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青同志革命事跡

江上青同志革命事跡

江上青(1911―1939),原名江世侯,江蘇揚州人,出生於一個中醫兼職員的家庭。

江上青同志革命事跡
江上青(1911―1939),原名江世侯,江蘇揚州人,出生於一個中醫兼職員的家庭。江上青少年時代是在揚州度過的。“五四”運動時,他在揚州瓊花觀國小讀書,後轉入揚州第一高等國小。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揚州代用商業學校。在此期間,江上青在該校進步教師的帶領下,積極參加革命宣傳和募捐活動。 1927年春,大革命風暴席捲了全國,北伐軍在攻占南京後,又光復了揚州,此時揚州的中共黨團組織轉入公開活動,因而使江上青系統地了解到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認清了自己應走的道路。 1927年江上青考取了南通中學高中部,與思想進步的同學顧民元結為知己,一同投身於進步學生運動,並同時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江上青又轉回揚州中學高中部讀書,繼續進行革命活動。1928年12月,他在江家橋家中被國民黨反動當局逮捕。由於證據不足,反動派判江上青半年徒刑,囚禁在蘇州司前街監獄。江上青在獄中堅貞不屈,繼續堅持鬥爭。 出獄後,由於已被揚州中學開除,江上青遂接受組織安排,於1929年8月到田漢等著名進步文化人士執教的上海藝術大學文學系學習,此時,江上青已由團員轉為中共黨員。進入上海藝大後,有幸與郁達夫、蔣光慈、陽翰笙等進步文學家接觸,更進一步激發了他的政治熱情。他以筆作武器,寫了一些政治抒情詩,控訴舊社會的黑暗和罪惡,為新社會的誕生而吶喊。江上青在上海藝大學習期間,中共江蘇省委召開了第二次黨代會,此後在“左傾”路線影響下,上海地區熱衷於組織示威和集會,從而導致了一些革命志士被國民黨當局逮捕、殺害。 身為中共上海藝大黨支部書記的江上青,頻繁的參加集會、示威遊行、組織演講、印發傳單、張貼革命標語,身份有些暴露。1929年12月的一天下午,他在北四川路粵商大酒樓參加江蘇省委召開的黨的活動分子會議時,不幸被英國巡捕逮捕,押至提籃橋監獄囚禁。江上青目睹難友們被虐待,毅然和他們一起展開了絕食鬥爭。 江上青被捕後,黨組織多方設法營救,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工作委員會書記的潘漢年,通過中國互濟會請律師為其辯護。此時江上青化名張玉清,敵人尚未掌握他的政治情況,以“共黨嫌疑犯”的罪名,轉到蘇州司前街監獄服苦役一年。在蘇州監獄,江上青參與組織“全監代表會”、“合作社”,始終保持了共產黨員的崇高氣節。 1930年12月,江上青被押回上海,經再次審訊後釋放。 1931年8月,江上青受黨組織派遣重返上海,到暨南大學社會學系學習,繼續從事黨的地下活動。9月23日,中共江蘇省委發出緊急通知,要黨員利用各種團體或學校的名義,公開活動,組織罷工、怠工、示威遊行和集會,要求國民黨當局出兵對日宣戰。由於受“左傾”冒險主義的影響,江上青的身份過於暴露,無法在上海繼續工作,遂於1932年初回到揚州隱蔽活動。 為了傳播革命思想,江上青在揚州聯絡陳君冶等進步文化人士,創辦了《新世紀周刊》,江上青以周刊為陣地,不斷撰文宣傳抗日,痛陳時弊,鞭撻醜惡,因而引起地方反動勢力的嫉恨,迫使該刊停辦。 1933年到1936年,江上青先後在儀征十二圩中學、東海民眾教育館和揚州平民中學任教,利用各種機會宣傳馬列主義和共產黨的主張。在他的影響下,很多師生先後參加了革命工作。 為了宣傳抗日救亡,引導青年走上健康的寫作之路,江上青邀集共產黨員顧民元、進步教師於在春、王石城等人,創辦了《寫作與閱讀》雜誌。江上青先後用上青、藩臣等名字發表了《作風與個性》、《從〈國文教學之左右派〉談起》、《蘆溝曉月》、《古代的無名詩人》等文章,借談寫作與教學,宣傳進步思想,直到抗日戰爭爆發才停刊。 為了更好地推動揚州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江上青與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取得聯繫,和陳素、王石城、莫朴等人發起組織“江都縣文化界救亡協會”,同時創辦了《抗敵周刊》,在揚州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1937年10月30日,國民政府決定遷都重慶,鑒於南京、揚州瀕臨淪陷,江上青、陳素、莫朴、王石城等聯合了一批想到延安抗大和陝北公學學習的熱血青年,成立了“江都縣文化界救亡協會流動宣傳團”,準備到武漢通過八路軍辦事處,北上革命聖地延安。宣傳團團員自備路費,於11月22日從揚州出發,經過儀征、六合、江浦、和縣、巢縣、合肥等地,歷時10個月,沿途進行街頭宣傳,教唱救亡歌曲,作宣傳畫、寫標語,演《三江好》、《放下你的鞭子》、《我們故鄉》等抗日救亡的街頭劇。江上青在街頭演講中,以強烈的鼓動性和令人傾倒的演講才華,鼓舞了無數聽眾,大家都稱讚他是一位傑出的宣傳家。 1938年10月,江上青、趙敏、周村等7名中共黨員接受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長張勁夫的派遣,組成中共皖東北特別支部,江上青任特支書記,隨國民黨安徽省第六行政區專員兼保全司令盛子瑾到皖東北開展抗日救亡工作。 江上青到皖東北後,公開身份先是民運科長,不久即任安徽省第六行政區專員秘書兼第五戰區第五游擊區政治部主任。在這樣特殊的環境裡,他以公開和隱蔽的兩種身份,以高尚的品質和特殊的才能,為我黨我軍創建皖東北抗日民主根據地,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到達皖東北以後,江上青遂將同他們一起去皖東北的“安徽省民眾動員委員會第八工作團”分別組成抗敵劇團、工作隊、宣傳隊,深入到五河、泗縣城鄉,並請“抗敵演劇第六隊”到皖東北廣泛開展抗日宣傳活動。 江上青還以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創辦《皖東北日報》,由中共黨員賀汝儀擔任報社社長,大力宣傳抗日主張,大量報導抗日前線軍民英勇抗敵、可歌可泣的光輝事跡及日軍的殘暴罪行,從而喚起民眾,鼓舞民眾的士氣與鬥志。 為了解決創建皖東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人才問題,江上青千方百計創辦了皖東北軍政幹校,把大批志士仁人、熱血青年組織起來,並在其中秘密發展黨員,經過短期培訓分到部隊、縣區組織作為抗日骨幹。 當時中共在皖東北的組織,處於零星分散地下活動的狀態,有上海派來的,也有鄂豫皖和山東派來的,江上青經多方努力,理清組織關係,報上級批准,最後將其統一在中共皖東北特委的領導下,發揮了黨組織的核心作用。 江上青積極貫徹毛澤東“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思想,大力擴充抗日武裝力量。 1938年10月,隨盛子瑾帶過來的只有100多人槍的武裝力量,勢力單薄,不僅無法控制皖東北的局面,連自身的安危也很難保,更談不上抗日。此時,盛子瑾急於擴大武裝力量,江上青利用這一有利時機,積極進行組建我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的活動。 1939年元旦,江上青與中共黨員趙匯川取得聯繫,建立了由趙匯川領導的“六抗”第三支隊;緊接著又安排中共黨員徐崇富收編地方小股部隊,組建為“六抗”特務支隊,徐崇富為支隊長;安排黨員石青到泗縣大莊集一帶收編地方武裝,組建為“六抗”農民支隊,石青為支隊長;江上青設法與大革命失敗後失去組織聯繫的原中共黨員盧新民取得聯繫,收編五河一帶武裝力量,組建為“六抗”淮河支隊,盧新民任支隊長。同時還組建了各縣、區、鄉抗日武裝力量。縣建立武裝大隊,區建立武裝中隊,鄉建立武裝分隊。到1939年8月五游(六抗)司令部組建了六個支隊,由100多人槍,發展到4000多人槍,這些由共產黨領導或控制的部隊後來編入了新四軍,成為馳騁江淮大地的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裝力量。 在擴大武裝力量的同時,江上青還不失時機地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安排趙敏擔任泗縣五區區長,呂振球擔任一區區長,石青擔任二區區長,朱青陽擔任三區區長。這些由中共黨員擔任區長的政權,又普遍建立了黨的秘密基層組織,安排許多中共黨員擔任鄉長、鎮長,從而使泗縣的區鄉政權牢牢地控制在我黨手中,為八路軍、新四軍駐皖東北辦事處的建立、中共蘇皖黨委的南移和新四軍四師東進皖東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江上青認真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抗日力量。他一方面在農村組織農民救國會、青年救國會、婦女救國會,還想方設法徵得盛子瑾同意,廣泛邀請社會名流、開明士紳參加政府工作。管鎮王曉莊王贊虞是一個很有才能、很有影響的熱血抗日青年,江上青主動上門,請他出來工作,委任他為五河縣三區區長,工作很有起色,後在對日作戰中英勇犧牲。雙溝東陳店村的陳蔭南是地方名流、開明紳士,江上青多次登門請他出來參加政府工作,此後陳蔭南一直擁護共產黨的主張,努力做好工作,在淮北地區產生了很好的影響。建國後,陳蔭南仍以民主人士的身份,擔任安徽省副省長。半城祖樹屏是當地有名的士紳,江上青登門請他出來任“五游”保全司令部副司令,半城一帶很快成為皖東北最穩定的地區。江上青又爭取了原泗縣一區區長蔣茂林、九區區長吳靜軒、雙溝鎮吳亞民等人參加政府工作,這些人不僅為當時抗日作出一定貢獻,在後來的皖東北及淮北抗日根據地創建和發展過程中,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939年,國民黨頑固派原泗縣縣長、時任靈璧縣縣長的許志遠,不抗日,拉勢力,樹山頭,在國民黨內部爭權奪利,與盛子瑾矛盾激烈,對皖東北抗日局勢影響很大。江上青派中共黨員呂振球到河南永城與新四軍游擊支隊司令員彭雪楓取得聯繫,請他們到皖東北來作抗日的後盾。7月,彭雪楓派豫皖省委書記張愛萍及劉玉柱前來皖東北與盛子瑾談判,由於江上青作了大量工作,很快達成協定,在半城張塘公開設立八路軍、新四軍駐皖東北辦事處。 江上青為避免盛子瑾、許志遠之間的衝突,影響皖東北抗日的局面,在徵得張愛萍和特委書記楊純的同意後,不辭辛苦地奔波於泗縣和靈璧之間,促成盛、許二人到八路軍蘇魯豫支隊的胡炳雲大隊駐地靈璧縣張大路舉行會談,在張愛萍主持下,許志遠表面表現很好,願意接受盛子瑾??主柏逸遜、王鑄久部,埋伏在盛子瑾回程經過的泗縣劉圩區小灣村。當盛子瑾、江上青等經過時,突然發起猛烈襲擊,江上青奮起反擊,不幸壯烈犧牲,時年28歲。 噩耗傳來,皖東北抗日根據地的各界人士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分別在青陽、半城隆重舉行追悼大會。江上青遺體安葬在八路軍、新四軍皖東北辦事處附近的崔集。1982年遷葬於江蘇泗洪縣烈士陵園,並樹碑立傳,由老將軍張愛萍題寫碑名,楊純、劉玉柱、周村撰寫碑文。1985年4月13日,江上青的子女江澤民、江澤玲、江澤慧等專程前來為江上青掃墓,以寄託深切的哀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