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金

江小金

江小金(1953.08—2011.02),男,漢族,1953年8月生,1970年10月參加工作,1997年12月入黨,浙江省電力公司寧波電業局原副總工程師。江小金生前從事設計並帶領專業設計人員完成了4700多公里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的設計任務;經他手設計完成的輸電線路工程300多個,設計校核圖紙18000多張;憑著自身的勤奮努力、刻苦敬業,從一名普通的送電線路工人成長為副總工程師、浙江省電力公司三級專家,他主持和發明的新技術多次獲得全省第一。他的事跡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產生了廣泛社會影響。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2010年9月18日江小金生前最後一張工作照 2010年9月18日江小金生前最後一張工作照

江小金(1953.08—2011.02),男,漢族,1953年8月生,1970年10月參加工作,1997年12月入黨,原浙江省電力公司寧波電業局原副總工程師。2011年2月2日因病去世。

人物事跡

江小金 江小金

江小金同志生前長期奮戰在電網建設一線,完成了300個輸電線路的工程設計,校核了18000張設計圖紙,設計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4700公里。他在實踐中探索出“樹根樁基礎”,有效解決了山區輸電線路的建設難題,主持建設和推廣了多項新工藝、新技術、新成果。他以紮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多次出色完成電網搶修任務。他在患病治療期間仍然加班加點,忘我工作,用生命實踐了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和對事業的追求。江小金同志忠實踐行公司“誠信、責任、創新、奉獻”的核心價值觀和“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是共產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典範,是廣大員工學習的楷模。他的事跡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產生了廣泛社會影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同志分別作出重要批示。國家電網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劉振亞同志要求結合正在開展的創先爭優活動,深入學習宣傳江小金同志幾十年如一日,愛黨敬業、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

發明技術

1970年10月,17歲的江小金成為一名送電線路工。當時,他只有國中文化程度。1977年,單位推薦他進入浙江大學,成為寧波電業局線路專業第一個大學生。

之後40年,歷經局線路專職負責人、寧波電力設計院院長、寧波電業局副總工程師……無論哪個崗位,江小金都把全部身心撲在電網建設上。

上世紀90年代初,寧波進入大發展時期,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激增的用電需求與落後的輸變電站技術形成尖銳矛盾,嶄新漂亮的城市,不能再容納蜘蛛網一樣的高空電線。

為了嘗試地下電纜的方案,江小金和省里的專家一起連續攻關,整整兩年時間,攻克了城市裡新建高壓線網的難題。1995年,寧波市內建成了首座室內變電站——中山變,港城上空,再不見惱人的“蜘蛛網”。

1998年,江小金又遇到個大難題:從鄞縣到海曙區要新建兩條斜穿城市的雙迴路高壓線,規劃部門給出了一條30米寬的高壓線走廊,但這條走廊只能滿足一條線。

又是兩年光陰,江小金和團隊成功發明了窄基同塔多迴路輸電設計技術。2002年,高壓走廊上架起了全省第一條同塔四迴路輸電線路。一條5公里多長的線路,至少省下了15萬平方米土地。此後,這一技術在浙江全省得到推廣,在高壓電網建設中可節約一半的用地!

作為“電力人”的40年中,江小金創造了20個具有影響力的全省乃至全國第一。

民眾第一

江小金(前)在工地 江小金(前)在工地

2007年6月26日,經過連日暴雨浸泡,鄞州區雲龍鎮的天蘆天江線6號鐵塔因外力基礎位移近2米,嚴重變形。

接到緊急事故報告,江小金第一時間趕赴事發地。事故鐵塔已經晃晃悠悠,僅靠兩頭導線牽引才勉強站立。按常規,必須停電才能搶修!

但江小金想得更遠更多:一旦停電,不僅影響北侖區東部居民用電,還可能重創大榭化工區,那裡大型化工企業集中,化工產品易燃易爆,極有可能導致嚴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現場勘察幾遍之後,他提出“不停電加固搶修鐵塔”。

這是一個大冒險!萬一搶修中發生倒塔,後果不堪構想!數個小時的激烈商討之後,江小金的搶修方案通過了,同事當時心裡直嘆氣:“他何必去冒這樣的險!”

數個日夜的搶修,終於固定了鐵塔,北侖區沒有一戶停電。“停電搶修的確不用承擔任何責任。但那幾天民眾生產生活怎么辦?”這就是江小金,在他心目中,民眾利益總是先於個人得失。2006年的“桑美”強颱風過後,帶頭泡在惡臭的洪水中搶修的是他;2008年初的特大冰雪災害中,爬上冰峰雪山指揮搶險的是他……

如今的象山石浦漁港,夜晚燈火如繁星閃耀。但15年前,這個高山阻隔的偏遠漁港,入夜就一片漆黑。為了把電通到這裡,江小金帶著設計人員,背著沉重的儀器,一次次翻越人跡罕至的大金山,滑下山脊,大腿都被磨出大片血泡。“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個可敬的身影。”寧波電力設計院的李建松說。

遺囑感人

2009年4月,江小金不幸患上罕見的皮膚NK/T細胞淋巴瘤,先後做了18次化療。

一名護士還記得這個奇怪的病人:“總是早上6點來,輸液到8點就走了。”現在她才知道,江小金是為了在最後的日子裡多做點工作,8點準時上班。

在最後的時間裡,病榻上的江小金,心心念念的就是他的電網。因為癌細胞轉移,江小金口腔嚴重糜爛,說一個字都疼。在去世前5天,一見到前來探望的同事,虛弱得坐不直的江小金立即有了精神,談起了電網建設。

他留下了兩份感人至深的遺囑,一份交代後事,一份交代屯山變電站投產注意事項。

離江小金去世,已經大半年。他的親友、同事和後輩們寫下的悼文有8萬多字。

按照江小金的遺願,他被葬於老家奉化。墓地正對面,能望見他親手設計的鐵塔導線,不遠處,是他設計的金鐘變電站。

這就是江小金。一個普通人,把自己平凡的人生,站成了一座不平凡的鐵塔。

人物言論

●“到11月初,參加工作滿40年了,風風雨雨應該比較充實,用一句話總結:我做到了忠心耿耿為企業,一心一意為職工,我為自己對企業所作的奉獻感到自豪”

●“人生在世,60年本是一個輪迴,我快59了,我的人生責任已經完成。病至如此,人的尊嚴重於生命。”

●“落葉歸根,墓地可選在奉化長汀,生前不能盡孝,死後離父母近一點。40年前我靜靜地到寧波,現在我想靜靜地回去。”

人物特寫

【特寫】追記寧波電業局原副總工程師江小金

2008年支援台州搶修在被損鐵塔旁簡單吃午飯 2008年支援台州搶修在被損鐵塔旁簡單吃午飯

“今天的CT報告中有了以前未有的陰影,基本表示(癌細胞)已經侵入肺部。這樣的結果我一點都不意外。為防止病情突然變化,應該事先留下一些話了。”2010年10月9日,得知自己時日無多,江小金斷斷續續地在電腦前完成了遺囑。 江小金去世半年後,許多人重讀這份遺囑,依舊會淚流滿面。字裡行間有他對人生的無限眷戀,有對40年事業生涯的總結,有對同事、家人的撫慰與寄望。

在生命的最後22個月裡,江小金依舊釋放著餘熱。直至最後一刻,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尚未完工的電網項目。

40年,從一名普通的送電線路工成長為浙江寧波電力設計院院長、寧波電業局副總工程師,江小金為電網事業奉獻終生。他說:“我的一生不過是在地球上輕輕地畫了幾條線。”

然而,他的生命並未就此終結,他化作了一座不倒的鐵塔。

2011年2月2日:長別

“參加工作滿40年了,用一句話來總結:我做到了忠心耿耿為企業,一心一意為職工。我為自己對企業所作的奉獻感到自豪。”

——摘自江小金遺言

2011年2月2日,寧波的天氣格外寒冷。在這個除夕的下午,江小金因淋巴癌復發醫治無效病逝。

他在遺囑中說:“我做到了忠心耿耿為企業,一心一意為職工。我為自己對企業所作的奉獻感到自豪。”

從一名普通的線路工成長為電力專家,江小金為工作傾注了太多心血,付出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努力。

1970年10月,17歲的江小金成為送電線路工。當時,他只有國中文化程度。因為工作努力,踏實認真,他1977年被單位推薦進入浙江大學。畢業後,他成為寧波電業局線路專業第一個大學生。1997年,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江小金曾說:“一個人要爬遍每一座山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他去世後,許多人才明白,江小金一生都在攀登心中的那座山。40年來,他主持和發明的新技術多次獲得全省第一,親手完成300多條輸電線路的工程設計,製作校核1.8萬多張圖紙;帶領同事設計了4700多千米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踏遍寧波11750多座電力鐵塔下的土地……

雖然江小金說悼念一切從簡,大家還是為他設起了靈堂。追悼會舉行時,200多名電力系統幹部員工和許多生前好友趕來送別。大家尊重江小金遺願,在告別會上播放了他生前自己製作的題為《我心飛翔》的藝術攝影作品集。江小金愛好攝影,他在遺囑中說:“向遺體告別一段,太過悲切,又浪費時間,我想有條件的話,改為播放我的題為《我心飛翔》的照片集,5分鐘解決,大家可以早點回家。”

那一天,大家向江小金遺體告別時,耳畔不是悲傷的哀樂,而是伴隨著藝術攝影作品播放的江小金最喜歡的歌曲《我心飛翔》:“我心飛翔,天地多寬廣,沒人能阻擋那夢想的光芒……”

“江師傅總是把事情想得很周到,總怕麻煩別人。可是,他越不希望大家悲傷,大家的淚水就越是抑制不住往下流。”寧波電力設計院副院長舒愷說。

按照江小金的遺願,他被葬於老家奉化。墓地正對面,能望見他親手設計的鐵塔導線,不遠處是一座變電站。

2011年1月10日:牽掛

“我一向小心做事,沒炒股、不炒房,也沒拿過別人的錢。對企業對我的培養和照顧表示感謝,我想我會懷著感恩的心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的。”——摘自江小金遺言

1月10日,距江小金去世不到一個月,寧波電業局線路工區主任工程師周立波接連收到江小金從醫院發來的簡訊。

“當時正是220千伏屯山變電站遷改工程投產前的關鍵時期,他叮囑一定要注意投產前準備工作,一定要仔細查找容易疏忽的細節問題,再三詢問停電方案是否完善,線路相位排列是否正確。”回憶起這些,周立波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那時的他,已經走到了生命的最後,口腔潰瘍嚴重,已很難發出聲,身體極度虛弱,還不忘工作,堅持發簡訊提醒我。”周立波接到師傅發來的最後一條簡訊是:“項目不容易,我來不了了,你們要多注意。”

江小金去世的訊息傳來,寧波市電力設計院院長許育敏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就在兩天前,江小金還在病床上和她討論屯山變電站的投產事宜,並用鉛筆歪歪扭扭地寫下了10條注意事項交給她。

如今,這張寫滿注意事項的紙被珍藏在許育敏的辦公室里。她回憶起與江小金的最後一面:“那個時候,江師傅已經走不動了,就從床上撐起來,拿著那張紙,一條一條地解釋給我聽,這個事情應該怎么落實,那個事情應該怎么做。”3月29日,屯山變電站工程如期完成,可是江小金再也看不到了。說到這裡,許育敏泣不成聲。

同事們都說,江小金一直是個工作起來不要命的人。

凝固在周立波記憶深處的,是江師傅在山上“領線”的背影。“領線”就是完成一條電力線路的設計後,要有人按照圖紙設計的路徑走一遍,排除可能存在的障礙。“領線”非常辛苦,一天要走二三十千米山路。

“有一次,山很高,路很難走,我們請來幫忙砍樹除障的工人走了一半就不願意幹了,而江師傅卻一直向前。他穿著灰色工作服,背著一個四五十斤的儀器袋,扛著腳架,灰色的背影在山間一晃一晃的。”

舒愷想起江師傅,是“他滿頭大汗地從工地上回來,臉上曬得通紅,沒歇多久,又回到工地,就像一名一線勞動者”。在辦公室見到他的機會微乎其微。

江小金生命的最後幾年,也是寧波電網建設最快的幾年。“十一五”期間,寧波電網總投資140億元,開展了新一輪大規模建設,新建擴建110千伏及以上輸變電項目226項,平均每月約有3.7項。

“我記得,有一周連續投運了4座變電所,江師傅幾乎沒合過眼。他常常說‘要把人民民眾用電保障、用電安全放在第一位’。”舒愷哽咽了。

每接手一項新工程,江小金都反覆叮囑設計人員:“設計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頭道關,不允許出絲毫差錯。”對施工人員,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安全是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礎。”在每項工程驗收時,他一再強調:“準備要仔細,寧可多預先制定幾套方案,不可因疏忽影響投產。”

如今,這些有力的話語,仍時常在同事們耳畔迴蕩。

2009年11月:堅持

“人生在世,60年本是一個輪迴,我快59歲了……病至如此,人的尊嚴重於生命……”

——摘自江小金遺言

在高強度的工作中,江小金疏忽了自己的病情。

寧波電力設計院送電室主任李建松回憶,早在2008年年初,江小金已感到不適,發現右小腿有腫塊,去醫院治療後不久又復發。大家勸他徹底檢查,他卻笑著說:“這段時間工作上實在走不開,忙起來小病小痛也忘了。”直到2009年4月,實在拖不下去了,江小金才去醫院做了皮膚活檢,確診患上了罕見的淋巴瘤。

對待人生,江小金總保持著樂觀向上的態度。起初,他相信病情可能出現轉機。他配合醫生先後經歷了18次化療。而治療的痛苦,他從不向人表露。

“得知江師傅患病的訊息,我始終不敢相信。”寧波電業局線路安全監察專責孟繁志說,到醫院去探病時看見,雖然身體不斷惡化,但江小金的笑容卻一直不變,讓人感覺不到他在與病魔鬥爭。

第一階段化療完成後,江小金感覺身體狀況不錯,決定重新上班。這段時間,他甚至登上過世界最高輸電鐵塔——舟山與大陸聯網工程大貓山高塔,並且在塔頂留下了此生最後一張照片。

從副總工程師的崗位上退下來,江小金主動要求回設計院工作。他說:“病患治療靠醫生,電網建設得靠我們。”大家勸他安心養病,他卻說:“我知道我的時間不多了,有病不能做重活,讓我審核一下圖紙總可以吧。”

2009年11月,江小金如願回到了設計院。在歡迎會上,剛做過化療的他安慰大家:“我這個病一不會遺傳,二不會傳染,三治癒了不易復發,請大家放心。我想繼續工作,發揮自己的餘熱。”

“面對死亡的巨大心理恐懼和化療後的嚴重反應,本該讓他虛弱不堪,他卻是那樣坦然和樂觀。”周立波說,病情嚴重時,江小金就叫兒子接送上下班。對大家的一再勸說,他總是笑著回答:“我行的,這些活我吃得消,只要能動就讓我工作吧。”

江小金的話不多,很少談自己的成績。他私下曾對周立波說過:“作為一名線路人,我很自豪,也無愧於心,40年的努力奮鬥,我只不過是在地球上輕輕地畫了幾條線。”

“這何止是輕輕的幾條線,這是寧波電網4700多千米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為了這輕輕的幾條線,他跑遍了山山水水、角角落落,灑下了無數汗水。”周立波十分激動。

2006年8月,超強颱風“桑美”登入溫州蒼南。經驗告訴江小金,這次颱風必將空前重創登入地的電網。他一再叮囑相關單位提前準備,無論颱風登入寧波,還是支援兄弟單位,都要全力以赴。

“桑美”造成溫州市135個鄉鎮2051個行政村停電。浙江省電力公司發出援建命令,江小金主動請纓帶隊。從接到指令到第一輛搶修車駛出寧波電業局大門,江小金和團隊只用了1小時16分鐘。正因為早有準備,寧波電業局搶修隊第一時間趕到災區,及時完成了搶修任務。在溫州搶修的10多天裡,白天,江小金與隊員一起泡在散發著惡臭的水中,跋涉在泥濘的山間;夜晚,他總要做好第二天的搶修計畫,最後一個休息。

江小金參與過的大小搶修任務不勝枚舉。

2007年6月26日,寧波北侖東部兩個輸電迴路之一的天江天蘆線6號鐵塔的塔基,因附近堆土滑移嚴重受損,一旦停電,影響的不僅是周邊大量居民,還有北侖重化工基地。江小金憑經驗大膽提出不停電加固鐵塔的方案,最終沒有一戶停電。

在2008年年初的特大冰雪災害中,寧波電網12條220千伏及以上線路覆冰倒塔,僅靠一條500千伏線路與華東電網相連。危急關頭,江小金又沖在第一線……

工作中每一年:追求

“落葉歸根,40年前我靜靜地到寧波,現在我想靜靜地回去。生前不能盡孝,死後離父母近一點。”——摘自江小金遺言

大家都親切地叫江小金“江師傅”,熟悉他的人叫他“江老大”“江司令”,很少有人叫他“江院長”或者“江總”。幾乎所有人對他的評價都是很樸實,沒有任何架子。

除了工作,江小金最大的愛好就是攝影。他的鏡頭裡,沐浴在陽光下的鐵塔和線路總是主角。

“他對鐵塔懷有一種深厚的感情,把它們看做一個個孩子。”舒愷說,江小金每次看到鐵塔,總會很關注,看看“這個塔是什麼塔型,造型優雅不優雅”。在江小金看來,一座完美的鐵塔,不僅要有可靠的質量,還應有漂亮的身姿。“他到國外考察,拍下了許多漂亮的塔型。他覺得,設計出優雅、勻稱而不乏藝術感的鐵塔,才代表我們的線路設計水平。”

孟繁志記得,有一次,他陪江小金去寧海的現場,看到路邊聳立的高塔,江小金說:“看見鐵塔導線就覺得親切,看到萬家燈火就覺得自豪。”

一個總是追求完美的人,在工作上對自己的要求也近乎苛刻。

江小金曾教育舒愷,對於一個企業,“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力。”現實中,江小金帶領隊伍不斷創新,線上路設計中始終追求完美,取得了設計領域的許多個第一。

在諸多創新中,“樹根樁”基礎十分典型。

寧波地處沿海,多為軟土地基,且輸電線路桿塔的基礎施工環境普遍較窄,給施工帶來一定困難。設計和施工通常採用鑽孔灌注樁的傳統方式,即用大型樁機直徑1米的鑽頭打到約30米深,豎起來的塔基才能抵禦各種作用力的影響。但工程造價較高,也費時。

江小金一直考慮,是否有更為簡便、經濟的辦法。1995年,寧波象山縣燕山熱電廠110千伏送出線路工程給他提供了實驗機會。這項工程要在一處山塘斜坡上架設鐵塔,由於大型樁機運不過去,施工隊中途放棄。江小金趕到現場,研究論證後,提出用小型樁機配直徑20至30厘米的鑽頭,每個塔基打7至9根樁,像樹根一樣。

鑽孔灌柱樁與“樹根樁”的造價對比,是檢驗“樹根樁”施工是否可靠經濟的重要指標。江小金在全長約7千米的工程現場進行了對比試驗。最後得出結論,採用“樹根樁”基礎,能節省投資成本約三成。

李建松說,現在,“樹根樁”技術仍在鐵塔施工中廣泛運用。

江小金帶領隊伍取得的創新成果遠不止於此。2002年,團隊在他主持下提出了同塔多迴路鐵塔設計方案,架設了浙江省第一條110千伏水平排列同塔四迴路輸電線路;2007年,他建議設計了全省首條220千伏雙迴路鋁導體複合材料芯導線,為解決當年余慈地區用電緊張問題發揮了巨大作用。創新設計推動了電網與城市和諧發展,也使江小金先後獲得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  “就是這個在困難面前從不退縮,不計較個人得失、淡泊名利的江師傅,永遠離開了我們。”孟繁志想起江師傅,腦海中始終定格同一個畫面:魁梧的背影,後背被汗水浸透;一頂紅色安全帽下露出縷縷白髮,汗水順著兩鬢往下滴;腳上的工作鞋鞋底已磨平,手中拄著木棍,沿著崎嶇的山路蹣跚前行……

江小金去世後的第一個清明節,除了他的親人,有不少人專程從外地趕去墓地獻上一束花,寄託哀思。他們相信,如果天堂也需要架設輸電線路,江小金依舊會選擇當電力設計師,繼續他心愛的事業。

社會評價

媒體報導

2011年4月6日,《寧波日報》頭版發表《清明節,朵朵白菊悼小金》,報導了人們以各種形式悼念江小金的感人故事。

2011年4月18日,《寧波日報》頭版頭條發表通訊《一生傾情亮明燈》,同時配發評論員文章《激情昂揚幹事業》。

2011年4月16日,《寧波晚報》A09版發表《1萬餘座電力鐵塔下有江小金的足跡》。

2011年4月18日,《寧波晚報》A03版發表《一座不倒的鐵塔——追記寧波電業局原副總工程師江小金》。

2011年9月13日,《浙江日報》頭版頭條發表《光明使者江小金》長篇報導。

學習決定

2011年8月18日,國家電網公司作出《關於開展向江小金同志學習的決定》(國家電網黨〔2011〕50號)。《決定》指出,江小金同志的先進事跡是開展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活動的生動教材。深入學習宣傳江小金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對進一步深化創先爭優活動,推進“三個建設”,提升隊伍素質,激勵幹部員工自覺貫徹落實公司黨組各項決策部署,實現“十二五”發展目標,加快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具有重要意義。各級黨組織要把開展向江小金同志學習活動作為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重要內容,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他的先進事跡,迅速興起學習熱潮,引領黨員幹部履職盡責,創先爭優,激勵廣大員工立足本職,紮實工作,形成“學先進、見行動、爭優秀、比貢獻”的濃厚氛圍。要把開展向江小金同志學習與推進統一的企業文化建設結合起來,自覺踐行公司“誠信、責任、創新、奉獻”的核心價值觀和“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凝聚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合力。廣大黨員、幹部和員工要以江小金同志為榜樣,堅決貫徹公司黨組各項決策部署,增強執行力,激發精神動力,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建設堅強智慧型電網、推進“三集五大”工作的成效,為深入推進“兩個轉變”,加快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先進事跡

2008年抗擊雨雪冰凍江小金在象山指揮抗災 2008年抗擊雨雪冰凍江小金在象山指揮抗災

師江小金的感人事跡在全國電力系統引起強烈反響。2011年8月25日下午,國家電網公司舉行學習宣傳江小金同志先進事跡電視電話會議,國家電網公司系統6.9萬多名幹部職工在全國1500餘個分會場聆聽了事跡報告。

江小金的先進事跡在電力系統內外引起了廣泛關注,社會各界為江小金的感人故事和崇高精神所感動。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浙江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輝忠等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學習宣傳江小金先進事跡。國家電網公司黨組2011年8月18日作出向江小金學習的決定,要求系統內各部門、各單位結合正在開展的創先爭優活動,深入學習宣傳江小金同志先進事跡。

在2011年8月25日的報告會上,江小金的先進事跡深深打動了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四川省電力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劉勤動情地說,“江小金的事跡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忠誠事業、不辱使命的價值追求,展現了淡泊名利、奉獻為本的精神境界,我們將廣泛發動職工立足本職崗位,學習趕超先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