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順湘鄂川黔革命委員會舊址

永順湘鄂川黔革命委員會舊址

湘西永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位於湖南省永順縣塔臥鎮,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蕭克、王震[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之一。該舊址1983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4年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和全國三十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2006年被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舊址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舊址
湘西永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位於湖南省永順縣塔臥鎮,舊址建於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為丁姓房產,故稱丁家院子。坐北朝南,木質結構,共有房屋19間,面積156平方米。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蕭克、王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之一。景區內分布有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湘鄂川黔革命委員會、中華蘇維埃湘鄂川黔軍區、中國工農紅軍黨校和醫院、中華蘇維埃湘鄂川黔兵工廠、紅二、六軍團革命烈士紀念園等一大批極為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2006年被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背景

1934年10月,紅三軍和紅六軍團在貴州印江縣木黃會師,紅三軍恢復紅二軍團番號,隨即發動了湘西攻勢。11月16日
永順湘鄂川黔革命委員會舊址永順湘鄂川黔革命委員會舊址
,紅二、六軍團取得十萬坪大捷,為湘鄂川黔根據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礎,26日在大庸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邊區臨時省委,任弼時任書記,同時還成立了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賀龍為主席;另設省軍區,賀龍為司令員、任弼時為政委。12月10日,省委、省革委和軍區機關遷至塔臥。以塔臥為中心,四省邊區軍民鞏固和發展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進行土地革命,開展反圍剿鬥爭,有力地策應了中央紅軍的長征。

建築格局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外景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外景
舊址建於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為丁姓房產,故稱丁家院子。坐北朝南,木質結構,為不完全的四合院,共有房屋19間,面積156平方米。1980年經過維修,任弼時、賀龍等人當年住房作了復原陳列。另外省委黨校舊址始建於1902年,共有小房屋12間,無線電總台舊址始建於1908年,有房14間,省軍區舊址建於1915年,有房14間,另外還有供給部、保衛局及兵工廠等舊址,大部分保持了原貌。

文物保護 

永順湘鄂川黔革命委員會舊址展廳永順湘鄂川黔革命委員會舊址展廳
湘鄂川黔革命委員會於1934年11月26日在大庸縣城(今張家界市 永定區)成立的舊址,1959年1月24日,由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編號82。1996年1月4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作為永順湘鄂川黔革命委員會舊址的附屬文物點。 2006年被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