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皮影戲

永登皮影戲

永登皮影戲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在陝西永登及周邊地區流傳久遠,民眾喜聞樂見的表演藝術,在久長的歷史中,皮影在傳播歷史文化知識、社會道德禮儀以及豐富民眾文化生活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皮影戲是一種受歷史和經濟條件限制的民間藝術,可以說是因時代而生、而興。”祁重泰認為,在沒有電燈的歷史中,皮影戲扮演著傳承文化的重要角色。

皮影在永登地區流傳二百餘年,《永登縣誌》載:“秦腔傳入永登約在清道光年間,略晚於木偶、皮影戲。”清鹹豐年間,在地方鄉紳的支持下,永登皮影戲發展起來,到 1949年全縣有20多個戲班,分布在永登的大通河、莊浪河、秦王川地區。這些戲班多為民間藝人,逢廟會、節日、祭祀活動表演,白天唱木偶,晚上唱皮影。

永登皮影戲現僅存龍泉寺鎮童家窯村王德勝一家戲班能夠演出,王德勝為王萬鍾之子。這個戲班現有藝人5人,多為年事已高的農民,年輕人大多也不愛好,沒有新的傳承人,隨著老藝人的自然去世,永登皮影面臨著失傳的危險。為切實保護這一古老的藝術,永登縣近年來加大保護力度,積極推介宣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