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土墩墓博物館

江南土墩墓博物館

江南土墩墓博物館位於鎮江句容市茅山風景區內,占地面積25畝,建築面積達6230平方米,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座展示土墩墓文化的專題博物館。博物館主展廳陳列展出土墩墓出土文物總計243件,分為“土墩墓與中國青銅時代、土墩墓的類型、土墩墓的形制結構、土墩墓的營造、土墩墓的內涵、土墩墓的藏俗、土墩墓的源流與傳播、土墩墓之謎、永恆的土墩墓”等單元,充分運用文字、圖畫、出土實物及現代光電影像技術對土墩墓做了相對細緻、完整的介紹。

基本信息

簡介

江南土墩墓博物館江南土墩墓博物館
江南土墩墓博物館日前在句容市茅山風景區開館。該館為全國首座、也是目前唯一一座土墩墓專題博物館。土墩墓是青銅時代江南地區特有的墓葬方式,是江南地區青銅時代文化遺存的典型代表。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先生對土墩墓給予了高度評價:“離開土墩墓,中國南方的青銅時代將是一片空白”。作為重要的文化遺存,土墩墓廣泛分布於蘇南、皖南與浙江、上海等長江下游一帶,其中以寧鎮地區的分布最為密集。據1989年鎮江博物館和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系所做的遙感調查,僅鎮江市及其所管轄的句容、丹徒、丹陽一市三縣內就有三千多座,而土墩墓的命名也正是源於1974年冬在句容市天王鎮浮山果園一號墩的考古發掘。
鎮江是土墩墓分布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1987年初,華東師大地理系、遙感所、鎮江博物館與鎮江文管會聯合運用遙感技術對鎮江地區的台形遺址與土墩墓的分布及數量進行了調查,編制鎮江市商周台形遺址與土墩墓分布圖。調查工作從1987年6月至1988年元月止,此次對全區台形遺址與土墩墓航片判釋的結果,共查出台形遺址185處、土墩墓3000多座。這些台形遺址和土墩墓是鎮江數量最多、最具特色、極為重要的文化遺產,除在丹徒至大港沿江和丹陽平原地區有少量分布外,絕大多數分布在丘陵山地,重點是在茅山山脈兩麓。這也是全國唯一一座土墩墓博物館坐落於此的重要原因。

內部陳列

江南土墩墓博物館江南土墩墓博物館
館內大廳中央觀景台陳列著一個“一
江南土墩墓博物館江南土墩墓博物館
墩多墓”的復原土墩墓,該土墩墓是按照1∶1比例將已經完成發掘的句容市天王鎮寨花頭2號墓原樣復原的。墓中所有墓葬頭向均朝向中心墓葬,土墩其他層位的墓葬也顯示同樣的向心結構,仿佛被中心墓葬所吸引,顯示了中心墓葬墓主人對於周圍墓葬墓主人強大的吸引力和權威性。這種結構與當時中原地區截然不同,僅見於青銅時代的江南地區。

一樓展廳通過復原土墩墓地層的立面,展示了土墩墓營造時的各個層位的關係。展廳地面上雕刻的是土墩墓在江蘇、上海、浙江、安徽、福建等數個南方省市的分布地域圖,標識密密麻麻,星羅棋布,尤以寧鎮地區分布最為密集,基本上是以茅山山脈為密集中心,向四周擴散。

整個展廳圍繞土墩墓文化的發展演變,展出了大量近幾十年來土墩墓考古出土的幾何印文硬陶器、原始瓷器、青銅器等文物。同時,通過大量圖片及文字說明展示了“泰伯奔吳”和一墩一墓、一墩多墓結構以及專家考古發掘現場場景、土墩墓營造過程場景等。

意義

江南土墩墓博物館的建成將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土墩墓,感受到鎮江地域歷史文化的深厚積澱,有助於推動土墩墓的研究、保護與利用工作。該館為研究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江南特有的土著文化提供了新平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