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鄉[廣西省融水縣]

永樂鄉[廣西省融水縣]

2006年末總人口2.8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24人。 2006年全鄉完成工農業總產值8010萬元(現行價),同比增加9%,財政收入248萬元。 秋冬菜開發8450畝,其中春菜4150畝,秋冬菜4300畝。

永樂鄉[廣西省融水縣]永樂鄉
永樂鄉位於融水縣西部,鄉人民政府駐地永樂街,距縣城15公里。東與和睦鎮、南與羅城縣小長安鎮、西與羅城縣黃金鄉、西北與羅城縣龍岸鎮、北與融水鎮、四榮鄉交界。地處低山丘陵地帶,有部分岩溶地貌。地勢北高南低,低山丘陵地形,低山面積占49.35%。總面積223平方公里。枝柳鐵路、204省道過境。

歷史沿革

永樂鄉清代屬鵝頸鎮,民國屬西區、和睦區。1951年屬第三區,後劃與融安縣。1953年屬和睦區,1958年屬東風公社,1959年屬永樂公社,1984年稱永樂鄉。

全鄉轄興隆、東陽、四莫、下覃、榮山、北高、毛潭、洛西8個行政村,97個自然屯。2006年末總人口2.8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24人。有苗、瑤、侗、壯、漢、仫佬等民族。人口自然增長率8.46‰。

永樂鄉屬典型的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雨量不均,雨熱同季,夏熱冬暖,霜雪少,春、秋兩季有乾旱現象。耕地面積4118.07公頃,其中水田1962.27公頃,旱地2155.80公頃,經濟作物播種3000公頃,其中糖蔗2607.3公頃、產量14.3萬噸,果蔗133.3公頃。永樂經濟以農業生產為主,主要以水稻、甘蔗、水果、蔬菜等為經濟支柱,養殖業為輔,廣大農民有經商和從事多種經營傳統習慣。有林面積887.2公頃,森林覆蓋率16.6%。重要礦產資源有煤礦,為縣內唯一產煤區,在清代已經開採,其他礦產有鐵礦、水晶石、大理石、鉛鋅礦等。著名地方產品有香菇、木耳、靈芝菌、沙田柚等。

永樂鄉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解放戰爭時期,永樂為柳北人民解放總隊的根據地和大本營。1995年被批准為革命老根據地。2006年全鄉完成工農業總產值8010萬元(現行價),同比增加9%,財政收入2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89元,同比增收113元,增長6%。

經濟發展思路

我鄉黨委、鄉人民政府在縣委、自治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自治區黨委八屆四次全會和市委九屆九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縣委提出“農業穩縣,工業富縣,旅遊名縣,流通活縣,科教興縣”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山內竹茶藥,山外蔗果桑”的農村區域經濟發展思路及我鄉“穩住一株稻,壯大一根蔗,積極發展多種經營”的全鄉經濟發展思路。並結合永樂實際情況,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進一步加強“三農”工作,積極調整思路,勵精圖治,紮實工作。

名優特產

永樂鄉[廣西省融水縣]永樂鄉
果蔗生產。2006年果蔗種植面積2000畝,產量達16000噸,主要銷往湖南、武漢、廣東等地,經濟產值960多萬元。單這一項使農民人均增收348元。

特色農業

以推行特色農業和農業綜合開發為重點,注重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據統計,2006年高產高糖甘蔗完成種植39110畝,其中宿根蔗10000畝,春植蔗29110畝(翻種22000畝、開荒5110畝、水田2000畝),2006/2007榨季進廠原料蔗18萬噸,創產值4950萬元,單這一項使農民人均增收1767元。

秋冬菜開發8450畝,其中春菜4150畝,秋冬菜4300畝。這是因為2005年結合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以“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促進農民增收”為活動載體,建立93畝秋黃瓜示範基地,農民償到了甜頭。並在此基礎上2006年帶動了周邊民眾種植秋黃瓜1100畝。

招商引資

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堅持以項目為中心,吸引外資企業來永樂投資。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制定優惠政。目前,1200平方米的永樂鄉長崗坡農貿集市場正在開發;245萬元的古盆河供水工程已在建設當中。市場的開發將對永樂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可解決街道擁擠和交通堵塞的難題;供水工程的實施,將大大改善我鄉的衛生環境和解決人畜的飲用水衛生問題。其他工業企業,如木材加工廠運轉正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