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樓晚望景物鮮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張籍員外

基本信息

【名稱】《江樓晚望景物鮮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張籍員外》
白居易白居易

【年代】中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江樓晚望景物鮮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張籍員外》
淡煙疏雨間斜陽,江色鮮明海氣涼。
蜃散雲收破樓閣,虹殘水照斷橋樑。
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圖寫取,題詩寄與水曹郎

作品鑑賞

這首詩描寫錢塘江晚景,並寄贈好友張籍,張籍當時任水部員外郎。
詩人於傍晚時分登上江樓覽眺,被新奇的晚景所吸引,乘興寫下此詩。詩題“景物鮮奇”,全詩即圍繞這四字展開。急雨之後,天空中還飄浮著淡淡的雲靄和薄霧,江面上還有稀疏的雨絲在飄灑,而雲隙中又透射出一抹殘陽的血紅光彩,煙、雨與斜陽融為一幅畫面,已經甚為奇特,且綴以“淡”、“疏”、“間”等詞語,更使這景面增添朦朧之美。江面經雨,水色更顯清澄,海風吹過,更是清爽宜人。正因急雨初霽,斜陽煙雨之中突然出現一幅妙絕的景觀,空中一片崢嶸樓閣因煙霧漸散而顯得支離破碎,原來這樓閣是海市蜃樓,一道彩虹逐漸殘缺,如同水上一座斷損的橋樑。海市蜃樓本來就不易常見,而與雨後虹霓同時顯現,就更為奇特。其實,即使是這時江面上的真實景境也是令人賞心悅目的,隨著海風吹過,江上浪花翻騰,大雁南飛,排列成長長的一字劃空而過,空間開闊,境界渾茫。在這首詩中,詩人充分運用敏銳的感受力,抓住瞬間的景境而加以描繪,既寫了海市蜃樓中的幻象,又寫了天空江上的真實之景,天空江面,真景幻象,交相融織,構成一幅奇特的圖畫,給人以既“鮮”更“奇”的感受。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祖籍山西太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他的詩文流傳極為廣泛,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對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文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白居易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現存詩有2800多首,為唐代存詩數量最多的詩人。有《白氏長慶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