粘合劑及其製備方法ZL201210140725.1發明專利張煒棟
3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方法ZL201210240243.3發明專利成軍
4高層住宅外保溫體系施工方法ZL201210230070.7發明專利成軍
5淤泥燒結保溫磚外牆自保溫施工方法ZL201210240223.6發明專利成軍
6木結構建築施工方法ZL201210240245.2發明專利成軍
7一種鋼筋滾軋直螺紋套筒連線施工方法ZL201210121195.6發明專利成軍
8全裝修住宅室內隔音系統施工方法ZL201210240232.5發明專利成軍
9一種地下連續牆的施工方法ZL201210148626.8發明專利成軍
10大跨度空間螺鏇樓梯施工方法ZL201210382334.0發明專利成軍
11節能、低污染紗線柔軟加工方法ZL201010018145.6發明專利張進武
12緯紗曲線梭織物織造方法和專用彈性自由筘ZL201210556259.5發明專利張進武
13工程業務管理系統V1.02012SR133459軟體著作吳新華
14船用風光互補發電系統監控軟體Vl.02012SR002954軟體著作李金喜
15基於牆體的可拆卸牆紙裝置ZL201320242670.5實用新型姜冬蓮
16一種天絲織物抗菌整理方法的加工裝置ZL201320000923.8實用新型賀良震
17一種環保型木塑保溫板ZL2012202065889.7實用新型成軍
18一種木塑保溫板ZL201220206588.2實用新型成軍
19一種木塑陶瓷複合板ZL201220206576.X實用新型成軍
20一種木塑裝飾板ZL201220206555.8實用新型成軍
21一種新型木塑板ZL201220206262.X實用新型成軍
22一種易安裝木塑板ZL201220206554.3實用新型成軍
23高層建築混凝土打洞限位裝置ZL201220192063.8實用新型成軍
24利用腳手架設定的架空高壓線路防護裝置ZL201220321398.5實用新型成軍
25臥室樓板隔音結構ZL201220321397.0實用新型成軍
26自穩型高強中空薄壁管內模ZL201220321399.X實用新型成軍
27玻纖網加固式岩棉板保溫結構ZL201220653193.7實用新型成軍
28隔音效果優異的樓板排水管穿越構造ZL201320071091.9實用新型成軍
29抗裂縫滲水的密目鐵絲網加強帶ZL201320071101.9實用新型成軍
30安全性能優異的懸臂腳手架ZL:201320071333.4實用新型成軍
31夾層結構柱碳纖維布加固構造ZL201320071117.X實用新型成軍
32抗浮空心樓蓋薄壁管內模ZL201320071118.4實用新型成軍
33抗開裂、空鼓的牆體構造ZL201320071119.9實用新型成軍
34防火型凸窗板高保溫結構ZL201320071124.X實用新型成軍
35一種新型建築施工用吊磚裝置ZL201320107768.X實用新型成軍
36一種快速獲得取向納米纖維的靜電直吸式裝置ZL201320146523.8實用新型尹桂波
37一種基於薄膜太陽能電池供電的恆溫工作服ZL201120385309.8實用新型趙斌
38一種改進型溫度測量裝置ZL201320129341.X實用新型蔡彬彬
39一種感測器教學實驗平台ZL201320130009.5實用新型蔡彬彬
40一種基於zigbee技術的建築物溫度監裝置ZL201320129369.3實用新型蔡彬彬
41一種風光互補空氣淨化器ZL201320232755.5實用新型宋永生
42一種帶自動售貨及報警功能的太陽能公交站台ZL201220366075.8實用新型宋永生
43秸桿焚燒監控系統ZL201320394914.1實用新型宋永生
44一種基於數據加密的語音防偽系統ZL201220681022.5實用新型吳新華
45適用於規則或不規則物品的多用包裝盒ZL201320292958.3實用新型嚴海林
46摺疊對開式儲物盒ZL201320292957.9實用新型嚴海林
47家用高效能多用途太陽能發電採暖系統ZL201320145101.4實用新型林森
48一種含金屬紗線和磁性紗線的功能性紡織面料ZL201220670645.2實用新型洪傑
49紗線定長截取裝置ZL201320036517.7實用新型佟昀
50紗線/纖維切片ZL201320178241.6實用新型佟昀
51紗線切片的製作裝置ZL201320174804.4實用新型佟昀
52一種光電互補熱水器ZL201320394862.4實用新型陳繼永
53一種自發電嬰兒聲光啞鈴ZL201320307722.2實用新型陳繼永
54一種自動嬰安撫裝置ZL201320307721.8實用新型陳繼永
55一種風光互補控制系統ZL201320310299.1實用新型趙斌
56一種經剪花面料ZL201320332012.5實用新型陳志華
57一種縱條紋面料ZL201320332103.9實用新型陳志華
58一種具有吸濕導濕功能的手工簇絨地毯ZL201320366071.X實用新型陳志華
59壁飾(七小兔)ZL201330329095.3外觀設計陳志華
60六角布花瓶ZL201330329152.8外觀設計陳志華
61收納袋(五鹿侗錦紋)ZL201330329174.4外觀設計陳志華
62手提包(侗錦)ZL201330329180.X外觀設計陳志華
63手提包(吉祥鳥侗錦)ZL201330329186.7外觀設計陳志華
64包裝盒(水果特徵外形5)ZL201330270906.1外觀設計熊逸越
65布(闌珊)ZL201230655307.7外觀設計曹鐳
66布(家)ZL201230655279.9外觀設計曹鐳
67布(花容)ZL201230655513.8外觀設計曹鐳
68布(雀)ZL201230655460.X外觀設計曹鐳
69布(叢林)ZL201230655343.3外觀設計曹鐳
70布(漂流)ZL201230655230.3外觀設計戴晉
71布(貝殼夢想)ZL201230655459.7外觀設計戴晉
72布(假日)ZL201230655562.1外觀設計戴晉
73布(精靈)ZL201230655561.7外觀設計戴晉
74布(窗)ZL201230655344.8外觀設計戴晉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院圖書館內藏有印刷圖書46萬冊,現刊700 多種,報紙100多種。電子資源有清華同方學術期刊資料庫、碩博論文、讀秀、超星數字圖書館、軟體通、超星名師講壇和萬方的部分標準以及其它各類免費資源。

•學術期刊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是一份綜合性期刊(季刊)。學報創刊於2001年9月,原刊名為《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底,學報在第5屆江蘇省期刊質量評估分級中被評為一級期刊。2005年6月,學報被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在首屆全國職業技術院校學報評優活動中評為優秀學報。2006年3月,學報被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評為《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2009年,學報被全國高職院校學報研究會評為優秀學報。目前,學報已經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重慶維普資料庫、萬方資料庫等全文收錄。
2015年,在履行了更名手續之後,學報正式啟用新刊名《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刊號也變更為CN32-1855/TB、ISSN2096-0425。

文化傳統

學校標誌

•校訓

力求精進,忠實不欺

•校徽

校徽 校徽

新標識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學校創辦人張謇顯示的支教思想“學必期於用,用必適於地”中的用字,重複體現了學校“行知合一,學做合一”的辦學特點和“學以致用,工學結合”的職教探索、外形體現學院教學育人的特色。標誌兩側為兩個正在操作的任務圖形,代表了江蘇工院校企合作、院校合作的精神。

標誌整體性去包含篆刻風韻,簡潔大方,訴求明確,充分體現江蘇工院的辦學理念,以及“人文、開放、卓越”為內涵的建設目標,以及百年悠久的歷史傳承和深厚文化底蘊。

•校歌

江蘇工程學院之歌

江蘇工院之歌 江蘇工院之歌

校園文化

學院通過“引企入校”建設生產性實訓車間、企業駐校研發中心和教學工廠等以及“企業家進校園”等活動,營造濃厚的職場文化氛圍,實現工業文化進校園,工廠文化進課堂;通過“中國家紡藝術館”、“沈壽刺繡藝術傳習館”的建設和《中國仿真繡鑑賞》課程的開設,加強民族優秀文化的研究和傳承;通過開設《張謇實業與教育思想概論》課程、建設大學生創業園、師生創業工作室和開展職業技能大比武活動,加強對學生“創業、創新、創優”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院通過開展“在黨旗下成長”、“學黨史、跟黨走”、“我與祖國共奮進”、“張謇與愛國主義”、“紅色經典歌詠會”等主題活動,培養學生堅定的政治信念和忠實的愛國情懷;通過開展“大學生藝術節”、“高雅藝術進校園”、“校園主持人大賽”活動,以及組建“大學生藝術團”等,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與格調;通過開展“魅力總裁進校園”、“‘我的青春’優秀大學生成長報告會”活動,引導學生崇尚先進、學習先進、自覺成才;通過開展“紡織科技文化周”、“創業計畫大賽”、“基礎文明教育月”活動,培育學生誠實守信、崇尚科學、自主創業的思想觀念。此外,通過加強各類學生社團建設,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學院通過制定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年度計畫,組織大學生深入基層、企業、農村開展社會實踐調查、“青年志願服務”、“南通博物苑大學生志願者講解員培訓班”、“送文藝進社區(軍營)”活動以及組建“《江海晚報》大學生記者團”等,在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和社會實踐能力同時,促使學生將知識內化為能力和素質。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保剛健

黨委副書記、院長:陸錦軍

黨委副書記:季躍東

紀委書記:叢彬彬

黨委委員、副院長:鄧海龍、錢國軍、孫兵

著名校友

學院知名校友有傅道伸、張文潛、任理卿、駱仰止、梅自強、何正璋、陳維稷、杜燕孫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